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勇

作品数:22 被引量:55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岩石
  • 4篇年代学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4篇隆升
  • 3篇札达盆地
  • 3篇山岩
  • 3篇闪岩
  • 3篇走滑
  • 3篇组构
  • 3篇火山
  • 3篇火山岩
  • 3篇角闪岩
  • 3篇磁组构
  • 2篇地质年代
  • 2篇地质年代学
  • 2篇断层
  • 2篇多期活动
  • 2篇岩石圈
  • 2篇岩石圈演化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地...
  • 4篇中国地震局
  • 3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台湾大学
  • 1篇中国文化大学

作者

  • 22篇周勇
  • 7篇潘裕生
  • 7篇张进江
  • 6篇丁林
  • 6篇钟大赉
  • 3篇顾芷娟
  • 3篇邓万明
  • 2篇吴春明
  • 2篇桑海清
  • 2篇陶京岭
  • 2篇许荣华
  • 2篇宋长青
  • 2篇王二七
  • 2篇俞历
  • 2篇李建国
  • 1篇刘小汉
  • 1篇刘成龙
  • 1篇季建清
  • 1篇邓希光
  • 1篇钟嘉猷

传媒

  • 5篇地质科学
  • 3篇科学通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岩石学报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5篇2000
  • 6篇1999
  • 2篇199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喜马拉雅缺口的地质与地貌成因被引量:12
2001年
东喜马拉雅缺口位于西藏东南部米林地区 ,平均海拔高度只有 450 0 m,远远低于喜马拉雅山其它地段。我们的研究揭示 ,它的形成是由一条规模很大的 ,称之为米林韧性正断层的活动造成的。断层带的宽度至少有 2 0 km,大体倾向西 ,主要由眼球状糜棱岩组成 ,岩石中的拉伸线理以及眼球旋转的方式表明位于其东西两侧的高喜马拉雅深变质岩系和特提斯喜马拉雅中浅变质岩系之间发生过大规模的拆离运动 ,导致了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最高峰——南迦巴瓦 (7756m)的早期抬升以及特提斯喜马拉雅的重力垮塌。该断裂的南西端和藏南拆离系 (STDS)相交 ,因此 ,它很可能是藏南拆离系的东翼断裂 ,同样形成于中新世。拆离构造的发生表明喜马拉雅山在中新世发生南北向构造缩短的同时还伴随着近东西向的拉伸。米林断裂的北东端和派区断裂相接。后者在中新世呈左旋剪切 ,构成东喜马拉雅挤入构造的西边界。米林断裂和上述两个断裂的衔接关系表明该断裂是一个协调高喜马拉雅和特提斯喜马拉雅之间斜向拆离运动的转换断层。
王二七周勇陈智樑ClarkB.Burchfiel季建清
关键词:变质岩系断层带拆离构造地貌转换断层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冈玛日地区蓝闪石片岩及其^(40)Ar/^(39)Ar年代学被引量:64
2000年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冈玛日地区出露有含典型蓝闪石的蓝闪石片岩, 其岩石学、矿物学研究显示其变质条件为高压低温变质作用. 对两个蓝闪石片岩中的蓝闪石单矿物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定, 坪年龄分别为(275.0± 0.9)和(282.4 ± 0.8) Ma, 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75.0± 1.3)和(287.6± 2.3) Ma, 坪年龄与等时线年龄一致, 这与整个区域的晚古生代特提斯洋的俯冲时代相吻合.
邓希光丁林刘小汉周勇A.YinP.A.KappM.A.MurphyC.E.Manning
关键词:蓝闪石片岩晚古生代青藏高原岩石学
青藏高原南北向地堑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03年
青藏高原南北向正断层及与其伴生的地堑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对其成因的认识分歧颇大 ,它们与高原隆升的关系则还处于推论阶段。本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检验了其中的主要观点 ,结果表明 :南北向正断层及与其伴生的地堑是南北向挤压的结果 ,是在挤压中期横张裂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 ,它不代表高原已抬升到了最大高度后的塌陷 ,而是伴随高原隆升过程中的产物。
潘裕生钟嘉猷周勇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原隆升拉张
西藏札达盆地晚上新世古植被型分析被引量:10
2002年
札达盆地晚上新世生长着以高山荒漠小灌木、草原、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和中低山常绿针叶林为主的植被。气候显示了从干旱寒冷至温暖湿润的垂向分异 ,总体偏于干、寒 ,属亚热带高山或亚高山类型。当时区内海拔已较高 ,南低北高的地势特征也已形成。古植被重建及现青藏高原的植被调查资料表明 ,当时盆地最低处的海拔可能不会超过 2 5 0 0m ,其周围及北部可能存在海拔 4 0 0 0m的高地或更高的山峰。中、晚上新世迄今 ,该地区隆升的高度可能不会超过 10 0 0m ,其幅度小于喜马拉雅山中部地区。
李建国周勇
关键词:古植被上新世札达盆地
东南亚及哀牢山红河构造带构造演化的讨论被引量:37
1999年
通过对东南亚和哀牢山红河构造带演化已有模式的分析,在近年来本区海上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滇西地质情况,认为东南亚的构造格局是由印度洋、太平洋和欧亚三大构造体系共同作用形成的。60~15 Ma BP,欧亚构造体系分别与太平洋和印度洋构造体系作用,在东南亚东、西部形成两个弧后盆地扩张体系,两体系扩张强度和方向的不同,形成转换调节构造带——哀牢山红河构造带。东部较强的扩张作用使扬子板块向北运动,形成哀牢山以东的逆冲构造。并导致哀牢山红河构造带的左行走滑。大约15 Ma BP之后,印度洋构造体系作用的加强引发印支板块向东南逃逸,形成挤出模式。构造机制的改变使印支板块以南及以西从张扭变为压扭体制,同时使哀牢山红河构造带经受了两期不同变形机制的左行走滑。
张进江钟大赉周勇
阿尔金断裂走滑运动学研究
阿尔金走滑断裂带位于塔里木与柴达木盆地和昆仑山之间,走向北东-南西,长度大于1600km,该次的工作范围就是位于塔里木怀柴达木盆地之间的阿尔金断裂东半段,西起茫崖、经拉配泉、东至阿克塞县.在该断裂走滑变形中形成多种类型构...
周勇
关键词:走滑断裂运动学显微构造
青藏高原地壳低速层的物理性质被引量:9
2000年
在相当于青海—西藏高原地壳低速层埋藏深度(20 ~30 km) 的压力条件下进行了角闪岩的变形实验。实验表明,当加热到800℃、1000 ℃时,角闪岩出现塑性变形,并进入稳定蠕动应变状态。由于岩石的塑性变形、弱化和强度的减小,以及从岩石中脱出的水的参与,这个带就成了地壳中的薄弱层和低速层。
顾芷娟潘裕生周勇吴春明俞历宋长青陶京岭
关键词:低速层角闪岩青藏高原埋藏深度薄弱层动应变
藏北鱼鳞山新生代火山岩及风化壳复合堆积物的组成和时代被引量:19
2000年
由3期火山岩和两期风化壳构成的鱼鳞山复合堆积物为了解高原夷平面的形成过程及环境提供了难得的条件.通过火山岩及风化壳地球化学、^(40)Ar/^(39)Ar和K/Ar年代学的研究,揭示风化壳形成在干旱、半干旱的亚热带环境,时代为30~24 Ma.羌唐地区的夷平面最后定位于20 Ma左右.
丁林周勇张进江邓万明
关键词:风化壳火山岩年代学新生代
西藏西部札达盆地上新世孢粉植物群及古环境被引量:26
2001年
孢粉组合以松科两气囊花粉与被子植物藜科花粉为主 ,禾本科及麻黄花粉有一定的含量 ,含有少量亚热带常绿或落叶阔叶林分子 ,蕨类孢子少量。时代属上新世中晚期 ,亦不能完全排除更新世的可能。孢粉植物群显示比较清晰的植被垂直分带现象 ,反映了较高海拔下的草原、灌丛草原、亚高山针叶林、低山落叶阔叶林、低山常绿阔叶—针叶林植被。当时气候偏干 ,可能与现在当地气候已较相似。盆地内地势可能为南低北高 ,其最低处的海拔可能在 2 0 0 0— 2 5 0 0 m左右。上新世至今地势无疑又有
李建国周勇
关键词:孢粉上新世札达盆地植物群古环境
喜玛拉雅平行于造山带伸展——是垮塌的标志还是挤压隆升过程的产物?被引量:30
1999年
喜玛拉雅造山带内普遍发育垂直于造山带的伸展构造 .曲松、普兰、洛扎、聂拉木和亚东等地的研究表明它们代表平行于造山带的伸展 ,伸展形成的盆地内发育与伸展同期的垂直于造山带的挤压构造 ,伸展构造的形成时代为 16~ 13Ma ,与整个东南亚强烈挤压期一致 ,所以它们是造山期同收缩伸展 .伸展期的主导构造运动为挤压和隆升 ,伸展构造是造山带应变分解所致 。
张进江丁林钟大赉周勇
关键词:造山带隆升造山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