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杰

作品数:35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愈伤
  • 8篇愈伤组织
  • 7篇水稻
  • 7篇基因
  • 6篇烟草
  • 6篇籼稻
  • 5篇糖基转移酶
  • 5篇转移酶
  • 4篇启动子
  • 4篇成熟胚
  • 3篇荧光
  • 3篇愈伤组织诱导
  • 3篇实验室
  • 3篇水杨酸
  • 3篇籼稻成熟胚
  • 3篇基因表达
  • 3篇继代
  • 3篇教学
  • 3篇红莲型
  • 3篇高校

机构

  • 34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34篇周杰
  • 25篇王春台
  • 22篇刘学群
  • 11篇谭艳平
  • 10篇程钢
  • 10篇刘新琼
  • 4篇徐鑫
  • 4篇胡文
  • 3篇王海英
  • 3篇裴国凤
  • 3篇陈为
  • 2篇宋发军
  • 2篇王维旭
  • 2篇王雪
  • 1篇陈雁
  • 1篇吴云华
  • 1篇王晓琼
  • 1篇覃瑞
  • 1篇李佳素
  • 1篇罗凤燕

传媒

  • 5篇湖北农业科学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种子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实验技术与管...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实验室科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广西水产科技
  • 1篇高校实验室工...
  • 1篇畜牧与饲料科...
  • 1篇Agricu...
  • 1篇中小企业管理...
  • 1篇实验科学与技...
  • 1篇湖北省遗传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8篇2008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籼稻粤泰A与粤泰B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选用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籼稻不育系粤泰A与保持系粤泰B成熟胚为材料,比较了4种不同基本培养基(N6、NB、MS、CC)对二者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初愈组织的继代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6、NB、MS三种培养基均可用于YTA和YTB种子愈伤的诱导,而用NB及N6培养基进行第一次继代培养效果较好,4种基本培养基均不适合于YTA和YTB进行二次继代培养。在相同培养基上,YTB愈伤诱导率、愈伤生长状况及继代培养时的褐化率都优于YTA,证明细胞质基因型对愈伤的诱导和生长有重要影响。
周杰陈为胡文谭艳平刘新琼刘学群,程钢。王春台刘新琼刘学群程钢王春台
关键词:籼稻愈伤组织继代
新烟草糖基转移酶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诱导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先期从烟草中克隆的一个糖基转移酶基因,通过PCR扩增得到该基因的ORF,将此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TYB1连接,构建重组载体pT,然后转入大肠杆菌,并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结果表明,此基因的ORF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但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王卓刘学群刘新琼周杰王春台
关键词:烟草糖基转移酶原核表达包涵体
尿素浓度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2008年
用不同尿素浓度的叉培养基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进行培养,研究对该藻的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的添加明显提高三角褐指藻的细胞密度,生长随尿素浓度增加(0-8.0mmol/1)而增加。二十碳五烯酸(EP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随尿素浓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2.1mmol/L时EPA的含量最高,达到19.1%。综合生物量与EPA和PUFAs产量,叉培养基中以尿素浓度为2.1mmol/L为宜,此时的细胞密度较高。且有利于EPA和PUFAs的富集。
周杰王海英
关键词:氮源三角褐指藻脂肪酸PUFASEPA
一种烟草糖基转移酶诱导型启动子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草糖基转移酶诱导型启动子Sm-NgtP,该启动子Sm-NgtP分离于烟草糖基转移酶基因中,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采用引物对启动子Sm-NgtP进行扩增,扩增得到5个5’端缺失的启动子...
王春台刘学群谭艳平徐鑫程钢刘新琼周杰
文献传递
生物仪器分析现场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4
2012年
生物仪器分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和现场实验教学两部分。随着新的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不断更新换代,生物仪器分析现场实验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针对生物仪器分析现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如下改革措施:根据实验室现有仪器,由非常熟悉仪器的教师、研究生及仪器管理人员相配合进行备课和教案编写;采用丰富的实验教学手段,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措施,坚持因材施教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开放实验室等。实践证明,这些措施的实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周杰刘学群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践课程
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HL-CMS)水稻不育系与保持系中3个ANTs基因表达模式的比较
2010年
探讨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HL-CMS)水稻不育系‘粤泰A’(‘YTA’)和保持系‘粤泰B’(‘YTB’)中3个腺苷酸转位酶(ANT)基因在三叶期根、茎、叶以及不同发育时期的幼穗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ANT1和ANT2在‘YTA’和‘YTB’三叶期的根、茎、叶中的表达量都较高,而在生殖生长不同时期的幼穗中表达量较低。‘YTA’中ANT1在不同时期的幼穗中表达量都较低,而ANT2的表达量到穗生长期II的幼穗才较低。‘YTB’中ANT1在生殖生长的穗生长期III的幼穗有很高的表达。ANT3的表达水平在研究的各组织中的表达都较低,在‘YTB’穗生长期V的幼穗中表达最高。相对于‘YTA’,‘YTB’中只有ANT3在穗生长期III和穗生长期V的幼穗中呈现明显的优势表达;而相对于‘YTB’,‘YTA’中ANT2和ANT3在穗生长期I、ANT2在穗生长期VI幼穗具有明显的优势表达。3个ANTs基因在HL-CMS不育系‘YTA’和保持系‘YTB’不同组织及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的差异,暗示它们可能与HL-CMS水稻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发育调控有关。
罗凤燕程钢谭艳平刘学群刘新琼周杰王春台
关键词:水稻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表达
2011年鄂西地区水稻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扩大鄂西地区稻瘟病菌菌库,分析其群体结构。[方法]收集鄂西不同地区2011年间的感病稻秆,分离保存稻秆上的穗颈瘟病菌,通过RAPD、rep-Pot2-PCR、REMAP 3种标记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分子标记。[结果]从9个稻秆上共分离得到29个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相似性水平在75%时,2011年供试菌株可分为5个遗传宗谱,宗谱3(7个菌株)和4(19个菌株)为优势宗谱,其余3个为稀有宗谱。[结论]2011年鄂西地区稻瘟病菌由5个遗传宗谱组成。
李泌王春台周杰徐鑫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菌
栽培稻与Oryza officinalis相似群野生稻基因组VDAC基因的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根据水稻基因组文库日本晴的基因组VDAC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分别扩增6种不同基因组的野生稻(BB、CC、BBCC及CCDD)和2种栽培稻(AA)的基因组DNA的VDAC基因片段。所有分别代表8个VDAC基因的8对引物中,除引物VDAC3外,其它7对引物均能扩增出预期大小的特异条带,其中一些片段是所有试验材料共有的,而另一些则具有明显的基因组或种的特异性。AA、BB、CC基因组均具有VDAC1、VDAC4、VDAC7和VDAC8引物的扩增位点,而DD基因组则不能确定。VDAC6的引物位点是AA基因组所特有。VDAC2引物的扩增位点存在于基因组AA、BB、DD,而CC基因组中则无此位点。而VDAC5则可区分同为CCDD的宽叶野生稻和高秆野生稻。栽培稻种与野生稻种基因组相比能扩增出更多的VDAC基因片段的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稻属中VDAC基因的起源及进化关系提供了基础。
马亢周杰覃瑞刘新琼刘学群王春台
关键词:栽培稻野生稻
鄂西地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文库的构建及初步鉴定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构建鄂西地区的稻瘟病菌文库,并对其进行初步的鉴定分析。[方法]从鄂西地区7个水稻主产区不同的水稻品种上收集稻瘟病感病稻秆,进行分离、纯化和菌落形态的初步鉴定分析,并利用RAPD和REMAP分子标记对该文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了含有52种菌株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文库;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鄂西地区的稻瘟病菌群体结构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遗传谱系与菌落形态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结论]该研究为预测鄂西地区病原菌群体的变化趋势以及水稻抗病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龙子文周杰王春台徐鑫
关键词:稻瘟病菌
水稻vdac3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遗传转化
2013年
以构建水稻osvdac3基因超表达载体并获得超表达的转基因水稻植株为目标,通过PCR扩增将水稻osvdac3基因的全长片段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构建CaMV35S∷osvdac3∷rfp植物超表达载体。并以水稻YTB品种作为其遗传转化的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愈伤组织侵染法进行水稻遗传转化。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成功构建了水稻osvdac3基因超表达载体,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多个osvdac3基因超表达的水稻植株,并使用RT-PCR技术分析了阳性植株中osvdac3基因的表达水平。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水稻osvdac3基因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李林鹏王春台周杰刘学群程钢
关键词:水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