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山
- 作品数:18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热贡文化百年学术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热贡,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汇聚交融的典型地区,热贡文化所呈现出来的独特文化现象和文化特质,为诸多学科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正是在各学科的学术介入下,热贡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不断被开拓和发掘,并在当前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地方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探讨中,对解决诸多现实问题产生重大的学术与现实意义。
- 唐仲山
- 关键词:热贡文化文化多样性学术研究
- 关于几则昆仑神话的文化释读被引量:1
- 2010年
- 昆仑神话包涵了人民对天文地理的认识、人类之肇始、农耕文明、渔猎文明及游牧文明和战争、情感等诸多内容,成为我们探讨先民的社会阶层、民俗秩序、道德伦理及生产科技状况的重要研究素材。
- 唐仲山
- 关键词:昆仑神话文化释读
- 试论青海藏传佛教民俗文化圈的基本特征被引量:3
- 2013年
- 藏传佛教在青海的传播与复兴,实现了藏传佛教对诸如藏族、蒙古族、土族和汉族等世居民族的宗教文化整合,加强了民族关系,构筑了稳定而和谐的社会局面。藏传佛教文化在信众世俗生活与宗教生活的深入渗透,造就了以信仰为主题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文化模式,并最终形成藏族、蒙古族、土族和汉族的在同一信仰下的藏传佛教民俗文化圈。藏传佛教民俗文化圈的历史形成和现实存在,成为模塑和刻画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模式,深刻影响着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
- 唐仲山
- 民族志叙事与跨文化比较:《经堂与市场之间》学术范式思考被引量:1
- 2019年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文化建设实践发生巨大转变:"文化产业"逐渐替代"文化事业"成为当前社会文化建设的主要实践手段。经验层面的变迁催生了学界对文化产业的关注。李元元博士新作《经堂与市场之间: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唐卡文化产业与民族社区发展研究》便是该领域的一篇力作。与同类型其他论著相比,该书在四个方面体现出突出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将民族文化产业置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中加以"完整性呈现",使"普通人"与"生活世界"重回文化产业研究,彰显了人类学"整体观"的学科特色;通过对黄南民族社区内源性发展模式的全景式展示,完成了对西方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检定与批判;在跨文化比较框架内通过对热贡唐卡地方性市场结构的理论凝练,深度反思了西方古典经济学的"自由市场"范式;以民族志叙事的方式直面回应学界"民族文化产业化何以可能"的争论议题,显示出对较高的学术敏锐度和理论信心。
- 唐仲山
- 关键词:民族文化产业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术话语的发展特征与逻辑建构被引量:5
- 2023年
- 自2014年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术话语经历了从政策话语到学术话语、从外在逻辑到内在逻辑、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建构过程,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分析发现,现阶段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术话语书写仍存在主体地位的不充分性、体系建构的不完整性、表达与传播的工具性、书写主体与书写对象的失衡性等问题。未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术书写应实现由分散到系统的理论体系建构、由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学理表达,由学术话语到大众话语的传播转换,使其学术话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彰显,逻辑体系更加完善,表达与传播更具实效性与感染力。
- 唐仲山王一骄
- 关键词:学术话语话语体系
- 从同仁土族“於菟”看民俗仪式的功能被引量:4
- 2009年
- 由于仪式具有特有的象征寓意,因而当仪式被理解为某种社会需求的外在手段时,就会将社会群体或个人的心理诉求直接地或间接地表达出来。文章对土族"於菟"系列民俗仪式的社会功能进行分析,认为民俗对个体社会化具有较强的模塑意义,在强化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阐释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关系及其协调等方面,彰显出其存在和延续的理由。
- 唐仲山
- 关键词:土族文化认同於菟
- 青海藏族誓咒辞的文化意蕴初探被引量:1
- 2002年
- 民族习惯语在其形成、传承及流变中 ,蕴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本文从类型、特点及功能等方面对青海藏族誓咒辞进行了初步探讨。
- 唐仲山
- 关键词:青海藏族文化意蕴
- 与神共舞:生灵与神灵之绝唱——热贡“六月歌舞”被引量:2
- 2006年
-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和泽库县境域,通常被称为“热贡”。同仁县境内隆务河流域分布着藏族和土族村落,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每年农历六月十七日至二十五日,这里都举行一项规模浩大的民俗节庆活动,藏语称为“周贝鲁若”,意为“六月歌舞”,又译为“六月会”。
- 唐仲山
- 关键词:歌舞热贡神灵
- 仪式、仪式过程及民俗物的关系——基于象征理论的“於菟”仪式解析被引量:15
- 2008年
- 民俗仪式通过其所涉及的民俗物及仪式过程本身,指涉其特有的象征意义。"於菟"系列民俗仪式中各个单元特有的民俗物都具有特定的象征寓意,因而成为特定的象征指符。同时"於菟"系列岁末仪式中各个的仪式单元存在独自的象征意义,并最终构成岁末民俗的象征符号系统,从而展现出特定的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反映出文化持有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反映出区域内或群体内部的某种秩序的维持机制。
- 唐仲山
- 关键词:仪式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以青海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例被引量:10
- 2021年
- 文化生态保护区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将多层次、多方面的非遗项目和传承群体还原到具体的文化空间做整体性保护,这是我国非遗保护的一种创新性理念和创新性举措。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历史沿革,青海在生态多样性和人文多元性上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也造就了多民族积淀深厚、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省级还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青海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在实践中体现了整体性保护的理念和原则。
- 唐仲山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