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克敏

作品数:49 被引量:326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理学

主题

  • 42篇配合物
  • 17篇稀土
  • 17篇席夫碱
  • 13篇波谱
  • 12篇直链
  • 11篇镧系
  • 10篇直链醚
  • 10篇SCHIFF...
  • 9篇NMR
  • 7篇稀土配合物
  • 6篇络合物
  • 6篇氨酸
  • 5篇氨基
  • 5篇催化
  • 5篇催化活性
  • 4篇双核
  • 4篇配位
  • 4篇稀土元素
  • 4篇席夫碱配合物
  • 4篇离子

机构

  • 49篇浙江大学
  • 23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武...
  • 3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大学
  • 1篇杭州商学院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沈阳化工大学

作者

  • 49篇姚克敏
  • 28篇沈联芳
  • 10篇鲁桂
  • 10篇陈德余
  • 8篇袁汉珍
  • 6篇吴静
  • 6篇田清平
  • 5篇李宁
  • 5篇陈建设
  • 5篇封子先
  • 4篇魏丹毅
  • 4篇李冬成
  • 2篇徐元植
  • 2篇王晓玲
  • 2篇徐青
  • 2篇鲍正操
  • 2篇周文
  • 1篇冯亚菲
  • 1篇朱力明
  • 1篇张肇英

传媒

  • 11篇化学学报
  • 8篇中国科学(B...
  • 6篇波谱学杂志
  • 6篇应用化学
  • 4篇高等学校化学...
  • 4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中国化学会全...
  • 1篇化学通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沈阳化工学院...
  • 1篇第八届全国波...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2
  • 3篇2001
  • 5篇2000
  • 4篇1999
  • 8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 3篇1994
  • 7篇1993
  • 4篇1992
  • 3篇1991
  • 3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4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氟乙酰丙酮钕与冠醚的混配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992年
本文首次合成了三氟乙酰丙酮、二苯并18冠6与钕的混配配合物,对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以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反射光谱及热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组成为Nd(TFA)_3·DB18C6,两种配体均直接与钕离子配位。
王晓玲姚克敏
关键词:三氟乙酰丙酮配合物冠醚
镧系与二甘醇-二-(邻羟基苯基)醚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6
1992年
本文合成14种镧系高氯酸盐及硝酸盐分别与二甘醇-二-(邻羟基苯基)醚(记为EO_2(HOP)_2,EO=ethylene oxide,HOP为邻羟基苯基)形成的新配合物,确证组成为Ln(ClO_4)_3·EO_2(HOP)_2·nH_2O(Ln:La-Eu,n=10,Ln:Gd,Dy-Tm,Y,n=7),La_3(NO_3)_9·(EO_2(HOP)_2)_2·3H_2O及La(ClO_4)_2·EO_2H(OP)_25H_2O。文中研究了配合物红外,紫外、~1HNMR谱及^(13)C纵向弛豫时间T_1等,并讨论了共存阴离子、溶剂及配体不同端基对成配的影响。
姚克敏蔡乐真鲍正操沈联芳田清平
关键词:镧系元素配合物
Eu^(3+)离子与α-氨基酸配合物与介质酸度关系的^(13)C NMR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对Eu^(3+)离子与α-氨基丙酸及组氨酸配合物体系在不同酸度条件下所表现出的^(13)CNMR波谱进行了研究,发现配合物的^(13)C NMR化学位移位随介质酸度的不同而发生规律性变化,认为这是由于不同的酸度促使配合物的结构形式产生变化所致.对长期有争议的α-氨基参与配位的酸度条件作了讨论,指出α-氨基在微酸性条件下配位的可能性,并通过计算予以进一步证实.
陈建设鲁桂魏丹毅姚克敏沈联芳
关键词:组氨酸配合物NMR
稀土与直链醚-乙酰丙酮Schiff碱新配合物合成、形成机理与波谱被引量:16
1998年
首次合成了直链醚Schiff碱,乙酰丙酮缩二甘醇二胺(ACACDA),并以分步法得到它与稀土元素的九种新配合物:[Ln(ACACDA)_2(NO_3)](NO_3)_2·4H_2O(Ln-La,Pr,Nd,Sm,Gd,Tb,Er,Yb,Y).以紫外、红外光谱,特别是500MHz的NMR谱表征了配合物,通过其形成机理探讨,证明配合物中配体采取烯胺式构型形成稳定共轭结构.研究了Gd配合物的EPR谱,呈“U”谱特征,并出现“零场效应”,据此讨论了配合物中晶体场强度及Gd^(3+)周围的局部对称性.
姚克敏吴静陈德余沈联芳袁汉珍
关键词:稀土配合物直链醚
直链醚型Schiff碱与钴(Ⅱ)、镍(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4
1999年
合成了双水杨醛缩二甘醇二胺(SALDA) 及双水杨醛缩四甘醇二胺(SALTTA) 两类直链醚型Schiff 碱,并用于合成钴、镍的四种Schiff 碱配合物,经分析,其组成为[ M(SALDA)](NO3)2·H2O 和[ M(SALTTA)](NO3)2·nH2O,并以热重—差热分析、紫外、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谱等方法研究了它们的配位作用.此类配合物能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并对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聚合有催化效果,转化率~70 % ,分子量峰值可达100万.
姚克敏鲁桂朱丹黄巧虹沈联芳
关键词:直链醚型配合物
α—丙氨酸和L—组氨酸的分子力学计算及其镧系离子配合物结构的NMR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应用分子力学计算得到了α-丙氨酸和L-组氨酸在溶液中的分子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镧系离子诱导位移的分析和模拟,计算了氨基酸镧系离子配合物的^(13)CNMR准接触位移,模拟了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表明,在α-丙氨酸镧系离子配合物中,Ce^(3+),Pr^(3+),Nd^(3+)与内氨酸的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形成双齿配位;Sm^(3+),Eu^(3+),Tb^(3+),Dy^(3+),Ho^(3+),Er^(3+),Tm^(3+),Yb^(3+)则与两个氧原子形成双齿配位 在L-组氨酸镧系离子配合物中,Ce^(3+)~Eu^(3+)与组氨酸的两个氧原子和α-氨基的氮原子形成三齿配位,镧系离子Tb^(3+)~Yb^(3+)则与两个氧原子形成双齿配位.同时,还讨论了pH值条件对氨基酸镧系离子配合物结构的影响.
田清平沈联芳姚克敏陈建设
关键词:丙氨酸组氨酸
一种新的不对称Schiff碱与稀土配合物合成机理及波谱被引量:22
1999年
采用一种新途径 ,利用反应物前体 2 ,6 二氨基己酸 (赖氨酸 )两端具有不对称结构的—NH2 基 ,成功地合成了一端与水杨醛 ,另一端与邻香草醛缩合形成的新型不对称双Schiff碱 .为与通常不对称Schiff碱区别起见 ,称之为“异双Schiff碱” .提出了这类Schiff碱及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并以此分别合成了包括钇的 1 2种稀土不对称Schiff碱新配合物 .对它们作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 ,特别是1H与13 CNMR等表征 ,并研究和讨论了这类不对称Schiff碱分步缩合反应及其形成机理与稀土离子配位方式 .为合成类似不对称Schiff碱与配合物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姚克敏周文鲁桂沈联芳
关键词:稀土配合物NMR不对称席夫碱席夫碱
希土高氯酸盐与直链醚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首次合成了十五种希土高氯酸盐与三缩四乙二醇(EO_4)的配合物。很有意义地见到金属:EO_4的摩尔比均为1:2。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热重一差热分析及红外光谱等表征,确证其组成为Ln(EO_4)_2(ClO_4)_3·nH_2O(Ln=La-Gd,n=2;Ln=Tb-Lu,Y,n=3)。文中探讨了不同溶剂、不同阴离子等对配位性质的影响,并与相应的冠醚配合物进行了比较。
蔡乐真姚克敏
关键词:稀土高氯酸盐直链醚配合物
稀土元素与天冬氨酸及天冬酰胺的配位作用被引量:3
1984年
本文利用pH电位法在μ=0.10及不同温度下测定l-天冬氨酸和d.l-天冬酰胺的质子化常数、钇和其它十四个稀土元素与上述配体生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研究了水-有机溶剂对天冬氨酸钇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钇的位置与“四分组效应”等问题。
姚克敏刘敏王光仁张烨
关键词:质子化常数PH电位法稀土元素配位作用天冬酰胺天冬氨酸
稀土元素与3,4-二羟基苯甲醛缩邻氨基苯甲酸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被引量:23
1993年
本文在三乙胺存在下合成了3,4-二羟基苯甲醛缩邻氨基苯甲酸(H_3L)与稀土元素的配合物。元素分析和摩尔电导值等确定其组成为[REL·nH_2O],(RE=La、Pr、Nd、Sm,n=3;RE=Gd、Dy、Ho、Yb、Y,n=4)。钆和钇配合物皆属重稀土组。磁化率、TG-DTA、IR和NMR等结果表明,配合物中不含硝酸根离子,负三价的配体离子以一种“扭曲”的形式与稀土离子配位。
李冬成姚克敏曹美华沈联芳田清平
关键词:稀土元素配合物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