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吕祥

作品数:11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血管
  • 2篇动脉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多排螺旋CT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三维重建
  • 2篇腺肿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转移
  • 2篇膜下
  • 2篇颈淋巴
  • 2篇颈淋巴结
  • 2篇颈淋巴结转移
  • 2篇MSCTA
  • 2篇成像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破裂

机构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佛山市...

作者

  • 10篇姚吕祥
  • 7篇靳仓正
  • 5篇梁文钊
  • 2篇李春芳
  • 2篇刘艳
  • 2篇谭婉嫦
  • 1篇谭树生
  • 1篇朱明欣
  • 1篇王金花
  • 1篇徐新超
  • 1篇肖玉根
  • 1篇符熙

传媒

  • 4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CTA与3D-DS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探讨3D-CTA和3D-DSA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均经手术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前分别行3D-CTA及3D-DS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动脉瘤的确诊率及显示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的能力。结果 3D-DSA对动脉瘤的确诊率为97.5%,3D-CTA为85.0%。3D-DSA对动脉瘤瘤颈及其与载瘤动脉关系的显示能力明显优于3D-CTA,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DSA成像在早期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3D-CTA。
梁文钊姚吕祥朱明欣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术
MSCTA评价肠系膜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的价值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肠系膜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间因诊断腹部大血管病变行MSCTA检查的病例共50例,其中出现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狭窄或闭塞者13例,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血管添加技术(add vesse,AV)对血管进行三维重建,观察IMA狭窄或闭塞后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结果采用AV技术行血管重建后13例IMA狭窄或闭塞患者均可观察到Riolan动脉弓。结论 MSCTA能准确评价肠系膜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后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对临床诊疗有重要的价值。
姚吕祥靳仓正梁文钊刘艳
关键词:肠系膜下动脉侧支循环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多排螺旋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估多排螺旋CT(MSCT)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伴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PTC行功能性颈清扫的术前MSCT结果,并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结果 38例患者MSCT检查阳性率为84.2%(32/38),且绝大多数淋巴结转移灶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达52.6%(20/38),但该区小的转移淋巴结MSCT难以检出,而致6例假阴性。结论 MSCT诊断PTC颈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PTC初次手术建议常规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梁文钊姚吕祥
关键词:颈淋巴结清扫术
应用ROC曲线分析钙化点多项特征参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应用ROC曲线分析钙化点分布及形态特征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钼靶摄影检查发现钙化并经病理证实的354例患者影像资料,其中乳腺癌231例,良性病变123例,通过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CAD)检测钙化点各项特征参数:单位面积个数、区域平均直径、长径差异、沙砾样钙化率、线样分支状钙化率,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并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乳腺癌组恶性钙化的上述各项特征参数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2个/cm2、23.11 mm、1.30 mm、79.3%、50.9%,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0.750、0.678、0.850、0.890,以线样分支状钙化率诊断效能最高,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0%、70.0%。结论①钙化特征具有程度不等的诊断效能,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综合检测多项特征参数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②运用ROC曲线分析可获得各项特征参数的诊断效能及临界值,对开发完善CAD技术和影像诊断工作有重要参考意义。
姚吕祥王金花靳仓正梁文钊
关键词:乳腺肿瘤钙质沉着症ROC曲线
MSCT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对中央型肺癌并支气管阻塞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对中央型肺癌并支气管阻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合并阻塞性肺不张的中央型肺癌患者53例,行平扫加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肿瘤与并发的阻塞性肺不张的动态强化差异。对增强扫描实质期的全肺容积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肿块的空间影像解剖。结果平扫时肿瘤实性部分边界不清。动态增强扫描时肿瘤呈轻~中度强化,而不张的肺组织呈逐渐、持续强化。动态增强扫描各期能够分辨肿瘤与实变肺组织边界的例数分别为:肺动脉期14例,支气管动脉期48例,实质期29例,三期的差异有显著性(x^2=44.52,P〈0.01),其中支气管动脉期可判断肿瘤范围的比率最高。三维重建显示肿瘤包绕、破坏支气管壁,支气管腔狭窄及截断,断端表现为平直、杯口或锥状。26例左右肺动脉及/或其分支血管壁受侵蚀或包绕,呈向心性或偏心性狭窄甚至闭塞。结论对于中央型肺癌并发支气管阻塞者,利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可很好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和大小,肿瘤阻塞支气管的情况,以及肿瘤与外周结构的解剖关系,为临床分期及治疗提供丰富的信息。
靳仓正姚吕祥陈秋艳谭树生李春芳
关键词:肺肿瘤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弥漫性肠系膜混浊征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性质病变所致弥漫性肠系膜混浊征(NMM)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提高疾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80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非创伤、代谢类疾病患者,CT均表现为NMM,其中门脉高压症(PH)25例,非结核性腹膜炎20例,结核性腹膜炎(TBP)15例,癌性腹膜炎(CP)20例。观察不同性质病变所致NMM的特点。结果 80例患者中,PH易出现单纯NMM,肠系膜呈缆绳样增厚,可有少量小结节影(Ⅰ级NMM),急性胰腺炎易伴有肾前筋膜增厚;TBP易导致高密度(>20Hu)肠系膜混浊征;CP易表现为NMM合并腹膜后间隙混浊,结节样增厚的网膜相互融合,形成网膜饼征(Ⅲ级NMM)、壁腹膜肿块和腹腔肿块。21例出现Ⅰ级NMM的PH患者中,18例(85.71%)以肠系膜根部混浊明显。2例PH出现肠壁增厚均发生于升结肠。CP出现壁腹膜肿块的11例患者中,位于右下腹部7例(63.64%),腹膜前壁2例(18.18%),周围壁腹膜2例(18.18%);CP出现腹腔肿块的9例患者中,位于右下腹部5例(55.56%),前下腹部2例(22.22%),多发于腹腔内2例(22.22%)。结论 NMM可见不同病因所致肠系膜改变,结合CT其他征象和临床病史有助于明确病因诊断。
符熙靳仓正姚吕祥李春芳谭婉嫦
MSCT 3D成像诊断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MSCT 3D成像诊断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8例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MSCT 3D成像的CT表现及其临床特征。结果 MSCT 3D成像对诊断转移性颈部恶性淋巴结增大有较高的敏感性(95.45%)和特异性(85.7%);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与其原发灶之间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 MSCT 3D成像可作为诊断颈部恶性肿瘤侵犯颈淋巴结的一项重要的检查方法,MSCT能较好地显示颈淋巴结转移的引流特征与影像特征,两者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梁文钊姚吕祥肖玉根
关键词:颈部恶性肿瘤多排螺旋CT颈淋巴结三维重建成像
双C臂DSA引导下经皮脊椎穿刺活检的价值
2009年
目的评价双C臂DSA引导下经皮脊椎穿刺活检术诊断脊椎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间住院病人36例,在双C臂DSA引导下经皮脊椎穿刺活检。结果36例行双C臂DSA引导下经皮脊椎穿刺活检患者巾,确诊率100%,并发椎旁血肿3例(占8.3%),气胸4例(占11.1%)。结论双C臂DSA引导下经皮脊椎穿刺活检定位准确,操作较简单,并发症少,在诊断脊椎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姚吕祥靳仓正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经皮穿刺活检术脊椎病变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诊断及术前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诊断及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并在本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的CT诊断结果与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准确率为96.77%,与确诊结果相比具有统计学正相关性,r=0.9993,P<0.01。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对患者无创伤,并具有快速及准确性高等优点,是诊断腹主动脉瘤及术前评价影像学检查最佳方法之一。
姚吕祥靳仓正谭婉嫦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18例,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血管添加技术(AV)显示肿瘤及其供血动脉,从而判断肿瘤的起源,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18例GIST患者中,肿瘤起源于胃8例,空肠2例,回肠5例,结肠2例,1例来源于肠壁或肠系膜,未能明确其具体起源。MSCTA均清晰显示肿瘤主要供血动脉,显示率100%(18/18),定位诊断准确度为94.4%(17/18)。结论多层螺旋血管造影(MSCTA)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准确率高,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是判断GIST起源的主要依据,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
姚吕祥靳仓正徐新超刘艳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供血动脉三维重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