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景岩
- 作品数:11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济南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173例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7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接受宫腔镜电切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17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均一次完成手术 ,无子宫穿孔、出血及肠管损伤发生 ,2例轻微水中毒。切除肌瘤直径大小 1~ 6cm ;肌瘤数目 1~ 4个 ;手术时间 5~ 85min ,平均2 8min。术中估计出血量 2 0~ 10 0ml(Desonol法 ) ;膨宫液用量 5 0 0~ 2 80 0ml;膨宫液吸收量 2 0 0~ 930ml。术后随诊 3~ 30个月 ,其中 6例失访 ,1例因“子宫平滑肌肉瘤”接受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手术 ,其余 16 6例均定期来院复查 ,随诊率达 96 .0 %。 15 1例患者月经量过多者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 ,其中 14 0例月经恢复正常 ,其余 11例月经量较前显著减少 ,周期恢复正常。在 94例不孕症或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中 ,术后已妊娠 72例 ,其中足月分娩者 4 8例 ,无宫腔感染、宫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 :在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方面 ,宫腔镜电切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且是首选的方法 ,能显著的改善术后月经状况以及受孕率。
- 董建春马艳秋王晓雷马迎春卢爱英姜景岩
-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子宫肌瘤黏膜下
- 从原始生殖细胞分离培养人胚胎干细胞
- 目的:该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哺乳动物和人胚胎干细胞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摸索适宜的人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生物学性状,为将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造血干细胞以及于超高剂量化疗治疗卵巢恶性肿瘤奠定基础.结论:取废弃流产胎儿的生殖...
- 姜景岩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原始生殖细胞卵巢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
- 文献传递
- 胚胎干细胞来源的造血干/祖细胞辅助化疗的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造血分化的研究 目的:ES-D细胞是来自129小鼠囊胚内细胞团的具有全能分化潜能的细胞。在合适的体外培养条件下,ES细胞体外可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作为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的新来源。...
- 姜景岩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拟胚体造血分化胚胎生殖细胞
- 文献传递
- 宫颈锥切术后患者接种HPV疫苗的可行性及机制探讨
- 2021年
-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与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密切相关,近年来呈发病率增高、人群年轻化趋势。宫颈癌是目前唯一可早期预防、筛查和治疗的癌症,通过对宫颈病变的治疗,能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HPV疫苗可抵抗病毒感染,预防90%宫颈癌的发生。在尚无治疗性疫苗上市的现况下,预防性疫苗是否具有潜在治疗价值引起了国内外关注。本文综述国内外宫颈锥切术后是否接种疫苗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探讨HPV疫苗除预防作用外是否有利于提高宫颈病变术后患者的病毒转阴率,从而降低宫颈病变复发率,在抗病毒治疗无特效药物的情况下,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 邓雪聪周梦莹张丽娟姜景岩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人乳头瘤病毒子宫颈癌宫颈锥切术子宫颈癌前病变
- 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分子作用机制
- 2011年
- 间充质干细胞(MSC)不但对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靶向性,而且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生长或作为新兴的基因治疗载体在肿瘤局部持续高效地表达外源基因,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同时,MSC也可通过促进肿瘤间质重构和肿瘤血管形成、抑制肿瘤局部机体免疫以及改变肿瘤表型而促进肿瘤生长。相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MSC的来源、异质性、肿瘤细胞微环境或其他未知因素有关。
- 姜景岩李栋王玉霞李凤兰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肿瘤分子作用机制
- 人胚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对人胚胎生殖细胞生长的作用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研究人胚原代骨髓基质细胞(BMSC)饲养层对人胚胎生殖细胞(hEGC)生长的支持作用。方法:以非意愿妊娠流产胎儿股骨为材料制备BMSC饲养层;同时取胎儿组织分离培养人成纤维细胞,以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上清制备条件培养液(CM)。另取13.5d胎鼠制备原代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PMEF)饲养层。分组培养人原始生殖细胞:A组(PMEF饲养层)、B组(BMSC饲养层)、C组(CM)、D组(BMSC饲养层+CM),观察不同条件下hEGC生长增殖行为。结果:D组与A组均有利于支持人胚胎生殖细胞的体外生长,并保持其不分化的状态和多分化的潜能,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单用B组可支持人胚胎生殖细胞的体外生长,但效率低于上述两组。单用条件培养液不能获得贴壁生殖细胞克隆。结论:BMSC饲养层+CM可支持hEGC的体外培养,且无异源性蛋白的污染,更有利于临床应用。
- 姜景岩孔北华刘星霞侯怀水马秀峰沈柏均时庆
- 关键词:胚胎生殖细胞原始生殖细胞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
- 腹腔镜下附件囊肿蒂扭转复位保守性手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附件囊肿蒂扭转占妇科急腹症的3%,多发生于20~39岁育龄期妇女,包括卵巢囊肿蒂扭转和输卵管系膜囊肿蒂扭转等。关于其治疗,以往国内外很长一段时间内主张不复位扭转的附件,直接行患侧附件切除术,目的是避免潜在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然而极少有血栓栓塞的报道。
- 王小元王玉霞马轶飞姜景岩李璐方政慧
- 关键词:保守性手术腹腔镜
- 原代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体外诱导ES-D_3细胞造血分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原代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VEGF,SCF和TPO)体外诱导ES-D3细胞造血分化的效率,探讨体外高效诱导胚胎干细胞生成造血干/祖细胞的方法。方法:取6~8周昆明鼠骨髓制备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饲养层。采用二步诱导法,先将ES-D3细胞诱导分化为拟胚体(EB),再将EB置于4种体系下诱导分化造血干/祖细胞;第1组:自发分化对照组;第2组:细胞因子组(VEGF加SCF加TPO);第3组:BMSC饲养层组;第4组:BMSC饲养层加细胞因子组(BMSC加VEGF加SCF加TPO)。诱导分化1周的部分细胞行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培养7d和14d的各组细胞中干细胞特异抗原(CD34)、祖细胞特异抗原(c-kit)、粒细胞表面抗原(CD11b)、红系细胞特异抗原(Ter119)阳性表达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CD34、c-kit、CD11b、Te〉119阳性细胞。RT-PCR检测造血转录因子GATA-2、FIk-1、SCL、p-H1和p-major珠蛋白的表达。结果:诱导7d生成的细胞均表达造血CD34和Pkit,诱导14d生成的细胞表达单核巨噬细胞、CD11b和Te〉119,且诱导细胞表达造血转录因子(GATA-2、SCL、β-H1、β-major)基因mRNA,培养在特定条件下可形成造血祖细胞集落。从生成造血细胞和造血集落的数量分析,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与细胞因子合用时诱导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与细胞因子合用,体外可以促进ES-D3细胞的早期造血分化,产生的造血前体细胞可进一步形成造血集落并分化成熟,表达与造血转录和早期造血分化相关的基因。
- 姜景岩孔北华李华沈柏均侯怀水时庆马秀峰
- 关键词:胚胎拟胚体造血分化
- 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被引量:1
- 2004年
-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为超高剂量化疗治疗卵巢恶性肿瘤提供必要的支持治疗,提高其治愈率。胚胎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将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大量增殖能力强的细胞来源。就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造血细胞的方法、重建造血功能情况及诱导分化过程中基因调控、基质细胞和造血生长因子的作用综述。
- 姜景岩孔北华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肿瘤骨髓
- 剖宫产后子宫疤痕处妊娠51例临床诊治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子宫疤痕处妊娠的临床诊治方法与效果,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本次共计纳入对象51例,均为本院收治的剖宫产后子宫疤痕处妊娠(CSP)患者,纳入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纳入对象临床资料无缺失,临床诊断方法主要有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或核磁共振成像(MRI),以及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检测,最终确诊符合子宫疤痕妊娠标准。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保守组(n=24)与手术组(n=27),保守组接受保守治疗,手术组接受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病灶直径、血清β-HCG值、病灶处血流丰富例数,以及治愈率、住院时间、治疗满意率。结果:手术组治愈率、治疗满意率更高,住院时间更短,与保守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病灶直径、血清β-HCG值、病灶处血流丰富例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手术组病灶直径更短,血清β-HCG值更低,病灶处血流丰富例数更少,与保守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后子宫疤痕处妊娠患者,通过检测血清β-HCG值,同时配合阴道彩超或MRI检查,可明确诊断,同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疗效更好,相比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方案可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更好地促进血清β-HCG值下降,值得临床应用。
- 邓雪聪周梦莹韦玉艳姜景岩
-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疤痕处妊娠保守治疗诊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