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丽娜

作品数:265 被引量:2,007H指数:22
供职机构:沈阳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7篇期刊文章
  • 71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农业科学
  • 8篇理学
  • 7篇生物学
  • 7篇天文地球
  • 3篇矿业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艺术

主题

  • 111篇污染
  • 70篇土壤
  • 49篇污染土
  • 49篇污染土壤
  • 42篇重金
  • 42篇重金属
  • 21篇多环芳烃
  • 19篇金属污染
  • 18篇微生物
  • 18篇降解
  • 17篇重金属污染
  • 17篇复合污染
  • 15篇农田
  • 15篇
  • 14篇降解菌
  • 13篇植物
  • 13篇农田土壤
  • 11篇鼠李糖脂
  • 11篇
  • 10篇土壤污染

机构

  • 246篇沈阳大学
  • 55篇中国科学院
  • 34篇东北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北京桑德环境...
  • 5篇学研究院
  • 4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沈阳市环境保...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沈阳建筑大学
  • 3篇教育部
  • 2篇南开大学
  • 2篇沈阳化工学院
  • 2篇澳大利亚新南...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辽宁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265篇孙丽娜
  • 79篇孙铁珩
  • 49篇张鸿龄
  • 47篇陈苏
  • 43篇王晓旭
  • 34篇罗庆
  • 28篇王辉
  • 24篇晁雷
  • 22篇吴昊
  • 22篇王辉
  • 17篇马国峰
  • 15篇郑冬梅
  • 15篇王英刚
  • 15篇李玉双
  • 14篇吴昊
  • 12篇牛之欣
  • 10篇金成洙
  • 10篇林静雯
  • 9篇胡筱敏
  • 9篇杨继松

传媒

  • 22篇生态学杂志
  • 17篇沈阳大学学报...
  • 11篇生态环境学报
  • 9篇农业环境科学...
  • 8篇环境工程学报
  • 6篇水土保持研究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辽宁工程技术...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生态环境
  • 4篇环境工程
  • 4篇环境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安全与环境学...
  • 4篇环境保护与循...
  • 3篇金属矿山
  • 3篇环境化学
  • 3篇生态科学
  • 3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12篇2019
  • 20篇2018
  • 20篇2017
  • 24篇2016
  • 20篇2015
  • 12篇2014
  • 12篇2013
  • 12篇2012
  • 14篇2011
  • 16篇2010
  • 26篇2009
  • 20篇2008
  • 19篇2007
  • 11篇2006
  • 1篇2005
2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度、水分对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79
2008年
采用密闭培养法,研究了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湿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动态,探讨了温度和水分条件对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地土壤有机碳在培养初期(0~2d)矿化速率较高,之后矿化速率逐渐降低;33d培养期间,表层(0~10cm)土壤的总矿化量为1.59~2.62mgC.g-1,为下层(10~100cm)的4~22倍;温度升高10℃使总矿化量分别增加60%~210%(75%WHC)和30%~200%(淹水);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其C0值随土壤深度呈指数递减变化,且C0和C0/SOC值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不同深度土壤Q10值分别变化为1.7~3.1(75%WHC)和1.2~3.0(淹水),且与土壤深度之间存在明显的二次抛物线相关;土壤深度、培养温度对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具有显著影响,而水分处理对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不显著。
杨继松刘景双孙丽娜
关键词:有机碳矿化温度土壤水分湿地土壤
刘秀沟金矿成矿规律及其深部预测被引量:1
1998年
通过地质地球化学系统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从金矿床的时空分布结构、地质构造环境和围岩蚀变、矿化类型、指示性元素的分带性研究以及矿床成因等多方面探讨了金矿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成因模式对4号脉深部进行了成矿预测。
孙丽娜关子川
关键词:金矿床矿化规律深部预测
一种可生物降解过硫酸钠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生物降解过硫酸钠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将壳聚糖醋酸水溶液和过硫酸钠形成的水相溶液和含有乳化剂的油相溶液混合,水相溶液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油相中,形成油包水体系,然后...
王辉赵莹莹常海茹陈子健吴昊王晓旭罗庆王英刚孙丽娜
沈抚石油污灌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被引量:4
2008年
利用CIS技术对沈抚灌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沿灌渠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且在垂直灌渠方向上,距灌渠越远,含量越低,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亚表层(平均值为亚表层的1.7倍);沈抚灌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受土地利用方式、污灌形式和污灌年限影响;水田有机质变异系数大于旱田,随灌渠水流的流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在下游地区存在异常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污灌年限的增长而上升,污灌36—50年的水田表层和亚表层有机质含量是其它年限的1.71—2.36和2.51~2.87倍,旱田表层有机质含量在污灌16年后变化不大,保持在3.2%~3.6%。
蔺昕李晓军孙铁珩李培军孙丽娜
关键词:有机质土壤污灌区土地利用方式
克服厚度对双能量透射图像影响的最优化方法(英文)
为了识别双能X射线透射图像中的不同物体,目前的方法需将高能与低能透射图像相结合计算与物体有效原子序数相关的特征值R。但是物体的厚度对R值影响很大,于是,提出了一种减小物体厚度的影响的方法即将两种透射信号作比。也就是,通过...
孙丽娜
关键词:双能量X射线探测安全检查
文献传递
一种石油类污染场地土壤的原位联合修复方法
一种石油类污染场地土壤的原位联合修复方法,涉及一种土壤修复方法,该方法其中化学氧化药剂有氧化剂过硫酸钠、活化剂氢氧化钠或过氧化钙、缓释剂硫代硫酸钠等组成,微生物刺激营养物质有磷酸钠和硫酸铵组成。过硫酸钠与活化剂的摩尔比为...
孙丽娜吴昊王晓旭王辉
一种利用氮肥强化叶用红菾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
一种利用氮肥强化叶用红菾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涉及一种修复污染土壤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待修复的镉污染土壤中施入氮肥,氮肥的施用形式为硫酸铵、尿素、氯化铵中的一种,氮肥施加量为0.1g/kgN,氮肥施加量中每千克土壤是以0...
陈苏陈宁晁雷孙丽娜张倩刘芹
文献传递
一种人工土壤及其配制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具体为人工土壤及其配制方法。具体为由城市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和污泥组成。制备方法为将粉煤灰和污泥风干至含水量分别为1-5%和55-60%后,按重量分数计为粉煤灰∶污泥=3∶1-1∶2混合,即得。本发明实现...
孙铁珩张鸿龄孙丽娜马国峰
文献传递
一种土壤环境中纳米级塑料颗粒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环境中纳米级塑料颗粒的检测方法,解决了土壤环境中纳米塑料检测困难,无法定性定量分析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土壤样品风干后过筛,称取土壤样品;将土壤样品内的纳米塑料颗粒通过碱液消解释放;再...
李珍孙丽娜梁姗李惠竹张策
文献传递
微波辅助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底泥及植物样品中的多环麝香被引量:9
2011年
建立了土壤、底泥及植物样品中佳乐麝香和吐纳麝香的分析方法。采用30 mL混合溶剂(正己烷:丙酮,V:V=1∶1)于120℃微波萃取装置上萃取20 min,萃取液浓缩后经硅胶及活性炭/硅胶复合柱净化,二氯甲烷洗脱,洗脱液浓缩定容后用GC-MS-SIM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佳乐麝香和吐纳麝香的线性范围为10~1000μg/L,在该范围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5、0.9964。土壤和底泥中2种多环麝香的检出限为0.66~0.72μg/kg(S/N=3),植物中的检出限为3.64~3.78μg/kg(S/N=3)。基质加标回收实验的平均回收率为79.4%~90.5%,相对标准偏差为8.5%~13%。
罗庆孙丽娜
关键词:微波辅助萃取多环麝香土壤底泥植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