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果忠

作品数:58 被引量:29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6篇小麦
  • 20篇基因
  • 11篇抗性
  • 9篇转基因
  • 7篇蛋白
  • 7篇蛋白质
  • 7篇植物
  • 7篇生长点
  • 7篇种子
  • 7篇分子标记
  • 7篇白质
  • 6篇蛋白质组
  • 6篇转基因方法
  • 6篇小麦胚
  • 6篇小麦品种
  • 6篇麦胚
  • 5篇疫霉
  • 5篇疫霉菌
  • 5篇幼苗
  • 5篇玉米

机构

  • 33篇河北省农林科...
  • 2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北大学
  • 1篇中央广播电视...
  • 1篇泰安市农业科...

作者

  • 58篇孙果忠
  • 30篇王海波
  • 21篇赵和
  • 18篇柴建芳
  • 18篇肖世和
  • 16篇刘永伟
  • 14篇张秀英
  • 13篇吕孟雨
  • 13篇董福双
  • 11篇杨帆
  • 10篇徐显
  • 7篇马民强
  • 7篇闫长生
  • 6篇石学萍
  • 6篇张欢欢
  • 5篇张艳敏
  • 5篇高义平
  • 5篇任志恒
  • 5篇周硕
  • 4篇关军锋

传媒

  • 7篇华北农学报
  • 5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河北农业科学
  • 4篇作物学报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中国种业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北京农业科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穗发芽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03年
穗发芽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灾害之一 ,了解穗发芽机制对小麦穗发芽抗性遗传与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田间的穗发芽是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结果。种子发育过程中以及萌发时的温度、水分和光周期等环境因素均能影响穗发芽。品种的抗性要素可分为内外两部分 :1外部因素包括穗部性状、籽粒颜色以及颖壳和种皮中的萌发抑制物等 ;2内部因素主要是种子的休眠性 ,休眠与碳水化合物和呼吸代谢缺陷有关 ,并受激素、p H和水势变化等调节。
孙果忠闰长生肖世和
关键词:小麦穗发芽抗性遗传育种基因型环境互作
一种植物芽生长点微创转基因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物芽生长点微创转基因刷,可对植物芽生长点实施充分、有效的微创伤。植物芽生长点微创转基因刷由刷头、刷柄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刷头由刷毛束、刷毛脖、刷座、刷座螺栓依次连接组成,刷毛束前端为平头或凹面结...
王海波张艳敏任志恒董福双杨帆瑞扎克赵和柴建方徐显吕孟雨温之雨孙果忠梁新朝左文博
文献传递
不同穗发芽抗性的小麦胚对ABA敏感性及抗性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以20个小麦品种为材料,测定了不同穗发芽抗性的小麦品种处于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胚对ABA敏感性和后熟过程中种子的萌发能力,以揭示小麦对穗发芽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在种子发育过程中,不同抗性品种的胚萌发能力和胚对ABA敏感性存在差异。胚萌发能力随胚龄的增加,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扬花后25d到35d的胚萌发势的降幅值在抗穗发芽基因型中所占的比重明显较易穗发芽基因型大。易穗发芽基因型对ABA的敏感性随胚萌发能力的提高而下降,而抗穗发芽的基因型对ABA的敏感性随胚萌发能力的提高则有升有降。因此,胚休眠主要在发育后期获得。红皮易穗发芽品种的成熟胚因脱离母体而提高的萌发势明显较白皮易穗发芽品种的高。品种的成熟胚离体萌发能力越高,则种子休眠期越短。
孙果忠张秀英闫长生肖世和
关键词:小麦穗发芽
营养元素和矮壮素浸种对小麦幼苗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00年
采用浸种的方法,研究了复合无机元素、矮壮素单独使用和混合使用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处理中,复合无机元素和矮壮素混合浸种,最有利于小麦发芽和形成壮苗,与对照相比发芽率提高10.8%,株高降低28.7%,根数增加25.9%,干物重增加61.9%,根系于重增加14.4%。
吕孟雨马民强谢晓亮赵和柴建芳孙果忠王海波
关键词:营养元素矮壮素浸种处理壮苗培育
小麦幼胚培养与幼粒破眠的比较被引量:6
2000年
对小麦幼胚培养和幼粒体积比为0.01的H_2O_2溶液低温破眠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幼胚培养在胚的正常出苗率及出苗速度等方面均优于幼粒破眠。
孙果忠马民强柴建芳赵和谢晓亮王海波
关键词:小麦幼胚培养出苗率出苗速度
大豆和大豆疫霉菌共培养体系的构建
2008年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个适于分析大豆遭受大豆疫霉菌侵染后基因表达研究的互作体系。在比较了15个携带不同抗病基因的大豆基因型的组织培养情况和7个大豆疫霉菌分离物及其游动孢子单孢系的毒力变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大豆悬浮细胞和大豆疫霉菌游动孢子的共培养体系,进而分析了共培养过程中大豆细胞的活力和防御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亲和力菌株的游动孢子引起的大豆细胞活力变化十分相似;非亲和菌株的游动孢子可诱导寄主防御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此系统为深入开展大豆抗性机制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孙果忠朱振东武小菲崔友林王晓鸣
关键词:大豆疫霉菌大豆共培养
粒重基因TaCwi-A1等位变异在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中的分布及功能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为探讨小麦粒重基因TaCwi-A1等位变异TaCwi-A1a和TaCwi-A1b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价值,首先利用TaCwi-A1功能标记对539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进行分子检测,确定各供试材料的等位变异类型,从而获得TaCwi-A1a和TaCwi-A1b 2种等位变异的分布频率。对审定品种、参加区试品系以及自育品系进行了千粒质量(3个不同生长环境)及粒长、粒宽和籽粒面积(1个生长环境)测试分析,比较TaCwi-A1a和TaCwi-A1b等位变异籽粒表型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539份黄淮麦区小麦资源中TaCwi-A1a的分布频率为65.03%,TaCwi-A1b的分布频率为34.97%,TaCwi-A1a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TaCwi-A1b。籽粒表型性状分析表明,无论是审定品种,还是参加区试品系和自育品系,在3个生长环境下,TaCwi-A1a基因型材料的千粒质量均值都显著高于TaCwi-A1b;TaCwi-A1a基因型材料的粒长和粒宽均显著高于TaCwi-A1b。进一步验证了TaCwi-A1a等位变异的籽粒表型性状增效功能,说明其对粒重及其构成要素是优异的等位变异。此外,本研究鉴定了黄淮麦区中TaCwi-A1等位变异的分布情况,为亲本选配提供了参考。
刘永伟周硕王雪征孙果忠朱金永韩秋芬李春杰赵和王海波
关键词:等位变异千粒质量粒长粒宽
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亲本及后代性状分析被引量:2
2000年
以携带有抗白粉病基因Pm2 1的小麦 -簇毛麦 6VS/ 6AL易位系 92R139、92R0 89等为供体亲本 ,以丰产但不抗病的 4185等品种为轮回亲本 ,通过回交进行抗病基因的转移。分析了供体亲本及回交后代穗部性状的变化 ,分析了双亲与后代在株高、株型、穗长、抗病性、抽穗期上的变化。结果表明 ,易位系的穗部性状有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控制。易位系的抗病性与黑芒基因并不连锁 ,抗白粉病为显性性状。 3个组合的F1代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随回交代数的增加 ,后代性状与轮回亲本趋于一致 ,回交
孙果忠马民强赵和谢晓亮柴建芳王海波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病育种亲本后代性状分析
高产抗逆小麦新品种中麦6052的选育被引量:2
2021年
中麦6052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抗逆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半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苗壮,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发育稳健,耐倒春寒能力较好;株高约80cm,株型松紧适中,茎秆粗壮、抗倒性强。产量三要素适中,亩穗数44.2万穗,穗粒数33.2粒,千粒重42.5g。2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60.7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3.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50.6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6.2%。氮利用效率指数(NUI)为1.75,属氮高效品种。田间白粉病、叶锈病自然发病较轻,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种植。
孙果忠贾丹蒋云锋姚丹妤王娟刘翼肖世和
关键词:小麦
鉴定或辅助鉴定小麦抗寒性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鉴定或辅助鉴定冬小麦抗寒性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用于鉴定待测小麦抗寒还是不抗寒的引物组合物,由单独使用的引物对1、引物对2、引物对3、引物对4、引物对5、引物对6、引物对7、引物对8和引物对9组成;本发明的实验...
孙果忠游光霞张秀英肖世和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