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丰
- 作品数:26 被引量:152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乳腺癌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钱筠宁丰王景文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reg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观察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B-NHL)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B-NHL患者及20名健康人外周血中Treg细胞,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5例B-NHL患者的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比例为(5.29±2.17)%,高于健康对照组(2.82±0.78)%(P<0.01)。Treg细胞在侵袭性淋巴瘤组(DLBCL,MCL)为(6.33±2.27)%,在非侵袭性淋巴瘤组(MZT,FL等)为(4.30±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HL患者Treg比例与患者ki-67、β2微球蛋白、国际预后指数之间具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18、0.003和0.002,均<0.05),但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NHL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reg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检测其水平对于判断NHL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杨磊王景文宁丰李鑫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调节性T淋巴细胞KI-67
- 鼻NK/T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3例鼻NK/T细胞淋巴瘤并发HP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符合HPS诊断标准,初诊时具有多项淋巴瘤相关不良预后因素,1例以HPS为首发症状,2例发生HPS时处于疾病进展期,骨髓检查均发现淋巴瘤细胞浸润。并发HPS后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最明显症状是发热、血象进行性下降、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清铁蛋白升高及骨髓中出现噬血现象。给予以HLH-2004为基础的方案联合化疗后,HPS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由于原发病无法控制,HPS很快复发,患者并发肝功能异常、凝血异常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最终死亡。结论鼻NK/T细胞淋巴瘤并发HPS时预后差,常发生在淋巴瘤进展期或终末阶段。以HLH-2004为基础的方案联合化疗有望逆转病情,延缓疾病进展,为原发病治疗创造机会。
- 宁丰王景文魏立强钱筠杨磊
- 鼻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鼻部细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相关指标的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鼻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ENKTL)患者鼻部细菌的分布特点与合并鼻部细菌感染的相关指标。方法 34例鼻ENKTL患者取鼻腔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CPR)水平、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指标。结果鼻ENKTL患者鼻部细菌分布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40.00%),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00%)、棒状杆菌(10.00%);感染组中鼻部前3位的细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0.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3.33%)、变形杆菌(10.00%)。合并鼻部感染时,CPR水平较非感染组显著升高(P<0.01),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与鼻ENKTL患者鼻部细菌感染最多见的致病菌,CRP可作为鼻ENKTL患者鼻部感染有意义的辅助诊断指标。
- 李鑫宁丰王景文
- 关键词:T细胞淋巴瘤鼻部感染病原学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5例分析
- 目的:探讨25例血液病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效果.方法:急性白血病(AL)患者1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9例,其他血液病患者2例,经预处理治疗后,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
- NING Feng王景文WANG Jing-wen宁丰CUI Jing崔晶YANG Lei杨磊LIU Fu-qiang栗宇ZHAO Xiang-yin崔晓丽李鑫刘复强赵相印
- 关键词: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疗效病例分析
- 奥美拉唑导致纤维蛋白原减少被引量:4
- 2010年
- 1例60岁女性淋巴瘤患者接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联合化疗,前6次化疗过程中血浆纤维蛋白原为2.61~3.73 g/L。第7次化疗前因上消化道出血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 mg,1次/d。给药第11天,血浆纤维蛋白原为0.42 g/L,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遂停用奥美拉唑,给予新鲜冰冻血浆400 mL/d输注2 d。停药后第6天血浆纤维蛋白原2.61 g/L,3P试验阴性。之后,其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波动于1.54~2.70 g/L。
- 钱筠宁丰王景文
- 关键词:奥美拉唑纤维蛋白原
- 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21例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OAM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对北京同仁医院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1例O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男12例(57.1%),女9例(42.9%),中位年龄57(23~79)岁,大部分为局限性病变,IE期16例(76.2%),眼外播散性病变ⅣE期5例(23.8%)。13例(61.9%)患者肿块完整切除,同时手术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PET.CT)未见代谢活性增高病灶,未给予治疗,中位随访14(5~38)个月后,所有患者仍处于完全缓解(CR)状态。8例(38.1%)患者接受化疗,3例IE期患者采用C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或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均获部分缓解(PR);5例IVE期患者采用COP或CHOP联合利妥昔单抗的方案,均获得CR。全体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100.0%,无病生存率为74.9%。结论OAML大部分为局限性病变,呈惰性临床过程,淋巴瘤相关致死率低,手术切除是重要的治疗方式,对于晚期播散性病变应进行全身化疗,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可以提高缓解率。
- 宁丰叶进魏立强李鑫王景文
- 关键词:预后眼附属器
- 多中心7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诊疗分析被引量:98
- 2009年
- 目的提高对噬血细胞综合征(HIPS)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探索对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对多中心72例HPS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方案及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例患者原发病以病毒感染和T细胞淋巴瘤居多。主要临床表现以持续高热(100%)、脾肿大(83.3%)最为多见。发热(100%)、外周血两系及以上血细胞减低(97.2%)、血清可溶性IL-2受体(sCD25)水平升高(93.1%)以及NK细胞活性降低(94.4%)在诊断中的灵敏度较高。实验室检查发现HPS患者组血清糖化铁蛋白百分比为(17.4±16.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的(53.6±13.3)%,而血清TNF—α水平为(143.2±64.8)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66.9±19.4)μg/L。多数HPS患者存在肝功能损害(83.6%),以AST升高及低白蛋白血症为主。47例经治HPS患者15周总体生存率为46.8%,其中27例氟达拉滨联合大剂量激素治疗HPS患者总体生存率达63.0%。死亡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HPS可由多种病因所致,临床表现多样。发热、外周血两系及以上血细胞减低、血清sCD25水平升高以及NK细胞活性降低在诊断中的灵敏度较高。糖化铁蛋白百分比、血清TNF—α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诊断HPS。氟达拉滨联合大剂量激素是有效的治疗方案。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是疾病的不良预后因素。
- 王旖旎王昭吴林岑溪南李渤涛宁丰段学章李娟
-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
-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PET/CT表现及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用18F-FDG PET/CT精确揭示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病灶,探讨病变范围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22例初诊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检查,分析鼻、咽部及全身病灶累及范围及播散规律,并分析不同病变范围患者之间ALB、LDH、β2-MG、SUVmax、B症状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18F-FDG PET/CT发现每位患者至少有一处病灶,原发病灶在鼻腔、鼻咽、口咽部者分别占81.9%、9.1%、9.1%。病变累及最多的部位为鼻腔(95.5%,21/22)、鼻咽(54.5%,12/22)、左颈部淋巴结(40.9%,9/22)、右颈部淋巴结(40.9%,9/22)、口咽(36.4%,8/22)等。鼻、咽部原发病灶可向邻近部位播散,也可沿淋巴结群依次播散,还可以跳跃方式向远处器官播散。病灶范围较广者组,SUVmax值显著增加,血清β2-MG升高者比例也显著增加。结论:18F-FDG PET/CT能精确发现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鼻、咽部及全身病灶,血清β2-MG水平也能反映病灶的累及范围。
- 魏立强王景文宁丰崔晶李鑫尹秀秀
- 关键词: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PET/CTΒ2-微球蛋白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1997年7月至2008年8月,对26例血液病患者行allo-HSCT,其中急性白血病(AL)14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例;移植供受体22例为同胞HLA全相合,4例为同胞HLA不全相合.结果 所有患者达到稳定的供者植入,随访至今,累积总生存(OS)率为63.9%,累积无病生存(DFS)率为62.6%;15例(57.7%)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其中急性GVHD 8例(30.8%)[Ⅲ-Ⅳ度4例(15.4%)],慢性GVHD 7例;HLA全相合与HLA不全相合移植间GVH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复发4例;死亡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Ⅳ度GVHD、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高危因素,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27).结论 allo-H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提高allo-HSCT疗效的关键是控制移植相关并发症,特别是GVHD和感染.
- 宁丰王景文杨磊崔晶栗宇李鑫尹秀秀
- 关键词:血液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