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克强

作品数:16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志留系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地球化学特征
  • 5篇盐岩
  • 5篇碳酸
  • 5篇碳酸盐
  • 5篇碳酸盐岩
  • 5篇化学特征
  • 4篇古环境
  • 3篇地质
  • 3篇生物地层
  • 3篇铝土矿
  • 3篇环境意义
  • 2篇地层学
  • 2篇地貌
  • 2篇形成环境
  • 2篇岩溶
  • 2篇岩溶区
  • 2篇岩石

机构

  • 16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6篇山克强
  • 13篇吕勇
  • 11篇潘明
  • 5篇郝彦珍
  • 4篇林宇
  • 3篇廖家飞
  • 2篇陈扬
  • 2篇胡志鹏
  • 1篇杨启军
  • 1篇秦亚
  • 1篇谢运球
  • 1篇黄晨晖
  • 1篇尹福光
  • 1篇罗为群
  • 1篇陈阵

传媒

  • 3篇地层学杂志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地球与环境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矿床地质
  • 1篇轻金属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第四届全国地...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保山熊洞村志留系栗柴坝组笔石新材料被引量:1
2013年
云南省第二地质大队于1963年创名于保山栗柴坝的栗柴坝组,指云南西部保山一带上仁和桥组与泥盆系之间的一段地层。《云南省岩石地层》(1990)进行地层清理后,将上仁和桥组及栗柴坝组合并为栗柴坝组,有所扩大,但中志留统仍未有明确的划分。栗柴坝组熊洞村剖面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西邑镇,
山克强吕勇潘明
关键词:生物地层学笔石腕足动物志留纪
云南保山普里道利统沉积特征及其对冈瓦纳北缘古海洋环境的指示被引量:2
2020年
保山地区志留纪晚期位于冈瓦纳古陆北缘的滇缅马苏地块,具有异于同时期华南陆块、塔里木陆块和华北陆块的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保山地区志留系栗柴坝组第三段隶属普里道利统,在对其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古生物资料、沉积相特征、元素组分含量及相关元素的比值特征和碳氧同位素数据等,对该区普里道利统的古海洋环境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①参考Wilson的标准微相沉积模式,结合岩性特征,可以识别出RMF8、RMF10、RMF11、RMF16、RMF20和RMF23共6种微相类型;②碳同位素共表现出3次明显的正偏移现象,分别在卢德福德中晚期、普里道利世晚期及普里道利世末期,即志留系与泥盆系界线处,3次偏移均具有全球可对比性,分别对应于欧美地区的"Lau"事件、普里道利世晚期的δ13 C正偏移事件以及"Klonk"事件,但在不同地区δ13 C值偏移程度具有差异性;③依据碳氧同位素,重建了古海水盐度和温度演化曲线,表明古海水的盐度指数Z值在120~130之间,温度分布在17.03~28.85℃之间,且多数集中在20℃以上,说明研究区该时期为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海洋气候;④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重点利用B、Ni、V和Ti等元素及Mn/Fe、V/(V+Ni)和MgO/CaO等比值信息,对沉积时期的物源供给情况和氧化还原条件等作了综合探讨,结果表明:陆源物质供给充足的阶段分别对应于后两次碳同位素正偏事件,这一现象解释为造山运动使古陆面积逐渐增大,为海洋提供了更多的物源供给;V/(V+Ni)比值大多处于0.57~0.83之间,代表了水体流通较差的还原环境,与沉积相特征具有一致性;⑤综合推断3次碳同位素正偏移事件是对志留纪末期加里东造山运动背景下海平面大规模下降的响应,为海退背景下的碳同位素正异常;碳酸盐岩岩相特征和沉积地球化学指标表明该时期的古海洋环境与�
潘明郝彦珍郝彦珍吕勇山克强
关键词:志留系冈瓦纳碳酸盐岩古环境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岩溶地貌类型划分——以1∶50000西南岩溶区地质填图试点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数字高程模型可以定量描述地貌,而基于峰丛洼地实体的岩溶地貌量化统计方法目前尚未确立。文章在1∶50000地质测量的基础上,将西南岩溶区地质填图试点地区的地层重新划分组合为火山岩层组、碎屑岩层组、灰岩层组、白云岩层组、泥灰岩层组、灰岩碎屑互层层组、白云岩碎屑岩互层层组7种层组类型;基于1∶50000数字地形图构建了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空间分析技术建立了区域洼地锥峰DEM,以岩溶层组为统计单元,分析出各个单元的锥峰洼地数字特征,并定义锥峰洼地发育系数(k),量化峰丛洼地发育程度,将研究区地貌划分为5种地貌类型:峰丛洼地(k>8.5),锥峰洼地极为发育;峰丛谷地(1.9
山克强
关键词:岩溶地貌高程模型地貌类型
川南、滇黔桂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阶地层下部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及形成环境的探讨
本文首先介绍了川南、滇黔桂地区风化壳型和沉积型铝土矿的形成机制和矿物组成,并利用LA-MC-ICPMAS技术对沉积型铝土矿中锆石进行了原位铀铅测年。
山克强吕勇林宇潘明廖家飞陈扬
关键词:铝土矿床矿物成分
文献传递
无人机航空遥感地质解译在岩石地层单元识别中的应用——以1∶50000西南岩溶区填图试点为例被引量:8
2016年
不同基岩组合形成的微地貌形态特征的获取是大比例尺遥感解译岩石地层单元的基础,关键是提高遥感影像及地形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在西南岩溶区填图试点项目中,通过无人机航空遥感平台(UAV)获取了工作区0.2 m分辨率的高精度遥感影像、高密度的点云数据以及0.5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影像与DEM叠加建立工作区三维地表模型,实现了区内微地貌形态的高清晰度真三维再现,真实客观地描述了区域地表微地貌特征,促进了不同基岩上形成的微地貌特征的精细化研究,提高了遥感数据的解译程度。解译过程中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建立工作区不同岩石地层单元的微地貌、颜色及植被等方面的解译标志,基于三维地表模型实现了对工作区岩石地层单元的识别。
山克强潘明林宇
关键词:无人机微地貌
云南保山栗柴坝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被引量:18
2015年
云南保山熊洞村栗柴坝组地层(S_(2-3)l)其底部与早志留世仁和桥组(S_1r)整合接触,顶部与早泥盆世向阳寺组(D_1x)整合接触,地层沉积较连续,整体表现出混合沉积的特征。以此剖面为基础,连续采集碳酸盐岩样品24个,根据其显微特征、元素相关性、组份含量及相关元素的比值特征,探讨了研究区碳酸盐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意义。研究表明:①样品中Sr与CaO、SiO_2、Al_2O_3和K_2O等氧化物之间,以及各氧化物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反映了栗柴坝组不同沉积阶段陆源组份与方解石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②通过对碳酸盐岩中元素含量以及相关元素比值的垂向分布特征分析,如Sr/Ba、Mn/Fe和V/Ni等,对栗柴坝组不同沉积阶段进行了古水深、古盐度和古气候等方面的研究,数据表明栗柴坝组各时期沉积环境差异显著。③岩石微观特征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具有一致性。对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有益于古沉积环境恢复和古气候的判别与重建。
潘明吕勇山克强郝彦珍
关键词:志留系碳酸盐岩地球化学古环境
川南、滇黔桂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阶地层下部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及形成环境的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阶下部广泛分布着一系列同煤层伴生的透镜状铝土矿。川南、滇东北及滇东南西部矿床下伏基底为峨眉山玄武岩,为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经红土化作用残积发育而成古风化壳型铝土矿;在滇东南、桂西一带铝土矿则发育于碳酸盐岩(上石炭统、茅口阶灰岩)岩溶不整合面之上,为半局限海碳酸盐岩台地上的碎屑性沉积型矿床。对川南、滇黔桂含矿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锆石年代学及峨眉山玄武岩同铝土矿关系的研究表明,该区域铝土矿成矿物质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峨眉山玄武岩。
山克强吕勇林宇潘明廖家飞陈扬
关键词:成矿物质来源晚二叠世镁灰岩世沉积型铝土矿
滇西潞西(芒市)的奥陶系和志留系
2014年
滇西奥陶系潞西组顶部发现丰富的以Hirnantia magna为代表的"赫南特贝动物群",可作为奥陶系-志留系界线的划分标志。Hirnantia-Kinnella组合标志着冰川作用处于高潮期,海退显著,而仁和桥组笔石页岩相则是冰川消融、海平面快速上升后海侵作用所致,这一转换面上下岩性野外易识别,可近似代表滇西奥陶系-志留系界线野外填图划分界面。仁和桥组底部含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Neodiplograptus shanchongensis等化石,其时代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潞西地层小区与施甸地层小区的志留系研究对比表明,它们的沉积相特征差异明显,前者以碎屑岩为主,而后者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各占约1/2且岩石地层较连续,化石丰富。综上所述,滇西地区志留系的地层划分对比还有许多工作可做。
吕勇山克强谢运球尹福光胡志鹏肖玲廖家飞
关键词:生物地层奥陶系志留系滇西
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形成的古环境意义——以桂西平果矿田为例
2013年
分别收集具有典型性的桂西平果那豆矿田某潜井剖面内不同层次的孢粉样品,经鉴别分析,推测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形成过程中的古环境特点,得出以下结论:(1)桂西平果堆积型铝土矿成矿过程中,古植被总体贫乏。(2)铝土矿堆积形成期出现过气候的异常变化或某些植物的生理特性不适宜在此地生长繁殖。(3)松属、蒿属、藜科等典型植物花粉的出现,体现出区内周围曾存在的低海拔地貌景观特征。
黄晨晖吕勇罗为群陈阵山克强农恒杰胡志鹏
关键词:孢粉分析古环境
云南镇雄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沉积微相及沉积环境演变
2022年
本研究采用碳酸盐岩微相分析的方法,对位于扬子板块西缘云南镇雄栖霞组—茅口组碳酸盐岩的生物组合、微相类型和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研究,将剖面碳酸盐岩归纳为24个微相:小有孔虫-假蠕孔藻生物碎屑粒泥岩、海绵骨针粒泥岩、生物碎屑密集堆积的泥粒岩、苔藓虫生物碎屑泥粒岩、发育孔隙的棘皮颗粒岩、粗枝藻-小有孔虫泥粒岩、似球粒内碎屑生物碎屑颗粒岩、二叠钙藻粒泥岩、含生物碎屑细晶白云岩、小有孔虫泥状灰岩、二叠钙藻生物碎屑泥粒岩、二叠钙藻-古串珠虫-苔藓虫泥粒岩、古串珠虫生物碎屑颗粒岩、细粒生物碎屑粒泥岩、生物扰动细粒生物碎屑粒泥岩、海绵骨针粒泥岩、叶状藻障积岩、包壳颗粒翁格达藻颗粒岩、翁格达藻-?颗粒岩、冲洗差的生物碎屑粒泥岩、棘皮-苔藓虫泥粒岩、小有孔虫-钙藻生物碎屑泥粒岩、裸海松藻生物碎屑泥粒岩、似球粒颗粒岩。剖面垂向微相特征指示其时代为亚丁斯克期末期—空谷期,栖霞组形成于碳酸盐缓坡环境,以假蠕孔藻组合为特征。栖霞组顶部为白云岩,为区域性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标志着扬子板块碳酸盐缓坡被填平,形成较为平缓的台地地形。瓜德鲁普世早期,随着相对海平面升高,上扬子区域为较深水所覆盖,形成非镶边碳酸盐台地环境,以二叠钙藻组合为特征;随着扬子板块南侧台地边缘礁的形成,瓜德鲁普世中晚期转变为镶边碳酸盐台地环境,以翁格达藻组合为特征。
山克强孟晓荣
关键词:栖霞组茅口组碳酸盐岩微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