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双柱

作品数:43 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手术
  • 11篇出血
  • 8篇手术治疗
  • 8篇脑损伤
  • 7篇动脉
  • 7篇入路
  • 6篇显微手术
  • 5篇动脉瘤
  • 5篇颅脑
  • 5篇颅脑损伤
  • 5篇膜下
  • 5篇减压术
  • 4篇血肿
  • 4篇蛛网膜
  • 4篇蛛网膜下
  • 4篇蛛网膜下腔
  • 4篇蛛网膜下腔出...
  • 4篇椎动脉
  • 4篇网膜
  • 4篇细胞

机构

  • 38篇新乡医学院第...
  • 6篇新乡医学院
  • 3篇安阳地区医院
  • 2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安阳市人民医...

作者

  • 40篇岳双柱
  • 21篇周文科
  • 18篇惠磊
  • 18篇金保哲
  • 17篇周国胜
  • 15篇张新中
  • 15篇袁国艳
  • 13篇周祥
  • 9篇王仲伟
  • 8篇马鹏举
  • 4篇赵新利
  • 4篇黄立勇
  • 4篇任铭新
  • 4篇申法政
  • 3篇常海刚
  • 2篇钟根深
  • 2篇史耀亭
  • 2篇原富强
  • 2篇惠红岩
  • 2篇王志刚

传媒

  • 4篇医学信息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医学信息(手...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健康之路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7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策略及手术时机
目的 探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最佳诊治方法及手术时机,提高患者的预后.方法 分析56例外伤后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依据患者的临床状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分别给予非手术综合治疗和开颅大骨瓣减压术,手术治疗组中对受伤后6小时内手术及...
周祥申法政岳双柱金保哲王仲伟周文科
关键词:外伤弥漫性脑肿胀手术时机
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BKM120抑制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2016年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BKM120对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用(1、5、20)μmol/L BKM120处理U251细胞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BKM120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Bax和Bcl-2的蛋白水平。结果 BKM120能抑制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最大抑制率为78.3%。BKM120处理可引起U251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KM120处理可引起Bax蛋白水平增加,同时Bcl-2蛋白水平降低。结论BKM120能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仇振巍岳双柱常金生王国霞
关键词:磷脂酰肌醇3激酶U251细胞BAXBCL-2
脑出血破入脑室96例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 探讨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外科手术治疗并辅以术后尿激酶溶解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联合脑室外引流、单纯脑室外引流以及术后辅以尿激酶溶解.选择性应用腰大池持续引流和腰椎穿刺治疗。结果46例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出现术后并发症25例,死亡5例;50例患者采用单纯脑室外引流,出现术后并发症28例,死亡6例。术后3个月随访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12例;Ⅱ17例;Ⅲ24例;Ⅳ19例;Ⅴ13例;Ⅵ11例。结论脑内血肿超过30ml时,适宜选择小骨窗开颅联合脑室外引流术,而脑内血肿小于30ml时,适于选用单纯脑室外引流术,根据病人情况及出血量来选择手术方式,可以更好的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降低患者的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袁国艳任铭新岳双柱周祥周文科周国胜
关键词:脑出血脑室尿激酶
显微手术治疗老年前交通动脉瘤22例被引量:2
2013年
前交通动脉瘤是脑动脉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约占脑动脉瘤的30%~36%〔1,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间收治并接受显微手术的前交通动脉瘤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岳双柱惠磊袁国艳金保哲马鹏举周国胜周文科张新中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翼点入路
康容注射液降低脑血管病出血后高颅内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康容注射液降低脑血管病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的效果。方法因脑出血引起颅内压力增高的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注射20%康容注射液(0.6g/kg),对照组静脉输注20%甘露醇(1g/kg)。所有病人均定时腰椎穿刺测定颅内压力,同时观察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3例,有效9例,改善17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8例,改善17例,无效1例。两组总的有效率均为96.7%(29/30),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中,观察组未发现任何与所用药品有关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障碍。结论康容注射液与甘露醇的降颅内压效果基本相同,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损害,更适合老年人及肝肾功能损害的颅内压增高的患者。
袁国艳岳双柱周国胜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出血颅内压
颅颈交界区的显微解剖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提供颅颈交界区翔实的显微解剖学资料,以提高该区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对10例成人尸头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对颅颈交界区相关的重要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和拍照;在10例干性颅骨标本上,对颅颈交界区相关的骨性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和拍照。结果:颅颈交界区包括众多的肌肉、血管、神经结构,它们的关系复杂;椎动脉在该区行程曲折。结论:观察和测量的结果有助于术中重要结构的识别和保护。
岳双柱张新中史耀亭周文科周国胜王仲伟王剑新惠磊
关键词:颅颈交界区显微解剖椎动脉
不同手术方式对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差异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 探讨超早期经脑回皮质手术与经脑沟裂入路显微手术对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差异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8例行超早期经脑回皮质手术(经脑回皮质组)和135例行经脑沟裂入路显微手术(经脑沟裂入路组)的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手术并发症及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经脑沟裂入路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经脑回皮质组(85.19%vs 64.06%,P=0.000);经脑沟裂入路组术后4周、12周时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35分者显著高于经脑回皮质组[(52.47±6.62)%vs(45.26±6.58)%,(68.95±8.95)%vs(62.28±8.64)%,P<0.01]。经脑沟裂入路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比例显著高于经脑回皮质组(74.07%vs 46.09%,P<0.01);经脑沟裂入路组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以及气管切开发生率显著低于经脑回皮质组(P<0.05,P<0.01)。与经脑回皮质组同时间点比较,经脑沟裂入路组患者术后1 d、7 d的CD3、CD4细胞阳性率以及CD4/CD8比值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脑沟裂自然间隙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优于经脑回皮质手术,其可明显改善患者免疫紊乱状态。
惠磊李祥生岳双柱尹志杰
关键词:脑出血手术后出血血肿
极外侧经髁入路识别和保护椎动脉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2006年
目的为极外侧经髁入路术中识别和保护椎动脉提供翔实的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模拟极外侧经髁入路对10例成人尸头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对椎动脉进行观察、测量和拍照,尤其关注椎动脉识别和保护的方法。结果肩胛提肌和头下斜肌、头外侧直肌、C2神经前支、寰椎横突、寰椎后结节和椎动脉周围静脉丛是识别椎动脉的解剖标志;椎动脉行程曲折,易受损伤,术中应妥善保护。结论观察、测量的结果有助于术中椎动脉的识别和保护。
岳双柱张新中史耀亭周文科周国胜王仲伟王剑新惠磊
关键词:椎动脉显微解剖手术入路
硬膜减张缝合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硬膜减张缝合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79例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41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同步行硬膜减张缝合和B组38例行去骨瓣减压硬膜敞开。比较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术后半年随访病人GOS情况。结果A组并发脑膨出(0)、脑室穿通畸形(2.4%)、硬膜下或皮下积液(17.1%)、脑脊液漏(4.9%)、颅内感染(7.3%)明显低于B组;半年后评价A组GOS评分明显高于B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中应用颞肌浅筋膜减张缝合硬膜,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病人愈后,该方法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袁国艳任铭新岳双柱周祥金保哲周国胜张新中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的疗效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治疗的30例HFS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检查,明确神经与血管的关系。根据术中所见确定责任血管并减压。结果术后完全缓解26例,明显减轻2例,手术总有效率93.3%(28/30);未见改善1例,昏迷1例。随访6~12个月,症状消失21例,无效1例,昏迷1例,复发2例;失访5例。结论MVD是目前治疗HFS的首选方法,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正确辨认责任血管是确保MVD安全有效的关键。
王志刚岳双柱马鹏举周国胜
关键词:面肌痉挛责任血管微血管减压术磁共振血管成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