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巧云

作品数:25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9篇医药卫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弹尾目
  • 5篇DNA条形码
  • 3篇东亚飞蝗
  • 3篇昆虫
  • 3篇飞蝗
  • 3篇YAO
  • 2篇新记录种
  • 2篇英文
  • 2篇树突
  • 2篇膝下
  • 2篇细胞
  • 2篇细菌
  • 2篇纤毛
  • 2篇六足总纲
  • 2篇美洲大蠊
  • 2篇进化
  • 2篇基因序列
  • 2篇记录种
  • 2篇分子鉴定
  • 2篇DNA条形码...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山大学
  • 8篇中山出入境检...
  • 5篇山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广东药科大学
  • 2篇广东出入境检...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深圳国际旅行...
  • 1篇中山海关技术...

作者

  • 25篇岳巧云
  • 6篇尹文英
  • 3篇谢荣栋
  • 2篇傅荣恕
  • 2篇林育真
  • 2篇柯欣
  • 2篇栾云霞
  • 2篇张亚平
  • 1篇翁朝联
  • 1篇刘春晓
  • 1篇庞峻峰
  • 1篇王坤
  • 1篇张文庆
  • 1篇李玉仙
  • 1篇邵红光
  • 1篇张瑞玲
  • 1篇廖俊蕾
  • 1篇刘环宇

传媒

  • 7篇中国媒介生物...
  • 3篇动物分类学报
  • 3篇中国国境卫生...
  • 2篇中国科学(C...
  • 2篇Zoolog...
  • 2篇华东昆虫学报
  • 2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检验检疫学刊
  • 1篇中国昆虫学会...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02
  • 3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 2篇199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上海棘属一新种(弹尾目:棘科)(英文)被引量:1
2000年
描述了采自上海地区的棘属一新种,田村氏棘Onychiurustamuraisp.nov。新种与依田氏棘O.yodaiYosii,1966非常相似。但可以根据触角基部的假眼数目、腹管上毛的数目以及后爪中小爪与爪长度比值不同,将二者区分开。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标本馆。
岳巧云尹文英
关键词:弹尾目
中国水生跳虫新种及新记录种记述(弹尾目)(英文)被引量:4
2000年
自Uchida (194 8)从山西东冶县发现中国第 1种水生PoduraaquaticaLinnaeus ,1785以来 ,中国弹尾目水生种类再未见报道。该文记述了采自上海植物园水塘静水表面的弹尾目 5新种 ,水生原Poduraaquatica ,尹氏球角Hypogastrurayinaesp .nov .,沼生陷等Isotomuruspalus tris,水生握角圆Sminthuridesaquaticus及刺拟勃氏圆Pseudobourletiellaspinata。其中水生握角圆和刺拟勃氏圆为中国新记录种 ,尹氏球角为新种。新种的模式标本及观察的其它种的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标本馆。
岳巧云傅荣恕
关键词:弹尾目
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胫节弦音器超微结构的研究
岳巧云
关键词:东亚飞蝗超微结构
威Yao属一新种及阔Yao属在我国的发现:(昆虫纲:弹尾目)
1999年
描述了采自上海地区的威Yao属一新种Willemiashanghaiensis,产报道中国新纪录种厚角阔Yao OncopoduracrassicornisShoebotham1911,新种模式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标本馆。
岳巧云
关键词:弹尾目
二代测序技术检测不同环境下美洲大蠊携带细菌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二代测序技术(NGS)在美洲大蠊携带细菌检测中的应用,建立一种可检测美洲大蠊体内、体表所携带未知种类细菌的方法,分析不同环境下美洲大蠊携带细菌情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方法 2016年8-9月,以中山地区居民区、港口和医院环境中捕获的美洲大蠊为材料,对其16S rDNA V1~V9可变区分析,选取V3~V4可变区作为目的基因,利用NGS对其携带的细菌种类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港口、居民区和医院采集的美洲大蠊分别携带1 564、1 786和1 779个运算分类单位;利用NGS分别可鉴定出细菌123属36种、131属42种和136属48种,细菌种类数超过传统方法。通过对样品进行物种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发现,同一环境下的样本无法完全聚集在一起。结论 16S rDNA V3~V4可变区适合对美洲大蠊体内、体表携带的细菌进行检测,利用NGS可一次性检出多种细菌;其检出的细菌种类远超出传统方法且操作简便;美洲大蠊携带细菌的种类与其生存环境无明显的区域特异性。
单振菊邱德义陈健岳巧云
关键词:美洲大蠊细菌
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膝下器中感觉细胞的超微结构被引量:2
1998年
东亚飞蝗膝下器由具橛感器组成,每一具橛感器主要由三类细胞组成,即:感觉细胞、感橛细胞和冠细胞。感觉细胞位于最近端,细胞核圆且大,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多泡小体等细胞器。感觉细胞向近端发出轴突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向远端发出树突。树突内含有大量的线粒体、纵行微管,树突内最复杂的结构当属纤毛根,从近端到远端依次由远端基体、近端基体、主纤毛根和纤毛小根组成。树突顶端,由远端基体发出一条感觉纤毛,纤毛具有典型的“9+0”结构。主纤毛根和纤毛小根具有明暗相间横纹结构,两横纹间的间隔距离约为65nm。感觉纤毛穿过由感橛细胞形成的感橛空隙,末端进入一高电子密度的顶端细胞外结构——帽。感橛细胞内最明显的特征为具有感橛,感橛细胞围绕着远端树突和感觉纤毛部分,冠细胞紧密地包围着感橛细胞和帽。东亚飞蝗膝下器中同时含有一或两个感觉细胞的具橛感器,这在以往研究报道中是较为少见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以后对此器官的生理功能研究提供形态学的基础材料。
岳巧云林育真
关键词:细胞器树突高尔基体东亚飞蝗纤毛
全文增补中
口岸截获国内未见分布种褐小家鼠的DNA条形码鉴定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中山口岸从柬埔寨进口木薯干中截获的外部形态特征破坏严重的2只未知鼠样本进行种类鉴定。方法提取截获鼠样本的基因组DNA,采用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的通用引物LCO1490和HCO2198扩增目的片段。然后测序、序列分析,与NCBI中的序列进行比对,并选取NCBI中序列相似度高的部分序列构建NJ树。结果 2只鼠的DNA条形码序列相似度高达99.8%,与NCBI中褐小家鼠(Mus cervicolor)的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8.5%;大于DNA条形码判断物种的相似度98%的阈值。经科技查新,确认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的国内未见分布鼠种。结论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截获鼠类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褐小家鼠,为国内未见分布种。DNA条形码能克服传统物种鉴定依靠完整的外部形态的局限,并能克服鉴定资料、专业人员缺乏等因素带来的困难,有效提高外来物种的种类鉴别力和准确度。
单振菊刘德星岳巧云魏晓雅
关键词:DNA条形码
中山地区蚊类及其携带虫媒病毒调查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掌握中山地区蚊类的种群结构、季节消长及携带虫媒病毒情况,为蚊虫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采用人工小时法采集蚊类样本,进行形态学鉴定,无法通过形态学鉴定的蚊类,利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分子鉴定。提取蚊类RNA,利用荧光RT-PCR和普通RT-PCR方法检测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乙脑病毒、寨卡病毒及其他黄病毒属病毒。收集监测点附近不同水体中各龄期幼虫及蛹,用于种类调查,不计入季节消长和虫媒病毒检测。结果 共采集成蚊2076只,收集各龄期幼虫及蛹484只,经形态学鉴定隶属于3亚科6属13种。白纹伊蚊及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分别占总数的61.13%和34.06%。成蚊密度高峰期为6月,1月最低。未检出虫媒病毒。结论 初步掌握了中山地区蚊类的种群结构、季节消长及携带虫媒病毒情况。应对中山地区蚊类及其携带虫媒病毒情况进行持续调查。
刁雅欣李婷婷单振菊邱德义岳巧云岳巧云
关键词:种群结构虫媒病毒
从核糖体RNA基因序列探讨双尾虫的系统进化被引量:16
2002年
双尾虫是否单系,以及双尾虫与其他六足动物系统关系是多年来动物分类学家争议的一个关键问题.测定了双尾虫的两大类群:康(虫八)类和铗(虫八)类,以及原尾虫、跳虫和蝗虫等核糖体RNA基因18SrDNA全序列和28SrDNA部分序列(D3-D5区),并选用甲壳动物卤虫为外群,采用最大简约(MP)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i)18SrDNA和28SrDNA数据整合分析含有较强的系统发育信息,支持双尾虫单系性观点;(ii)双尾虫与原尾虫在系统树中构成姊妹群,且支持率很高.
栾云霞岳巧云谢荣栋尹文英张亚平庞峻峰
关键词:核糖体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六足总纲动物分类学
浦东滩涂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土质酸碱度生物评价分析被引量:37
2002年
1999年 ,对上海浦东滩涂 4类不同酸碱度土壤中的中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个体数多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 4个群落参数 ,并结合种类研究 ,讨论了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不同酸碱度土壤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中弹尾目和蜱螨目对不同酸碱度土壤反应敏感。弹尾目的 3个群落参数和蜱螨目的 4个参数均很好地反映与土壤pH的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在 0 9以上和 0 85左右 ,在pH相差较大的情况下 ,可以区分不同酸碱度的土壤。弹尾目的符 (Paranurasp .)可用于评价酸碱度较接近的土壤 ,球角 (Hypogas trurasp .)可用于评价酸碱度相差较大、高pH或环境条件较恶劣的土壤。
柯欣岳巧云傅荣恕谢荣栋翁朝联杨毅明尹文英
关键词:生物评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