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雪
- 作品数:8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水源水生物预处理中填料生物量的测定方法探讨被引量:11
- 2009年
- 对生物膜生物量进行准确测定,有助于从微生物的角度提高运行效率和对工艺进行技术改进。对某水源水预处理反应器中的填料(泡沫粒子和管状填料)上生物膜中的生物量,同时采用称重法、平板菌落计数法(HPC法)及脂磷法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所得生物量的差异较大,对于同种填料上的生物量以重量法反映的生物量最多,但其中VSS的含量难以准确测定,脂磷法次之,HPC法由于培养方法的限制,仅能反映部分可培养的微生物,故其生物量最少。三种方法对两种填料测定结果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泡沫粒子的生物量比管状填料的生物量多。
- 崔玉雪袁琦唐媛谢冰
-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生物量称重法
- 用于填埋场臭气控制的微生物除臭剂开发与除臭机理研究
- 据统计,我国生活垃圾的年产量已达2亿t,加上历年堆存量高达66亿t,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填埋处理量达垃圾总量的95%以上。垃圾在转运、平铺、压实、处理及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强刺激的恶臭气体,对周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直接...
- 崔玉雪
-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微生物除臭剂毒性实验
- 水源水生物预处理中填料生物量的测定方法探讨
- 在微污染水源水的生物膜法预处理反应器中,微生物大多以生物膜的形式附着在填料或颗粒表面,其活性生物量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反应器的运行效率。因此对生物量进行准确测定,有助于从微生物的角度提高运行效率和对工艺进行技术改进。本研究对...
- 崔玉雪袁琦唐媛谢冰
-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称重法
- 文献传递
- 不同载体生物滤池对渗滤液污染物的处理效果被引量:11
- 2010年
- 以陈垃圾和煤渣作为生物滤池反应器填料,分别构建了单一陈垃圾、煤渣以及复合该2种填料的生物反应器,对渗滤液中的污染物进行了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煤渣生物滤池对于渗滤液中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高于陈垃圾滤池,但是总氮的去除率低于陈垃圾.复合填料滤池对于负荷和低温变化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电镜观察和微生物计数结果表明,2种载体适合微生物挂膜生长.粒径分析结果表明,2种载体的颗粒粒径组成对于滤池通透性能以及污染物去除有重要影响.
- 吕宝一谢冰戴淑萍崔玉雪梁少博
- 关键词:渗滤液生物滤池陈垃圾煤渣颗粒粒径
- 一种促进餐厨垃圾好氧堆肥的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餐厨垃圾好氧堆肥的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所述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由高地芽孢杆菌、粪产碱杆菌、辣椒赖氨酸芽孢杆菌、贝勒斯芽孢杆菌、水生产碱杆菌、普罗威登斯菌、副蕈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
- 谢冰李许南崔玉雪
- 文献传递
- 用于填埋场恶臭气体控制的微生物除臭剂筛选及其除臭机制研究被引量:24
- 2014年
- 从上海市老港垃圾填埋场的污泥和垃圾渗滤液中分离筛选得到数株具有较强除臭能力的菌株,并制成复合微生物除臭剂,考察了该除臭剂对污泥和垃圾释放NH3以及恶臭气体浓度等的去除效果,并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该除臭剂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初步探究其除臭机制。结果表明:(1)实验室小试时,48h,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对污泥释放NH3的去除率维持在30%~45%,对垃圾释放NH3的去除率维持在25%~35%,去除效果好于EM菌剂。(2)污泥中转码头100t污泥中试试验表明,在复合微生物除臭剂投加量为0.5t条件下,24h后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对NHs的去除率达到37.5%,恶臭气体浓度下降了19.1%。(3)PCRDGGE结果显示,复合微生物除臭剂的优势菌种为产碱杆菌、芽孢杆菌和显核菌,与EM菌剂差异较明显,且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EM菌剂。其除臭机制可能为化学吸收与微生物降解、抑制的联合作用除臭。
- 崔玉雪郭广寨黄皇王文婷陈浩泉谢冰
- 关键词:填埋场恶臭气体微生物除臭剂微生物群落结构
- 一种碱改性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去除污水中新兴污染物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改性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利用该改性生物炭去除污水中新兴污染物的方法。本发明利用热解炭化方法制备初始生物炭,并将初始生物炭用碱性溶液浸渍,经振荡充分接触后,用超纯水洗涤至pH呈中性,抽滤烘干制成碱改性...
- 谢冰汤烨崔玉雪李烨苏应龙
- 文献传递
- 崇明东滩潮间带硫酸盐还原菌及有机质含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针对崇明东滩湿地不同潮滩和不同高程的土壤采样,进行了MPN法微生物计数、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的测定,计算了SO42-和Cl-浓度的摩尔比,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的分布状况、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以及植物根际环境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高程潮滩同一深度的硫酸盐还原菌数量,按大小排序为:中潮滩>高潮滩>光滩.同一潮滩不同深度的硫酸盐还原菌含量,均显示为51~52 cm>21~22 cm>81~82 cm,说明东滩湿地51~52 cm的土壤深度是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的主要层位,与存在较好的适于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的条件有关.不同深度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呈现高潮滩>中潮滩>光滩的趋势.从21~51 cm处,随着深度的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但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却大幅增加,说明硫酸盐还原菌利用土壤中的有机质进行了还原反应.所有土壤样品的SO42-/Cl-摩尔比值均<0.05,表明硫酸盐还原菌十分活跃地进行着硫酸盐还原作用.芦苇根际中硫酸盐还原菌含量是最高的,说明东滩湿地芦苇的根际环境对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藨草根际的硫酸盐还原菌数量相对非根际环境较低,说明不同的根际效应对于东滩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 袁琦崔玉雪陈庆强吕宝一谢冰
- 关键词:硫酸盐还原菌有机质根际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