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艳魁

作品数:12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手术
  • 4篇术后
  • 3篇血管
  • 3篇神经外科
  • 3篇外科
  • 3篇颅脑
  • 3篇脑出血
  • 3篇安全性
  • 3篇出血
  • 2篇手术治疗
  • 2篇缺损
  • 2篇外伤
  • 2篇外伤术后
  • 2篇微创
  • 2篇显微手术
  • 2篇疗效
  • 2篇颅骨
  • 2篇颅骨缺损
  • 2篇颅脑外伤
  • 2篇颅脑外伤术后

机构

  • 12篇焦作市第二人...

作者

  • 12篇崔艳魁
  • 3篇李东飞
  • 3篇崔建军
  • 3篇李东

传媒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安徽预防医学...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2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2
2019年
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外伤类型,多与坠落和撞击有关,由于脑部生理功能特殊,颅脑外伤存在诸多继发性并发症,临床病死率较高,且脑组织损伤程度会影响预后功能恢复情况[1]。针对颅脑外伤患者,临床多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其中颅骨修补术应用广泛,临床治疗效果理想,但是开展颅骨修补术时机尚存争议,有研究者强调在颅脑外伤术后1~3个月进行早期修补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但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因此,需结合临床实践治疗情况进一步探究[2-3]。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选定颅脑外伤术后颅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分别在早期和晚期对患者颅脑进行修补术治疗,现将实际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程鹏崔艳魁
关键词:颅骨损伤神经功能
高压氧并神经外科治疗和单纯神经外科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治疗颅脑损伤过程中联合应用高压氧治疗的疗效。方法 120例颅脑损伤患者,依照神经外科治疗过程中是否联合应用高压氧治疗分为两组,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比较治疗后所有患者恢复情况间差异。结果高压氧组53例重度患者已呈清醒状态,总有效率88.3%(53/60)高于对照组73.3%(44/60),高压氧组GCS评分(14.23±1.41)高于对照组(7.36±1.13),而且平均清醒时间(56.2±8.3)小时,较对照组(224.6±7.5)小时长,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效果显著,此方法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使患者提前恢复清醒。
李东崔建军李东飞崔艳魁
关键词:神经外科颅脑损伤高压氧疗效
微血管减压与感觉根部分切断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评价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与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本课题选取的9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均来自于本院,收治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实验组45例病人采取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治疗,对照组45例病人采取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对比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手术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所有病人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SF-36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在术后,两组病人VAS、SF-36评分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病人VAS、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效果明显优于微血管减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复发率低的特点,能有效减轻三叉神经痛,保障病人生存和生活质量,虽然术后并发症要稍高于微血管减压术,但总体效果更明显。
崔艳魁程鹏刘玉川齐卫涛邵明辰王庆旭
关键词: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复发率
两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对比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两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垂体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经颅入路显微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39/41)、97.56%(40/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5%(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可获得与经颅入路显微手术相当的效果,且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
崔艳魁程鹏邵明晨齐卫涛王庆旭
关键词:垂体瘤
神经内镜下包膜内切除术和外分离术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包膜内切除和外分离术对垂体腺瘤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的154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77例采用神经内镜下包膜内切除(对照组),77例采用外分离术治疗(观察组)。结果观察组肿瘤全切率(94.81%,73/77)明显高于对照组(79.22%,61/77;P<0.05),而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7.79%,6/77;P<0.05)。观察组GH型腺瘤术后生化缓解率(88.89%,16/18)和PRL型腺瘤术后生化缓解率(88.89%,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7.14%(8/14)、45.45%(5/11);P<0.05]。两组术中脑脊液漏、术后脑脊液漏、术后颅内感染、术后垂体功能低下及术后暂时性多尿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外分离术用于垂体腺瘤的治疗可有效实现肿瘤彻底切除,降低复发率,促进术后生化缓解,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优于包膜内切除术。
崔艳魁程鹏刘玉川齐卫涛邵明辰
关键词:垂体腺瘤神经内镜手术疗效安全性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气管切开时机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气管切开的时机。方法选取2018-05-2019-05间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术后当日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于术后7 d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各3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早期气管切开,有利于提升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程鹏崔艳魁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气管切开
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治疗,试验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85.00%,两组差异对比不明显(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微创治疗、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均能达到良好治疗效果,但微创治疗安全性更高,利于患者预后恢复,值得借鉴。
程鹏崔艳魁
关键词:脑出血开颅手术微创治疗安全性
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观察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应用血管栓塞术与显微手术夹闭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该院接收的56例脑动脉瘤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案分成两组,即实验组(n=28)和对照组(n=28),对照组患者选用血管栓塞术,实验组患者选择显微手术夹闭术,将两种手术方案治疗成效分析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多于对照组(96.43%vs.71.4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手术用时以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上,实验组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上,实验组为10.71%和0.00%,对照组为35.71%和14.2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应用显微手术夹闭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血管栓塞术,能显著缩短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多种并发症。
程鹏崔艳魁
关键词:显微手术夹闭血管栓塞术脑动脉瘤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观察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的效果。方法:选取行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早期实行脑室腹腔分流,延期实行颅骨修补,观察组早期实行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ugl-Meyer、Barther、GCS、GO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ugl-Meyer[(76.87±18.59) vs(62.25±16.14)]、Barther[(75.80±17.73) vs (52.84±14.86)]、GCS[(14.07±3.58) vs (10.54±3.29)]、GOS[(4.86±0.97) vs (3.46±0.87)]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2.41%)明显高于对照组(27.59%)(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0%)明显低于对照组(27.59%)(P<0.05)。结论: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的效果较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昏迷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预后康复。
程鹏崔艳魁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颅骨修补颅骨缺损脑积水
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研究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52例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保守组和手术组两组,每组各26例。其中给予传统方式治疗的为保守组,给予手术治疗的为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出现的不良结局情况以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的BI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手术组的改善幅度高于保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保守组与手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5.38%、92.31%,保守组显著低于手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结局发生率为30.77%,手术组患者的不良结局发生率为7.69%,手术组低于保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治疗过程中应用手术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会有十分明显的提升,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也会得到更为有效的改善,对疾病的预后恢复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崔艳魁程鹏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脑出血手术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