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体层摄影
  • 11篇体层摄影术
  • 10篇X线
  • 9篇X线计算
  • 9篇X线计算机
  • 5篇CT引导
  • 5篇成像
  • 4篇钝性
  • 4篇影像
  • 4篇影像学
  • 4篇影像学表现
  • 4篇磁共振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钝性脾损伤
  • 3篇韧带
  • 3篇脾损伤
  • 3篇脾脏
  • 3篇外伤
  • 3篇骨折
  • 3篇CT表现

机构

  • 24篇漯河医学高等...
  • 2篇漯河医学高等...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24篇左自军
  • 17篇刘秀民
  • 9篇刘晓梅
  • 8篇于四堂
  • 7篇任银祥
  • 7篇王海波
  • 5篇丁琦峰
  • 3篇孙英杰
  • 2篇王亮
  • 2篇段宏伟
  • 2篇周山
  • 2篇曹永伟
  • 2篇杨勇政
  • 2篇任国良
  • 1篇张会军
  • 1篇张振勇
  • 1篇周学儒
  • 1篇马巧灵

传媒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外医疗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当代医学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肿瘤影像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脏镰状韧带旁假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肝脏镰状韧带旁假病灶(FLP)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60例FLP,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18例加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探讨其形成原因。结果:60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左内叶51例,左外叶9例。CT平扫呈低密度10例、等密度50例。MRI平扫T_1WI双回波正反相位呈等、等信号15例,呈等、低信号2例,呈低、低信号1例,16例在脂肪抑制T_2WI均为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平衡期呈等、低密度信号,门脉期均为低密度信号。结论:FLP影像表现典型,CT结合MRI检查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丁琦峰周学儒刘晓梅王海波左自军
关键词:肝脏镰状韧带磁共振成像
仰卧位CT引导下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探讨仰卧位CT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自2005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仰卧位CT引导下经皮自髂骨至S1椎体置入1枚直径7.2mm空心钛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3例。[结果]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6-12个月。随访期间骨折均愈合,无腰骶部疼痛。[结论]仰卧位CT引导下骶髂置钉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操作简便,损伤小,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王亮于四堂刘秀民左自军任国良
关键词:骨盆骨折骶髂螺钉仰卧位
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对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2011年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在肺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的肺内周围性病变资料。结果经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恶性肿瘤114例,良性病变51例。穿刺病理恶性108例,准确率为94.7%,假阴性6例,无假阳性;良性病变41例,准确率为80.4%,穿刺总准确率为90.0%。发生并发症11例,发生率为7.0%,其中气胸4例,少量肺出血2例,肋间神经痛1例。结论 CT引导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是一种微创、准确度较高、并发症较少的有效检查方法,有助于肺部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左自军任银祥王海波
关键词:CT引导肺穿刺活检
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的CT表现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49例的发病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密度、腔内及腔外邻近组织的CT征象。结果 49例共63个囊肿,纵隔型囊肿18个,多分布在气管右旁、主支气管旁及隆突下,肺内型囊肿45个,双下肺33个,其中含液囊肿17个,含气液囊肿23个,含气囊肿5个;含液囊肿加作增强扫描,囊壁强化,囊内无强化;囊壁钙化14个,囊内容物钙化9个。结论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左自军刘秀民曹永伟
关键词:胸部纵隔囊肿支气管囊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腰椎滑脱的CT表现及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正确认识腰椎滑脱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有完整影像及临床资料的腰椎滑脱症172例,探讨腰椎滑脱的CT表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172例腰椎滑脱中,椎弓崩裂性滑脱41例,退变性滑脱131例。椎弓崩裂性滑脱CT表现:椎弓裂隙征;椎管冗长征;假性椎间盘膨出;双椎体后缘;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狭窄。腰椎退变性滑脱CT表现:椎弓完整,小关节面滑移不对照,下关节突前移,单层面双椎体后缘,椎管诸径狭窄,可出现椎体阶梯性滑脱。结论CT对腰椎滑脱症的分型、诊断价值明确,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可靠依据。
左自军刘秀民张会军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腰椎峡部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低剂量MSCT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的定性诊断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肺部磨玻璃结节(GGN)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肺部低剂量CT检出的GGN,将病灶分为浸润前病变组(34例)、肺腺癌组(53例)。对2组病灶的大小、实性成分、病灶边界、边缘毛刺、分叶、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7例中纯磨玻璃结节(pGGN)36例,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51例。浸润前病变组主要表现为pGGN(28/34,82.35%),肺腺癌组主要表现为mGGN(45/53,84.90%);浸润前病变最大径平均值(11.18±2.68)mm,肺腺癌为(16.43±3.36)mm,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GGN中实性成分、毛刺、分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病灶边界是否清晰、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对肺部GGN性质的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刘晓梅孙英杰甄鹏飞杨勇政丁琦峰左自军
关键词:低剂量肺腺癌
真假性腰椎滑脱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价值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评价平片和CT对真假性腰椎滑脱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12例有完整影像及临床资料的腰椎滑脱症盼影像表现特征。结果:212例腰椎滑脱中,真性滑脱79例,假性滑脱133例。X线片检出峡部裂56例,CT检出79例;真假性滑脱均可出现假性椎间盘膨出、双椎体后缘、椎管狭窄,而真性滑脱还有椎弓裂隙征、锥管冗长征。平片能直观的显示真假性滑脱的椎体滑移情况,CT对椎管前后径、椎间孔、侧隐窝狭窄的显示明显优于平片。结论:CT对腰椎滑脱症的分型、椎管狭窄情况的判断优于平片。
左自军曹永伟任银祥刘秀民刘晓梅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腰椎峡部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纤维板层型肝癌三例磁共振成像表现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结合纤维板层型肝癌(FL-HCC)的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分析,进一步加深临床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活检证实的3例FL-HC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多较年轻,症状及体征常不突出,常规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腹部影像学可见到肝部巨大肿块。结论 FL-HCC为临床极少见的原发性肝癌,多见于青年人,多无肝炎及肝硬化病史。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同时需结合临床资料,进一步提高FL-HCC的准确诊断。
刘晓梅孙英杰刘秀民左自军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螺旋CT在贲门癌诊断中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总结贲门癌CT影像表现,探讨螺旋CT诊断贲门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贲门癌患者CT影像学资料。结果螺旋CT诊断贲门癌61例,诊断符合率89.71%;误诊为淋巴瘤1例,间质瘤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例,误诊率7.35%;漏诊2例,漏诊率2.94%;螺旋CT平扫显示贲门壁增厚,软组织肿块,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增强扫描贲门部肿块明显强化,容积扫描多轴位重建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情况更清晰。结论螺旋CT可显示贲门癌局部、周围侵犯和转移情况,对贲门癌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有一定价值。
刘秀民刘晓梅左自军
关键词:贲门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术前能谱CT多参数成像对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术前采用能谱CT多参数成像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1—6月在医院经手术病理检查诊断为晚期肺癌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能谱CT多参数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能谱CT多参数成像参数预测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60例晚期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患者19例,非淋巴结转移患者41例;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λ_(HU))、淋巴结λ_(HU)/原发病灶λ_(HU)、淋巴结标准化碘密度(NIC)、淋巴结NIC/原发病灶NIC、淋巴结Neff-Z/原发病灶Neff-Z参数低于非淋巴结转移患者,原发病灶λ_(HU)、原发病灶NIC参数高于非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淋巴结λ_(HU)/原发病灶λ_(HU)、淋巴结NIC/原发病灶NIC、淋巴结Neff-Z/原发病灶Neff-Z参数评估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均>0.7,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术前应用能谱CT多参数成像有助于诊断晚期肺癌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且晚期肺癌患者术前采用能谱CT多参数成像检查对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王海波段宏伟左自军丁琦峰张鹏辉
关键词:晚期肺癌淋巴结转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