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干阜生

作品数:77 被引量:284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骨折
  • 13篇腰椎
  • 13篇内固定
  • 12篇手术
  • 11篇关节
  • 10篇植骨
  • 9篇椎弓
  • 9篇椎弓根
  • 8篇椎体
  • 8篇后路
  • 8篇股骨
  • 8篇复位
  • 7篇胸腰椎
  • 7篇前路
  • 6篇后凸
  • 5篇胸腰椎骨折
  • 5篇切除
  • 5篇椎间盘
  • 5篇颈椎
  • 4篇胸椎

机构

  • 38篇阜阳市人民医...
  • 25篇安徽省阜阳市...
  • 1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省阜阳地...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上海科技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76篇干阜生
  • 43篇李超
  • 35篇于海洋
  • 20篇王宏亮
  • 18篇赵致良
  • 18篇梁成民
  • 15篇符东林
  • 14篇焦伟
  • 13篇翟云雷
  • 12篇崔西龙
  • 12篇付青松
  • 11篇周宇
  • 7篇潘檀
  • 7篇赵刚
  • 7篇郭标
  • 6篇李立
  • 5篇董磊
  • 4篇郭标
  • 3篇周洁浩
  • 3篇周洪翔

传媒

  • 11篇中国矫形外科...
  • 6篇临床骨科杂志
  • 6篇中国脊柱脊髓...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颈腰痛杂志
  • 3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工企医刊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学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今日应用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13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 3篇1999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侧后方入路椎体部分切除减压与重建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侧后方入路椎体部分切除减压与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8月~2006年9月对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胸腰椎侧后方入路椎体部分切除减压内固定手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获得10~26个月的随访,26例椎体近解剖复位,6例复位良好。无感染、无胸膜粘连和断钉等并发症,全部椎体间骨性融合。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除5例A级及4例E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改善。结论侧后方入路椎体部分切除减压内固定具有减压直接彻底、重建脊柱序列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等特点,可用于治疗椎管占位明显或陈旧性的胸腰椎骨折。
于海洋干阜生李超梁成民郭标焦伟
关键词:胸椎腰椎截骨术内固定器
体位复位与球囊扩张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复位效果的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体位复位与球囊扩张对于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复位效果。方法本组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63~87岁,平均72.6岁。伤椎部位:T_91例,T_(11)1例,T_(12)25例,L_130例,L_29例,L_34例,L_42例。CT均证实为后壁完整的OVCF,接受PKP联合体位复位治疗。比较术中体位复位前后及球囊应用前后伤椎高度值、后凸Cobb角,记录并分析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本组患者椎体高度值在体位复位后、球囊扩张后、术后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值在球囊扩张后、骨水泥充分注射后均较体位复位后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15.7±9.8)°均较术前(19.0±10.9)°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8.3±0.5)分、(3.5±0.3)分、(3.1±0.2)分,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间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86,P=0.026)。结论 PKP术中体位复位对椎体高度的恢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球囊可以进一步恢复椎体高度,在减少骨水泥渗漏等术中并发症方面作用显著。
葛宇干阜生于海洋梁成民翟云雷崔西龙
关键词:体位复位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压缩性骨折
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中Miniaci法与力线杆定位法矫正下肢负重力线的精确性比较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比较Miniaci法与力线杆定位法在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中力线矫正时的精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9—2019-06行关节镜下探查清理联合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治疗的4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合并内翻畸形,21例术中采用力线杆定位法(力线杆定位组),C型臂X线机透视下逐渐撑开截骨间隙使力线杆经过胫骨平台宽度的62.5%处;24例采用Miniaci法定位(Miniaci法定位组),采用负重位下肢全长X线片确定负重轴计算术中截骨撑开角度及高度。结果4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7(3~15)个月。与力线杆定位组比较,Miniaci法定位组手术时间明显更短,术中X线透视次数明显更少,术后胫股机械角、胫骨近端内侧角矫正程度更优,下肢负重力线矫正至可接受范围的比例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基于PACS影像的Miniaci法术前计划胫骨内侧高位截骨矫正角度比术中使用力线杆透视定位法更为精确,同时可减少术中透视时间,进而缩短手术时间。
许健郭标马炜干阜生付鹏飞崔红林杨东强李立李学军王家亮
关键词:膝内翻畸形胫骨高位截骨术
后入路脊椎整块切除+经椎弓根内固定重建脊椎稳定性治疗胸椎肿瘤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后入路全脊椎整块切除环脊髓360°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重建脊椎稳定性治疗胸椎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入路全脊椎整块切除、环脊髓360°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重建脊椎稳定性治疗8例胸椎、胸腰段肿瘤患者,病变节段为T4~12,所有手术均一期1个入路彻底清除病灶、脊髓减压、内固定并重建脊椎即刻稳定性。结果手术时间为260~460(330±110)min,出血量为1200~3500(2180±870)ml。8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X线及MR检查显示减压较彻底,脊椎即刻稳定良好,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后入路全脊椎整块切除、环脊髓360°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重建脊椎稳定性治疗胸椎、胸腰段肿瘤可以做到良好的椎管减压和能较彻底地切除病灶,降低创伤和肿瘤播散机会。
王宏亮干阜生曹杰于海洋董磊
关键词:后入路
皮耐克联合自体薄层皮修复下肢骨外露创面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皮耐克联合自体薄层皮修复下肢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随着社会及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交通等意外造成的严重创伤越来越多,下肢尤其是小腿外伤后骨外露是临床常见损伤,目前多用皮瓣、肌瓣转移或截骨后骨搬移修复,手术创伤大...
于海洋干阜生梁成民焦伟翟云雷
关键词:骨外露
颈椎前路扩大椎体次全切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扩大椎体次全切结合植骨内固定术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扩大椎体次全切结合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评价其疗效。结果本组临床疗效满意,植骨全部获得骨性愈合。结论颈椎前路扩大椎体次全切结合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安全性高、减压彻底、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及稳定性等特点,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选择的手术方法。
梁成民干阜生李超于海洋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
寰枢椎不稳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4
1993年
本文报告18例寰枢椎不稳,其中寰枢椎先天性发育不良6例,寰枢椎自发性脱位2例,寰枢椎结核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2例,新鲜骨折4例,寰、枢椎椎弓骨折各1例,横韧带损伤1例。4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4例施行手术治疗,其中寰枢椎融合7例,枕颈融合6例,枕大孔减压枕颈融合1例。平均随访2年10个月,18例寰枢椎都获得稳定,其中9例脊髓受压者脊髓功能都恢复正常,本文就临床征象、诊断和治疗方法作了讨论。
干阜生乔济民张以恺赵致良李超乔颖刚
关键词:寰枢椎不稳
重度脊柱侧凸与后凸畸形治疗研究
李超周宇付青松于海洋赵刚梁爱民焦伟翟云雷干阜生王宏亮
该项目是以重度脊柱侧凸畸形矫正为研究内容,包括三个子课题的临床系列研究:后路松解胸椎间隙联合楔形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后路凹侧松解联合双极楔形截骨治疗椎体分节不全型重度脊柱侧凸;后路全脊柱切除折顶椎管三维同心闭合...
关键词:
不同体位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9
2017年
[目的]比较仰卧位和侧卧位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1年12月~2017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31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侧卧位16例,仰卧位牵引床15例。对两组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后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侧卧位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比仰卧位组有优势(P<0.05),而在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王宏亮李丹李学军干阜生崔西龙
关键词:侧卧位仰卧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局麻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初步观察局麻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06年7月采用局麻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共63例,77个膝关节的短期临床治疗结果。男11例,女52例;年龄38~71岁,平均56.5岁。选择性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包括刨削增生肥厚的滑膜组织、修平退变剥脱的软骨创面,切除或修整破裂的半月板、取出游离体和磨削骨性阻挡。63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1年,随访内容包括JOA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患者对手术满意度。[结果]JOA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手术前41分增加到术后78分。患者主观评定优40.2%,良36.3%,可15.6%,差7.8%,优良率为76.6%。[结论]局麻关节镜下选择性有限关节清理术创伤小,可有效解除临床症状,改善功能,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于海洋符东林陈坚李超干阜生郭标梁成民王洪亮焦伟
关键词:局麻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