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琳

作品数:31 被引量:30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康复
  • 5篇中西医
  • 5篇中西医结合
  • 5篇卒中
  • 5篇颅脑
  • 5篇脑损伤
  • 4篇偏瘫
  • 4篇外伤
  • 4篇脑卒中
  • 3篇血管
  • 3篇血管性痴呆
  • 3篇药疗
  • 3篇药疗法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 3篇中西医结合治...
  • 3篇重症
  • 3篇西医结合治疗
  • 3篇腺炎
  • 3篇颅脑损伤

机构

  • 19篇中山市人民医...
  • 12篇广东省中山市...
  • 3篇中山大学孙逸...
  • 2篇中山爱科数字...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31篇廖琳
  • 11篇梁慧英
  • 7篇游国清
  • 7篇李林
  • 4篇余元龙
  • 3篇林阳阳
  • 3篇苏韶生
  • 3篇燕铁斌
  • 3篇董军涛
  • 3篇梁雁崧
  • 3篇蔡颖璋
  • 3篇萧伟成
  • 3篇蔡全辉
  • 2篇黎学松
  • 2篇石贺元
  • 2篇徐亚林
  • 2篇吴伊敏
  • 2篇胡泽民
  • 2篇梁莉莉
  • 1篇冯兴华

传媒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广东医学
  • 2篇甘肃中医学院...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医学新知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康复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药通报
  • 1篇医学信息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梗死偏瘫侧主动直腿抬高与步行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脑梗死偏瘫侧早期主动直腿抬高与步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期间,每天检查并记录患肢的主动直腿抬高情况,在运动疗法开始3个月后,采用Hoffer步行能力分级进行评价。结果 193例完成研究的患者中,患肢能完成主动直腿抬高的159例,均能恢复至功能性步行。在行运动疗法后1周内已能完成的134例,全部恢复至社区性步行;行运动疗法后第2~3周能完成的24例,仅7例恢复至社区性步行,余均为家庭性步行;行运动疗法后第4周才能完成直腿抬高者仅1例,恢复至家庭性步行。行运动疗法满4周后,患肢仍一直不能主动直腿抬高者34例,不能恢复步行。结论患肢主动直腿抬高的早期恢复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步行预后水平密切相关。
萧伟成游国清廖琳李林吴伊敏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直腿抬高
综合康复疗法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7
2006年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中、重型外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运动、平衡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将59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如药物治疗、胃肠营养、防治并发症、高压氧及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针刺疗法等综合的康复治疗,治疗6周后评定2组疗效。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进行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ADL能力。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可明显提高中、重型TB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ADL能力,对其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廖琳徐亚林
关键词:外伤性颅脑损伤康复治疗针刺疗法
电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使用电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3例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侧下肢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价步行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BBS和Holden评分均提高(P<0.01),但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使用电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
李林梁莉莉张祥祯梁慧英廖琳
关键词:脑卒中肌电生物反馈足下垂
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慢性期痛风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8
2015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分期方案治疗慢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首诊时予洛索洛芬钠片每次60 mg、每天3次,秋水仙碱片每次0.5 mg、每天3次;间歇期予苯溴马隆片每次50 mg,每天1次;急性发作期予洛索洛芬钠片(每次60 mg,每天3次)+秋水仙碱片(每次0.5 mg,每天3次)+苯溴马隆片(每次50 mg,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首诊时及急性发作期予清热利湿方药,间歇期予健脾利湿方药,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急性发作时关节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过去24周内关节炎急性发作次数、血尿酸水平、过去24周患者自我感觉的总体评价(PGA)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GA评分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PGA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VAS评分、PG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次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方案可有效减少慢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次数,减轻发作时关节疼痛程度,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梁慧英廖琳何善智冯兴华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疼痛血尿酸
脑清喷鼻微乳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00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脑清喷鼻微乳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脑清喷鼻微乳组(治疗组)与空白安慰剂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予脑清喷鼻微乳喷鼻,2喷/次,3次/d;对照组予不含药物成分的微乳,2喷/次,3次/d。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生活能力状态表、中风症状分级量化表及血液流变学检查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治疗前与治疗后7天、14天的愈显率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愈显率60.00%,其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00%(P<0.05)。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积分、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清喷鼻微乳经鼻给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中医症状及血流变指标,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石贺元廖琳蔡柏岑吴文军黄燕
关键词:脑卒中鼻腔给药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GluA1和CaMKⅡ表达及其磷酸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组织GluA1与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蛋白表达及磷酸化的影响,探讨电针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拟针刺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模型组、模拟针刺组和电针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VD大鼠模型,以新事物识别实验筛选造模成功大鼠.4组大鼠均采用柔软型大鼠固定器固定.电针组选取百会、足三里穴,接通电流,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连续治疗7d;模拟针刺组在百会、足三里穴以毫针刺入皮下0.5 mm;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只给予固定,不做其它处理.治疗结束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GluA1、磷酸化GluA1(pGluA1)、CaMKⅡ、磷酸化的CaMKⅡ(pCaMKⅡ)的表达情况,采用Image J图像分析系统对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模型组、模拟电针组、电针组三组大鼠造模后的探索指数[(0.526±0.112)、(0.541 ±0.124)和(0.498±0.099)]均较假手术组(0.785±0.097)明显降低(P<0.05);而模型组、模拟针刺组、电针组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GluA1、pGluA1、CaMKⅡ和pCaMKⅡ的表达水平[(1.216 ±0.102)、(1.502 ±0.419)、(1.516±0.392)和(0.394±0.227)]均较假手术组[(1.918±0.137)、(2.253±0.244)、(2.187±0.231)、(0.667±0.175)]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GluA1、pGluA1、CaMKⅡ和pCaMKⅡ的蛋白表达水平[(1.653±0.169)、(2.382±0.308)、(2.733±0.387)、(1.189±0.346)]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模拟针刺组[(1.231±0.188)、(1.498±0.223)、(1.493±0.205)和(0.408±0.231)],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可增加VD大鼠海马GluA1及CaMKⅡ的蛋白表达,并促使其发生磷酸化;电针大鼠百会和足三里穴易�
梁慧英林阳阳燕铁斌廖琳董军涛
关键词:痴呆海马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 31例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以MINIMIZE分层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以站斜床、低频电刺激、淋巴循环治疗仪、针灸等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接受以下评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脑局部血流量。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脑局部血流量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促醒有显著治疗作用。
游国清廖琳梁慧英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脑外伤昏迷
功能性电刺激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早期脑卒中患者以MINIMIZE分层后随机分为FES组23例,年龄(62.7±10.9)岁,病程(24.6±20.2)d、安慰组23例,年龄(61.6±9.7)岁,病程(23.7±16.9)d和对照组22例,年龄(64.2±8.8)岁,病程(25.2±19.4)d。3组常规治疗相同,FES组采用日本生产的低频电刺激治疗仪(KR7型)治疗,电极放在患侧胫前肌及腓骨长、短肌的运动点上;刺激参数为频率30 Hz,脉宽200μs,通电/断电比5 s/5 s,波升/波降1 s/1 s,电流以患者最大耐受强度为限;安慰组接受电刺激的部位时间和疗程与FES组相同,但每次治疗时没有电流输出,对照组不给任何电刺激,治疗1次/d,每次30 min,共3周(15次)。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关节痉挛,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中下肢部分(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结果 3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和3周后,FES组与安慰组及对照组(FES VS安慰VS对照)CSS、F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加率分别为2周时CSS:(9.2±22.1)%VS(35.3±46.8)%VS(34.9±45.7)%,FMA:(106.5±76.8)%VS(52.5±46.1)%VS(53.6±47.4)%。3周时CSS:(10.5±18.2)%VS(49.6±54.7)%VS(50.3±51.6)%,FMA:(129.4±87.3)%VS(65.6±50.4)%VS(64.9±49.2)%。结论 FES能延缓早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痉挛的发生、减轻痉挛程度,改善下肢运动能力。
游国清廖琳梁慧英石贺元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脑卒中随机对照研究
康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难点
2014年
康复治疗管理系统是康复医学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康复诊疗活动提供一个自动化的操作平台,在完善康复电子病历、提高工作效率、辅助临床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系统业务流程分析、功能模块设计及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李林廖琳苏韶生黄营湘李小鹏吴伊敏伍志平
关键词:康复管理信息系统
过早拔除吞咽困难患者鼻饲管致恶臭性脓胸1例
2004年
蔡全辉廖琳李林
关键词:吞咽困难重型颅脑损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