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强

作品数:10 被引量:39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调控与整合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单核细胞增生
  • 9篇单核细胞增生...
  • 9篇李斯特菌
  • 4篇毒力
  • 4篇毒力基因
  • 3篇生物被膜
  • 2篇蛋白
  • 2篇调控蛋白
  • 2篇子机
  • 2篇耐受
  • 2篇分子
  • 2篇分子机制
  • 2篇SIGMA
  • 1篇点突变
  • 1篇定点突变
  • 1篇定点突变技术
  • 1篇一步法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浓度
  • 1篇入侵

机构

  • 10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张强
  • 10篇罗勤
  • 7篇冯莹颖
  • 5篇冯飞飞
  • 5篇张晓莉
  • 4篇王莉
  • 3篇秦龙娟
  • 3篇冯晓琴
  • 3篇周青春
  • 2篇蒋苹
  • 2篇钱悦
  • 2篇尹晓蛟
  • 1篇冯爱平
  • 1篇黄兰红
  • 1篇邓灵福
  • 1篇尚俊丽

传媒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生物技术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纪念中国微生...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毒力基因调控蛋白PrfA促进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被引量:11
2011年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重要的革兰氏阳性食源性致病菌,易在食品以及各种食品加工、运输和保藏设备的接触面形成生物被膜,从而具有更强的抗逆性而难以彻底清除,因此成为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隐患。PrfA是LM毒力基因转录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通过比较研究LM野生株(EGD和EGDe)、PrfA缺失株(EGD prfA和EGDe prfA)、无害李斯特菌(Listeria innocua,LI)、携带组成性表达PrfA蛋白的重组无害李斯特菌(LI-pERL3-prfA*)以及重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EGDe prfA-pERL3-prfA*)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差异,探讨LM重要的毒力调控蛋白PrfA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LM野生株具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而LI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最弱;PrfA的缺失能降低LM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组成性高量表达PrfA蛋白可以回复EGDe prfA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但对LI没有增强作用。以上实验结果表明:PrfA在LM生物被膜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冯飞飞张强王莉冯晓琴尹晓蛟罗勤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
Triton X-100在单菌落PCR技术中的优化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在利用单菌落PCR法直接筛选含有外源基因的重组质粒以及发生同源重组的重组子时,通过0.1%TritonX-100处理模板对PCR技术进行优化。以大肠杆菌DH5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重组克隆为例,单菌落经Triton X-100处理后再进行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的条带更清晰、杂带减少;克隆鉴定的阳性率明显提高,且在15μL的PCR反应混合液体系中的扩增效果更明显。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可以推广适用于多种革兰氏阳性菌。
张晓莉冯莹颖张强罗勤蒋苹钱悦
关键词:TRITONX-100重组克隆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基因inlB/actA双缺失突变株的构建被引量:4
2010年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inlB和actA毒力基因的编码产物InlB和ActA是与其致病性相关的重要毒力因子,与该菌在细胞间扩散、传播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肌动蛋白聚集因子ActA是细菌由细胞浆扩散至相邻细胞所必须的因子,而内化素InlB在对肝细胞的侵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中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在inlB缺失菌株基础上成功构建了毒力基因inlB和actA双缺失的突变株,获得减毒突变株,为构建预防人类和动物疾病的疫苗载体奠定了基础。
王莉冯飞飞张强冯莹颖邓灵福张晓莉罗勤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同源重组
GFP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PrfA调控毒力基因actA转录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PrfA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中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个调控绝大多数毒力基因转录表达的蛋白因子。为了研究PrfA转录调控毒力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将无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与毒力基因actA的启动子融合,连接到穿梭载体pLSV16质粒上,构建成表达融合载体pLSV16-PactA-gfp,然后将其电转化入LM野生株P14、PrfA高表达突变株P14a和prfA基因等位缺失突变株A42中表达。利用荧光显微镜和荧光酶标仪检测上述3株细菌中绿色荧光蛋白的不同表达强度,从而评价actA基因依赖于PrfA的转录活性强弱。结果显示,绿色荧光蛋白在P14a中发出的荧光强度最高,P14次之,A42最弱,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毒力基因actA的转录水平高低与PrfA的活性成正相关,其转录表达依赖于PrfA的调控;该试验同时也显示GFP能方便、有效地用于研究PrfA调控LM不同毒力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
冯莹颖张晓莉张强罗勤蒋苹钱悦冯爱平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转录调控
毒力基因调控蛋白PrfA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罗勤周青春冯飞飞张强冯晓琴尚俊丽瞿汇萍
Sigma B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受抗生素作用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重要的革兰阳性食源性致病菌。近年来的报道显示出该菌耐受抗生素的能力有不断增强的趋势,为了探讨其耐药机制,对Sigma B(σB,李斯特菌中应对环境胁迫的主要调控因子)在抗生素耐受性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检测和比较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标准菌株EGDe和其σB缺失突变菌株EGDeΔsigB对盘尼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利福平、硫酸庆大霉素、四环素盐酸和红霉素6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测定的MIC的基础上,利用MTT(噻唑蓝活体染色法)法比较EGDe和EGDeΔsigB在1×MIC、2×MIC和8×MIC的氨苄西林青霉素、红霉素和利福平3种抗生素中的生长活性。EGDe对盘尼西林青霉素(0.16μg/mL)、四环素盐酸(0.25μg/mL)和硫酸庆大霉素(0.5μg/mL)的MIC高于EGDeΔsigB(分别为0.08、0.125和0.125μg/mL);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红霉素和利福平的MIC 2种菌株没有差别,分别为0.19、0.125和0.032μg/mL;与EGDe相比,EGDeΔsigB在氨苄西林青霉素、红霉素和利福平培养基中的生长活性较差,对抗生素的抑制更为敏感,而且随着这3种抗生素浓度的增加,其抑制程度也随之增强。Sigma B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抗生素的耐受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
王莉冯飞飞张强冯晓琴尹晓蛟罗勤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抗生素
InlA和InlB介导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入侵宿主细胞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9年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食源性致病菌。在造成宿主食源性感染的过程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能凭借其独特的表面蛋白入侵宿主的非吞噬细胞。内化素蛋白家族(Internalins)是介导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入侵宿主非吞噬细胞的主要因子。本文根据国内外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作者近几年的工作,综述了在侵染宿主的过程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主要的内化素蛋白InlA和InlB介导细菌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以期为阐明食源性致病菌致病机理、预防和治疗食源性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冯莹颖张强黄兰红秦龙娟罗勤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子机制
Sigma B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受环境压力胁迫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Sigma B(σB)因子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压力应答和毒力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致病力与耐受环境条件的胁迫息息相关。在压力存在的情况下能启动一些基因的表达,以增强细菌对环境的耐受性,这些基因包括与耐受渗透压、酸碱性环境、氧化、极端温度和宿主体内胆碱等环境压力相关的基因。本文综述了σB因子在上述几种环境压力胁迫中的作用,为深入了解该菌的生理特征、探讨食品的最佳生产和保藏条件、防止细菌的感染等方面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张强冯莹颖周青春罗勤张晓莉秦龙娟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SIGMAB因子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SigmaB、PrfA因子对生物被膜形成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sigmaB、prfA基因与生物被膜(biofilm,BF)形成的关系。方法利用微孔板技术,体外建立LM野生菌株EGD、ΔsigmaB、ΔprfA及无害李斯特菌(listeria innocua)生物被膜模型,经1%结晶紫溶液染色,间接反映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并用倒置显微镜直接观察4种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结果①利用结晶紫染色与倒置显微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对上述4种菌株生物被膜形成差异的比较;②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在595nm波长下,EGD光吸收值最高,ΔsigmaB与ΔprfA菌株次之,无害李斯特菌最低。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EGD与ΔsigmaB、ΔprfA菌株差异不显著(P>0.05),EGD与无害李斯特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③倒置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EGD能形成致密的链网状膜结构,交联度较高;ΔsigmaB、ΔprfA形成的链网状膜结构相对比较疏松,交联度稍低;无害李斯特菌几乎没有成型的链网状膜结构形成。结论实验结果表明LM生物被膜的形成与调控因子sigmaB(σB)、prfA的作用有关,并且LM与无害李斯特菌之间生物被膜的形成差异暗示着生物被膜的形成可能与LM的致病性有关。
张强冯飞飞王莉冯莹颖罗勤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
一步法定点突变技术快速构建bsh基因突变启动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便捷的定点突变方法,为基因表达调控以及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中编码胆碱水解酶(bile salt hydrolase,BSH)的bsh基因突变启动子为例,采用一对完全互补并带有突变位点的引物扩增携带bsh基因启动子的重组质粒DNA全序列,通过DpnⅠ消化PCR产物中剩余的甲基化的模板DNA,酶切后的PCR产物直接转化大肠杆菌,从而获得含有突变启动子的重组质粒。结果:通过一步法定点突变技术成功构建了bsh基因的三种突变启动子。结论:该方法简单高效,只要把握好对引物设计,高保真的DNA聚合酶、模板DNA的浓度以及PCR扩增程序的选择,突变成功率可以达到100%。
冯莹颖张强周青春罗勤张晓莉秦龙娟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