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惠惠

作品数:9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8篇石流
  • 8篇泥石
  • 8篇泥石流
  • 5篇地震
  • 4篇灾害
  • 3篇震区
  • 3篇泥石流灾害
  • 3篇强震
  • 3篇强震区
  • 3篇溃决
  • 3篇滑坡
  • 2篇汶川地震
  • 1篇单宽流量
  • 1篇堆积物
  • 1篇堰塞坝
  • 1篇养子
  • 1篇灾害研究
  • 1篇震后
  • 1篇水槽
  • 1篇水槽试验

机构

  • 9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四川省地质矿...

作者

  • 9篇张惠惠
  • 8篇余斌
  • 6篇张健楠
  • 6篇李丽
  • 5篇马煜
  • 3篇吴雨夫
  • 2篇褚胜名
  • 1篇亓星

传媒

  • 2篇山地学报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人民黄河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汶川强震区都江堰市双养子沟泥石流调查被引量:7
2011年
2010年都江堰地区"8.13"强降雨导致该市龙池镇双养子沟爆发泥石流灾害。此次泥石流发生在汶川地震的高烈度区,是地震与降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研究其形成及成灾过程对认识强震区泥石流的发育意义重大。通过对此次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分析双养子沟泥石流流域特征,特别是在地震和暴雨共同作用下的泥石流沟道特征,讨论泥石流的起动方式。结果表明:双养子沟内崩塌滑坡体十分发育,沟床含有丰富的固体松散物质,沟内还分布有多处跌水坎及天然堆石坝;双养子沟道右岸滑坡体H1是在强降雨情况下失稳滑入沟床,堵塞沟道,然后在洪水作用下溃决形成泥石流的;泥石流沟在20 a一遇或大于20 a一遇强降雨条件下很有可能再次爆发泥石流。
吴雨夫余斌马煜张惠惠褚胜名李丽
关键词:泥石流暴雨溃决
汶川地震后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镇群发泥石流灾害被引量:40
2011年
在2008-05-12汶川地震后的极震区暴发了多处群发性泥石流灾害,龙溪河流域的龙池"8.13"群发泥石流灾害就是其中之一。龙溪河流域在2010-08-13遭遇强降雨过程,流域内共有45处暴发泥石流,其中34处沟谷泥石流,11处坡面泥石流,泥石流冲出总量共334×104 m3,造成大量泥沙淤积在龙溪河下游河道内,该段河床平均淤高5 m。诱发"8.13"群发泥石流的最大1 h降雨量达75 mm,相当于20 a一遇的1 h降雨量。"8.13"群发泥石流中88.9%的泥石流活动集中在汶川地震发震断裂带附近3 km范围内,仅有11.1%的泥石流分布在距汶川地震发震断裂带3~5 km范围。除受汶川地震发震断裂带影响外,泥石流分布还受地层岩性和地形的影响。龙池群发泥石流以粘性泥石流为主,占总数的88.9%,而稀性泥石流很少,仅占总数的11.1%。小规模泥石流占多数,达到总数的60.0%;大规模泥石流很少,仅占总数的11.1%,其他为中等规模泥石流。泥石流流域主要为小流域,<1 km2的泥石流流域占多数,达到总数的68.9%;而>3 km2的泥石流流域很少,仅占总数的6.7%。龙溪河河道内的泥沙淤积受泥石流活动、主河道坡度和宽度的控制,河道上半段没有泥沙淤积,而下半段有大量泥沙淤积。龙溪河河道内淤积的泥沙颗粒粒径受沿岸泥石流流域岩性的影响,粒径从龙溪河上游到下游呈明显的从大到小的变化规律。龙溪河流域在遭遇较强降雨时还会暴发泥石流灾害;在汶川地震发震断裂带附近的山区,在暴雨激发下还有可能暴发群发性泥石流灾害。在雨季到来时需要提高警惕,预防地震次生泥石流灾害,特别要提防不易被发现的小流域泥石流灾害,做好防灾预案和预警报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泥石流灾害。
余斌马煜张健楠吴雨夫张惠惠李丽褚胜名亓星
关键词:群发泥石流地震
基于震后堰塞湖演化的泥石流危险性分析——以汶川县茶园沟堰塞湖演化为例被引量:3
2011年
四川省汶川县茶园沟是一条低频率泥石流沟,泥石流重现期为50 a。2008-05-12在汶川县发生8.0级强震,茶园沟内形成3个小型地震堰塞湖;2009年雨季3个堰塞坝部分溃决,堰塞湖消失。地震后茶园沟沟内出现大量崩塌滑坡体,水源丰富,形成泥石流仅需要5 a一遇的洪水,暴发规模和危险性比地震前增大很多。经过2008年和2009年两个雨季茶园沟堰塞湖消失,固体物源没有减少,但形成泥石流仍然只需5 a一遇的洪水,暴发规模和危险性比刚地震后小,但比地震前大。通过对堰塞湖的演变过程分析,对比其他地震后泥石流沟的堰塞湖演化过程,得到茶园沟泥石流危险性在地震前后的变化趋势。
李丽余斌张健楠马煜张惠惠
关键词:地震泥石流危险性
洪水起动泥石流沟床物质形成泥石流的试验被引量:3
2013年
以研究震后强震区泥石流起动的临界水力条件为目的,在实验室内模拟了洪水起动沟床物质形成泥石流的条件,对比前人研究的颗粒起动的临界水流速度条件后得出:泥石流形成时的颗粒起动条件介于少量起动和大量起动之间,临界起动概率为0.05,约为少量起动的2倍,大量起动的1/3;泥石流形成的临界流速随起动颗粒中值粒径的增加而增加,随沟床坡度的增加而减小;颗粒的不均匀系数越大,起动所需要的临界流速也越大;修正的泥沙起动和泥石流起动公式适用于较大的泥沙颗粒粒径和泥沙不均匀系数的泥沙起动条件。
张惠惠余斌张健楠
关键词:泥石流起动
椿芽树沟泥石流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被引量:5
2011年
以四川省都江堰龙池镇为例,针对强降雨导致大规模泥石流群发问题,探讨了泥石流发生条件与特征,基于椿芽树沟泥石流沟实地考察与试验数据分析,获得了沟床、物源、水源条件三个主要控制因素是泥石流暴发的诱因,为防灾减灾提出了防治建议。
张惠惠余斌吴雨夫李丽张健楠
关键词:泥石流滑坡地震
堰塞坝溃决特征和机理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汶川震区泥石流沟道内存在大量地震诱发堰塞坝,溃决后极易形成泥石流,为研究其溃决特征和机理,通过松散堆积堰塞体的临界溃决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颗粒级配条件下,堰塞体溃决的临界溃决流量以及堰塞体溃决后的流量,得出:1堰塞体的临界溃决流量随颗粒中值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颗粒中值粒径条件下,临界溃决流量随颗粒的不均匀系数Cu的增大而减小,Cu>50则临界溃决流量趋于固定值;2在上游来水流量较小时,增大来水流量后,下泄洪峰流量略有增加,堰塞体溃决产生的流量占洪峰流量比重较大,而来水流量较小,对溃决后洪峰流量的贡献也较小。
张健楠余斌张惠惠
关键词:水槽试验颗粒级配
四川省都江堰市大干沟地震泥石流被引量:22
2010年
2009-07-17,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大干沟在强降雨作用下发生滑坡堵塞沟道,在强大洪水作用下堵塞体溃决,暴发泥石流,造成2人失踪、大量农田被毁等严重灾害。这是汶川"5.12"地震引起大干沟内山体松动,在后期降雨作用下形成的泥石流,是典型的地震泥石流。这种后发型地震泥石流暴发具有一定隐蔽性,不易被察觉。大干沟在强降雨下很有可能再次暴发较大规模的泥石流,并堵塞白沙河、危害公路。
张健楠马煜张惠惠李丽余斌
关键词:泥石流溃决滑坡
震后强震区洪水启动沟道堆积物引发泥石流灾害研究
泥石流大致有暴雨型泥石流、冰川型泥石流、地震泥石流和人为泥石流等类型。地震泥石流在我国受到重视是在上世纪70年代。70年代我国进入地震活跃期,泥石流也相当活跃。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烈地震,地震诱发...
张惠惠
关键词:泥石流单宽流量
汶川强震区都江堰虹口小沟地震泥石流灾害调查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汶川地震诱发了很多地震泥石流。通过对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小沟泥石流沟实地考察和室内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小沟泥石流暴发的主要原因是:(1)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导致大量山体滑坡,在四川省都江堰虹口乡小沟流域内大量滑坡体失去了原有稳定性但还没有滑动;(2)强降雨作用使滑坡体运动至沟道内,阻塞束窄沟道,后在洪水冲刷下溃决,暴发泥石流。目前小沟流域内还存在大量潜在滑坡,在强降雨作用下,很容易再次滑至沟道,并在洪水作用下启动形成泥石流,造成灾害。此类强震区泥石流的暴发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事前不易被发觉,危险性更大。
张惠惠马煜张健楠李丽余斌
关键词:滑坡汶川地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