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韶
- 作品数:22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股骨上段解剖型锁定钢板锁定股骨颈内侧皮质在治疗各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3月,我科对1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采用闭合复位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骨折近端采用3枚自攻长锁定螺钉固定,其中1枚拧入股骨颈内,余2枚经股骨颈并穿出内侧皮质;远端采用自攻锁定螺钉和普通螺钉固定。结果 13例病人获得3~12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无明显髋内翻畸形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根据股骨粗隆间骨折的SANDERS创伤性髋关节评定标准:优12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锁定股骨颈内侧皮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病人能早期活动,临床效果优良。
- 任跃兵杨利民张承韶孟晔马振华胡海升
- 关键词:股骨骨折解剖型锁定钢板
- 腰神经CT重建整体形态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 目的 探讨利用CT对腰神经(LN)进行多平面重建同层显示下的整体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无腰腿痛病史、骨科专科检查无异常体征、经CT检查并按CT诊断标准确 诊为腰椎正常的成年志愿者50名及30例(51条)LN病...
- 赵永生李强张承韶陈修福
- 关键词:腰神经CT重建解剖学特征
- 一种骨科用棘轮式脊柱牵引床
- 本发明涉及一种脊柱牵引床,尤其涉及一种骨科用棘轮式脊柱牵引床。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自己控制,而使脊柱牵引力度达到需要的力度,而更舒服的进行脊柱牵引的骨科用棘轮式脊柱牵引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骨科用棘轮式脊...
- 赵永生张承韶王翠翠钟声宝
- 文献传递
- 经侧隐窝神经根管扩大入路再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3
- 2011年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的复发率文献报告为5%-18%。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需要再次手术治疗,而再次原入路手术难度大,主要是因需要面对上次手术造成的脊膜周围的瘢痕组织。2006年2月-2010年7月,我科对29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侧隐窝神经根管扩大入路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 杨利民任跃兵张承韶胡海升
- 关键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治疗根管扩大侧隐窝入路再次手术治疗
- 骨水泥弥散类型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影响
- 目的 观察PVP及PKP和手法复位PVP不同骨水泥弥散分型构成及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效果和骨水泥渗漏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行单侧穿刺PVP及PKP和手法复位PVP治疗,术后摄正侧位DR片,...
- 赵永生李强张承韶陈修福
- 关键词:JOA评分骨水泥渗漏
- 一种用于脊椎手术的拉勾撑开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脊椎手术的拉勾撑开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用于脊椎手术的拉勾撑开装置包括支撑结构、安装件和撑开机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伸缩件、角板和调节组件,所述角板设置有两个,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一固定块、所述...
- 张承韶
- 文献传递
- 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情况对疗效的影响
-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情况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年9月~2014年11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在我院行PVP治疗的60例患者,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n=40):骨水泥...
- 于珂张承韶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 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
- 2010年
-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弓根钉棒系统在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 18例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后路寰枢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寰枢椎部分撑开后提拉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其中单纯固定融合14例,加行颈椎管成压术者4例。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2.8(1.8~3.6)h,平均出血量380(150~680)ml,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无脊髓损伤症状加重。18例患者获得6月~3年随访,获得良好寰枢椎骨性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牢固,无松动;寰枢椎保持复位位置;术后脊髓功能(JOA17分法)改善率82.3%,其中优12例,良4例,有效2例。结论经后路寰枢椎弓根钉棒系统,对寰枢椎进行部分撑开后提拉复位,一次完成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固定和融合,是治疗难复型寰枢椎脱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杨利民任跃兵张承韶胡海升林勇
-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内固定器
- 一种固定脊柱融合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脊柱融合器,包括外壳、固定嵌片、植骨腔、角度调节器、锯齿槽、透气孔、调节槽和植入卡槽,所述外壳上下两侧镶嵌有所述固定嵌片,所述固定嵌片下侧为植骨腔,所述角度调节器位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固定嵌片的连接处,所...
- 赵永生李强张承韶陈修福
- 文献传递
- 微创腰椎斜前方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中早期疗效和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微创经腹膜外斜前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中早期疗效并分析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以OLIF术式治疗的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51~72(63.15±7.22)岁,其中腰椎管狭窄6例,腰椎滑脱5例,邻椎病4例,退变性腰椎侧弯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3例,腰椎后路减压术复发1例。后路微创椎弓根钉固定13例,无后路固定(Stand-alone)9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直径、椎管面积,观察椎间融合情况、椎间融合器沉降等影像学变化及并发症等,比较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25~280(95.45±79.07)ml,单纯前路术中出血量25~70(45.71±15.42)ml;手术时间75~210(137.72±37.66)min,单纯前路手术时间75~105(91.40±15.96)min。术后拔管前总引流量10~110(56.23±31.15)ml,下地时间为术后24~72(54.48±18.24)h。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加(6.63±2.61)mm(P<0.05);术后椎间孔高度较术前增加(5.35±2.47)mm(P<0.05);术后椎间孔面积较术前增加(97.67±33.58)mm2(P<0.05);术后椎管直径较术前增加(3.31±1.61)mm(P<0.05);术后椎管面积较术前增加(57.52±31.39)mm2(P<0.05)。术后6个月5例患者椎间融合,术后12个月22例均达到椎间骨性融合。5例患者出现融合器沉降,均为未行后路固定的病例。未出现大血管、输尿管、硬膜囊、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腹膜损伤1例,术后一过性大腿疼痛、股四头肌肌力下降4例,交感神经损伤1例。术后3 d腰痛及下肢根性痛等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ODI、NRS及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 赵永生李强王洋张承韶
-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疾病脊柱融合术微创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