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桂青

作品数:177 被引量:934H指数:14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兵团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8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6篇医药卫生
  • 35篇哲学宗教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5篇应激
  • 52篇创伤
  • 51篇应激障碍
  • 50篇创伤后
  • 45篇创伤后应激
  • 45篇创伤后应激障...
  • 29篇心理
  • 28篇抑郁
  • 15篇心理健康
  • 14篇干预
  • 13篇海马
  • 12篇应激障碍患者
  • 12篇社会支持
  • 9篇抑郁症
  • 9篇症状
  • 8篇心理干预
  • 8篇卒中
  • 7篇影响因素
  • 7篇缺血
  • 7篇细胞

机构

  • 127篇石河子大学医...
  • 117篇石河子大学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西安音乐学院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石河子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乌鲁木齐市第...
  • 2篇石河子绿洲医...
  • 2篇石河子市公安...
  • 2篇延边社会精神...
  • 2篇宿州市立医院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宁夏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168篇张桂青
  • 22篇胡敏
  • 15篇梁霞
  • 14篇杨建霞
  • 12篇韩金丽
  • 10篇翟永莉
  • 8篇王新燕
  • 8篇张玉玲
  • 8篇张跃奇
  • 8篇张志强
  • 8篇张萍华
  • 8篇祁鸣
  • 7篇方红丽
  • 7篇陆可可
  • 6篇陈玲
  • 6篇李玉香
  • 6篇鲁谨
  • 6篇王伟
  • 5篇喻志源
  • 5篇张澜

传媒

  • 19篇中国健康心理...
  • 11篇农垦医学
  • 10篇医学与哲学(...
  • 7篇中国临床康复
  • 6篇新疆医学
  • 6篇中国全科医学
  • 6篇中国组织工程...
  • 5篇山东医药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现代生物医学...
  • 4篇重庆医学
  • 4篇中华行为医学...
  • 4篇中华医学会心...
  • 3篇石河子大学学...
  • 3篇护理学杂志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2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10篇2020
  • 10篇2019
  • 7篇2018
  • 11篇2017
  • 10篇2016
  • 9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9篇2012
  • 6篇2011
  • 9篇2010
  • 13篇2009
  • 16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1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特点及社会心理相关因素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研究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特点及社会心理相关因素。方法采用PTSD筛查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对198例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有20%的癌症患者PTSD筛查量表3个分量表均分大于3;②不同居住地被试PTSD症状有显著差异,农村显著高于城市(t=2.240,P<0.05);③不同癌症类型被试PTSD症状有显著差异,乳腺癌和子宫癌患者要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的癌症(F=2.313,P<0.05);④不同患病时间被试PTSD症状有显著差异,随着时间推移有上升的趋势(F=2.389,2.626,2.418;P<0.05);⑤癌症患者PTSD症状与消极应对、精神质、神经质成正相关(P<0.05),与积极应对、社会支持成负相关(P<0.05)。结论有20%癌症患者的各类症状达到"中度"以上的水平,居住在农村的癌症患者PTSD症状更严重、乳腺癌和子宫癌患者的症状更少、随着时间推移癌症患者PTSD症状更严重。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是影响癌症患者PTSD的重要因素。
李玉香张桂青
关键词:癌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特点社会心理
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治的思考被引量:5
2013年
创伤后应激障碍随着人类灾害事故的频发升级,已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关注和研究。本文就思考缘起、疾病发病态势、疾病临床表现、其生物学变化及疾病预后所引发的思考启示、提醒当前要加强公众教育,并从中体悟疾病所映射的医学、物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哲学方面的涵义做一探索。
樊键张桂青胡敏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公众教育
抑郁症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与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及其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间的关系。方法:入组60例未经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进行生活事件量表(LES)、应付方式问卷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临床评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60例患者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并与60名正常人群做比较。结果: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患者中血清TNF-α水平与应付方式、生活事件总频度及强度、负性事件频度及强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抑郁症患者较健康人群经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且较多采用不成熟应付方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水平有待进一步研究;抑郁症患者较健康人群经历更多的生活事件,而多采用不成熟应付方式;血清TNF-α水平与生活事件及应付方式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胡敏张跃奇张桂青
关键词:抑郁症肿瘤坏死因子-Α
创伤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防御方式的关系
王新燕张桂青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会支持防御方式
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小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髓鞘碱性蛋白表达变化
2025年
目的探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小鼠行为学及海马、前额叶皮质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变化。方法32只清洁级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体质量相匹配方法分为对照组和PTSD 3 d组、PTSD 7 d组和PTSD 14 d组,每组8只。PTSD 3 d组、PTSD 7 d组和PTSD 14 d组小鼠分别在造模后3 d、7 d、14 d处死。PTSD组小鼠采用条件性足部电击和单次延长刺激来制备PTSD动物模型。通过旷场实验(OFT)检测小鼠的焦虑和抑郁样反应。通过小鼠穿梭被动回避实验进行电击刺激训练和记忆保持测试。通过髓鞘染色观察小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的髓鞘形态学变化。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BP的表达。采用GraphPad Prism 8.0.2和SPSS 25.0软件分析实验数据和作图,行为学和分子指标数据的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MBP蛋白相对表达量与行为学指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行为学结果:各组小鼠旷场实验活动总路程、平均速度、不动时间和进入中央区域次数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2,16.74,7.37,5.93,均P<0.05)。PTSD 3 d、7 d、14 d组活动总路程、平均速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在小鼠穿梭被动回避实验中,各组小鼠活动总路程、平均速度、进入暗箱次数和活动时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78,55.47,9.07,24.88,均P<0.05)。PTSD 3 d组和PTSD 7 d组小鼠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和PTSD 14 d组(均P<0.05)。(2)髓鞘染色显示,各组小鼠海马CA1区和前额叶皮质髓鞘染色面积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7,5.77,均P<0.05)。PTSD 3 d组小鼠海马CA1区和前额叶皮质髓鞘染色面积[(123.30±11.62)μm^(2),(119.50±9.26)μm^(2)]均低于对照组[(153.00±2.61)μm^(2),(154.80±12.40)μm^(2),均P<0.05]。(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组小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组织MBP的表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5,5.28,均P<0.05)。PTSD 3 d组(0.89±0.07)、PTSD 7 d组(0.90±0.14)和PTSD 14 d组(
李吉鑫胡敏胡媛媛孟瑶张桂青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髓鞘碱性蛋白海马前额叶皮质小鼠
PTSD样大鼠记忆损害与海马区JNK3/ERK5差异性表达的相关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大鼠记忆损害与不同时间点海马区氨基末端激酶3(JNK3)、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RK5)表达的关系。方法将3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Control组8只,PTSD组24只(PTSD2 d组、PTSD5 d组与PTSD8 d组,各8只),使用国际认定的单次延长应激(SPS)方法制作大鼠PTSD模型。分别通过拒缚反射评分、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的恐惧反应、焦虑水平和空间记忆能力,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JNK3/ERK5 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PTSD组大鼠拒缚反射评分升高,站立与跨格次数减少,平均上台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表明,PTSD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排列紊乱,结构异常;与Control组比较,PTSD2 d组、PTSD5 d组大鼠海马组织JNK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SD2 d、5 d与8 d组大鼠海马组织ERK5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Control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SD样大鼠记忆损害可能与海马区JNK3/ERK5差异性表达有关,ERK5基因及蛋白表达的持续上调,可能对JNK3的表达起抑制作用。
刘超猛李浩浩王梅子张桂青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记忆损害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不同时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7
2021年
背景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越来越关注自身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处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方法之一。目的了解不同时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收集脑卒中危险因素,并在入院后3~5 d、发病后1个月、发病后3个月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发病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医保类型、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治疗方案是入院后3~5 d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医保类型、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发病后1个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文化程度、医保类型、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治疗方案是发病后3个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不同时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不同,只有在不同时期关注不同的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做到患者全病程管理。
姚永坤张志强祁鸣徐婧姗孟瑶李浩浩邢文龙张桂青
关键词:卒中缺血性卒中生活质量康复
新疆兵团少数民族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心理的研究
庞雨婷隋莲和张桂青
新疆兵团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了解新疆兵团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心理自评量表SCL-90、SAS、SDS、和LES,同时结合心理访谈,对公安民警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有心理问题的公安民警的检出率达37%,其中轻度19.7%;中度8.6%;重度8.6%;有焦虑、抑郁情绪者检出率为别是32.7%,44.3%。(2)SCL-90、SAS、SDS各项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3)不同警种、不同性别和不同婚姻状况的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事件的比较有差异,P〈0.05,(4)心理访谈发现,公安民警反映最多的心理压力是来自于工作上的压力、生活和情感上的压力以及经济上的压力。结论 新疆兵团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人群的水平,其形成的原因与新疆兵团公安民警在工作与生活中所经受的重压力有关。
张淼张桂青杨思江援朝王和平
关键词:公安民警心理问题新疆兵团心理压力SCL-90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Meta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研究显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有效缓解脑卒中、脊髓损伤、慢性疼痛患者的心理症状,文章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维普、知网数据库中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治疗效果的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和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年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2月。由2名经过Meta分析培训的研究人员对筛选的文章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的提取,用RevMan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应用临床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量表(CAPS)得分作为衡量症状严重程度和损伤程度的指标,应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PCL)得分作为评估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改善效果的指标。结果:纳入8篇文献,包括339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与常规治疗措施相比,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严重程度和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SMD=-5.90,95%CI(-5.76,-4.41),P <0.001;MD=-6.52,95%CI(-9.74,-3.30),P <0.001];②自身前后干预效果比较,干预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严重程度和症状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MD=18.22,95%CI(10.84,25.60),P <0.001;MD=17.08,95%CI(16.30,17.86),P<0.001];③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相比,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严重程度的改善上无显著优势[MD=3.72,95%CI(-4.55,11.99),P=0.38],但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缓解上有优势[MD=6.15,95%CI(0.15,12.15),P=0.04]。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有效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严重程度和症状。
宋歌柳刚蒋良韩吉铭张桂青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创伤后应激障碍META分析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