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淑云

作品数:25 被引量:138H指数:7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潍坊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狭窄
  • 4篇卒中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血管
  • 3篇日常生活活动
  • 3篇日常生活活动...
  • 3篇溶栓
  • 3篇溶栓治疗
  • 3篇生活活动能力
  • 3篇脑卒中
  • 3篇颈动脉
  • 3篇颈动脉狭窄
  • 3篇急性
  • 3篇急性脑梗死
  • 3篇出血
  • 2篇动脉支架
  • 2篇血管反应

机构

  • 22篇潍坊市人民医...
  • 4篇潍坊医学院
  • 2篇潍坊市第三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烟台市莱阳中...

作者

  • 23篇张淑云
  • 7篇张跃其
  • 5篇周丽
  • 5篇范杰诚
  • 4篇郑艳华
  • 4篇李剑平
  • 4篇宋保华
  • 3篇张爱娟
  • 3篇王成东
  • 2篇宋石磊
  • 2篇罗宁
  • 2篇苗艳霞
  • 2篇逄迎春
  • 2篇李聪
  • 1篇张安美
  • 1篇王延苓
  • 1篇王绍博
  • 1篇王寿先
  • 1篇王留根
  • 1篇刘素萍

传媒

  • 3篇中国康复理论...
  • 3篇潍坊医学院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09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199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与脑血管反应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背景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CS)患者认知情况目前仍不清楚,且其与脑血管反应性(CVR)关系尚不明确。目的评估ACS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与CV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9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就诊或住院的ACS患者102例,并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组。根据CVR受损侧别及受损情况将ACS患者分为左侧CVR(LCVR)正常组30例,LCVR受损组23例,右侧CVR(RCVR)正常组28例,RCVR受损组2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屏气指数(BHI)检测以评估ACS患者的CVR,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颈内动脉狭窄度,韦氏智力量表评估受试者认知功能。结果 5组BH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VR正常组、LCVR受损组、RCVR正常组、RCVR受损组颈内动脉狭窄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VR受损组词汇得分低于其余4组,RCVR受损组填图、图形拼凑得分低于其余4组(P<0.05)。LCVR受损组词汇得分与BHI呈正相关(r=0.713,P<0.05);RCVR受损组填图、图形拼凑得分与BHI呈正相关(r=0.622,P<0.05;r=0.647,P<0.05)。结论 ACS患者中CVR降低者存在部分认知功能下降,相关认知领域与狭窄颈动脉同侧半球的功能相关,且认知功能下降程度与CVR降低程度相关。
时宝林张淑云苗艳霞宋石磊张跃其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无症状疾病
脑卒中后不同侧偏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恢复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不同侧偏瘫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后,其躯干控制能力的恢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研究共纳入脑卒中后躯干控制能力降低或丧失的偏瘫患者94例,并根据偏瘫侧不同分为左侧偏瘫组(48例)和右侧偏瘫组(46例)。所有人组患者均进行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包括躯干各个方向的旋转、屈曲、伸展等)和常规康复训练。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和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及运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人院时,2组患者的TCT总分、TCT1~4得分、FIM运动部分、转移能力、行进能力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康复训练后,2组患者TCT总分、TCT1~4得分、FIM运动部分、转移能力、行进能力较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左侧偏瘫组患者出院时比较,右侧偏瘫组患者TCT总分[(79.13±14.43)分]、TCT2[(15.96±6.12)分]、TCT3[(16.0±7.16)分]及TCT4[(23.30±4.48)分]的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左侧偏瘫组患者出院时比较,右侧偏瘫组患者FIM运动部分、转移能力、行进能力得分虽有轻度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后,脑卒中后右侧偏瘫患者的躯干控制恢复能力优于左侧偏瘫患者。
范杰诚于海宁王留根郭培武朱宗景刘俊义赵艳君夏春凤张淑云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乌司他丁对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及治疗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及治疗作用的机制及效果。方法24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给予奥美拉唑预防及治疗消化道出血,治疗组另给予乌司他丁10万U/kg,观察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血清IL-6为19.7pg/L,TNF-α为42.6ng/L,治疗组血清IL-6为13.4pg/L,TNF-α为27.9ng/L,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对照组为30%,治疗组为2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时间治疗组为4.17d,对照组为3.24d,治疗组晚于对照组。消化道出血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2.1%,对照组为69.4%,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能够降低脑出血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提高脑出血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周丽王绍博郑艳华张淑云
关键词:乌司他丁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不同病程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不同时期介入康复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ctivitiesofdailyliving ,ADL)的疗效。方法对 2 0 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 (≤ 1个月、1— 3个月、3— 6个月、6— 12个月和 12— 2 4个月 )将患者分为 5组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2个月评定患肢的运动功能、ADL及步行能力。结果康复治疗介入时间≤1月组的患者其上下肢及手的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ADL均有提高 (P <0 .0 5 ) ;1— 3个月和 3— 6个月组的患者除手功能无明显改善外 ,其余功能均有提高 (P <0 .0 5 ) ;6— 12个月组的患者其运动级别无改善 ,但步行能力和ADL均有提高 (P <0 .0 5 ) ;而 12—2 4个月组的患者只有ADL有提高 (P <0 .0 5 )。结论系统正规的康复治疗有利于脑卒中后不同时期康复的患者。康复医师应根据康复介入的时间 ,确定康复治疗的重点。
张淑云张通
关键词:脑出血康复治疗介入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性别及相关因素影响人体衰弱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衰弱是一种以多系统功能累积性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性状态,患者会面临日常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降低与并发症风险增加的问题。男性与女性在身体构造、生活习惯以及工作类型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使其发生衰弱的概率也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导致该差异的相关因素,将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衰弱的发病机制,为不同性别的衰弱患者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防治计划。本文从生物学、行为学及社会学三个层面阐述性别及相关因素对人体衰弱发生发展产生的影响,寻找针对性防治男性与女性衰弱的措施。
朱新蕊孔翎宇林丽珍郭培武朱宗景丁晨英张淑云
关键词:衰弱性别
汞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四例报告被引量:6
2006年
钟池周丽宋保华张淑云郑艳华
关键词:汞中毒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急性脑梗死病人溶栓和通心络治疗对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探讨通心络和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程度与ET的关系。方法 将75例ACI病人随机纳入常规组、溶栓组和溶栓加通心络组,对3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 4天分别行神经功能评分(NFS) ,同时采用放免法测定ET。结果 3组病例各测定时间点ET明显增高;治疗后ET组间比较,常规组>溶栓组>溶栓加通心络组;溶栓组和溶栓加通心络组NFS 3d内明显增高,常规组NFS变化无峰值。结论 ACI病人7d内ET水平明显增高,ET水平与NFS呈负相关;溶栓加通心络组较溶栓组更能明显降低ET水平,提高NFS。
李剑平王成东周丽张爱娟张淑云
关键词:溶栓治疗内皮素通心络
老年重症肌无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重症肌无力(MG)主要临床特点是波动性四肢骨骼肌疲劳,并可累及咽喉肌或眼外肌[1],其年发病率约为每百万人中10~20例。目前MG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临床表现并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如重复低频电刺激和血清抗体学检测)[2]。MG可于任何年龄的人群中发病。以往认为MG主要影响年轻人群,而50岁以后的患者并不常见[3]。
张跃其时宝林张君张淑云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血清学检测危象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非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 6~ 12 0h内尿激酶 (UK)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病例按静脉应用UK量分为 4组 ,按时间窗分为 6组 ,在 6个不同时间点以神经功能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①病例溶栓治疗后各时间点NFS较治疗前和上一时间点明显增高。②基本治愈和显著进步率 ,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越早疗效越好。③UK≥ 1.5万U kg组较 1.0万U kg组NFS增加明显 ,而前者 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①急性脑梗死在发病 6~ 12 0h内以UK1.0~ 2 .5万U kg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②时间窗短、UK≥ 1.5万U kg者疗效尤著 ,但量效关系并非呈正相关。
李剑平宋保华罗宁张淑云王成东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小脑与卒中后运动学习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运动学习强调引导患者主动练习缺失的运动功能,获得尽可能接近正常的运动技能,这种学习过程由小脑和大脑皮层的共同作用来完成。卒中后的功能恢复是运动再学习的过程,康复锻炼的一个重要机制是基于细胞可塑性的运动学习,而小脑在运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小脑中参与运动学习最主要的细胞是浦肯野细胞和颗粒细胞。小脑-皮质通路涉及运动控制和运动学习,使得小脑成为神经调节和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的重要靶点。本文就小脑运动学习的细胞机制和针对小脑的刺激技术对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进行综述。
林丽珍范杰诚朱新蕊贾凡郭培武王昱凯张淑云
关键词:小脑康复经颅磁刺激深部脑刺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