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国
-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舒芬太尼用于新生儿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 余凌余锦芬叶小丰翟琦张丽霞李娜陈明黄姗张爱国
- 课题来源:该课题经余凌等的申请,湖北省卫生厅专家评审,确定为2004年度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项目(JX2B60)。该课题分为两部分,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新生儿持续静脉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对新生儿应...
- 关键词:
- 关键词:舒芬太尼疼痛麻醉药
- 小剂量氯胺酮在新生儿全麻诱导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在新生儿全麻诱导中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60例需全麻的新生儿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七氟醚联合氯胺酮组(SK组),S组单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SK组采用七氟醚吸入,同时静脉给予氯胺酮0.5 mg·kg^(-1)联合诱导。观察并记录患儿入室时(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 min(T2),切皮时(T3),停药时(T4)及拔除气管即刻(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呼气末CO_2分压(PetCO_2)。记录两组患儿从吸入诱导到插管时七氟醚的用量,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喉痉挛、苏醒延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S组T_1与T_0的MA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1的MA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七氟醚的用量、一次插管成功率、喉痉挛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七氟醚在新生儿全麻联合诱导可以有效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减少插管时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七氟醚的用量。
- 张爱国乐呈进
- 关键词:七氟醚氯胺酮新生儿
- 双氯芬酸钠用于小儿包皮环扎术后镇痛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双氯芬酸钠用于小儿包皮环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100例择期行包皮环切术患儿,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前30min肛塞双氯芬酸钠12.5mg。观察两组患儿围术期MAP、HR、SpO2变化;患儿苏醒时间,喉痉挛,呛咳,恶心呕吐及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用于小儿包皮环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
- 张爱国余凌李娜
- 关键词:双氯芬酸钠镇痛包皮环扎术
- 地佐辛联合芬太尼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整体消融子宫肌瘤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观察地佐辛与芬太尼联合应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单次整体消融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可行性。方法将择期进行镇静镇痛下高强度聚焦超声整体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组(芬太尼+咪达唑仓)80例、B组(联合应用地佐辛+芬太尼+咪达唑仓)80例。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镇痛效果,监测记录治疗前(T0)、给药时(T1)、治疗开始时(T2)、给药后30min(T3)、治疗结束0h(T4)、治疗结束2h(T5)、治疗结束4h(T6)、治疗结束8h(T7)、治疗结束24h(T8)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镇静评分、镇痛药消耗量、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中镇痛效果均确切可靠、各时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A组患者的VAS评分及Ramsay评分较B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3例出现排尿困难、对症处理后好转,两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反应发生,但B组患者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在高强度聚焦超声单次整体消融治疗子宫肌瘤中镇痛效果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 吴莺王燕姚冬梅朗雁高悦朱道静龚丽艳张水娟黄燕明张爱国金志春
- 关键词:芬太尼妇科学镇痛药地佐辛子宫肿瘤高强度聚焦超声
- 2004-2013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宫腔镜手术指征变化趋势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2004-2013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宫腔镜手术指征变化趋势,探讨门诊宫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4-2013年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宫腔镜检中心就诊的15 001例接受门诊宫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将2004-2013年分为2个阶段,即前5年(2004-2008年)和后5年(2009-2014年)。将所有患者的术前拟诊情况为指征,将其分为对妇科疾病采用门诊宫腔镜手术进行诊断和治疗2种类型,再按照前5年和后5年分别进行统计,并对2个阶段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达该委员会的批准。结果 12004-2013年门诊宫腔镜手术共完成15 001例,其中采用门诊宫腔镜手术对妇科疾病进行诊断者为12 092例,治疗者为2 909例。2前5年门诊采用宫腔镜手术对妇科疾病进行诊断的指征前3位分别为异常阴道出血(37.9%,458/1 209)、月经量少或闭经(24.8%,300/1 209)及不孕症(21.1%,255/1 209);后5年中的前3位分别为月经量少或闭经(32.2%,3 505/10 883)、不孕症(29.8%,3 240/10 883)及异常阴道出血(22.5%,2 446/10 883)。3前5年门诊采用宫腔镜手术对妇科疾病进行治疗的指征前3位分别为Ⅰ°~Ⅱ°宫腔黏连分离术(37.2%,103/277)、子宫内膜去除术(32.5%,90/277)、宫内残留胎盘清宫术(24.9%,69/277),后5年中的前3位分别为宫内残留胎盘清宫术(42.1%,1 109/2 632)、Ⅰ°~Ⅱ°宫腔黏连分离术(34.5%,908/2 632)、断裂或嵌顿的宫内节育器(IUD)取出术(8.3%,218/2 632)。结论 2004-2013年门诊宫腔镜手术指征变化不大,但后5年的就诊患者的数量较前5年增加。采用门诊宫腔镜手术进行检查联合活组织检查是诊断宫腔内疾病的金标准。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门诊宫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可以缩短患者就诊时间。
- 王燕张伶俐冯同富陈德军董毅邢琦刘玉兰张爱国
- 关键词:宫腔镜门诊医疗妇科检查
- 安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对实验小鼠肝组织Bcl-2/Bax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吸入异氟醚和安氟醚预处理对实验小鼠肝组织Bcl-2和Bax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安氟醚预处理组(E组)和异氟醚预处理组(I组),每组60只;各组又分为麻醉前(T0)、麻醉即刻(T1)、麻醉2h(T2)、麻醉4h(T3)、麻醉6h(T4)和麻醉终止后2h(T5)。取两组各时相肝组织检测Bcl-2和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两组Bcl-2 mRNA及Bcl-2和Bax蛋白水平在T1表达均有所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5表达上调(P<0.05或P<0.01),并随麻醉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即T4时上调最明显(P<0.01);麻醉停止后(T5)开始恢复。两组Blc-2蛋白水平在T2~T5均较T0时增加,而Bax蛋白在T3~T5时增加(P<0.05或P<0.01);两组Bcl-2/Bax蛋白比值与T0时相比,E组在T1~T3、I组在T1~T5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吸入安氟醚、异氟醚后肝组织Bcl-2和Bax表达增加,以Bcl-2更为明显;安氟醚、异氟醚预处理保护肝脏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 张爱国余凌王雪琳
- 关键词:安氟醚异氟醚肝组织小鼠
- 宫腔镜在诊治宫腔粘连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评估宫腔镜在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门诊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宫腔粘连的92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诊治流程为:宫腔镜检查轻度粘连即时行机械分离术,术后给予人工周期治疗;中-重度粘连收入住院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术后3~7 d及1个、2个、3个月经周期后宫腔镜复查,同时辅助防粘连剂、球囊、宫内节育器和激素等综合治疗。结果:920例患者在门诊实施宫腔镜检查时均能清楚显示粘连部位、性状,且能对其做出准确分类以指导下一步治疗。其中702例轻度患者在门诊即诊即治,术后宫腔恢复率100%;218例中-重度患者收入住院行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术后3个月经周期复查,188例(86.2%)宫腔恢复良好,165例(75.7%)月经改善;随访8~46个月,受孕97例(44.5%),活产47例(48.5%)。结论:宫腔镜检查是确诊宫腔粘连及对其进行分类的金标准;轻度粘连患者在门诊宫腔镜手术室即可诊治,无需住院;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术中腹腔镜监测优于超声监测;术后3~7 d及1、2、3个月经周期后复查宫腔镜对预防再粘连起到积极作用。
- 王燕陈璐黄燕明余炜昶郎雁张爱国邢琦董毅刘玉兰杜欣段洁
- 关键词: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分离术
- 帕瑞昔布术前镇痛预防全麻拔管期应激反应
- 2010年
-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预防全麻拔管期应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前静滴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观察并记录入室后各时段的MAP、HR变化。评价患者拔管期合作情况。记录麻醉苏醒时间、喉痉挛发生率、呛咳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10 min(T4)的MAP、HR变化与术前(T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上述各时点的MAP、HR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拔管期合作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即用帕瑞昔布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且患者合作程度高,是预防全麻拔管期应激反应的较好药物,值得推广。
- 张爱国余凌李娜
- 关键词:镇痛全麻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