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瑞元

作品数:1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清代
  • 4篇《正蒙》
  • 3篇道德
  • 2篇道德自律
  • 2篇哲学
  • 2篇清初
  • 2篇清代初期
  • 2篇自律
  • 2篇理欲
  • 2篇理欲观
  • 2篇伦理
  • 2篇明末
  • 2篇明末清初
  • 2篇价值重估
  • 1篇道德直觉
  • 1篇新释
  • 1篇修养
  • 1篇修养工夫
  • 1篇张伯行
  • 1篇张载哲学

机构

  • 6篇陕西师范大学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西安石油大学

作者

  • 12篇张瑞元

传媒

  • 3篇宝鸡文理学院...
  • 2篇理论月刊
  • 1篇华夏文化
  • 1篇船山学刊
  • 1篇西部论坛(陕...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武陵学刊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科举理学化视域中的《正蒙》清代十六注简论
2013年
《正蒙》是张载晚年完成的一生学思的总结性论著。南宋以后,为《正蒙》作注解者颇多,以明清两代注解最为繁盛。通过目前对书目文献资料的梳理可知,史志目录著录过而今散佚的,以及现存的《正蒙》清代注本,共有十六种。这些注本是: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冉觐祖《正蒙补训》,李光地《注解正蒙》,张伯行《正蒙注》,张棠、周芳《张子正蒙》,华希闵《正蒙辑释》,胡宗绪《正蒙解》,李文炤《正蒙集解》,汤俨《正蒙注解》,王植《正蒙初义》,杨方达《正蒙集说》,李元春《正蒙释要》,陈广旉《正蒙轨物口义》,方潜《正蒙分目解按》,刘绳武《正蒙管见》,朱久括《正蒙句解》。通过对这些《正蒙》注释著作的研读,既可以深化对张载哲学的研究,也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程朱理学和张载关学在清代兴衰情形。本文以《正蒙》清代注本为研究对象,以清代程朱理学的兴衰和科举理学化为视角,简要概述十六种《正蒙》清代注本的情况及其出现的原因。
张瑞元
关键词:《正蒙》程朱理学清代科举视域
张载“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在明末清初的影响及其意义——以清代初期《正蒙》注为核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16年
张载的"存天理灭人欲"说,经过二程与朱子的强化,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命题。天理人欲之辨的道德约束对象最初只是儒家士大夫,要求他们不以一己私欲害国家之公益,同时也是儒者的道德自律,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朱子学在南宋成为显学后,理欲之辨转变为对普通民众的要求,出现了一种错位,因此遭到明末清初许多学者的批判,但道德严格主义的理欲观仍是明末清初思想界的主流。李光地、张伯行、华希闵等在注释张载《正蒙》时,肯定其合理性。当今需要重新认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史意义,并肯定"尊崇理性,反对私欲"的理欲观的积极价值。
张瑞元
关键词:理欲观道德自律价值重估
冯友兰对张载研究的贡献及其特点
2013年
冯友兰对张载哲学的研究贯穿在其两卷本《哲学史》、《简史》、《新编》三本哲学史和"贞元六书"中。冯友兰对张载宇宙论哲学的气本论的定性,性二元论,《西铭》的精神境界和宗教意义,"仇必和而解"的哲学精神,"横渠四句"的哲学家自我身份认同等等阐发,既是哲学史的研究,也是他自己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新原人》提出"觉解"后,《简史》就用此概念诠释张载的思想。冯友兰晚年反思历史,很重视和谐,对张载"太和"和"仇必和而解"的重视和阐发是他心路历程的体现。
张瑞元
关键词:冯友兰气本论
张载“天心说”辨析及“为天地立心”新释
2009年
张载所谓"天无心",只是说天没有"意必固我"之私心杂念和故意造作。在"天地以生物为心"的意义上,张载承认"天有心"。圣人"为天地立心",不是说天没有心,圣人来为天确立一个"心"。只是说圣人效法天地生物时的"天秩天序",为人间确立长幼尊卑的社会秩序和仁孝等伦理法则。因此,圣人"参赞天地之化育",也有一定的宗教意义。
张瑞元
王植“太虚”三层说对张载本体论的诠释被引量:1
2015年
王植《正蒙初义》对张载"太虚"概念作了三层区分,并以此三层涵义融贯《正蒙》的本体诠释。王植的"太虚"三层说,第一层涵义是以"太虚"为超越的本体,第二层涵义是指气化流行过程的气化之道,第三层涵义是万物毁坏后消散为气。王植的"太虚"三层说,对于调和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太虚"定性问题的争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我们深入理解张载的本体论具有重要价值。
张瑞元
关键词:本体论
关于张载哲学中“心”的定位问题之我见——以修养工夫论为背景被引量:2
2009年
张载论"心",重点不在认识论,而主要是把"心"作为落实修养工夫的枢纽。张载修养工夫的学者、大人、圣人三阶段都由"心"贯穿;变化气质、知礼成性、心统性情,大其心,虚心、无心的修养工夫,都离不开"心"。由"心"来觉解太虚本体赋予人的天地之性,通过涵养"心"而体悟"乾父坤母"、"民胞物与"、世界万物一体同源的宇宙意识,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是张载论"心"的要义。张载论心有认识论意义,但以"人本无心,因物为心"而定位张载的论"心"是"唯物主义的认识"的结论是不妥的。因为"因物为心"恰恰是张载要克服的,而"无心"却正是圣人修养工夫的目标。
张瑞元
关键词:道德直觉修养工夫伦理精神境界
王夫之重视“身过”胜于“心过”的修养工夫论转向
2013年
邵雍提出的重视克服"心过"胜于克服"身过"的修养工夫论,经过胡宏、张栻、以及朱熹的弟子真德秀、熊节等认可,又被《性理大全》、《性理精义》所收录而深刻地影响明清两代科举。阳明心学学者南元善、刘宗周、李二曲等人,也都接受认可这一修养工夫论的大传统。王夫之鉴于对阳明后学的批判和对修养工夫的艰难性,在其《读四书大全说》、《张子正蒙注》中提出不同于邵雍所提出的修养工夫的大传统。他提出重视克服"身过"胜于重视克服"心过"的修养工夫论主张,显得别具特色。
张瑞元
关键词:王夫之
张载“知礼成性”与“变化气质”工夫的伦理意蕴初探被引量:3
2017年
张载提倡"知礼成性"与"变化气质"的道德修养工夫。前者指通过对道德知识的学习以及对人伦礼仪的践履,成就君子的德性人格。后者指通过道德修养去除气质中浊的、恶的一面,发扬和培养气质中粹美的一面,让人成为道德的人。两者都暗含着对人性幽暗意识的重视,对现实中人性恶的警惕。人性本善是儒家人性论的主流。天赋人性的本善,让道德修养和成圣成贤变为可能。现实人性的恶,使得"知礼成性"与"变化气质"成为必要。张载就这样从两种道德修养工夫的角度,揭示了现实中的人所具有的神圣性和世俗性两重伦理存在维度。
张瑞元
关键词:变化气质工夫论君子人格
论冯契在张载哲学研究中的特色
2017年
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冯契的张载哲学研究,有重视逻辑分析和重视广义认识论的特色。冯契认为,张载"仇必和而解仇"的命题使用含有必然性的"必",不符合形式逻辑。他在广义认识论视域下指出,张载肯定了逻辑思维能够把握宇宙发展法则,突出了张载对中国古代逻辑学的贡献。冯契《智慧说三篇》的哲学体系,也吸收了张载哲学的智慧。
张瑞元
关键词:逻辑分析广义认识论
张载“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在明末清初的影响及其意义——以清代初期《正蒙》注为核心的考察
2017年
张载的“存天理灭人欲”说,经过二程与朱子的强化,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命题。天理人欲之辨的道德约束对象最初只是儒家士大夫,要求他们不以一己私欲害国家之公益,同时也是儒者的道德自律,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朱子学在南宋成为显学后,理欲之辨转变为对普通民众的要求,出现了一种错位,因此遭到明末清初许多学者的批判,但道德严格主义的理欲观仍是明末清初思想界的主流。李光地、张伯行、华希闵等在注释张载《正蒙》时,肯定其合理性。当今需要重新认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史意义,并肯定“尊崇理性,反对私欲”的理欲观的积极价值。
张瑞元
关键词:理欲观道德自律价值重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