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迅 作品数:62 被引量:383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高游离脂肪酸血症对SD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研究高游离脂肪酸(FFA)血症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及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FFA组。对照组及FFA组大鼠分别经颈静脉插管输入生理盐水或20%脂肪乳+肝素6h。输液结束后采集血清标本测定血中FFA、活性氧(ROS)、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还原性谷胱甘肽(GS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NO水平。处死动物后取出主动脉,测定主动脉内皮细胞匀浆液中eNOS活性及eNOS mRNA水平。结果FFA组血FF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2~4倍,血清NOx水平明显降低,内皮细胞eNOS活性及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FFA组血清ROS、MDA以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GSH水平降低。结论高FFA血症可抑制内皮细胞eNOS活性及表达,其机制可能涉及FFA所诱导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 余叶蓉 李宏亮 张祥迅关键词:游离脂肪酸 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L296Q多态性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和脂代谢关系的研究 2008年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o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基因L296Q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血脂水平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血糖及甘油三脂水平将303名研究对象分4组后测糖代谢和脂代谢相关指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研究对象的CETP基因L296Q多态性进行筛查。结果LL和LQ两种基因型的频率以及变异的296Q等位基因的频率在4组人群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基因型频率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人群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LQ基因型者的血脂水平(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LL基因型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国成都地区的汉族人群中,未见CETP基因L296Q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也未见其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变化有关。 高赟 祝琳 龙洋 任艳 陈涛 张祥迅 田浩明关键词: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2型糖尿病 高甘油三酯血症 四川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代谢综合征及胰岛分泌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7 2010年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一级亲属(FDR)与无家族史个体代谢综合征及胰岛分泌功能的差异。共纳入研究对象1 929例,其中T2DM患者的FDR组505例、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对照者1 424例(对照组)。测量两组成员血压、体重、腰围;行OGTT,检测空腹及2 h血糖、胰岛素水平;测定空腹血脂、尿酸;计算体重指数、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t,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βcell function,HOMA-β)及葡萄糖处置指数(dis-position index,DI),并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在校正年龄、性别后,FDR组HOMA-IR高于对照组,ISI、DI和HOMA-β低于对照组(P<0.05)。FDR组合并三种及三种以上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及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升高(P<0.05)。随着代谢异常的个数增加,FDR组HOMA-IR逐渐升高,而HOMA-β、DI和ISI有递减趋势,但在代谢异常个数≥4时,HOMA-IR不再增加,ISI不再降低。家系FDR比无家族史的对照表现出更多的代谢异常,并且随着代谢异常的增多又造成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恶化,有必要进行各项代谢指标的监测和早期预防性干预,以预防糖尿病发生。 龚媛 刘圆圆 宋洁 任艳 田浩明 陈涛 冉兴无 喻红玲 张祥迅 龙洋关键词:2型糖尿病 代谢异常 Β细胞功能 家系 糖脂联合毒性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 被引量:12 2009年 采用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及体外胰腺整体灌注的方法研究糖脂联合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血糖与高游离脂肪酸血症协同作用可严重损害肥胖大鼠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导致酮体生成显著增加。 赵乃倩 余叶蓉 谭惠文 张祥迅关键词:糖毒性 脂毒性 胰岛Β细胞功能 胰岛素粉雾剂与注射剂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IAA的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胰岛素粉雾剂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的发生情况。方法保持原口服降糖药不变,试验组加吸入型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加sc胰岛素治疗,疗程均为13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及餐后2h血糖和IAA,并在试验结束后6个月随访复查IAA。结果两组的HbA1c分别下降了0.73%、1.19%,两组均未发现呼吸道的不良反应;试验组较对照组IAA阳性率更高(28.5%比18.2%),但停止使用吸入胰岛素后6个月,所有患者抗体滴度明显下降,1例抗体转阴,2/3的患者抗体滴度降至接近正常。试验组抗体滴度与吸入剂量和使用疗程相关,但与疗效无关。结论胰岛素粉雾剂与sc胰岛素的降糖疗效相当,但吸入胰岛素后产生胰岛素抗体的几率更高,所产生的抗体与吸入的剂量、疗程相关。因此,长期使用吸入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应监测是否有胰岛素自身抗体的产生。 王椿 张祥迅 余婷婷 袁南兵 喻红玲 龙洋 田浩明 冉兴无关键词:胰岛素 2型糖尿病 胰岛素自身抗体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影响。方法 2007年7~12月,研究纳入连续使用胰岛素治疗至少3个月但血糖控制欠佳[6.5%≤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11.0%]的T2DM患者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9~69岁;平均诊断T2DM病史11年。治疗方案为进行16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h血糖≤8mmol/L。分别于强化治疗前、强化治疗4周后及强化治疗16周后测定HbA1c以及血清APN水平。结果与强化治疗前相比,胰岛素治疗4周后空腹及三餐后2h血糖明显下降(P<0.05),但HbA1c和血清AP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16周后,HbA1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水平高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在强化治疗16周后明显增加且与强化治疗前和强化治疗后4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与空腹血糖(b=-0.225,P=0.013)、早餐后2h血糖(b=-0.229,P=0.012)呈负相关。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提高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 崔利娜 余婷婷 王椿 钟莉 张祥迅 龙洋 喻红玲 冉兴无关键词:2型糖尿病 脂联素 胰岛素强化治疗 黄芪注射液灌胃通过上调表达脂肪组织PPARγ改善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甘油三酯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状态 目的本研究拟采用黄芪注射液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模型进行干预,以证实其具有改善肥胖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状态的作用,并研究其分子机制。方法正常对照组(NFD-C)大鼠给予普通饲料(20%热量由脂肪提供)喂养10周后... 龙洋 张祥迅 高赟 陈涛 陈香 田浩明文献传递 自发性酮症倾向的初发糖尿病患者外周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评估酮症倾向的初发糖尿病(KPD)患者外周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为临床分型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初次就诊的KPD患者30名,根据起病前体重指数分为肥胖组与体重正常组,检测其就诊时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高血糖素以及游离脂肪酸水平等指标,并在酮症控制后采用75g葡萄糖耐量+胰岛素C肽释放实验和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估这两组患者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与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糖-高胰岛素钳夹实验示两组患者均存在严重的外周胰岛素抵抗,但肥胖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程度轻于体重正常组。结论与体重正常的酮症倾向糖尿病患者比较,肥胖自发性酮症糖尿病患者尚保留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其临床特征及自然病程更符合2型糖尿病。 谭惠文 余叶蓉 耿丽杰 喻红玲 张祥迅关键词:糖尿病 酮症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酮症和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异质性和自身免疫状况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估分析糖尿病酮症(DK)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临床异质性和自身免疫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DK/DKA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分型、临床生物化学和自身免疫特点。结果共筛出1 710例DK/DKA住院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T2DM)患者883例,占51.6%(T2DM组),高于1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构成比(257例,15.0%)(T1DM组),另有515例(30.1%)未分型或归属"不典型糖尿病"(ADM组)。T2DM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8.1±13.2)岁,T1DM组平均年龄为(31.1±13.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感染是DK/DKA最常见的诱因,其次是患者依从性差。ADM组患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率为4.37%,与T2DM组接近(2.69%,P=0.79),低于T1DM组(13.79%,P<0.001)。结论 DK或DKA不仅在T1DM患者发生,而且T2DM患者也可能发生。DK/DKA患者存在较大的临床异质性,自身免疫状态和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有助于临床分型。 谭惠文 周运霞 余叶蓉 王椿 张祥迅关键词:糖尿病酮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诱因 自身免疫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胃肠激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酪酪肽和促生长素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酪酪肽(PYY)与促生长素(Ghrelin)水平的变化及标准餐试验中的分泌状况。方法共纳入研究对象102例,其中糖耐量正常对照组(NGT)32例,初诊T2DM组70例。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C)、臀围;测定空腹血脂及标准餐试验0h、1/2h、2h血浆葡萄糖、胰岛素(INS)、GLP-1,血清PYY及Ghrelin水平,计算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早期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I30/△G30)、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B),并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T2DM组W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TG)、HOMA-IR高于NGT组(P<0.05);而INS(30)、HOMA-B、ISI、△I30/△G30较NGT组低(P<0.05)。此外,T2DM组标准餐0h、1/2h、2h血浆GLP-1水平及0~2h曲线下面积,标准餐0h、1/2h、2h血清PYY水平及0~2h曲线下面积(PYYAUC)较NGT组降低(P<0.05),且GLP-1和PYY分泌峰值消失;标准餐0h、1/2h、2h血清Ghrelin水平及0~2h曲线下面积(GhrelinAUC)较NGT组升高(P<0.05)。T2DM组PYYAUC与TG呈负相关,空腹Ghrelin水平与总胆固醇呈负相关,GhrelinAU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PG呈负相关,与HOMA-B呈正相关(P<0.05)。结论初诊T2DM患者空腹及标准餐后血GLP-1和PYY分泌水平降低,且分泌模式改变,而Ghrelin水平升高。 崔涛 任艳 马虹 刘宋芳 张祥迅 喻红玲关键词:初诊2型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1 酪酪肽 促生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