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蓉秀
- 作品数:8 被引量:161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北京市城乡限定人群低视力与盲的患病率及其病因的调查被引量:31
- 2003年
- 目的 研究北京市城乡≥ 4 0岁特定人群低视力、盲的患病率和病因。方法 对北京大兴区榆垡镇与城区北部 5个干休所社区 ,用限定人群逐户上门登记的方法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的检查。符合条件的人群进行系统的眼科检查。系统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功能检查和眼形态学检查。低视力和盲以WHO的标准进行统计。结果 5 32 4人入选 ,实查 4 4 5 1人 ,农村应答率 :79 37% ,城市应答率 :87 15 %。低视力和盲的患病率分别为 0 99% (95 %CI:0 70~ 1 2 8)和 0 39% (95 %CI:0 2 1~ 0 5 7)。低视力的患病率女性 (1 4 5 % )是男性 (0 6 5 % )的 2 2 3倍 (OR :1 97,95 %CI:1 0 0~ 3 95 ) ,农村(1 76 % )是城市 (0 6 1% )的 2 89倍 (OR :2 93,95 %CI:1 4 3~ 6 11)。盲的患病率女性为 0 6 4 % ,男性为 0 37% (OR :1 5 5 ,95 %CI:0 6 3~ 3 96 ) ,农村 (1 0 6 % )是城市 (0 5 2 % )的 2 0 4倍 (OR :3 77,95 %CI:1 4 1~ 10 6 2 )。导致盲的主要原因是白内障 (37 5 0 % )、青光眼 (2 9 17% )、高度近视眼底病变(8 33% )、角膜病 (8 33% )和其他眼底病变 (16 6 7% )。各种病因的患病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特别是白内障的患病率 ,农村 (8/ 9,88 89% )明显高于城市 (1/ 9,11 11% ) ,2 4例盲中 ,农村女性占6 6
- 陈建华徐亮胡爱莲孙葆忱李建军马科夏翠然崔彤彤郑远远李毅斌张蓉秀杨桦孙秀英邹洋王研马斌荣
- 关键词:低视力患病率病因
- 北京中老年人群倍频视野缺损的患病率及原因调查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的倍频视野(FDP)异常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探讨其主要原因。设计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地区农村和城市特定区域40岁以上人群4 439人。方法 2001年对上述人群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及问卷调查。视野检查采用FDP C-20-1筛查程序检查,视野缺损标准定为至少1点出现异常。主要指标倍频视野异常率及异常原因。结果4 439人中4 350人(8 617眼)(98.0%)完成FDP及眼底照相等检查。10.6%的眼出现FDP视野缺损。40~49岁人群中,视野缺损主要原因是病理性近视、青光眼、其他视神经疾病及白内障。60~69岁人群,最常见的视野缺损原因依次是白内障、青光眼和病理性近视。70岁以上年龄组最常见的视野缺损原因依次为青光眼、白内障和病理性近视。视野缺损与年龄(P<0.001)、近视度数(P<0.001)、居住地区(P<0.001)、教育程度(P=0.01)、核性白内障分级(P<0.001)及眼压(P<0.001)显著相关。结论病理性近视、白内障、青光眼是40岁以上人群视野缺损的主要原因。
- 王亚星徐亮李建军张蓉秀孙秀英Jost B.Jonas
- 关键词:视野缺损视力损害青光眼屈光不正
- 正常人单通道多焦视诱发电位的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国人单通道多焦视诱发电位(mVEP)多个位点的波形特征及其变异性.方法采用EDI多焦电生理系统单通道记录和分析mVEP.刺激图案含60个扇面的圆形飞镖盘样图形,对比度为99%,刺激频率为75Hz,测试野范围26°.m-系列长度为214.每眼记录分8段.双极电极跨立于枕骨粗隆上、下各3cm处.放大器增益105倍,通频带3~100Hz.应用Matlab程序对mVEP60个位点二阶一次反应测量与计算在40~130ms观察窗范围内主波峰-谷振幅与潜伏期.正常受试者64例,男性25例,女性39例,年龄13~66岁.对7例受试者在非同一日进行了2~7次的可重复性试验.用Excel与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VEP曲线阵列中,上、下半野波形通常极性相反,但在近垂直中线区及下方近水平线区,波形极性变异较大.左眼60个位点中各位点的平均振幅从0.177~0.401μV不等,振幅变异系数36.6%~60.7%;平均潜伏期从100~116ms,潜伏期变异系数8.8%~18.1%.较大振幅的波形呈'领结'状分布,在上方的周边区、沿垂直中线处及沿水平线下方mVEP反应振幅明显较低.上半野mVEP振幅较低区,其振幅变异一般也较小;下半野振幅较大的区域其振幅的变异也较大.所有60个位点的平均振幅男性均低于女性,其中30个位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对mVEP潜伏期影响很小,仅1/6的位点平均潜伏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3的位点(主要分布在垂直中线附近,尤其是下半野周边区垂直中线附近)年龄与振幅呈显著性正相关.年龄对潜伏期无显著影响.结论单通道mVEP在同一个体的不同位点以及不同个体间的同一位点主波峰-谷振幅变异均较大,在进行mVEP振幅异常分析时,需要考虑位点部位、性别与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潜伏期变异小,且受性别、年龄的影响小,有可能成为临床检测的一个有用指标.(中华眼科杂志,2005,41:355-363)
- 李建军徐亮白凤阁张蓉秀吴旬生孙秀英
- 关键词:诱发电位波形特征潜伏期
- 眼压不对称性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评价眼压不对称性在 40岁以上人群横断面研究中的发生率及其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open angleglaucoma ,POAG)的关系。方法 :在参加北京城乡限定区域人群眼流行病学调查的 4451例 (40~ 10 1岁 )受试者中 ,在散瞳前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双眼眼压。眼压不对称性的定义是双眼之间的眼压差别≥ 3mmHg。POAG诊断根据为存在典型的青光眼性视神经、视野改变及前房角开放。结果 :眼压被可靠测量者 43 89例。右眼压平均 (16 0 3± 3 2 5)mmHg ,左眼压平均 (16 0 8± 3 17)mmHg。总人群的不对称性眼压发生率为 2 0 0 1% (878/ 43 89)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 ,在 40~ 49岁年龄组不对称性眼压的发生率为 18 4% ,而在 70岁以上年龄组达 2 6 6% (P =0 0 0 0 )。此外 ,不对称性眼压的发生率随着眼压水平 (以双眼的眼压较高眼为准 )增大而增高 ,在眼压≤ 16mmHg的受试者不对称性眼压发生率 9 7% ,17~ 2 1mmHg者 2 6 1% ,大于 2 1mmHg者 50 7% (χ2 检验 ,Ρ =0 0 0 0 )。在POAG患者不对称性眼压者占 3 5 4% ,正常人则占 18 2 % (P =0 0 0 0 )。结论 :在 40岁以上的人群中 ,无论其眼压水平如何 。
- 李建军徐亮张蓉秀杨桦马英楠朱建波吴旬生
- 关键词:眼压青光眼开角型流行病学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近视的关系被引量:22
- 2004年
- 目的 :在人群为基础的眼病调查中评价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与近视的关系。方法 :调查北京市南部 3个自然村及 4个城区社区 4 0岁以上居民 4 4 5 1例。进行问卷及视力、屈光、倍频视野检查、非接触眼压测量、裂隙灯眼前节数码照相、晶状体后照明数码照相、散瞳眼底照相等检查。采用电脑验光结合插片法确定屈光状态。近视的定义为等效球镜度≤- 1 0D。近视又分为轻度近视及中、高度近视。根据存在典型的青光眼性视神经与视野改变、前房角开放诊断POAG。结果 :近视者与无近视者的POAG患病率分别为 3 31%、1 4 3% (校正性别与年龄的OR =2 16 ,P =0 0 0 1)。轻度近视者与中高度近视者POAG患病率分别为 2 4 6 %、4 4 9% (OR =0 5 0 9,P =0 0 74 )。与无近视者相比 ,轻度近视者POAG患病率校正性别、年龄因素的OR值为 1 5 2 (P =0 188) ;中高度近视者POAG患病率校正OR值为 3 17(P =0 0 0 0 )。 4 0~ 5 9岁组有、无近视者POAG患病率分别为 1 39%、0 5 6 % (OR =2 5 6 ,P =0 0 5 ) ;>6 0岁组有、无近视者POAG患病率分别为 5 72 %、2 77% (OR =2 0 4 ,P =0 0 0 8)。近视者的平均眼压较无近视者高 0 5 3mmHg(P =0 0 0 2 )。结论 :近视是POAG的重要危险因素。近视程度越高 ,年龄越大 ,POAG患?
- 李建军徐亮张蓉秀杨桦孙秀英邹洋马英楠陈英杰
- 关键词:青光眼开角型近视眼眼压
- 北京农村及城市特定人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调查及其筛查方法评价被引量:96
- 2004年
-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 4 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的患病率 ,评价POAG的筛查方法。方法 于 2 0 0 1年 6~ 10月 ,采取逐户上门登记的方法 ,对北京市区北部 5个社区和北京郊区南端 3个自然村的 4 0岁以上人群进行眼病流行病学调查。青光眼筛查的现场检查项目包括矫正视力、验光、倍频视野计检测、非接触眼压计测定、VanHerick法评估周边前房深度、眼底照相。凡可疑青光眼及青光眼患者均进行青光眼标准检查 ,包括复查眼压、前房角镜检查、Octopus自动视野计的阈值视野检查、眼底立体照相。结果 农村及城市实查人数分别为 1980人和 2 4 71人 ,共计 4 4 5 1人 ,应答率分别为 79 5 8%和 87 13%。男性人群中农村及城市POAG的患病率分别为 1 97%和 2 0 7% ,女性人群中农村及城市POAG的患病率分别为 1 0 4 %和 1 4 2 %。POAG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上升曲线呈指数变化。诊断的青光眼患者中 ,约 5 0 %初次测定眼压 <2 1mmHg (1mmHg =0 133kPa)。本调查中新发现的POAG在农村和城市分别占 92 30 %和 87 30 % ;POAG单眼致盲率在农村和城市分别为 15 4 0 %和 10 90 %。结论 采用眼底照相对视神经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所检出的青光眼患病率高于国内以往的研究结果 。
- 徐亮陈建华李建军罗灵杨桦张蓉秀孙秀英郑远远宋维贤施玉英张士元孙葆忱赵家良马斌荣
- 关键词:POAG患病率筛查方法眼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 倍频视野检测在40岁以上人群中筛查青光眼的价值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倍频视野检测(FDP)程序在 40岁以上自然人群中筛查青光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2001年 5至 10月对北京市大兴区榆垡乡 3个自然村及市区北部 4个社区 40岁以上居民 4439人进行青光眼筛查。所有受试者均用倍频视野计的C 20 1筛查程序检测视野。对可疑青光眼者在非筛查日进行Octopus阈值视野、前房角镜及视乳头立体照相检查。根据Octopus视野检测的平均缺损(MD)值,将筛查出的青光眼分为轻、中、重三级。FDP的分析指标包括FDP检测时间、异常位点数、FDP计分、4个象限FDP计分等。正常人随机选一只眼的数据用于分析;双眼青光眼患者选择视神经或Octopus视野损害较轻的眼用于分析。结果 4330例 ( 97. 5% )用于FDP分析。以FDP结果≥1个点异常为临界点,将人群分为正常人与青光眼两组,则FDP检查青光眼的敏感性为50 7% (72 /142),特异性为 96 6% (2260 /234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 0 7,阳性预测值 47 7%,阴性预测值 96 9%,阳性似然比 14 8,阴性似然比 0 5。若除外无青光眼性视神经与Octopus视野损害的青光眼,则FDP检测青光眼的敏感性为 76 4%,AUC为 0 9, 阳性预测值为40 7%,阴性预测值 99 2%,阳性似然比 22 3,阴性似然比 0 2。检测轻、中、重度青光眼的敏感性分别为 54 2%、76 0%。
- 李建军徐亮张蓉秀孙秀英杨桦邹洋赵家良
- 关键词:青光眼FDP似然比象限预测值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野平均缺损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GDxVCC符参数和自动视野平均缺损(MD)的相关性。方法用GDxVCC和Octopusl-2.3自动视野检测97例(191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同归分析GDx各参数和自动视野平均缺损(meandefect,MD)之间的关系。结果GDx各参数与视野的MD均呈负相关,相关性依次为:sA(-0.58)、TSNIT(-0.52)、IA(-0.52)、NFI(-0.48)和IES(-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半野视野与GDx下象限RNFI.厚度参数一致性为-0.61,下半野视野与GDx上象限RNFL厚度参数的一致性为_0.59。结论GDx参数和自动视野的平均缺损呈中度相关。GDx可用于青光眼的随诊。
- 陈建华徐亮张蓉秀
-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GD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