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
- 作品数:66 被引量:215H指数:8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IV脑病中医证治规律的专家问卷调查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索HIV脑病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在文献检索、既往病历回顾及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2轮专家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第1轮问卷回收率为88.89%;同意率、算术均数、权重系数、等级均值和等级总和较大的条目有概念、临床特征、诊断标准、肾虚髓减证的辨证治疗、调护、疗程和疗效标准等,变异系数(CV)〈0.076;同意率、算术均数、权重系数、等级均值和等级总和较小的条目有病因病机、心肝阴虚证的辨证治疗,CV值在0.168-0.234之间。第2轮问卷回收率为96.00%;同意率、算术均数、权重系数、等级均值和等级总和较前提高的条目有病因病机、肝肾阴虚证的辨证治疗,CV值在0.065-0.106之间,比第1轮小;同意率、算术均数、权重系数、等级均值和等级总和较小的条目是气滞血瘀证的辨证治疗,CV=0.156。第1、2轮各条目的权重系数分别在0.072-0.087、0.071-0.089之间,α系数分别为0.916、0.886,分半信度R分别为0.81、0.79。结论本研究初步形成了HIV脑病的中医证治规律。
- 张雪蒋自强孙燕杨萱赵清霞王双利安永辉张晓华
- 关键词:中医证治规律专家问卷调查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储存库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不良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通过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储存库与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相关性,探讨HIV-1储存库对免疫重建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抗反转录病毒治疗2年以上、HIV RNA低于检测下限的HIV感染/艾滋病患者219例,其中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195例,商丘市立医院12例,周口市传染病医院12例。采取横断面调查,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HIV RNA和T淋巴细胞亚群,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进行HIV-1 DNA检测。统计学方法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采用拟合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HIV-1储存库对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免疫重建不良患者121例,免疫重建良好患者98例。免疫重建不良组的HIV-1 DNA为(2.50±0.52)拷贝/1×10^(6)PBMC,高于免疫重建良好组的(2.11±0.66)拷贝/1×10^(6)PB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P<0.001)。免疫重建不良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92(139,227)/μL,低于免疫重建良好组的573(457,730)/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68,P<0.001)。HIV-1 DNA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呈负相关(调整年龄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时间的影响后r=-0.277、-0.316,均P<0.001);HIV-1 DNA预测免疫重建不良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79(95%可信区间为0.604~0.750),临界值为100拷贝/1×10^(6)PBMC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13%和42.9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预测免疫重建不良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5(95%可信区间0.863~0.942),临界值为0.536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68%和89.84%。结论HIV-1储存库与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不良的发生相关,HIV-1储存库高于100拷贝/1×10^(6)PBMC且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低于0.536可作为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预测指标。
- 陈昭云孙燕张雪霍玉奇杨萱蔡艳曹昆李超锋徐丽霞
- 关键词:HIV-1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河南省2005-2015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了解河南省接受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病人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艾滋病病人生存的危险因素,为河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河南省2005-2015年接受国家...
- 孙燕赵清霞杨萱刘春礼张雪李超锋陈昭云
-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 河南省2005至2015年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了解河南省接受免费HAART后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2005年至2015年接受HAART患者的生存和死亡信息,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符合条件的艾滋病患者38 143例,HAART后患者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5%、91%、89%、86%和85%。HAART后累计死亡5 704例,总病死率为3.68/100人年(5 704/155 060人年);1年内死亡1 975例,占34.6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入组年龄〈30岁组,入组年龄40~49、50~59、60~69和≥70岁组风险比[HR(95%CI)]分别为1.49(1.22~1.80)、1.88(1.55~2.28)、2.82(2.32~3.42)和4.60(3.75~5.65);相对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350个/μL,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50、50~199和200~349个/μL组HR(95%CI)分别为3.28(2.98~3.61)、2.30(2.09~2.53)和1.39(1.25~1.54)。男性(HR=1.35,95%CI: 1.28~1.42)、未更换二线治疗(HR=4.41,95% CI: 4.12~4.73)是艾滋病死亡的危险因素;相对性传播,经血感染HIV是艾滋病死亡的风险因素。结论早期对艾滋病患者实施HAART,对治疗失败的患者及时更换二线治疗是延长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孙燕赵清霞杨萱刘春礼张雪李超锋陈昭云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病毒治疗影响因素
- 抗病毒治疗联合益艾康胶囊对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 评价中医药干预对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并对影响免疫功能重建的多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已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HIV/AIDS患者109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分成中药干预组和非中药干预组,中药干预组采用ART+中药治疗,非中药干预组采用ART+安慰剂治疗,疗程12个月。采用Logistic回归对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中药干预组患者50例,非中药干预组59例,两组人口学特征及ART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治疗12个月后,中药干预组患者免疫重建成功率为34.0%(17/50),非中药干预组为16.9%(10/59)。多因素分析结果,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成功率中药干预组是非中药干预组的4.048(1.300~12.606)倍,ART时间大于5年是ART时间小于5年的17.619(3.591~86.457)倍,血液和母婴传播是同性性传播的11.343(1.213~106.04)倍。结论 中药干预治疗、ART时间长短及HIV传播途径是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因素,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医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有助于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的恢复。
- 陈昭云孙燕张雪霍玉奇杨萱李超锋蔡艳曹昆王超
-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
- 河南省抗病毒治疗不同时期HIV/AIDS病人生存状况比较分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比较河南省不同时期接受抗病毒治疗(ART)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生存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河南省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ART治疗且≥16岁HIV/AIDS病人的生存状况进行分析,采用SPSS23.0软件统计分析,寿命表法计算不同ART时期艾滋病病人的死亡率和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不同时期病人生存状况的差异,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ART时期病人的死亡风险。结果共有40932例病例纳入分析,其中男性23986例(58.6%),女性16946例(41.4%);年龄<40岁占16.21%,40~60岁占62.27%,>60岁占21.52%;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7.58%;传播途径以血液传播为主,占62.68%,其次为性传播,占30.20%;初始ART方案:十五期间(2003-2005年)司坦夫定(D4T)/齐多夫定(AZT)+去羟肌苷(DDI)+奈韦拉平(NVP)/依非韦仑(EFV)方案为主,占95.1%,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D4T/AZT+拉米夫定(3TC)+NVP/EFV方案为主,占68.5%,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替诺福韦(TDF)/AZT+3TC+/EFV/NVP方案为主,占90.04%。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艾滋病病人的死亡率分别为7.91/100人年、5.19/100人年和2.66/100人年,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89、0.92、0.96,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84、0.84、0.93,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5年累计生存率为0.79和0.89,不同ART时期病人的生存状况有统计学差异(χ^2=454.02,P<0.05)。十五、十一五期间病人死亡风险分别是十二五期间的2.649(2.335~3.006)倍和2.155(2.010~2.311)倍。结论随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HIV/AIDS病人的死亡率和死亡风险降低、生存率提高,生存时间延长,免费抗病毒治疗取得显著成效。
- 陈昭云孙燕赵清霞张雪
-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 老年艾滋病患者一线治疗失败后更换含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病毒学和免疫学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 评价含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的二线治疗方案对一线治疗失败老年艾滋病患者病毒学和免疫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诊治的老年艾滋病患者中,一线治疗1年以上,HIV RNA〉1 000拷贝/mL时更换含有LPV/r合剂的二线方案治疗60个月期间的病毒学和免疫学数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患者更换LPV/r治疗60个月时发生病毒学失败和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56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9例,女147例,经血途径感染HIV者达89.5%,患者更换含LPV/r二线方案时的中位年龄为61岁。256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进行耐药检测,其中10例患者耐药。未发现对蛋白酶抑制剂(PI)类药物耐药。更换含LPV/r二线方案12、24、36、48和60个月的病毒抑制率(HIV RNA≤400拷贝/mL)分别为69.5%、78.4%、79.0%、79.7%、83.2%。更换含LPV/r二线方案治疗12个月时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13±135)/μL,治疗24个月时为(377±151)/μL,治疗36个月时为(396±155)/μL,治疗48个月时为(389±163)/μL,治疗60个月时为(412±147)/μL,较治疗前的(243±146)/μL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092、18.598、12.843、8.516和12.980,均P〈0.05)。更换含LPV/r二线方案治疗60个月时,患者发生病毒学失败43例、免疫学失败4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依从性差(OR=48.5,95% CI为15.9~98.4,P〈0.01)和ART药物不良反应(OR=4.5,95% CI为2.6~11.3,P〈0.01)是病毒学失败的影响因素。依从性差(OR=15.1,95% CI为6.89~33.3,P〈0.01)、更换二线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μL(OR=10.5,95% CI为5.1~21.7,P〈0.01) 、合并用药(OR=3.6,95% CI为1.6~4.1,P〈0.01)均是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论 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老年患者要�
- 杨萱邓昕王丽李超锋张雪孙燕赵清霞
- 艾滋病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中医辨证治疗被引量:1
- 2015年
-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是AIDS患者最常见的眼部机会性感染。目前西医治疗仍然不够彻底,临床工作中采用西药抗病毒联合中药辨证施治,注重补虚泻实,虚实兼顾,在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症状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张雪孙燕杨萱王双利张晓华安永辉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中医辨证治疗艾滋病
- 郑州市2004-2015年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评价郑州市2004-2015年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现况及治疗效果。方法利用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2004-2015年接受抗病毒治疗1 375例HIV/AIDS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郑州市2004-2015年抗病毒治疗的HIV/VIDS病人共1 375例,男性多于女性,20~40岁年龄组占74.98%(1 031例),性传播占75.56%(1 039例)。每年都有新增的治疗病人,年平均增长率31.64%。1 297例病人的基线CD4细胞中位数为259个/μL[四分位数间距(IQR):136~372],末次为438个/μL(IQR:311~57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病毒抑制率高达96.64%(1 208/1 250)。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HIV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病人死亡率4.77%,10年生存率78.57%,5年生存率86.45%。结论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有效抑制HIV复制,恢复免疫功能,提高病人生存率。
- 孙燕陈昭云赵清霞杨萱张雪徐丽霞李超峰
-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CD4+T淋巴细胞
- 河南省2003-2015年抗病毒治疗后死亡的HIV/AIDS病例生存时间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 了解抗病毒治疗(ART)后死亡的HIV/AIDS病例(死亡病例)生存时间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利用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ART后死亡病例相关信息,采用SPSS 23.0软件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方法,分析死亡病例的生存时间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经ART后共6267例HIV/AIDS死亡,生存时间M=23.85(QR:6.87-50.46)个月.ART〈6个月、7-12个月和13-24个月死亡病例分别为1441例(23.00%)、652例(10.40%)和1052例(16.79%),〉24个月死亡病例数减少;死亡病例中艾滋病相关死亡5085例(81.1%),非艾滋病相关死亡799例(12.7%),意外死亡179例(2.9%),自杀死亡109例(1.7%),2003-2015年历年死因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4.27,P〈0.01).ART后12、36、60和120个月时,病例的生存率分别是66.59%、36.62%、19.24%和0.64%.相比于单采血浆感染途径,性途径感染的病例HR值(95%CI)为1.602(1.483-1.732),相比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350个/μl,CD4〈50个/μl的病例HR值(95%CI)为2.320(2.119-2.539),相比于更换二线ART方案,未更换者HR值(95%CI)为3.312(3.083-3.558).结论 病例的死亡时间主要集中在ART前6个月,随着ART时间的延长,生存率提高,死亡病例数减少.而性途径感染、基线CD4水平低、未更换二线ART方案可能是HIV/AIDS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
- 陈昭云赵清霞李超锋刘春礼杨萱张雪孙燕
-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