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静

作品数:332 被引量:971H指数:17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6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12篇科技成果
  • 5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84篇医药卫生
  • 26篇文化科学
  • 11篇生物学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4篇淋巴
  • 74篇休克
  • 58篇微循环
  • 50篇淋巴管
  • 48篇细胞
  • 41篇失血
  • 38篇血性
  • 36篇失血性
  • 33篇系膜
  • 33篇肠系膜
  • 29篇三叶因子
  • 27篇失血性休克
  • 27篇微循环障碍
  • 26篇胃溃疡
  • 26篇结扎
  • 26篇溃疡
  • 25篇淋巴液
  • 23篇肠系膜淋巴管
  • 20篇休克大鼠
  • 20篇血管

机构

  • 250篇河北北方学院
  • 68篇张家口医学院
  • 40篇河北北方学院...
  • 9篇浙江大学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河北北方学院...
  • 4篇河北省人民医...
  • 3篇北京市农林科...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张家口学院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河北医学院
  • 1篇解放军第25...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兰州生物制品...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29篇张静
  • 172篇牛春雨
  • 161篇赵自刚
  • 85篇张玉平
  • 60篇吴靖芳
  • 53篇刘艳凯
  • 51篇樊贵
  • 37篇姜华
  • 35篇任君旭
  • 34篇侯亚利
  • 28篇张文静
  • 20篇张耕
  • 20篇薛刚
  • 17篇韩敏
  • 16篇姜华
  • 15篇张立民
  • 15篇张江兰
  • 14篇司永华
  • 14篇陈瑞华
  • 12篇王志勇

传媒

  • 28篇中国病理生理...
  • 26篇中国微循环
  • 23篇微循环学杂志
  • 19篇张家口医学院...
  • 18篇河北北方学院...
  • 14篇解剖学报
  • 13篇中国危重病急...
  • 13篇神经药理学报
  • 10篇中国应用生理...
  • 10篇河北北方学院...
  • 6篇生理学报
  • 5篇中国老年学杂...
  • 5篇解剖学杂志
  • 4篇基础医学与临...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国耳鼻咽喉...
  • 3篇河北医药
  • 3篇中国血液流变...
  • 3篇中国医学物理...

年份

  • 4篇2024
  • 11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9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19篇2012
  • 16篇2011
  • 26篇2010
  • 23篇2009
  • 25篇2008
  • 27篇2007
  • 23篇2006
  • 16篇2005
3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毒素移位在肠淋巴再灌注加剧SMAO休克大鼠多器官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移位在肠淋巴再灌注(MLR)加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多器官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ham,仅麻醉与手术)、MLR组(夹闭肠系膜淋巴管1 h,再灌注2 h)、SMAO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再灌注2 h)和SMAO+MLR组(同时夹闭肠系膜淋巴管和肠系膜上动脉1 h,再灌注2 h)。再灌注2 h后,腹主动脉取血,制备血浆;留取固定位置的肝、肾、心肌、肺组织,制备组织匀浆。应用鲎试剂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浆以及各组织匀浆内毒素(ET)含量;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各器官组织匀浆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脂多糖受体(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Sham组和MLR组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SMAO组及SMAO+MLR组的血浆、肝、肾、心肌、肺组织匀浆的ET含量均显著高于Sham组和MLR组,且SMAO+MLR组血浆及各组织匀浆的ET水平均显著高于SMAO组;SMAO组及SMAO+MLR组肝、肾、心肌、肺组织匀浆CD14、LBP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Sham组及MLR组,且SMAO+MLR组各指标均高于SMAO组。结论:MLR加剧SMAO休克多器官损伤的作用机制与ET经过肠淋巴途径移位、激活内毒素增敏系统LBP/CD14、促进炎症反应有关。
杨丽娜赵自刚赵永泉刘争杰牛春雨张静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内毒素移位多器官损伤
烟雾刺激对金黄地鼠呼吸道的致炎作用
1999年
为了进一步探讨吸烟与炎症的关系,本文通过烟雾刺激金黄地鼠,观察了其对呼吸道的致炎作用。结果显示:烟雾刺激可使白细胞粘附数目明显增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及其细胞数目明显增多。结果提示吸烟对呼吸道具有致炎作用。
葛琳刘艳凯赵自刚牛春雨樊贵张静陈祥银
关键词:吸烟炎症BALF呼吸道致炎作用
失血性休克时血液流变性异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9年
张耕刘春艳魏艳玲张静牛春雨
关键词:血液流变性异常失血性休克血管低反应性凝血功能紊乱组织缺血缺氧肠道屏障功能
甲亢与甲减患者血清MDA水平的测定
1999年
为了探讨甲亢、甲减患者细胞损伤程度的变化,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方法(RIA)对甲亢、甲减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进行了甲状腺功能的测定,同时用改良TBA微量法测定三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一步进行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甲亢组MD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甲减组MD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亢组血清MDA水平显著高于甲减组(P<0.01);但是MDA含量与T3、T4水平无相关性(r=0.085,P>0.05;r=0.076,P>0.05)。提示甲亢患者MDA水平的变化,可能是由于细胞代谢增强导致的细胞损伤引起。
刘艳凯赵自刚葛琳牛春雨樊贵张静侯亚利
关键词:甲亢甲减丙二醛血清
内皮素对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的作用被引量:7
1991年
应用显微电视录象技术可观察到内皮素(ET)对戊巴比妥钠麻醉的 Wistar 大鼠的肠系膜微血管有收缩作用,血液流速减慢,甚至产生微循环障碍,这个作用相当持久,并呈剂量依赖关系。ET 的这个作用远高于去甲肾上腺素。这些结果提示,ET 作为强烈的微血管收缩剂,在微循环紊乱疾病的发病学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张静姜华樊贵汤健唐朝枢
关键词:微血管内皮素血管收缩剂
休克淋巴液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休克淋巴液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自由基及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休克淋巴液损伤PMVECs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PMVECs至第3代进行研究。无菌条件下复制大鼠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动脉压40mmHg维持90min,1mmHg-0.133kPa)。引流正常大鼠和休克大鼠肠系膜淋巴液及门静脉血,与PMVECs孵育6h,同时以胎牛血清(FBS)和无血清的DMEM培养液作为对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TNF—α和IL-6的mRNA表达;检测培养上清液中丙二醛(MDA)、NO、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体积分数为4%终浓度的休克淋巴液作用6h后,PMVECs中iNOS、TNF-α和IL-6的mRNA表达以及培养上清液中MDA、NO、TNF—n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正常淋巴液组、休克血浆组、正常血浆组和无血清对照组;且休克血浆作用PMVEC6h后的iN0s、TNF—α和IL-6的mRNA表达及培养上清液中N0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正常淋巴液组、正常血浆组和无血清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4%终浓度的休克淋巴液可致大鼠PMVECs中iNOS、TNF-α和IL-6的mRNA表达增强,促进自由基释放,从而诱导细胞损伤。
赵自刚陈瑞华牛春雨张静樊贵
关键词:休克淋巴液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炎症介质
正常淋浆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微循环障碍的干预作用
2010年
张静
关键词:内毒素休克微循环障碍肠系膜微循环细胞间黏附分子选择素平均动脉血压
电解对微循环和病理形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1996年
电解对微循环和病理形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程耀荣,张静,王玉珍,曹利芳,李凤玲河北张家口市第五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075000)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俗称“红脸蛋”,是张家口、内蒙、黑龙江等高寒地区的常见病。男女老幼皆可发病,遇有冷、热、酒等刺激,自觉灼热感...
程耀荣张静王玉珍曹利芳李凤玲
关键词:电解微循环病理形态学
急性肾衰竭家兔脾组织形态以及髓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膜泵活性的变化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家兔脾组织形态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细胞膜泵(ATPase)活性的变化,探讨脾在ARF免疫功能紊乱发病学中的作用。方法:42只家兔均分为对照组、HgCl2组、甘油组。其中HgCl2组以皮下注射1%HgCl2(1.3mL/kg)、甘油组以肌肉注射50%甘油(10mL/kg)分别复制ARF模型,均分为12h、24h、48h3个亚组。在不同时点,所有动物颈总动脉插管放血备检,测定血清反映肾功能的生化指标;制备脾组织切片,观察脾组织形态;并制备10%脾组织匀浆,检测MPO和ATPase活性。结果:模型组各时点的脾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脾小梁增多。HgCl2组与甘油组各时点的脾组织匀浆MPO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24h的MPO活性高于组内12h及48h;HgCl2组与甘油组在多个时点的Na+-K+-ATPase、Ca2+-ATPase、Mg2+-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延长,各ATPase有逐渐降低的趋势,除甘油组的Mg2+-ATPase外,各组48h的ATPase均低于12h。结论:家兔ARF发展过程中,脾脏有组织学损伤,且存在中性粒细胞扣押、细胞膜泵活性降低,这可能是脾作为免疫器官导致ARF免疫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
赵自刚刘军超张玉平侯亚利杜舒婷王小荣张静牛春雨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髓过氧化物酶
当归、川芎嗪注射液影响血瘀大鼠转归的血液动力学基础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活川芎嗪、当归注射液对血瘀大鼠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颈动脉放血复制血瘀大鼠模型,通过微循环观察、器官血流和血液流变学测定方法,观察川芎嗪、当归对血瘀大鼠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血瘀时微循环明显障碍,主要表现为微血流变慢和血细胞聚集;经川芎嗪、当归注射液治疗后,微循环改善,血细胞粘附率和聚集率降低,器官微区血流量明显增加,与N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当归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瘀大鼠微循环障碍, 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增加器官血流灌流量。
刘艳凯任君旭姜华杜舒婷张玉平牛春雨赵自刚张静
关键词:川芎嗪当归血瘀血流量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