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静

作品数:44 被引量:243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川崎
  • 20篇川崎病
  • 14篇动脉
  • 12篇冠状
  • 12篇冠状动脉
  • 8篇儿童
  • 7篇动脉病变
  • 7篇冠状动脉病
  • 7篇冠状动脉病变
  • 7篇病变
  • 7篇病毒
  • 6篇轮状
  • 6篇轮状病毒
  • 5篇心肌
  • 5篇心肌病
  • 5篇肌病
  • 5篇并发
  • 4篇型心
  • 4篇血小板
  • 4篇细胞

机构

  • 4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43篇张静
  • 12篇田杰
  • 11篇钟家蓉
  • 5篇计晓娟
  • 5篇邓兵
  • 4篇卢亚亨
  • 3篇朱静
  • 3篇白永虹
  • 3篇张晖
  • 3篇宪莹
  • 3篇王琪
  • 3篇王宁遂
  • 3篇王墨
  • 2篇易岂建
  • 2篇梁锦平
  • 2篇谢盛慧
  • 2篇李欣
  • 2篇王丹
  • 2篇姚晓利
  • 2篇叶晓春

传媒

  • 5篇儿科药学杂志
  • 5篇中国循证儿科...
  • 4篇中国实用儿科...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医学教育探索
  • 3篇国际儿科学杂...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国外医学(儿...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16届中国...
  • 1篇第十三次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9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轮状病毒脂质体DNA疫苗体内诱导免疫应答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通过对轮状病毒脂质体DNA疫苗体内免疫应答研究,寻找轮状病毒DNA疫苗理想的免疫佐剂。方法:脂质体包被的轮状病毒基因疫苗pcDNA1/VP7及裸DNA经肌肉注射及鼻粘膜两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利用ELISA方法对其诱导产生的体液免疫应答进行测定。结果:经裸DNA及脂质体包被的质粒DNA免疫小鼠后,滴鼻组和肌注组血清特异性Ig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脂质体包被的质粒DNA经肌注接种后血清特异性IgA水平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其余各实验组均未能诱导血清特异性IgA水平的升高。结论:脂质体在DNA接种中不仅作为质粒DNA疫苗的载体,而且起到免疫佐剂的作用。经该脂质体包被的质粒DNA免疫小鼠后,肌注组血清Ig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该脂质体包被的DNA经肌肉注射途径接种可能对机体产生免疫保护。
张静王宁遂邓兵朱静
关键词:轮状病毒DNA疫苗脂质体免疫佐剂粘膜免疫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基因-277T/C、-1026C/A和+2087G/A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
卢亚亨张静
关键词: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单核苷酸多态性单体型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基因-277T/C、-1026C/A和+2087G/A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
卢亚亨张静
重庆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VP7型别分析被引量:28
2001年
目的 研究重庆地区 1998~ 2 0 0 0年度秋冬季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婴幼儿腹泻便样中的编码轮状病毒VP7蛋白的全基因片段 (10 6 2bp) ,再用巢式 聚合酶链反应 (net PCR)对扩增得到的VP7基因进行分型。同时利用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型。结果 在 1998~ 1999年度 130例婴幼儿腹泻便样中VP7基因阳性者 5 0例 (38.46 % ) ,其中G1型占 88% (4 4/5 0 ) ,G3型占 8% (4 /5 0 ) ,混合型占 4% (2 /5 0 ) ,均为G1+G3型 ;而 1999~ 2 0 0 0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季节采集的 112份标本中VP7基因扩增阳性者 38例(33.93% ) ,其中G3型占 78.95 % (30 /38) ,G1型占 13.16 % (5 /38) ,混合型占 7.89% (3/38) ,均为G1+G3型。核苷酸序列分型结果与PCR分型结果一致。结论 重庆地区 1998~ 1999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季节中流行的轮状病毒以G1型为主 ,而 1999~ 2 0 0 0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季节中G3型为主 。
张静王宁遂邓兵朱静
关键词:轮状病毒婴幼儿腹泻RT-PCR
再次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川崎病的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再次应用丙种球蛋白(简称丙球)无反应川崎病(KD)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初次丙球无反应并接受再次丙球治疗的KD患儿,分为再次丙球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对2组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KD患儿进入分析,再次丙球有反应组占75.3%(61/81),无反应组占24.7%(20/81)。两组性别、年龄、初次丙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2次丙球使用间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初次丙球使用前,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血常规(WBC、PLT、Hb、N)、CRP、肝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再次丙球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再次丙球治疗前与初次应用丙球前,血常规和CRP指标差值再次丙球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丙球使用前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不能预测初次丙球无反应KD再次应用丙球是否有效,初次应用丙球后的临床表现及血常规、CRP指标对再次应用丙球是否有效亦无提示作用。
白雪艳张静钟家蓉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川崎病血管损伤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川崎病是一种全身免疫性血管炎,可造成中小型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尤其是冠状动脉损伤,是发达国家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1]。无论川崎病患者有无冠状动脉扩张,其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长期持续存在,并且与心脏远期危害密切相关[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内源性磷脂类介质,可通过促进炎性反应、血小板活化、氧化应激、一氧化氮(NO)的毒性作用及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多种机制引起血管内皮损害,其在川崎病血管内皮损伤中扮演重要角色,对预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程度及预后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易伦羽(综述)张静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因子血管损伤川崎病
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教师的质量控制被引量:6
2007年
临床见习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质量控制。其中,教师的质量控制是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尚无统一、详细的临床见习教学规范及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该院就此进行了初步探索。
张静宪莹田杰王墨梁锦平
关键词:临床见习教学教师
儿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临床特征及诊疗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又称艾滋病。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2017年AIDS流行情况报告,截至2017年,全世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存活人数为3690万,目前亚洲大多数国家的HIV流行已达最高峰,新发感染及相关死亡人数都趋于下降,但巴基斯坦和菲律宾流行趋势仍在上升[1],其中1820万是妇女,<15岁儿童感染者为180万,儿童新增感染人数18万,AIDS相关儿童死亡11万,且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2]。
张静许红梅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诊疗进展艾滋病IMMUNODEFICIENCY
川崎病患儿不同时期血小板变化在药物治疗策略上的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在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的KD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探讨急性期血小板变化与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无反应KD及冠状动脉病变(CAL)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恢复期对小剂量阿司匹林应用的指导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8例KD患儿。IVIG治疗无反应组36例(4.46%),IVIG治疗有反应组772例(95.54%)。IVIG治疗无反应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低于IVIG治疗有反应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高于IVIG治疗有反应组(P均<0.05)。恢复期有CAL(CAL组)178例(22.03%),恢复期无CAL(n CAL组)630例(77.97%)。规律随访并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恢复期n CAL患儿420例,服药6周后321例(76.43%)PLT可降至400×10^9/L以下,8周为355例(8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P<0.05);12周为371例(88.33%),与8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P>0.05)。结论:PLT、PCT、MPV急性期变化可能与IVIG治疗无反应相关,与CAL无明显关系。对无CAL或一过性冠脉扩张的绝大多数KD患儿,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疗程在6~8周适宜。
陈小东张静
关键词:川崎病血小板急性期
血红素加氧酶-1联合C反应蛋白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与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预测作用。方法采集KD患儿外周血89例,分为无冠脉病变(NCAL)组35例、扩张内径<5 mm冠脉病变(CAL<5 mm)组44例,及扩张内径≥5 mm冠脉病变(CAL≥5 mm)组10例,并设置发热对照(F)组34例和健康对照(N)组45例。检测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HO-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并结合CRP和Hb进行分析,对部分患儿IVIG治疗前后以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急性期,KD各组MDA水平显著增高;CAL<5 mm组HO-1明显高于其他4组;仅CAL≥5 mm组SOD水平低于N组;CAL≥5 mm组CRP显著高于其他4组。在HO-1≥9 ng/m L的30例KD患者中,当CRP>44 mg/L时,CAL的发生率为56.52%(13/23),明显高于NCAL(0%,0/7)。在HO-1<9 ng/m L的31例CAL患者中,当CRP>85 mg,CAL≥5 mm的发生率为(88.89%,8/9),明显高于CAL<5 mm的发生率(36.36%,8/22)。CAL组HO-1与Hb呈负相关(r=-0.37,P<0.05)。IVIG治疗后,KD患者H0-1明显升高,仅CAL组MDA水平下降明显,SOD的改变并不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HO-1与CRP的水平变化,可能对于川崎病急性期预测冠脉病变发生与否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何先凤张静钟家蓉邓兵陈华琼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血红素加氧酶-1C反应蛋白炎症反应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