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云马

作品数:68 被引量:478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6篇地震
  • 25篇重力场
  • 18篇震前
  • 15篇地震前
  • 11篇地壳
  • 8篇青藏高原
  • 8篇汶川地震
  • 7篇形变
  • 7篇M
  • 6篇地震预测
  • 6篇北缘
  • 5篇地壳运动
  • 5篇东北缘
  • 5篇断裂带
  • 5篇重力场变化
  • 5篇裂带
  • 4篇地震活动
  • 4篇地震前后
  • 4篇地震预报
  • 4篇前兆

机构

  • 67篇中国地震局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长安大学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作者

  • 68篇徐云马
  • 63篇祝意青
  • 36篇梁伟锋
  • 21篇刘芳
  • 19篇郭树松
  • 17篇赵云峰
  • 16篇刘练
  • 5篇李铁明
  • 5篇张永志
  • 5篇胡斌
  • 4篇朱桂芝
  • 4篇付广裕
  • 3篇操启明
  • 3篇张希
  • 3篇刘立炜
  • 3篇王双绪
  • 3篇程宏宾
  • 2篇李辉
  • 2篇王庆良
  • 2篇苏小宁

传媒

  • 13篇大地测量与地...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6篇国际地震动态
  • 4篇地震地质
  • 4篇地震研究
  • 3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地震学报
  • 2篇灾害学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2篇2010年度...
  • 1篇地震
  • 1篇中国地震
  • 1篇高原地震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2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2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乐6.1级、岷县5.2级地震前区域重力场变化被引量:43
2005年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观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从动态的观点研究了2003年10月25日甘肃民乐 6.1及5.8级地震和11月13日甘肃岷县5.2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的重力场演化特征,得到如下结论:①从统一 起算基准获得的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观测资料,较完整地反映了2003年10月25日发生的民乐6.1级、5.8级地 震和11月13日发生的岷县5.2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出现的流动重力前兆信息;②小波分解的重力场图像能较 清晰地反映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区域性重力趋势变化和震中地区深部物质密度变化引起的异常。
祝意青胡斌朱桂芝徐云马
关键词:地震孕育重力场变化震中青藏高原小波分解
六盘山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周边的重力变化
2015年
为研究断裂活动与重力变化的关系,对甘宁陕交界地区2005—2013年的相对重力资料进行了相同基准的拟稳平差处理,剔除干扰因素,提取可靠的重力异常信息,给出了六盘山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周边地区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较长时间尺度的的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图1);对研究区域内断裂两侧稳固的点群进行重力点值时序变化进行研究,研究断裂两侧的重力差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六盘山断裂周边的重力变化总体强于西秦岭北缘断裂周边的重力变化。
梁伟锋祝意青徐云马郭树松刘芳赵云峰
关键词:北缘断裂西秦岭平差处理
重力监测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与展望
2008年以前,我国地震重力监测与分析预报研究工作,主要是各省局单位针对自己的监测网开展工作,这种按各个省区监测网进行的分散研究,由于观测信息的空间密度严重不足,所得到的信息是残缺不全的,不能捕捉到孕震过程中出现的完整前...
祝意青刘芳徐云马
关键词:地震预报
2001~2006年兰州—天水—武都地区重力场时变小波分析
2010年
对2001~2006年兰州—天水—武都地区5期重力场时变资料进行小波分解,结合2003年11月岷县5.2级地震、2004年9月岷县5.0级地震以及2006年6月武都、文县间5.0级地震进行分析。探讨了无震年份、有震年份及较长时段的重力场时变资料小波分解结果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用小波分解方法可有效分离重力场时变的不同波长成分;该地区不同层次的重力场时变异常反映了一定尺度意义上不同深度的介质密度的动态变化分布,说明兰州—天水—武都地区中深部地质构造活动所引起的重力异常变化的2阶、3阶小波细节对2003、2004、2006年3次MS≥5.0地震反应明显。
徐云马祝意青程宏宾苏瑞
流动重力资料对汶川M_S8.0地震的中期预测被引量:8
2008年
通过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重力观测资料的系统整理和分析,结合一定的孕震理论和前兆机制理论,研究了网络重力观测前兆手段的异常特征,并给出了1~2年尺度的地震趋势预测意见。
祝意青梁伟锋徐云马
关键词:地震趋势预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测点周围环境变化对重力观测影响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分析重力测点周围土壤浸湿和环境变化对重力观测影响的模型,计算了重力测点周围由于土壤浸湿和环境变化对重力观测的影响实例,结果表明:两种情况一般都会对重力观测造成一定影响,提出了在进行重力观测和重力资料分析时如何避免环境变化引起的重力观测影响的建议。
梁伟锋祝意青徐云马刘练王继英
关键词:环境变化
龙门山断裂带重力变化与汶川8.0级地震关系研究被引量:113
2009年
利用成都地区1996-2008年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获得区域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结果,系统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重力场变化特征及其与汶川8.0级地震的关系.①重力变化与龙门山断裂构造活动存在密切空间联系,重力测量较好地反映了伴随活动断层的物质迁移和构造变形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效应.②成都地区重力场动态图像较完整地反映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出现的流动重力前兆信息.③映秀及北川重力点值时序变化累积量达120×10^(-8)m·s^(-2),较好地反映了汶川地震前映秀和北川两个极震区附近的重力测点随时间的剧烈波动性上升变化.④汶川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东侧的四川盆地相对稳定,而较显著的重力变化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西侧的川西高原上.
祝意青徐云马吕弋培李铁明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汶川地震地壳运动
尼泊尔MW 7.9地震同震及震后地表形变及重力变化模拟被引量:2
2017年
基于USGS公布滑动分布模型,本文利用用地壳分层模型,考虑到自重及黏弹特性,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尼泊尔M_W7.9大地震同震及黏弹松弛效应引起的震后形变场及重力变化进行模拟计算,并与发震断层地表投影面附近区域实测同震GPS水平形变数据对比,结果显示:(1)同震形变场及重力变化均显示该次地震主要表现为逆冲型,且主要形变及重力变化主要发生在发震断层地表投影区域,离断层越远区域,形变量及重力变化值越小;(2)震后形变量及重力变化均增大,且影响范围逐渐增大,其中,垂直形变变化趋势与重力变化相反,表明地表高程变化与重力变化具密切的联系;(3)模拟同震结果与实测同震水平形变结果比较符合,少数台站点差异较大,但运动趋势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模拟同震及震后形变量及重力变化的可靠性.
杨九元张永志祝意青姜永涛杨珍徐云马
关键词:USGSGPS数据
重力监测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与展望被引量:3
2018年
2008年以前,我国地震重力监测与分析预报研究工作,主要是各省局单位针对自己的监测网开展工作,这种按各个省区监测网进行的分散研究,由于观测信息的空间密度严重不足,所得到的信息是残缺不全的,不能捕捉到孕震过程中出现的完整前兆信息,它直接制约着地震分析预报的能力。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中国地震局经过认真总结与反思,提出了《关于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意见》,对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发展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确定加强流动重力观测,有效提高强震中期危险地点判定科学水平的发震思路。监测预报司和重力观测技术管理部紧密结合地震预测和科学研究需求,按照“全国成场、区域成网”的思路,统筹现有的各种重力观测任务,对我国“零散分布”的地震重力监测网进行了整体优化改造,为中国大陆成场分布的地表重力场监测预报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祝意青刘芳徐云马
关键词:地震预报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分析预报
六盘山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周边的重力变化
究断裂活动与重力变化的关系,对甘宁陕交界地区2005-2013年的相对重力资料进行了相同基准的拟稳平差处理,剔除干扰因素,提取可靠的重力异常信息,给出了六盘山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周边地区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较长时间...
梁伟锋祝意青徐云马郭树松刘芳赵云峰
关键词:地震学重力场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