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宏俊

作品数:27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会-欧莱雅 中国人健康皮肤/毛发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皮肤
  • 7篇细胞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瘤
  • 3篇素性
  • 3篇皮炎
  • 2篇大疱
  • 2篇大疱性
  • 2篇大疱性系统性...
  • 2篇调节性
  • 2篇调节性T细胞
  • 2篇原发性
  • 2篇症状
  • 2篇色素性
  • 2篇湿疣
  • 2篇特应性
  • 2篇特应性皮炎
  • 2篇尿道
  • 2篇尿道旁腺炎
  • 2篇球菌性

机构

  • 23篇北京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皮肤病...
  • 1篇中国航天
  • 1篇北京中医医院...

作者

  • 27篇徐宏俊
  • 23篇张建中
  • 6篇刘盈
  • 5篇杜娟
  • 4篇赵琰
  • 4篇王剑磊
  • 4篇王琪
  • 4篇刘艳
  • 3篇黄海艳
  • 3篇陈周
  • 3篇蔡林
  • 3篇周城
  • 3篇潘然
  • 3篇马晓蕾
  • 3篇胡亚红
  • 2篇彭美雄
  • 2篇刘政邑
  • 2篇魏瑾
  • 2篇王小珍
  • 2篇钱佳丽

传媒

  • 12篇临床皮肤科杂...
  • 6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9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FOXP3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皮损中FOXP3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CA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HPV亚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FOXP3在CA皮损及正常包皮中的表达,同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CA患者疣体脱落细胞中的HPV基因型。结果 CA患者皮损中FOXP3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复发组高于初发组(P<0.01)、长病程组高于短病程组(P<0.01),但在低危型与高危型HPV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患者皮损中FOXP3阳性率增高与CA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这种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可能与其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但与HPV亚型无关。
王剑磊位嘉王琪徐宏俊胡亚红赵丽华
关键词: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调节性T细胞FOXP3
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者,女,38岁,已婚。因躯干、四肢皮疹3余周,伴瘙痒,于2010年8月7日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一年前因多关节疼痛、双上肢皮疹曾就诊我院风湿免疫科,查dsDNA抗体阳性,尿常规示尿蛋白(++),拟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马晓蕾刘艳徐宏俊蔡林张建中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疼痛来氟米特泼尼松
X-性连锁鱼鳞病一家系类固醇硫酸酯酶基因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检测一个中国汉族人x-性连锁鱼鳞病家系的类固醇硫酸酯酶(STS)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个x-性连锁鱼鳞病家系的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DNA,通过PCR扩增外周血基因组DNA类固醇硫酸酯酶基因的第1和第10外显子,以表型正常家系成员及5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家系内全部患者均存在STS基因的完全缺失,即10个外显子均缺失,家系中正常人及对照者未发现上述缺失。结论STS基因的完全缺失可能为导致该家系临床表型的主要原因。
徐宏俊臧东杰周城张建中
关键词:酯酶基因病家系鱼鳞病外周血DNA
嗜酸性粒细胞在MC903诱导小鼠特应性皮炎中的作用及机制初探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发病中的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 MC903(2nmol/L)局部外用于BALB/c(WT)和Δdbl-GATA小鼠耳背,观察临床表现、皮炎评分和病理学表现,并检测血清总IgE、细胞因子及脾脏辅助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MC903成功诱导WT小鼠和Δdbl-GATA小鼠特应性皮炎样损害。10天后两组在症状程度和皮炎分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 40±0. 56 vs. 10. 86±0. 23,P> 0. 05),但7天时WT组较ΔdblGATA相比,红斑肿胀出现延迟(4. 18±0. 40 vs. 7. 46±0. 52,P <0. 01)。组织病理学检测均表现为表皮增生和真皮内炎症细胞浸润,WT组可见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IgE在两组小鼠都升高,WT组升高更显著。WT组小鼠血清中TSLP、IL-6和IL-13均显著升高,IL-17A降低;Δdbl-GATA组TSLP、IL-6、IL-13和IL-17A均较前升高。WT组Th1细胞比例明显降低,Th17比例明显降低,Treg细胞升高;ΔdblGATA组Th1细胞比例较前无明显改变,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Treg细胞比例降低; Th2细胞在两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EOS在AD发生中发挥了一定的调节作用,EOS可能通过调节Th1、Th17和Treg介导疾病的发展。
徐宏俊赵琰慕彰磊张建中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特应性皮炎辅助T细胞亚群
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NK/T细胞淋巴瘤被引量:3
2012年
报告1例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女,31岁。躯干、四肢斑块1年,手、足肿痛伴关节痛半年。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散在暗红色浸润性斑块,部分有坏死、结痂。根据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结果确诊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黄海艳徐宏俊刘艳张建中
关键词:NK/T细胞淋巴瘤皮肤损害
苯烯莫德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BALB/c小鼠模型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苯烯莫德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的疗效.方法 用2,4-二.硝基氟苯对BALB/c小鼠进行皮肤致敏和激发,分别建立急性和慢性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将实验小鼠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无水乙醇组、苯烯莫德0.5%、1.0%、2.0%3个不同剂量组、0.1%地塞米松组和0.1%他克莫司组(n=6).观察外用苯烯莫德的疗效,包括对小鼠耳廓肿胀程度(包括双耳质量差与厚度差的变化)、病理学改变及皮损组织炎症细胞计数的影响;用药结束时评价苯烯莫德的用药安全性.结果 在急性接触性皮炎模型中,苯烯莫德在24 h内的治疗作用不明显;0.5%、1.0%、2.0%3个不同剂量组双耳质量差与基质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双耳厚度差与基质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接触性皮炎模型中,苯烯莫德可明显缓解耳部肿胀程度,0.5%、1.0%、2.0%3个不同剂量组苯烯莫德外用3周后,双耳质量差[(2.33±177;0.45) mg,(2.30±177;0.57)mg,(2.38±177;0.27) mg]与基质对照组[(3.73±177;0.33) mg]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双耳厚度差[(71.50±177;3.15)× 10^-3 mm,(75.50±177;3.02)×10^-3 mm,(69.50±177;2.59)×10^-3 mm]与基质对照组[(91.83±177;2.04)×10^-3 mm]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无论是急性接触性皮炎模型还是慢性接触性皮炎模型,3个不同剂量苯烯莫德均能显著降低耳部皮损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均P〈 0.01).结论 外用苯烯莫德对2,4-DNFB所致的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具有抑制作用,对急性模型效果不明显;未监测到局部药物不良反应.
钱佳丽徐宏俊赵琰孙青苗马晓蕾黄海艳张建中
关键词:皮炎变应性接触性动物
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被引量:4
2011年
报告1例长期复发的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女,47岁。从2岁开始反复发作水肿性红斑、水疱、坏死及痘疮样萎缩性瘢痕形成,冬轻夏重,主要累及面部和四肢。组织病理示真皮层内可见较多淋巴样细胞灶状和散在浸润,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淋巴样细胞CD2、CD3、CD4、CD5阳性,CD7、CD8少数细胞阳性,CD20、C1D56阴性,Ki-67约80%细胞阳性。原位杂交:很多细胞EBER阳性。诊断: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
刘盈徐宏俊杜娟张建中
关键词:淋巴瘤T细胞EPSTEIN-BARR病毒
反常性痤疮两家系基因突变研究
温广东周城赵明福杜娟徐宏俊张建中
表现为特应性皮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初步探讨特应性皮炎(AD)样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异常和治疗反应。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就诊的11例AD样GVHD患者进行观察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11例患者原发病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4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粒)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与供者有血缘关系者8例,无血缘关系者3例;11例中1例移植后8周发病,其余10例发病均在移植后12周后,表现为皮肤干燥、湿疹样皮疹、瘙痒、IgE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其他器官的受累。经过治疗3例患者症状得到迅速控制,7例患者症状好转后间断反复发作,1例患者于移植术后1年半出现硬斑病样皮损。结论:AD样GVHD是GVHD的特殊皮肤表现,治疗应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并辅以局部治疗。该病预后良好。
魏瑾张宇徐宏俊杜娟陈周蔡林李文海张建中
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
猫抓病1例被引量:1
2011年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2岁.右手指皮疹1个月伴右腋窝淋巴结肿痛2 d,于2009年7月27日来我院就诊.1个月前患者右手小指被野猫咬伤后,伤口很快愈合.10余天后,伤口局部发红,肿痛明显,可以挤压出脓液.3 d前,右侧腋窝出现疼痛,2 d前发热(未测量体温),口服阿莫西林后好转.已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刘盈徐宏俊张建中
关键词:猫抓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