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显龙

作品数:22 被引量:236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9篇教育
  • 4篇信息技术
  • 4篇教学
  • 3篇技术学
  • 2篇信息技术学
  • 2篇信息技术学科
  • 2篇学科
  • 2篇学习环境
  • 2篇职业教育
  • 2篇智慧学习环境
  • 2篇基础教育
  • 2篇技术学科
  • 1篇电子书包
  • 1篇电子学
  • 1篇选拔
  • 1篇选拔机制
  • 1篇学习资源
  • 1篇言语行为
  • 1篇因果关系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2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电子信息...
  • 1篇上海市闵行中...

作者

  • 22篇徐显龙
  • 6篇祝智庭
  • 5篇钱冬明
  • 3篇管珏琪
  • 3篇吴永和
  • 3篇苏小兵
  • 2篇顾小清
  • 2篇余平
  • 2篇王雪花
  • 1篇许洁
  • 1篇任友群
  • 1篇孙妍妍
  • 1篇王娟
  • 1篇张峦
  • 1篇王娟

传媒

  • 8篇中国电化教育
  • 4篇电化教育研究
  • 3篇开放教育研究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现代教育技术
  • 1篇中国德育
  • 1篇现代远程教育...
  • 1篇中国教育信息...
  • 1篇2013教育...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中小学电子学辅的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弥补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兼顾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不足,支持课外自主学习的电子学辅应运而生。本文采用调查研究、活动流程分析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电子学辅的内涵、比较电子学辅与电子教辅的区别,并对其分类;在分析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明确电子学辅的需求,并设计电子学辅的功能;剖析电子学辅的供给链,并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电子学辅网站的资源和功能的调研,分析当前我国电子学辅供给的现状;针对国内电子学辅存在的内容覆盖面不全、资源兼容性较差、缺少个性化诊断支持、互动性不足、家长参与度不够、支持政策缺失等问题,从政策制定、资源内容、技术规范、学科交叉和使用机制五方面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以促进电子学辅行业的稳步、健康、有序发展。
徐显龙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外学习活动
智慧教室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及成效被引量:32
2017年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技能的重要教学方法,智慧教室作为一种典型智慧学习环境的物化,其建设与应用能为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本文首先从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其对教室环境的新需求;其次,在剖析智慧教室的内涵、功能、技术特性和系统构成基础上,设计了智慧教室支持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框架;再次,以上海某中职学校为试点,在学校智慧教室的支持下,提出小组竞赛、学习测评、学生讨论和展示分享四种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及其实施步骤和设计策略;最后,文章设计了智慧教室中运用FAB法介绍商品的学习活动,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学生和教师视角对这些活动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智慧教室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活动组织和效果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室,除了在学习内容方面,男女生的满意度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徐显龙王雪花顾小清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环境的设计及应用情景研究被引量:33
2014年
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环境是实现职业教育学与教方式变革的基础,新技术为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环境的理念与实践提供了可能.本文分析了新技术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提出了面向现代职业教育应用的新技术分类;剖析了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环境的内涵和构成要素;阐述了职业教育对智慧学习环境的系统需求、功能需求以及技术需求;分析了新技术对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环境的支持,设计了新技术条件下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环境建设的技术方案;给出了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环境应用的流程,并对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环境应用的主要情景进行了分析,包括个人自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训中心、顶岗实习和社会公共场所等情景.
徐显龙钱冬明吴永和苏小兵祝智庭
关键词: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环境
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环境的设计及应用情景研究
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环境是实现职业教育学与教方式变革的基础,新技术为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环境的理念与实践提供了可能.本文分析了新技术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提出了面向现代职业教育应用的新技术分类;剖析了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环境的内涵和...
徐显龙钱冬明吴永和苏小兵祝智庭
关键词: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环境教学改革
文献传递
面向学习过程的复杂技能测评设计及成效被引量:8
2021年
针对当前复杂技能测评较多关注总结性评价,缺少对学习过程性测评的问题,提出面向学习过程的复杂技能测评设计研究。首先,分析当前复杂技能测评存在问题,明确复杂技能学习对过程性测评的需求,构建面向学习过程的复杂技能测评设计整体框架;其次,以上海D职业技术学院为应用试点,选取"机器人系统工作站搭建"为目标技能,设计了该技能学习目标过程性分解、过程性测评考核点及其数据获取途径与处理方法;再次,以机电一体化专业2016级4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N=19)和对照组(N=22)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过程性任务中的表现说明面向学习过程的测评设计能有效提高学生机器人系统工作站搭建流程和规则的掌握;学业表现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且在搭建流程和客观知识方面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整体认知负荷低于对照组,且在外部认知负荷上存在显著差异。
徐显龙沈王琦张琦慧何燕妮余平
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的理论模型、关键因素与提升策略
2024年
有效的理论模型指导可以为教育数字化提供明确的转型方向。当前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着数字鸿沟广泛存在,素养培训难有成效;硬件配置未能落地,框架路径缺乏示例;微观实践系统缺失,宏观环境制度挑战三方面的困境。针对这一困境,该研究综合PPT理论框架、成熟度模型以及TOE理论框架,构建了教育数字化状态与影响因素持续推进模型。基于此模型,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状态及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体而言,结合成熟度模型,从教育参与者、教育流程、教育环境三方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进行状态评估;从技术、教育组织、外在环境三方面进行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最后,提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提升策略,即推进政策引领,营造良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生态;明晰组织状态,强化组织管理和创新发展;加强技术应用,个性化培育主体数字素养。以期使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向着理想状态靠近,实现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宏伟目标。
徐显龙江鑫广许洁张永恒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效果区域比较研究——以东、中、西部部分省会城市学校为例被引量:11
2018年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向了新时代,但是各地人口分布不均衡、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仍处于不均衡状态。该研究通过对东部、中部和西部部分省会城市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合理分配进而缩小这种差距提供依据。该研究首先了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建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东部、中部、西部部分省会城市各9所学校共1309名教师展开问卷调查,对各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实现区域间的两两比较,运用专家评定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简单线性加权法计算各项指标取值、生产函数评估各学校及区域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效果,发现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效果东部>西部>中部,旨在为教育部门制定信息化教学提升策略提供支持。
刘楚徐显龙任友群
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模式分析被引量:58
2013年
电子书包是一种信息技术和教育应用高度融合的产物,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而构建的面向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教育综合服务系统。它的应用会促使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发生本质改变,进而引起教学模式的转变。当前对电子书包系统的构建大多采用"学习终端+教育内容+服务平台"的模式,不符合我国强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过程整合的"课内整合模式"教育理念。在电子书包示范应用与推进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的数字教科书上线,而应并行推进数字化教材及相关资源标准体系的研制、内容和服务平台的研发,以及电子书包课堂教学互动软件的开发,解决应用数字教科书进行教和学过程的信息双向传输问题。这就需要对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建立符合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行为模式。在上海市闵行中学电子书包项目试行中初步证实:电子书包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成绩;自主研发的电子书包课堂教学互动软件虽然较好地支持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播放情境、提问情境和点评情境,但对分析情境与协作情境的支持存在不足。
徐显龙苏小兵吴永和王新华
关键词:电子书包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与推进策略
2025年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是推动中小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然而现阶段平台使用还存在资源应用浅层化、使用覆盖不均衡等挑战,深入研究持续使用平台的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首先以技术影响因素框架为理论支撑,围绕推进组织技术使用的动力层、推动层和反应层提出中小学校持续使用平台的推进模型。接着,基于该模型展开中小学校使用平台的影响要素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支持、校级领导态度、技术复杂性、技术的相对优势对学校技术使用均有正向影响,同时,现阶段的技术使用中尚存在开展的教学活动较单一、技术使用与现阶段工作不够适配、缺乏有效实时的技术反馈三个问题。最后,提出以校级领导为示范组织深度使用平台、以各类政策为基准构建技术使用环境、从师生实况出发将技术有机融入教学、将教学实效作为实践反馈的重要内容的推进策略。
徐显龙陈文慧王浩名国洪琦
指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学科单元综合学习设计模型被引量:1
2023年
当前,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旨归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开展单元教学作为素养导向教学的关键,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单元教学强调学习内容的整合协调,本质上属于综合学习,但现有研究尚未从综合学习的视角审视单元教学。为此,文章首先分析指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和基于四要素模型的综合学习设计的研究现状;然后从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单元学习目标、技能层级、学习任务及其评价、学习活动及学习环境方面构建信息技术学科单元综合学习设计模型;最后以“数据处理与应用”单元为例,基于该模型进行单元综合学习设计,以期从方法论上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指导。
徐显龙党渤斐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