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旷理雄

作品数:54 被引量:223H指数:10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8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34篇油气
  • 25篇盆地
  • 20篇成藏
  • 15篇凹陷
  • 13篇油气成藏
  • 10篇油气藏
  • 10篇塔里木盆地
  • 10篇气藏
  • 9篇源岩
  • 9篇烃源
  • 9篇烃源岩
  • 9篇排烃
  • 9篇成藏模式
  • 8篇成藏条件
  • 7篇油气藏形成
  • 7篇凸起
  • 7篇气藏形成
  • 7篇库勒
  • 7篇阿克库勒凸起
  • 6篇塔里木盆地北...

机构

  • 43篇中南大学
  • 14篇中国石化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青海油田公司
  • 1篇中国石化西北...
  • 1篇中国石油长庆...

作者

  • 54篇旷理雄
  • 28篇郭建华
  • 9篇宋阳
  • 6篇朱锐
  • 6篇李广才
  • 4篇刘辰生
  • 4篇王明艳
  • 4篇史德锋
  • 4篇童小兰
  • 4篇严叔澜
  • 4篇黄文俊
  • 3篇冯永宏
  • 3篇王英明
  • 3篇吴代昭
  • 3篇黄太柱
  • 3篇梁力文
  • 3篇李杰
  • 3篇杨丽
  • 3篇宋阳
  • 2篇周小康

传媒

  • 8篇江汉石油科技
  • 5篇长江大学学报...
  • 4篇天然气地球科...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内蒙古石油化...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2006年中...
  • 2篇中国西部复杂...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新疆地质
  • 1篇河南石油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贵州工业大学...
  • 1篇南方金属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5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窝堡凹陷达坂城次凹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被引量:16
2005年
以有效烃源岩理论和储层(裂缝)预测、改造型盆地模拟技术方法为指导,综合研究分析了柴窝堡凹陷达坂城次凹油气成藏条件,预测了油气资源潜力,指出了勘探方向。综合研究分析表明:达坂城次凹发育有2套主要烃源岩层即上二叠统芦草沟组和红雁池组并达到了好—中等烃源岩级别,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主要储集层亦为芦草沟组和红雁池组,总体为较好含气储层,是主要勘探目的层;存在构造、地层、岩性和复合型4大类油气藏类型和自源—侧向排烃、它源—垂向排烃2类油气成藏模式;最有利的勘探区带为柴杨断褶带北部和三个山冲断带。
旷理雄郭建华王英明冯永宏李广才
关键词:储集层油气藏形成柴窝堡凹陷
盐间非砂岩有效烃源岩体特征及油气资源潜力
2008年
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非砂岩油藏是少见的特殊类型油藏。从有效烃源岩评价的角度,利用盆地模拟法,综合分析了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非砂岩段有效烃源岩体分布特征、生烃量及油气资源潜力,提出了下一步油气勘探方向;分析结果表明,盐间非砂岩段未熟有效烃源岩体有机碳质量分数下限值为0.60%,成熟有效烃源岩体有机碳质量分数下限值为0.40%;盐间非砂岩段有效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较高,生油母质好,且主要分布于蚌湖向斜和吊堤口向斜,有效烃源岩主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其生油中心位于蚌湖向斜和吊堤口向斜;剩余资源潜力较大,且主要分布于王广油气聚集区,其剩余资源量约4 000×104t;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为王广油气聚集区。
周文斌旷理雄江继刚李广才宋阳
关键词:盐湖盆地盐间非砂岩有效烃源岩资源潜力潜江组
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被引量:23
2007年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北部于奇地区是塔河油区外围重要的油气勘探区。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盆地分析、储集层预测、荧光薄片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于奇地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O1+2y)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条件,建立了油气成藏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油源主要来自阿克库勒凸起南部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油源充足,资源潜力较大;O1+2y储集层类型为洞穴型、裂缝-孔洞复合型和裂缝型,储集层物性中等,最有利的储集层分布区位于YQ3井—S104井一带,盖层的区域封盖和直接封盖能力较好,但海西晚期构造运动对本区油气保存影响最大。于奇地区至少有4个油气注入成藏期,其中最重要的油气注入期为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成藏模式为自烃源区侧向排烃、多期成藏,其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
旷理雄郭建华黄太柱肖秋苟
关键词: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成藏模式阿克库勒凸起塔里木盆地北部
塔北于奇地区哈拉哈塘组储层特征与成藏规律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岩芯观测、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等方法,总结了于奇地区哈拉哈塘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应用荧光薄片与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了油气注入史与成藏规律。结果表明,区内哈拉哈塘组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细砂岩、中砂岩、砾质不等粒砂岩和砾质砂岩,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为大容积、渗透性能好的储层,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沉积作用与成岩作用中的压实、胶结和溶解作用,有利的储层分布区位于区内中部YQ3—YQ4—LX4—LX2井区一带。提出断裂是油气成藏的重要输导条件,燕山期油气藏逐步建立、喜马拉雅期圈闭定型与油气藏重建是重要的成藏机制,构造圈闭和断裂是油气成藏的关键控制因素。
旷理雄郭建华刘辰生黄太柱
关键词:储层油气成藏阿克库勒凸起塔里木盆地
湘中涟源凹陷杨家山地区下石炭统天然气成藏条件被引量:14
2008年
杨家山地区是涟源凹陷最有利的含气区块之一。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盆地分析、有效烃源岩评价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杨家山地区下石炭统刘家塘组和石磴子组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条件,建立了天然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主要烃源岩为刘家塘组和石磴子组,总体达到较好-好烃源岩级别,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本区刘家塘组和石磴子组储集层类型为孔隙型、裂缝型和孔隙-裂隙型,区域封盖和直接封盖能力较好,但印支期后多期次构造运动对本区气保存条件影响较大;区内至少发生了2次天然气注入成藏期,其中最重要的气注入成藏期为晚三叠世;存在构造和岩性两大类气藏类型和近源早期成藏、近源二次成藏和近源晚期成藏3种成藏模式。
郭建华旷理雄朱锐周小康罗小平祁开令
关键词:成藏条件成藏模式涟源凹陷
陕北绥靖油田延安组延9油组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被引量:10
2011年
综合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绥靖油田延安组延9油组油气成藏的油源条件、沉积储层特征,并应用印模法对前侏罗纪古地貌进行了恢复,探讨了古地貌对延9油组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延9油组烃源岩为延长组长7期泥岩;研究区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为其主要储集层,且物性较好;由于受古地貌构造高部位控制,研究目的层形成鼻隆状构造油气藏,成藏模式属它源-双向排烃-多期次生成藏或古生新储-双向排烃-多期次生成藏。下一步石油勘探重点应在高地、山脊等古地貌构造高点部位与分流河道叠合区。
史德锋旷理雄黄文俊李儒春
关键词:成藏模式绥靖油田
靖安油田大路沟A区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中国大多数油气田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阶段。其油田开发效果一直是开发地质工作者关心的主要问题。以靖安油田大路沟A区油气田为例,利用岩芯、测井、录井、试油、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流动分层指标(FZI)与地质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与划分了大路沟A区长212储层流动单元。结果表明,研究区长2_1~2可划分为Ⅰ、Ⅱ、Ⅲ、Ⅳ类储层流动单元,并以Ⅱ、Ⅲ类为主,其中Ⅰ类占12.2%,Ⅱ类占50%,Ⅲ类占33.3%。储层流动单元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分布。运用流动分层指标(FZI)与地质综合研究相结合法划分储层流动单元,结果可靠,为下一步油藏描述、剩余油分布预测、油田开发效果改善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伍宇峰旷理雄梁力文陆军周建堂敬小军
关键词:靖安油田延长组地质综合研究储层流动单元
江汉盐湖盆地盐间非砂岩油气运移聚集研究被引量:7
2000年
江汉盆地盐间白云岩既是烃源岩又是非常规储集层。从资料显示的盐间顶部含油型高丰度油浸、油源对比所证实的存在下生上储多油源性、以及油气富集主要受控于古地形及裂缝带等表明,盐间白云岩内油气确实发生过运移。分析指出盐间油气成藏是在压实作用、浮力作用及毛细管压力等动力因素下,以盐间层内孔喉、微裂缝、盐层异常错位、盐间高压流体刺穿和盐间断层缝等4种通道模式,经历了盐间油气欠压实喉道阶段和盐间高压微裂缝间歇性阶段两大运移过程的结果。由于盐间储集层渗透性较差,油气运移规模和距离受到限制,因此,该区具有盐间白云岩油浸分布广泛、油藏不受构造控制的特点;形成的油气藏类型单调,区内主要形成孔隙型油藏,而局部裂缝发育带内形成孔隙一裂缝型油藏。最后,根据该区盐间白云岩油气运移、成藏的机理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油气运、聚效率新概念,即盐间油气初次运移效率、盐间油气可流动效率和盐间油气成藏效率,并分别给出多种解决计算方案。
宋阳李春梅旷理雄
关键词:油气运移油气聚集
阿克库勒凸起于奇地区YQ3井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于奇地区是塔河油区外围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以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荧光薄片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于奇地区YQ3井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YQ3井区鹰山组储层类型为洞穴型、裂缝-孔洞复合型和裂缝型,洞穴、溶蚀孔隙和中小型裂缝普遍发育,但洞穴充填相当严重;区域封盖和直接封盖能力较好,但海西晚期构造运动对本井区油气保存影响较大;至少发生了4次油气注入成藏期,即海西晚期、燕山期、喜山早期和喜山中期,其中最重要的油气注入成藏期为海西晚期和喜山期;油气藏形成主要受到3种因素的控制,即油气源区是控制本井区油气分布和富集的主要因素,盖层等保存条件是控制本井区油气分布和富集的关键因素,有效储集体发育程度是控制本井区油气分布和富集的重要因素.
旷理雄郭建华黄太柱肖秋苟
关键词:阿克库勒凸起奥陶系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油气充注主控因素
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小海子组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与油气成藏被引量:11
2010年
利用岩芯资料,分析巴麦地区小海子组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影响因素,评价有利储集层分布;应用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分析油气藏类型与油气注入成藏史,总结油气成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小海子组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岩石类型为颗粒灰岩和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为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和裂缝型;影响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沉积作用、成岩作用以及构造作用;最有利的储集层分布区位于巴楚西部巴5—巴参1—麦4—曲1井区一带及周缘;油气藏类型主要为背斜油气藏,其中巴什托背斜油气藏至少发生了海西晚期与喜玛拉雅晚期2次油气注入成藏期,亚松迪Ⅰ号背斜油气藏至少发生了喜玛拉雅晚期1次油气注入成藏期;储集层质量是控制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构造演化、断裂和圈闭是控制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
旷理雄郭建华陈运平朱美衡郑好蔡习尧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储集层油气成藏巴楚隆起塔里木盆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