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龙

作品数:49 被引量:179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5篇基因
  • 13篇多态
  • 9篇多态性
  • 9篇气胸
  • 9篇自发性气胸
  • 9篇综合征
  • 8篇卵巢
  • 7篇多囊
  • 7篇多囊卵巢
  • 7篇多囊卵巢综合
  • 7篇多囊卵巢综合...
  • 7篇原发性
  • 7篇原发性自发性...
  • 7篇卵巢综合征
  • 5篇遗传多态
  • 5篇遗传多态性
  • 5篇突变
  • 4篇心脏
  • 4篇先天
  • 4篇先天性

机构

  • 48篇南京大学
  • 11篇南京军区南京...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南京大学医学...
  • 4篇东南大学
  • 4篇黑龙江中医药...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南京市胸科医...
  • 2篇徐州医学院
  • 2篇江苏省淡水水...
  • 2篇江苏省肿瘤医...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公安部物证鉴...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江苏省老年医...

作者

  • 48篇易龙
  • 13篇王勇
  • 7篇杨驰
  • 7篇吴效科
  • 7篇许争峰
  • 7篇陈仕林
  • 6篇曹云霞
  • 6篇莫绪明
  • 6篇邹卫
  • 5篇周晓军
  • 4篇景华
  • 4篇黎介寿
  • 4篇马百坤
  • 4篇方蓉
  • 4篇曲军卫
  • 4篇高千
  • 4篇王朝
  • 3篇侯丽辉
  • 3篇江永中
  • 3篇韩冰

传媒

  • 6篇南京大学学报...
  • 4篇中华医学遗传...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中华胸心血管...
  • 3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国产前诊断...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1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常胸廓比CT影像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 应用影像解剖学技术获取胸廓参数,计算胸廓比,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浙江台州地区和江苏南京地区560例体检人群、368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患者的胸部CT平扫影像,按其年龄及性别进行分组,于T6平面测量胸廓横径和纵径,并计算胸廓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检人群正常胸廓比参考范围(1.62±0.14)。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性(1.60±0.14)和女性(1.67±0.18)组间胸廓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胸廓比随年龄增大逐渐减小,不同年龄段组间胸廓比有显著差异(P<0.01)。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人群胸廓参考范围为(1.79±0.20)。其胸廓比与正常胸廓比各年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正常胸廓比参考值的确立可为胸廓畸形的相关疾病提供可靠参照。
李至彦陈熙璞蔡明辉程书文岑少钦阿布都哈卡尔·克拉木马德华王朝李玉露张昕昕邹卫朱成楚易龙
关键词:年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一种用于鉴别诊断BHD综合征与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血浆microRNA标记物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别诊断BHD综合征与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的血浆microRNA标记物及应用。该标志物由let‑7d、或者miR‑424或者let‑7d与miR‑424的组合组成,该标志物可有效地从PSP群体中...
闵海燕易龙高千
文献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CHD7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筛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者CHD7(chromodomain helicase DNA-binding protein gene)基因的胚系突变,探讨其在先心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集67例临床确诊的CHD患儿、100名正常对照的外周静脉血,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C1-h97基因,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对PCR产物进行突变筛选,出现异常峰型的扩增片段进行DNA测序,明确突变位点和类型,并进一步结合病例对照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变异的功能意义。结果67例先心病患者中共检出7种单碱基的替换,位于CHD7的不同内含子。其中,IVS11+127A〉G和IVS12+21T〉G的等位基因频率均为0.0075,为罕见变异;而Ⅳs2+34G〉A、IVS4+39G〉A、IVS12—5T〉C和IVS16+51C〉A等位基因频率为0.2635、0.2156、0.1505、0.3636,属于单核苷酸多态性;IVS12—5T〉C在CHD组的检出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42%VS9.57%,P〈0.05);而IVS14—35C〉G则仅见于CHD患儿。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IVS12—5T〉C替换具有增强外显子剪切的效应。结论CHD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IVS12—5T〉C对CHD的发生可能具有保护作用,而CHD7基因的突变并不是构成散发性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
齐秋锋易龙杨驰陈慧梅沈力莫绪明胡娅莉王亚平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突变
经剑突下径路电视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径路电视胸腔镜肺大疱切除的手术方法,分析其利弊及用于其他手术的可行性。方法27例经剑突下径路肺大疱切除修补及胸膜固定术,男26例,女1例;年龄17-45岁,平均21岁。包括20例单侧,7例双侧同期同切口;切口长2.5-3.0cm。结果2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效果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并发症。结论剑突下径路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尤其适用于双侧肺大疱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轻微,对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无影响。随着手术技术及腔镜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严格手术适应证,该术式将成为常规手术方法并拓展到其他更为复杂的胸部手术。
王尊乔邹卫王朝马国栋易龙丁一冰高千杨溯
关键词:剑突下纵隔胸外科手术胸腔镜辅助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与FCLN基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PSP)是胸外科急症之一,往往会引起继发性肺萎缩和低氧血症,重则发生严重的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1]。目前认为,该病大多由胸膜下肺大泡破裂所致,但对肺大泡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尚不明确,也没有一种可靠的指标来预测肺大泡的发展,因此在肺大泡的早期诊断、预防和预后判断方面措施不多或无从下手,
陈仕林易龙许林
关键词:原发性自发性气胸N基因肺大泡破裂外科急症低氧血症
胆固醇侧链裂解酶基因启动子中(tttta)n微卫星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表型的关系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研究胆固醇侧链裂解酶基因(CYP11a)启动子中(tttta)n微卫星多态性在中国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PCOS(201份)和非PCOS(147份)人群的血液标本。记录PCOS患者月经初潮年龄,计算体重指数,基因分型,检测血清中的生殖激素。结果CYP11的基因型分布在PCOS和非PCOS人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双尾),P=0.031]。主要是PCOS人群中基因型(tttta)6//(tttta)6的个体频率比非PCOS的频率高[57.7%(116/201)vs44.9%(66/147),χ2=5.588,P=0.018]。基因型为(tttta)4//(tttta)4的个体的体重指数(BMI)(19.4kg/m2±1.7kg/m2)显著小于其他基因型(4//6、6//6和6//8)的PCOS患者的BMI(23.6kg/m2±3.3kg/m2,22.5kg/m2±3.8kg/m2,22.2kg/m2±4.2kg/m2)(P=0.0037,0.0027,0.059)。而且含有(tttta)6等位基因的PCOS患者的BMI显著大于不含(tttta)6等位基因患者的BMI(22.7kg/m2±3.7kg/m2vs19.4kg/m2±1.7kg/m2,P=0.0075)。不同基因型的PCOS患者之间血清总睾酮及其他生殖激素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国人中的(tttta)6等位基因是最常见的片断。结论CYP11a基因型(tttta)6//(tttta)6在PCOS与非PCOS人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与PCOS患者中大的BMI相关。提示(tttta)6在PCOS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王勇吴效科曹云霞易龙邹颖曲军卫侯丽辉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多态现象遗传学微卫星多态性
女性胆固醇侧链裂解酶基因中(tttta)n多态性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中国女性胆固醇侧链裂解酶基因(CYP11α)启动子中(tttta)n的遗传多态性分布以及与体重指数和腰臀比之间的关系,比较分析其发生频率与高加索人发生频率的差异。方法测量中国女性的体重、身高、腰围和臀围,并采用Chelex-100法从血标本中提取总DNA。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经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银染检测。结果被调查女性CYP11α启动子中(tttta)n多态性有6条等位基因片段,即(tttta)4,(ttt-ta)6,(tttta)7,(tttta)8,(tttta)9,(tttta)10,频率分别是0.207,0.667,0.003,0.105,0.001,0.006。与高加索女性CYP11α启动子中(tttta)n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调查女性各基因型之间的体质指数和腰臀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YP11α启动子中的(tttta)n多态性对被调查女性的体质指数和腰臀比没有影响。
范海健王勇吴效科易龙韩冰曲军卫
关键词:体重指数腰臀比
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YP11A1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 探讨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YP11A1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5年5月-2008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290例为PCOS组,同期就诊的安徽籍非PCOS患者344例为对照组,从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谱(HapMap)11期汉族数据库中选择CYP11A1基因覆盖区域的r^2〉10.8的7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SNP)位点(rs12438594、rs4077582、rs9806234、rs16968477、rs4887139、rs1843090、rs11632698)和3个微卫星位点(D15S1547、D16S520、D15S1546);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两组患者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多个位点联合分析(即单体型分析).结果 7个tSNP和3个微卫星位点中,两组患者的ra4077582、D15S1547、D15S1546和rs11632698位点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44、0.018和0.026);两组患者的rs4077582、rs4887139、rs1843090、D15S1547和D16S520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48、0.030、0.001和0.024).ACGCA13/6/9AG、ACGTA16/6/11AA、GCACG12/8/8AA、GTACA14/4/7GG、GTGCA13/6/7AG 5种常见的CYP11A1基因单体型中,PCOS组患者的GTACA14/4/7GG和ACGCA13/6/9AG单体型频率分别为7.8%(45/580)和25.3%(147/580),分别与对照组(11.9%和19.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s4077582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浆雄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11A1基因多态性与PCOS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PCOS患者高雄激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需通过对tSNP及微卫星覆盖区域的序列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
高贵花曹云霞易龙魏兆莲徐玉萍杨驰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睾酮
胰岛素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胰岛素(INS)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间的相关性。方法:PCOS(216例)和非PCOS(192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记录月经周期,计算BMI,检测其血清生殖激素,采用PCR法,分析INS基因多态性。结果:①与其他人种相比,中国人INS中T等位基因频率较低(7.3%)。②PCOS患者INS的A/A,A/T,T/T基因型分布(分别为0.894,0.097,0.009)与非PCOS人群的分布(分别为0.859,0.135,0.005)无显著差异。③PCOS组中,基因型A/T患者总睾酮(T)值显著高于其他2种基因型的T值,而初潮年龄、BMI和其他血清生殖激素值在各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正常对照组中,BMI及生殖激素在各基因型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INS-23/HphⅠ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女性PCOS发病无相关性,但A/T等位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影响雄激素水平。
徐玉萍曹云霞易龙王勇
关键词:胰岛素基因多态性
血管形成素-1基因转染对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3年
目的 探讨血管形成素 1(Ang1)基因重组腺病毒 (Ad .Ang1)的获取及其对人脐静脉上皮细胞 (ECV30 4 )的影响。方法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自人脾组织中克隆出Ang1全长cDNA ,测序后克隆到Ad5腺病毒载体中 ,制备纯化的Ad .Ang1;以Ad .Ang1转染ECV30 4细胞 ,1至 7d后 ,用RT PCR与Westernblot分别检测ECV30 4中Ang1转录与表达情况 ,同时观测其对ECV30 4的影响。结果 克隆的Ang1DNA片段为 15 15bp的全长cDNA。所获得的Ad .Ang1与 β 半乳糖苷酶 (LacZ)基因重组腺病毒 (Ad .LacZ)滴度分别为 5 6× 10 8pfu/ml、5 3× 10 8pfu/ml。β 半乳糖苷 (X gal)染色显示LacZ基因转染Hela细胞 ,蓝染率可达 95 %以上。Ang1基因转染后第 1、3、7d可检出mRNA表达 ,第 3、7d可检测到其蛋白表达。XTT检测显示Ad .Ang1组与对照组相比 ,各时间点的OD值差异不显著 ,P >0 0 5。结论 Ad .Ang1在体外培养的ECV30 4细胞中能有效表达 ,但对ECV30
陈仕林景华黎介寿易龙马百坤方蓉
关键词:血管形成素-1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细胞腺病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