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世勤

作品数:173 被引量:636H指数:17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8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8篇小麦
  • 67篇锈病
  • 65篇条锈病
  • 40篇抗条锈
  • 38篇锈菌
  • 36篇条锈菌
  • 36篇白粉
  • 33篇小麦品种
  • 33篇抗病
  • 31篇白粉病
  • 29篇基因
  • 27篇抗性
  • 25篇小麦条锈病
  • 22篇冬小麦
  • 22篇抗条锈性
  • 21篇小麦条锈菌
  • 20篇小麦白粉
  • 18篇抗病性
  • 17篇小种
  • 16篇生理小种

机构

  • 169篇甘肃省农业科...
  • 44篇天水市农业科...
  • 27篇甘肃农业大学
  • 26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西南科技大学
  • 3篇四川省农业科...
  • 3篇民乐县农业技...
  • 3篇甘肃汇丰种业...
  • 2篇贵州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青海大学
  • 2篇美国加州大学
  • 2篇临洮县农业技...
  • 2篇天水市植保植...
  • 2篇兰州市农业科...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作者

  • 173篇曹世勤
  • 106篇贾秋珍
  • 95篇金社林
  • 65篇张勃
  • 63篇黄瑾
  • 60篇孙振宇
  • 59篇骆惠生
  • 39篇王晓明
  • 34篇金明安
  • 33篇王万军
  • 19篇张耀辉
  • 19篇李继平
  • 14篇宋建荣
  • 11篇岳维云
  • 10篇陈怡蓉
  • 10篇冯晶
  • 8篇郭致杰
  • 8篇尚勋武
  • 8篇周喜旺
  • 8篇刘鸿燕

传媒

  • 43篇甘肃农业科技
  • 38篇植物保护
  • 1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1篇寒旱农业科学
  • 6篇植物保护学报
  • 5篇甘肃农业大学...
  • 5篇植物病理学报
  • 5篇植物遗传资源...
  • 4篇中国植保导刊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甘肃科技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农业科技管理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农药
  • 2篇作物品种资源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年份

  • 11篇2024
  • 9篇2023
  • 12篇2022
  • 5篇2021
  • 12篇2020
  • 8篇2019
  • 9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11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3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1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4—2009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小麦条锈菌新毒性小种的产生和发展是造成条锈病大流行及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导因素。通过常规监测、致病性测定、毒谱分析等方法对2004—2009年采自甘肃省不同麦区1966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系统研究,共监测到37个小种和致病类型,基本反映了这期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优势致病类群及生理小种的消长变化情况。除2005年‘条中32号’、‘条中33号’并列第1位外,出现频率为24.1%,2004、2006—2009年‘条中33号’均占居首位,出现频率分别为29.3%、26.2%、33.5%、37.6%、21.5%,‘条中32号’2004、2006—2008年为第2位,这2个小种总出现频率一直波动在37.5%~57.1%之间,第3、4位感小)种、‘2水00源4—1210-70’6,年20为0‘8年水为源‘1条1-中4’、‘33水’(源F.抗11)-、‘7’水、‘源水1源1-141’-,5出’及现‘频条率中在314号.1%’,~21010.76%年之为‘间水。源而1210-079’(年尤‘条Ⅱ中33’(F.抗)已上升为第2位,出现频率达18.9%,‘水源11-4’(F.抗)占据第4位,其他小种类型出现频率均比较低。Hybrid46致病类群和水源11致病类群出现总频率已由2004年的93.1%上升到2008年的99.4%。条锈菌已进入以‘条中33号’、‘条中32号’为代表的Hybrid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占优势的新阶段,‘条中32号’、‘条中33号’、VYr9、VYr3b+4b、VYrSu为危害中国小麦生产的主要流行小种及致病基因,这将对全国小麦条锈菌群体组成产生重要影响,为小麦抗锈育种及锈病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贾秋珍金社林曹世勤骆惠生金明安张勃黄瑾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小种致病基因
2017年-2018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被引量:11
2021年
2017年-2018年对采自甘肃省不同生态区的572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及监测,结果表明:两年共监测出37个生理小种及致病类型。其中贵农22类群居第一位,2017年和2018年出现频率分别为56.88%和50.34%,中四类群出现频率分别为10.15%和13.85%。主要流行小种中,条中34号出现频率分别为33.69%和38.51%,居第一位;条中32号出现频率分别为13.04%和15.20%,居第二位;条中33号出现频率降至5%以下;贵22-14致病类型出现频率在4%~6.6%之间;新菌系ZS-1出现频率呈上升趋势,2017年和2018年出现频率分别为2.90%和7.43%;次要致病类型中,HY4、HY8、水11-3、水11-7、水11-192及贵22-104、贵22-108、ZS-18等出现频率在0.72%~4.71%之间,其他致病类型在0.36%以下。毒性分析发现,VYr 9、VYr3b+Yr4b、VYrSu、VYr26仍为甘肃省主要毒性致病基因。目前甘肃小麦条锈菌仍处于以条中34号为主的贵农22致病类群占优势阶段。开展中四类群监测是今后条锈菌变异研究的重点。抗条锈育种应以抗条中34号、条中32号、ZS-1为主,兼顾贵农22及中四类群中其他类型。
贾秋珍曹世勤曹世勤黄瑾王晓明张勃黄瑾李青青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致病基因
甘肃南部小麦白粉菌群体的毒性及多基因片段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解甘肃小麦白粉病菌的毒性变化动态及其群体遗传结构,利用毒性监测及多基因家系法,对采自甘肃省大陇南地区陇南、天水两市的49个小麦白粉菌的单孢子堆分离物进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毒性监测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抗病基因Pm12、Pm16、Pm18、Pm21的毒性频率均低于10%,表明上述抗病基因可以在育种和生产中继续使用;近些年定名的抗病基因Pm23、Pm25、Pm30、Pm34、Pm35的毒性频率为35%~95%,并在陇南、天水两市间存在差异,说明这些基因的利用需要慎重;对Pm4b的毒性频率已大幅度上升;在相似系数为0.752时,除11号菌株之外,其余聚为四类。选择AOX、EFA、PKA、PPA、TUB五个基因片段对供试菌株的多基因家系分析表明:基因序列聚为两类,病菌在陇南、天水两市间及各县市间存在传播。甘肃省大陇南地区病菌毒性多态性较高;白粉菌在各地区间存在交流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独立进化。
石琳段霞瑜高洁周益林曹世勤张勃
关键词:毒性监测群体遗传结构
1998—1999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结果被引量:8
2001年
1998— 1999年从甘肃省 630份条锈菌标样中共监测出 37个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 ,其中能够明确归类的 574份 ,占 91.1%。小种变化趋势与 1997年基本相似 ,水源致病类群仍占绝对优势 ,Hy致病类群次之。在小种类型中 ,条中 31号的优势有所降低 ,Hy3、水 7、水 14已上升为主要流行小种 ;并首次鉴定到对中梁 17致病的新菌系。从毒力分析结果看 ,Yr- 9、Yr3b、4 b和
贾秋珍金社林曹世勤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毒力频率
我国西部冬春麦混作区小麦白粉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金社林曹世勤王作慰沈培增骆惠生郭建国贾秋珍金明安杨天军高作银陈凌敏冯宜林
“我国西部冬春麦混作区小麦白粉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是甘肃省科技厅于2002年下达的科学事业费项目,总经费10.0万元,按照项目合同要求,圆满完成了项目任务指标。该项目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持,白...
关键词:
关键词:白粉病小麦
天水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小麦条锈菌越冬调查初报被引量:17
2011年
为进一步勘定小麦条锈病病菌越冬的海拔上限,明确不同海拔地区病害的越冬率。2008-2010年作者以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为基点,对天水地区不同海拔高度麦田小麦条锈菌的越冬情况进行了大田随机调查和病田定点系统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小麦秋苗发病重、越冬菌源多,是导致当地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的重要因素。一般年份小麦条锈菌在天水地区海拔1 293~2 080 m地带可以越冬,其越冬率随海拔降低而增高;同一地点不同年份间越冬率存在差异。越冬海拔上限与过去研究结果相比有明显提高,在海拔2 080 m地带越冬率为0.65%,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文中还对影响小麦条锈菌越冬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潘广陈万权刘太国高利曹世勤王晓明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
甘肃省小麦品种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基因分析及应用
由专性寄生菌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tritici]和布氏白粉菌[Blumeriagraminis f.sp.tritici Em.Marcha1]引起的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是发生于...
曹世勤
关键词:小麦抗病性抗病基因生物多样性
文献传递
品种混种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效果被引量:5
2014年
在甘肃甘谷对供试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不同抗性水平的3个当地主栽小麦品种进行了不同比例混合种植,结果表明,除感病品种兰天6号与抗病品种天选46以等比例混种处理外,其余各处理的相对防效均在60%以上,尤其是感抗比例在1∶3、1∶5混种组合下的相对防效达到80%以上。
孙振宇黄瑾张勃王晓明贾秋珍曹世勤金社林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品种混种防效
小麦品系天00127抗白粉病基因遗传分析与SSR标记定位被引量:1
2017年
白粉病是严重危害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天00127是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良好抗性的新品系。为明确其白粉病抗性及遗传规律,选用白粉菌系Linxia-3对天00127与感病品种铭贤169的杂交F1、F2代分离群体和F3代家系进行温室苗期抗白粉性遗传分析,并对其抗白粉病基因进行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天00127对Linxia-3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mT00127。筛选到3个与目的基因连锁的SSR标记Xgwm566、Xgwm376和Xwmc1,距离目的基因最近的两侧标记为Xgwm566和Xgwm376,其遗传距离分别为3.7和2.2cM,初步表明抗病基因位于小麦3B染色体上。分子检测及系谱分析结果表明,PmT00127可能是一个来自农家品种白大头的抗白粉病新基因。
周喜旺曹世勤刘鸿燕黄瑾张耀辉岳维云宋建荣王化俊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SSR标记
胡麻品种陇亚13号在会宁县大沟镇厍渠村试验示范
2019年
为进一步解决会宁县大沟镇厍渠村缺乏胡麻新品种问题,2018年引进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胡麻新品种陇亚13号进行试验示范。本文总结了该品种2018年在会宁县大沟镇厍渠村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认为该品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适宜于在该地种植。同时总结了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在当地示范推广和助力产业扶贫提供科技支撑。
曹世勤董建鹏张新瑞李敏权程志斌
关键词:胡麻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