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路

作品数:26 被引量:179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建筑科学
  • 6篇化学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水化
  • 5篇矿渣
  • 5篇混凝土
  • 5篇硅酸
  • 4篇地聚合物
  • 4篇透水
  • 4篇碱激发
  • 4篇硅酸钙
  • 3篇性能研究
  • 3篇水化硅酸钙
  • 3篇透水混凝土
  • 3篇力学性能
  • 3篇活性硅
  • 3篇活性硅酸钙
  • 3篇胶凝
  • 3篇钢渣
  • 3篇力学性
  • 2篇地聚物
  • 2篇硬脂
  • 2篇硬脂酸

机构

  • 26篇重庆大学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建设科技》
  • 1篇苏州中材非金...
  • 1篇中铁八局集团...
  • 1篇中铁八局集团...
  • 1篇重庆市建设岗...
  • 1篇重庆建研科之...

作者

  • 26篇曾路
  • 11篇王淑萍
  • 4篇季晓丽
  • 3篇程朝霞
  • 2篇姬广祥
  • 2篇孙幸福
  • 1篇张明华
  • 1篇兰聪
  • 1篇吕学伟
  • 1篇张建新
  • 1篇刘朝
  • 1篇李三
  • 1篇杨勇
  • 1篇曹春鹏
  • 1篇石永良
  • 1篇陈金铭
  • 1篇蒋雁
  • 1篇张祺
  • 1篇任毅
  • 1篇李晓盼

传媒

  • 6篇非金属矿
  • 3篇新型建筑材料
  • 3篇湖南大学学报...
  • 3篇材料导报
  • 2篇建筑材料学报
  • 2篇重庆建筑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建筑热能通风...
  • 1篇江苏建材
  • 1篇杭州化工
  • 1篇四川建材
  • 1篇土木与环境工...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防水剂对石灰-偏高岭土修补砂浆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以石灰和偏高岭土为主要材料,制备一种适用于岩土类建筑的修补砂浆.用桐油和硬脂酸钙两种防水剂来改善砂浆的耐水性,研究桐油和硬脂酸钙对砂浆强度、反应过程、吸水率和软化系数、干燥收缩的影响,并通过XRD和SEM对砂浆进行物相分析和微观形貌观测.结果表明:桐油和硬脂酸钙可以显著提高石灰-偏高岭土砂浆的耐水性,可使吸水率下降至2.5%以下;桐油和硬脂酸都会阻碍偏高岭土的火山灰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砂浆的强度,但28d的抗压强度仍在5 MPa以上,达到天然水硬性石灰NHL5的强度等级;桐油和硬脂酸钙会影响石灰-偏高岭土砂浆的微观形态和结构,桐油使产物的颗粒更细小、更致密,硬脂酸钙则会使产物结构比较疏松.综合考虑砂浆强度、耐水性等因素,得出桐油和硬脂酸钙的最佳掺量分别为5%和1.5%.
彭小芹曹春鹏季晓丽曾路
关键词:石灰偏高岭土砂浆桐油硬脂酸钙
透水混凝土抗堵塞性能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该文研究了影响透水混凝土抗堵塞性能的因素,采用简易的变水头的透水仪,往透水混凝土试块表面加堵塞剂,来模拟透水混凝土被快速堵塞的过程。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了透水混凝土的堵塞物粒径、设计孔隙率、水灰比和浆体扩展度等因素对透水混凝土堵塞情况的影响。通过加入堵塞剂的次数(质量)与透水系数衰减曲线的关系,堵塞剂滞留在试件表面的质量,清洗后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的恢复情况来系统评价透水混凝土的抗堵塞性能。实验结果对透水混凝土的抗堵塞研究具有较强意义。
曾凡贵张意曾路王瑶莫坚方
关键词:透水混凝土孔隙率扩展度
基于工业废渣的土壤固化剂配合比设计被引量:3
2022年
为了使工业废渣资源化,同时有效提高建筑渣土的利用率,缓解道路基层材料匮乏的问题,本实验以矿渣和粉煤灰为土壤固化剂的主要原料,以石灰为碱激发剂,对建筑渣土进行固化。通过砂浆强度试验确定固化剂的最优配比,分析固化剂的掺量对固化土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水稳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固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矿渣+粉煤灰+生石灰可有效提高固化土的强度,但其水稳性不足,固化土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固化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本实验为工业废渣固化建筑渣土提供了室内试验数据。
曾路任员良董元浩徐培芝魏小凡
关键词:固化土工业废渣水稳性
甲基丙烯酸处理活性硅酸钙填充硅橡胶的性能被引量:3
2018年
在蒸压反应釜中加入甲基丙烯酸(MAA)试剂及活性硅酸钙浆体,然后在一定温度下搅拌处理并干燥,得到MAAACS粉体材料。将MAA-ACS粉体加入硅橡胶中,研究其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表征了粉体组成、形貌,采用TG、DSC研究了硅橡胶的热性能,同时通过拉伸及溶胀测试分析了硅橡胶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经MAA处理后,活性硅酸钙粉体的形貌及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添加5%(质量分数)MAA-ACS粉体时,硅橡胶主分解温度提高76.6℃,起始分解温度和终点分解温度分别提高了33.6℃和108.6℃。添加MAA-ACS粉体后,硅橡胶的拉伸强度、伸长率、交联密度均有所增加。
程朝霞彭小芹季晓丽曾路
关键词:活性硅酸钙甲基丙烯酸硅橡胶
碱激发钢渣矿渣胶凝材料凝结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31
2015年
通过对胶凝材料强度、水化热的测定和对水化产物种类及表观形貌的分析,探讨了缓凝剂和钢渣掺量对碱激发钢渣矿渣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水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渣掺量为40%、矿渣掺量为60%时,外掺6%水玻璃激发剂和1%的K缓凝剂,所制得的胶凝材料的凝结时间和强度可以达到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碱激发钢渣矿渣胶凝材料的放热特性与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类似,具有放热量小的特点;钢渣与矿渣组合有利于胶凝体系水化进程的发展,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彭小芹刘朝李三蒋雁曾路
关键词:钢渣矿渣胶凝材料碱激发水化产物
水热合成制度对水化硅酸钙孔结构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研究了不同水热合成制度(钙硅摩尔比、水固比、合成温度和恒温时间)对合成水化硅酸钙孔结构的影响。运用SEM,氮吸附-脱附法和FHH模型分析了样品的微观结构,形貌,孔结构参数及表面分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钙硅摩尔比的增加,水化硅酸钙(CSH)的比表面积和累积孔体积先减小后增大,当钙硅比为0.5时达到最大值,但其平均孔径逐渐降低。随着水固比的提高,合成温度的升高和恒温时间的延长,水化硅酸钙的平均孔径变化有所不同。
曾路何牟毛钉
关键词:水化硅酸钙水热合成孔结构比表面积
碱激发偏高岭土的泛碱规律及抑制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为解决地聚合物容易泛碱的问题,配制不同模数及碱当量的碱激发剂,研究其对地聚合物泛碱的影响,并通过纳米SiO2对泛碱现象进行抑制。结果表明,地聚合物泛碱会影响抗压强度的发展,碱当量越高,地聚合物越容易泛碱。此外,掺加3%纳米SiO2可以稳定钠在地聚合物结构的存在形式,抑制其泛碱发生。
房杰彭芃魏小凡李静静江晨光霞唐静彭小芹王淑萍曾路
关键词:地聚合物碱激发剂泛碱纳米SIO2
地聚物基透水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7
2019年
透水混凝土因具有透水透气、吸声减噪等功能而被广泛研究和关注。然而,其普遍存在孔隙结构,造成受力不均,使得透水混凝土只能用于低荷载的路面。为了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本研究将地聚物作为透水混凝土的胶凝材料,并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最佳配比,分析了孔隙率、骨料粒径、激固比、矿渣掺量、水玻璃模数对其性能的影响。以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透水系数、抗冻性为指标,拟合分析了孔隙率与透水系数、透水系数与抗压强度、孔隙率与抗劈裂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目标孔隙率15%、激固比60%、骨料粒径2~5mm、水玻璃模数1.4、矿渣掺量20%为最优配比,所得地聚物透水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为33MPa,抗劈裂强度为2.4MPa,透水系数为8.4mm/s,抗冻性能达标。
曾路何牟张明华胡婷婷王淑萍彭小芹
关键词:地聚物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抗冻性
湿排粉煤灰地聚物凝结硬化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2022年
以磨细低钙湿排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玻璃激发制备地聚合物,探究湿排粉煤灰细度、水玻璃模数(M)和碱当量、掺和料种类及养护条件对地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排粉煤灰粉磨30 min比表面积为600 m^(2)/kg,28 d活性指数可达87%,制备的地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凝结硬化性能,适宜的水玻璃模数为1.4,碱当量为14%。采用蒸汽养护(80℃养护8 h)可有效提高地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其28 d抗压强度可达48.3 MPa。高钙掺和料能明显缩短地聚合物的凝结时间并提升抗压强度,矿渣掺量15%的地聚合物终凝时间缩短至1.5 h,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 d抗压强度提高至30.7 MPa。
李静静陈超衍王淑萍彭小芹吕学伟曾路
关键词:湿排粉煤灰地聚合物力学性能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建筑材料工程专业《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被引量:1
2022年
针对工程教育认证对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要求,以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材料工程专业开设的《材料工程基础》课程为例,结合专业特点,改进课程教学内容,引入工程案例,优化考核方式,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改变了传统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意识。
王淑萍周帅张智瑞曾路彭小芹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材料工程基础教学设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