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俊

作品数:37 被引量:267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土壤
  • 8篇污染
  • 7篇
  • 6篇水稻
  • 6篇水稻土
  • 6篇
  • 5篇生物炭
  • 5篇硝化
  • 4篇蜈蚣草
  • 4篇改性
  • 4篇N2O
  • 3篇稻秸
  • 3篇有机酸
  • 3篇针铁矿
  • 3篇水稻秸秆
  • 3篇铁矿
  • 3篇柠檬
  • 3篇柠檬酸
  • 3篇解吸
  • 3篇胡敏酸

机构

  • 37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天津市农业资...
  • 1篇中盐安徽红四...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 1篇江西省水土保...
  • 1篇棕榈生态城镇...

作者

  • 37篇朱俊
  • 31篇胡红青
  • 30篇付庆灵
  • 4篇苏小娟
  • 4篇刘永红
  • 3篇黄巧云
  • 3篇王慧
  • 2篇万田英
  • 2篇汤帆
  • 2篇陈晨
  • 2篇刘永红
  • 2篇冯雄汉
  • 2篇张鑫
  • 1篇翟琨
  • 1篇向东山
  • 1篇周健
  • 1篇李妍
  • 1篇姜冠杰
  • 1篇蔡鹏
  • 1篇刘静

传媒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土壤学报
  • 3篇环境科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中国土壤学会...
  • 2篇中国土壤学会...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科教文汇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镉、铅复合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形态转化的短期影响被引量:114
2016年
用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已有广泛研究.本文采用水稻秸秆在500℃下制成的生物炭,施入Pb、Cd复合污染的土壤中培养30 d,探讨重金属化学形态变化,以期为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后,黄棕壤的pH升高,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及可氧化态Pb含量降低,残渣态Pb含量极显著增加,土壤Pb活性降低;与未加生物炭处理相比,添加生物炭后高浓度Cd污染土壤中弱酸提取态Cd含量极显著降低,可氧化态Cd含量增加,而残渣态Cd含量变化不显著,表明添加生物炭可以促进弱酸提取态Cd向可氧化态Cd转化.Pb、Cd复合污染土壤中Pb-Cd交互作用极显著,添加生物炭减弱了交互作用对弱酸提取态Pb的影响.
高瑞丽朱俊汤帆胡红青付庆灵万田英
关键词:生物炭重金属土壤污染PB
利用富砷蜈蚣草无害化制备改性生物炭的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富砷蜈蚣草无害化制备改性生物炭的方法及其应用,无害化处理方法包括通过高温热解富砷蜈蚣草,制成原始生物炭,然后对原始生物炭进行改性处理,提高生物炭内部砷的稳定性,降低砷的有效性。将改性生物炭用于As(Ⅲ)...
冯孟熙付庆灵张鑫胡红青朱俊 黄朝钧
阴离子配体对非晶形铝氧化物吸附As(Ⅴ)和As(Ⅲ)的影响
土壤砷污染已经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世界性环境问题.砷具有高生物毒性和不可降解性.砷酸根[As(Ⅴ)]和亚砷酸根[As(Ⅲ)]是无机砷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两种主要形态,As(Ⅲ)的毒性比As(Ⅴ)大60倍.进入土壤的砷,能被粮...
朱俊Massimo PignaAntonio Violante
关键词:土壤砷污染砷酸根
文献传递
氮肥品种和含水量对水稻土N_2O排放速率及排放过程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稻田是全球重要的N_2O排放源,氮肥有效性和水分状况是影响稻田N_2O排放的关键因素。为探明水稻土在施用尿素和硫酸铵时,水分变化对短时间内N_2O总排放速率及不同硝化过程(自养硝化、异养硝化、非生物作用)贡献的影响,通过室内培养实验,采用乙炔抑制法,测定了不同时间段N_2O释放量,并计算释放速率。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自养硝化、异养硝化及总过程的N_2O排放速率,并且施尿素处理N_2O排放速率大于施硫酸铵。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由48%增加至160%,总N_2O排放速率以及自养硝化、异养硝化N_2O排放速率显著增加。供试水稻土N_2O的产生主要是由生物过程主导的,其中硝化作用(包括自养硝化、异养硝化)最高贡献达51.1%,非生物作用贡献所占比重很小。这些结果可为科学施肥,降低农田土壤N_2O排放提供科学依据。
席瑞泽付庆灵杨永强尤锦伟朱俊胡红青叶磊
关键词:N2O水稻土异养硝化
有机酸和磷对两种污染土壤铅的释放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用土壤培养和化学浸提法研究了不同低分子量有机酸和磷对污染土壤中铅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有机酸浓度增加,铅污染红壤、棕壤中可溶出铅量均增加。当供试有机酸浓度≥1mmol·L-1时,相同浓度有机酸溶出铅量为柠檬酸>乙酸>草酸;当有机酸浓度≤0.5mmol·L-1时,溶出铅量为草酸>柠檬酸>乙酸。将2g·kg-1磷及50mmol·kg-1有机酸与铅污染红壤以不同方式混合后,柠檬酸处理的溶出铅比率(在污染土壤中加入P、有机酸后溶出铅含量与单加有机酸溶出铅含量之比)为66%(先加有机酸再加磷)、58%(有机酸与磷同时加入)、70%(先加磷再加有机酸),草酸处理(方式同上)的溶出铅比率为90%、89%、94%,乙酸处理(方式同上)的为10%、8%、10%。铅污染棕壤上,以上处理的溶出铅比率分别为106.46%、104.43%、105.19%(柠檬酸);43%、48%、58%(草酸);38%、42%、55%(乙酸)。供试条件下,红壤最低溶出铅比率低于棕壤。
姜利史志鹏胡红青姜冠杰付庆灵朱俊
关键词:土壤有机酸磷酸盐
低分子有机酸对土壤中Cu化学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5
2014年
向石英砂岩坡积物发育的红壤中添加系列浓度CuSO4模拟土壤Cu污染,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低分子量有机酸培养,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评价低分子有机酸对重金属Cu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不同程度的Cu污染(Cu 0~400mg·kg-1)土壤,随着有机酸添加浓度的升高,最具活性的弱酸溶解态Cu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重金属Cu得到活化;Cu活化效果随柠檬酸浓度升高而升高,随酒石酸和草酸浓度升高呈先上升后基本不变趋势;整体活化效果是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可还原态Cu随着有机酸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添加柠檬酸的处理减少最明显.当有机酸浓度为10 mmol·kg-1、20 mmol·kg-1时,酒石酸和草酸、柠檬酸活化Cu效果分别达到最优.
黄国勇付庆灵朱俊万田英胡红青
关键词:土壤CU污染有机酸重金属形态
水溶性有机质对Cd和Zn在土壤表面竞争吸附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水溶性有机质(DOM)对Cd和Zn在一种碱性土壤表面竞争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DOM、污泥DOM、菜叶DOM的存在使Cd和Zn在二元重金属共存体系中的吸附量均降低,其中稻草DOM对重金属吸附的抑制率最高,污泥DOM次之,菜叶DOM的抑制强度最弱,且3种DOM对Zn吸附的抑制均强于对Cd吸附的抑制,进而减弱了Cd与Zn之间竞争吸附的强度。相对于20℃而言,稻草DOM在30℃和40℃时加剧了Zn和Cd在土壤表面竞争吸附的强度。研究结果有助于对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合理评价和有效治理。
李妍刘静朱俊付庆灵胡红青
关键词:水溶性有机质CDZN土壤
铁氧化物-胡敏酸复合物对磷的吸附被引量:10
2012年
本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磷酸根浓度、pH和不同电解质及电解质强度梯度,研究磷酸根在针铁矿-胡敏酸(HA)复合物和赤铁矿-胡敏酸(HA)复合物表面的吸附特性。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图谱显示:铁氧化物包覆胡敏酸后其内部结构特性保持不变;氧化铁与胡敏酸通过氢键形成粒径大、表面光滑的铁氧化物-HA复合微粒,且复合物比表面减小;形成的氧化铁-胡敏酸复合物对磷的吸附能力增强,且针铁矿复合物的吸附能力大于赤铁矿复合物,均为多层吸附过程;pH增高抑制铁氧化物复合物对磷的吸附,同时电解质浓度增加促进复合体对磷的吸附,且反应后体系pH随之降低。
王慧易珊付庆灵胡红青朱俊黄巧云
关键词:胡敏酸磷吸附
植酸强化联合磷肥提高蜈蚣草砷、镉富集能力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酸强化联合磷肥提高蜈蚣草砷、镉富集能力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水培条件下植酸处理蜈蚣草幼苗,对蜈蚣草幼苗进行强化作用,再将水培植酸处理后的蜈蚣草幼苗移栽到已施入不同用量的磷肥盆栽土中,保障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种植...
付庆灵陈晨胡红青高婕妤朱俊刘永红
磷矿粉和腐熟水稻秸秆对土壤铅污染的钝化被引量:11
2015年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磷矿粉和草酸活化磷矿粉与腐熟水稻秸秆配施及不同水分处理对土壤基本性质和铅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种钝化材料都能提高土壤p H值、有效磷、交换性钙、阳离子交换量,其中活化磷矿粉效果最佳;与保持70%田间持水量相比,淹水处理增加p H、提高交换性钙效果更好,但有效磷较低.施用3种钝化材料能使可交换态铅减少,促进其向生物难利用态转变,活化磷矿粉对铅的钝化效果优于未活化的磷矿粉,两者最高分别可使交换态与对照相比降低40.3%和24.2%,且钝化效果与施用量呈正相关;腐熟水稻秸秆能增加土壤有机结合态铅;淹水处理可促使交换态铅向铁锰氧化物和残渣态转化.
汤帆胡红青苏小娟付庆灵朱俊
关键词:磷矿粉钝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