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华
- 作品数:48 被引量:41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超声内镜和CT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和CT检查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02年7月至2004年1月对5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行术前EUS和CT及术后病理检查,将EUS和CT分期结果和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EUS检查T、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2.4%(42/51)和88.0%(45/51);CT检查T、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52.9%(27/51)和51.0%(26/51);EUS与CT联合检查T、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6.3%(44/51)和90.2%(46/51)。(2)3种检查方式分期结果与病理分期结果的一致性统计结果:EUS检查T、N分期的Kappa分别为0.700(P〈0.001)和0.763(P〈0.001);CT分别为0.275(P=0.002)和0.006(P=0.964);EUS加CT则分别为0.769(P〈0.001)和0.801(P〈0.001)。(3)各组间差异的统计结果:EUS与CT比较,PT=0.001(X^2=10.079),PN〈0.001(X^2=16.730);EUS加CT与EUS比较,PT=0.586(X^2=0.297),PN=0.750(X^2=0.102)。结论EUS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诊断价值优于CT;EUS与CT联合应用未能显著提高食管癌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
- 胡祎傅剑华戎铁华杨弘黄伟钊王耿郑斌朱志华
- 关键词:食管肿瘤腔内超声检查体层摄影扫描仪肿瘤分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异质性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采用肺癌组织大切片和免疫组化的检测方法,进一步了解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异质性的情况。[方法]收集98例经外科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肺叶标本,按肿瘤的最大径面取材,制成大切片,HE染色后,按WHO(2004)肺癌组织学分类进行观察和诊断;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的Syn和CgA表达情况。[结果]54例(55.1%)表现为单一组织类型,其中鳞癌20例,腺癌34例。12例(12.2%)癌表现两种或三种亚型;32例(32.7%)表现出两种或以上组织类型,其中腺鳞癌24例(占24.5%);44例(占44.9%)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根据光镜下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63例(64.3%)表现出肿瘤的异质性。[结论]异质性常见于非小细胞肺癌中。病理组织大切片能更全面了解肺癌异质性的表现。
- 苏晓东吴秋良张旭朱志华张冬坤曹云戎铁华
- 关键词:病理学
- 超声内镜和CT对食管癌手术切除的临床价值
- 背景和目的:食管癌治疗首选手术,能否根治性切除是影响其预后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食管癌外侵是影响手术根治切除的主要原因,其中以主动脉和气管支气管受侵最为常见。准确术前分期是选择食管癌合理手术适应症的关键。超声内镜(EUS...
- 胡祎傅剑华黄伟钊杨弘王耿郑斌朱志华
- 关键词:食管癌超声内镜CT手术切除术前诊断
- 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切除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716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538例,女性178例;年龄24~78岁,中位年龄57岁。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总的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9%、44.3%、34.2%和25.7%。Ⅰ期、ⅡA期、ⅡB期和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51.2%、19.7%和13.3%。术后复发转移151例,占21.1%;其中ⅡA期、ⅡB期和Ⅲ期复发患者3年内复发率分别为84.2%、91.7%和90.0%。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区域数、组织分化、手术切缘和肿瘤复发均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和肿瘤复发是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有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和肿瘤复发。手术是Ⅰ~ⅡA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ⅡB~Ⅲ期食管癌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张冬坤苏晓东龙浩林鹏傅剑华张兰军马国伟朱志华戴云戎铁华
- 关键词:食管肿瘤外科手术预后
- Survivin蛋白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7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Survivin作为凋亡蛋白抑制家族成员,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出现高表达。本实验研究Survivin蛋白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213例NSCLC的肿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NSCLC组织中免疫组化染色Survivin阳性细胞百分率>10%者193例(90.6%);Survivin蛋白低表达(≤75%)170例,高表达(>75%)43例。Survivin蛋白在细胞核与细胞浆内均有表达。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Survivin蛋白表达无预后意义(P>0.05),肿瘤直径≤3cm的肺小腺癌组生存曲线提示Survivin蛋白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比较具有生存优势,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NSCLC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预后意义尚不明确。
- 朱志华杨弘傅剑华胡祎马芸吴秋良戎铁华汪道峰
- 关键词:肺肿瘤预后SURVIVIN
- 凋亡相关基因在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06年
- 背景与目的:手术后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与众多因素有关,凋亡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检测凋亡基因Survivin、Bcl-2、Bax和Fas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和预后价值。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15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肺非肿瘤组织中Survivin、Bcl-2、Bax和Fas的表达,并进行5年生存率的多因素分析。结果:115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urvivin、Bcl-2、Bax、Fas的表达率分别为62.61%(72/115)、49.57%(57/115)、31.30%(36/115)和46.96%(54/115),与其在肺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0.00%(2/20)、15.00%(3/20)、65.00%(13/20)、80.00%(16/20),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5年生存率的多因素分析:TNM分期与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是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P<0.01),Survivin阳性组的术后生存时间[(33±7)个月]与阴性组术后生存时间[(52±9)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凋亡相关基因可能对肿瘤的发展与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TNM分期与Survivin基因的阳性表达是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 汪道峰曾灿光林勇斌侯景辉朱志华
- 关键词:肺肿瘤凋亡相关基因
- 应用纵隔镜检查周围型T1N0M0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常规应用纵隔镜检查周围型T1N0M0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2000年10月-2005年5月,23例临床诊断为周围型T1N0M0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接受经颈纵隔镜检查,其中3例再行右斜角肌淋巴结活检;纵隔镜检查N2者行新辅助化疗,N3者仅行放、化疗。结果纵隔镜检查共发现1例N2患者,1例N3患者,阳性率为8.7%(2/23);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100.0%,准确率为95.7%。结论对周围型T1N0M0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常规行纵隔镜检查,有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者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 张仕义王欣戎铁华曾灿光郑列谢泽明朱志华
- 关键词:肺肿瘤纵隔镜检查新辅助化疗
- 467例Ⅱ期胸段食管鳞癌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分析被引量:24
- 2008年
-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局部晚期。迄今为止,手术切除仍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Ⅱ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的467例Ⅱ期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全组总的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7.1%、54.6%、43.0%和32.3%,ⅡA期和ⅡB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1.0%和19.9%。81例(17.3%)术后复发,其中有70例(86.4%)在术后3年内复发。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区域数、组织分化、切缘阳性和肿瘤复发均为预后影响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区域数、切缘阳性和肿瘤复发是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影响Ⅱ期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有性别、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区域数、切缘阳性和肿瘤复发。外科手术仍是ⅡA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对于ⅡB期患者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张冬坤苏晓东林鹏傅剑华曾灿光张兰军马国伟朱志华戎铁华龙浩
- 关键词:生存期预后因素
- 基于影像组学的隆突下淋巴结良恶性识别
- 2020年
- 为了实现利用XGBoost方法对隆突下淋巴结的良恶性进行分类,提出从CT图像中无创识别隆突下淋巴结的良恶性,利用影像组学方法提取CT图像中隆突下淋巴结的特征。对40例良性和40例恶性淋巴结的CT图像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隆突下淋巴结的良恶性准确度为0.813,敏感度为0.825,特异度为0.800。通过递归式特征消除方法进行特征分析,选择熵、中值、联合熵3个特征时,识别性能最好。
- 陈洪波傅嘉文黎浩江刘立志陈树超朱志华
- 关键词:CT图像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IB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预后预测
- 目的:即使是外科手术疗效较好的IB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5年生存率仅在70%左右,即约30%的病人在5年内死亡。目前的分期系统无法发现此类高危病人。本研究试图利用多个分子标记物组合来个体化预测I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
...
- 朱志华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芯片预后预测免疫组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