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溶栓
  • 4篇梗死
  • 3篇心肌梗塞
  • 3篇溶栓治疗
  • 3篇绞痛
  • 3篇梗塞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心绞痛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血压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沙坦
  • 2篇时点
  • 2篇衰竭
  • 2篇皮素
  • 2篇下壁
  • 2篇疗法

机构

  • 14篇惠州市中心人...

作者

  • 14篇朱楚豪
  • 9篇申源生
  • 7篇马伟东
  • 3篇刘锦光
  • 3篇施丽芳
  • 3篇林梅香
  • 2篇邓仁生
  • 1篇余平海
  • 1篇曾宏
  • 1篇刘志红
  • 1篇吕汉文
  • 1篇谭小颖
  • 1篇廖博厚
  • 1篇黄贵南

传媒

  • 2篇临床荟萃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临床医学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原医刊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脉病变与心钠素、内皮素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观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影像表现与血浆内皮素- 1 (ET - 1 )和心钠素(ANP)水平的关系。方法对7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者造影前取静脉血测定ET - 1和ANP水平,冠状动脉腔径狭窄≥5 0 %者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反之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ET - 1、ANP的差别。结果 严重冠脉病变组ET - 1、ANP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测定ET - 1、ANP可大致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马伟东申源生刘锦光朱楚豪林梅香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内皮素-1心钠素
静脉溶栓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申源生朱楚豪黄贵南刘志红谭小颖
关键词:心绞痛药物疗法静脉溶栓
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谷峰比值与平滑指数研究
2004年
目的 :探讨氯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方法 :对 3 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口服氯沙坦 5 0mg ,每天 1次 ,疗程 4周 ,于治疗前后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其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结果 :治疗 4周后 ,2 4h收缩压和 2 4h舒张压、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收缩压血压负荷和舒张压血压负荷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T/P为 78%和 71%。平滑指数为收缩压 1 3 2± 0 61,舒张压 1 2 5± 0 5 8。结论 :氯沙坦钾片降压T/P比值及平滑指数均良好。
马伟东朱楚豪施丽芳
关键词:氯沙坦原发性高血压谷峰比值
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1998年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早期心绞痛的发生,是梗塞延展或再梗塞的高危因素。本文对我院216例AMI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梗塞后心绞痛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理,旨在对治疗有所帮助。 1 资料和方法 收集1990~1997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AMI216例,其中男性171例,女性45例,年龄自31~82岁,平均年龄62岁。其中前壁梗塞(包括前间壁,前侧壁,广泛前壁)114例,下壁梗塞(包括后壁,右室)68例,前下复合壁梗塞11例,无Q波梗塞23例。
朱楚豪
关键词:心肌梗塞急性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后早发心绞痛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1998年
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溶栓治疗已为人们所共识。但近年来亦有报道,AMI溶栓治疗是早发心绞痛的一个危险因素,为了探讨AMI早期溶栓治疗对早发心绞痛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本文就我院1993年1月~1997年3月所收集的AMI97例,试作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1993年1月~1997年3月住院的AMI患者97例,其中39例接受早期溶栓治疗,起病在12小时内,其中男性33例,女性6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60.4岁。前壁梗塞(包括广泛前壁及前间壁)22例,下壁梗塞(包括下壁+正后壁、下壁+右室、下壁+正后壁+右室)17例。未接受溶栓治疗58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8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为62.3岁。前壁梗塞(包括广泛前壁及前间壁)38例。
朱楚豪
关键词:心肌梗塞AMI溶栓疗法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点急诊PCI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比较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后不同时间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 148例急性下壁心梗患者按行急诊PCI时间分为A组(AMI后≤3 h)、B组(AMI后3~6 h)和C组(AMI后6~12 h)。分别比较3组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心功能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A组与B组在住院期间和随访1年期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随访6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在住院期间和随访1年期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心功能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6 h内不同时点行急诊PCI对急性下壁心梗预后无明显影响,随着时间延长。
申源生李志明刘锦光邓仁生林梅香朱楚豪
关键词:急性下壁心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点急诊PCI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后不同时间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 148例急性下壁心梗患者按行急诊PCI时间分为A组(AMI后≤3 h)、B组(AMI后3~6 h)和C组(AMI后6~12 h...
申源生李志明刘锦光邓仁生林梅香朱楚豪
文献传递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谷峰比值与平滑指数的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方法对3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50mg每天1次,疗程4周,于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其谷峰比值(T/P)和平滑指数。结果治疗4周后,24h收缩压和24h舒张压、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收缩压血压负荷和舒张压血压负荷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T/P为68%和61%。平滑指数为收缩压1.22±0.62,舒张压1.15±0.48。结论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T/P比值及平滑指数均良好。
马伟东申源生朱楚豪施丽芳
关键词:动态血压谷峰比值
52例人工心脏起搏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和处理被引量:3
2004年
我科自 1996年~ 2 0 0 3年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5 3例 ,术后并发症 18例 ,发发率为 3 3 9%。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术中操作欠熟练、病情较重有关。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 13例 ,占 72 2 %;与起搏方式有关的并发症 4例 ,占 2 2 2 %;1例导线绝缘层破裂 ,占 5 6%。本组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大部分得以纠正 。
申源生马伟东朱楚豪
关键词:人工心脏起搏术并发症适应证
老年人AMI伴窦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律失常与近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伴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和心房颤动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126例老年AMI患者入院后行连续心电监护5~7天,在此期间行一次全程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3天)、频发房性早搏(≥3次/分,持续时间≥3天)和心房颤动的患者(A组38例)进行病死率、心衰发生率的近期(4周内)观察,并与急性期(起病5~7天内)无上述心率失常的患者(B组88例)对比。结果:A组频发房性早搏18例(47.4%),其中心力衰竭8例,死亡4例;心房颤动9例(23.7%),其中心力衰竭2例,死亡5例;窦性心动过速11例(28.9%),其中心力衰竭3例,死亡6例。A、B两组死亡人数分别是15例(39.5%)和4例(4.5%),心力衰竭发生的例数分别是13(34.2%)和14(15.9%)。A、B两组病死率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急性期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早搏和心房颤动是老年人AMI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
申源生朱楚豪马伟东施丽芳
关键词: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律失常预后AMI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