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欧奇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靖江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尿道
  • 3篇前列腺
  • 3篇疗效
  • 2篇电切
  • 2篇电切术
  • 2篇肾癌
  • 2篇碎石
  • 2篇尿道前列腺
  • 2篇取石
  • 2篇取石术
  • 2篇肿瘤
  • 2篇微创
  • 2篇结石
  • 2篇经尿道前列腺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膀胱
  • 2篇膀胱癌
  • 1篇等离子电切

机构

  • 10篇靖江市人民医...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10篇朱欧奇
  • 6篇姚宝庚
  • 6篇陆志平
  • 6篇刘欣
  • 5篇曹滨
  • 3篇孙俊
  • 2篇朱剑南
  • 2篇刘金华
  • 2篇居小兵
  • 1篇茅宝善

传媒

  • 3篇交通医学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工企医刊
  • 1篇中国交通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62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06年
孙俊朱欧奇朱剑南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临床治疗效果
两种微创碎石手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临床常用的微创手术有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及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等[1]。2011年11月—2014年11月作者分别采用MPCNL和URL手术方式对76例复杂性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治疗,报告如下。
刘欣姚宝庚朱欧奇曹滨陆志平居小兵
关键词: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后腹腔镜下程序化肾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程序化肾癌根治术与传统后腹腔镜手术的围术期效果。方法分析68例局限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行后腹腔镜下程序化肾癌根治术者为A组,37例行后腹腔镜下传统肾癌根治术者为B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参数,包括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总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腔镜微创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者及发生严重并发症者。A组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总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依次为(59. 2±8. 5) min、(109. 3±39. 9) m L、(2. 2±1. 2) d、(134. 0±40. 2) m L及(4. 1±1. 1) d,显著优于B组的(79. 1±13. 8) min、(231. 4±88. 7) m L、(3. 4±1. 3) d、(256. 1±80. 5) m L及(5. 9±1. 6) d (P <0. 05)。随访2~24个月,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等情况发生。结论后腹腔镜下程序化肾癌根治术具有手术步骤优化、后腹膜解剖层次清晰、手术时间短、操作难度低、出血少、术后快速康复等特点,早期效果满意。
刘欣朱欧奇曹滨陆志平
关键词:腹腔镜局限性肾癌围术期微创手术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55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资料。结果 55例均获得成功,无1例改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92分钟,无1例出现电切综合征。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理想方法。
朱欧奇姚宝庚陆志平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高危前列腺增生症
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上尿路结石患者33例,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观察其手术时间、结石取净率,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除2例肾积脓感染患者先穿刺引流外,其余31例均一期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6.5 min,主要结石均被取出,无腹腔脏器损伤、输尿管集合系统穿孔及狭窄、术后菌血症败血症、术后严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具有有效、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上尿路结石患者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朱欧奇姚宝庚陆志平
关键词: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上尿路结石
无症状肾癌诊治的探讨
2006年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发病较隐匿.患者常因血尿、腰痛、上腹部肿物等症状就诊时病情多已较晚。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B超及CT临床的广泛应用,无症状肾癌的发现率逐渐增加,我院1996年3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无症状肾癌8例,占同期收治肾癌53例的13.2%。现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朱欧奇孙俊
关键词:无症状肾癌上腹部肿物恶性肿瘤泌尿系统发现率
晚期膀胱癌18例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晚期膀胱癌的治疗与预后关系.方法:对18例晚期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和随访.结果:生存1~3个月2例,~12个月7例,~3年7例,~5年1例,>5年1例.结论:晚期膀胱癌的治疗应'个体化',对不宜作膀胱全切的老年患者,介入治疗应作为首选.
朱剑南刘金华姚宝庚刘欣茅宝善孙俊朱欧奇曹滨
关键词:晚期膀胱癌个体化介入治疗
以骨痛为初次主诉的前列腺癌危险因素分析
2015年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66例以骨痛为初次主诉的前列腺癌患者均经前列腺穿刺或骨转移肿瘤病理证实。骨转移通过同位素骨扫描或者通过SPECT/CT明确诊断,统计骨转移的部位分布,分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DRE检查、盆腔有无淋巴结增生和Gleason评分对骨转移的预测,总结治疗情况和随访结果。结果:初诊时骨转移62例,发生率为93.9%,骨盆、腰椎转移率较高,分别为23.4%、29.1%,其中PSA>20ng/m L者59例(89.4%),其骨转移者58例(98.3%);DRE检查阳性者52例(78.8%);Gleason≥8分者36例(54.5%);盆腔淋巴结增生者54例(81.8%)。结论:中老年男性以骨痛为初次主诉就诊的要考虑发生前列腺癌的可能,若患者PSA>20ng/m L,DRE触及结节,Gleason≥8分,盆腔淋巴结增生,发生骨转移的机会大。
刘欣姚宝庚朱欧奇曹滨陆志平
关键词:前列腺癌骨转移
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rs1617640多态性与国人肾上腺肿瘤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2021年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rs1617640多态性是否与国人肾上腺肿瘤发病风险相关。方法:采用Taqman MGB探针对14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观察组)及228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EPO rs1617640基因多态性分型,分析EPO rs1617640多态性与肾上腺肿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EPO rs1617640位点等位基因GG、GT、TT频率分别为65.97%、29.86%、4.17%,对照组中GG、GT、TT频率分别为77.63%、20.17%、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GG基因型为对照,显示GT基因型肾上腺肿瘤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OR=1.25,95%CI=1.13~2.24),而TT基因型发病风险降低(OR=0.72,95%CI=0.68~4.02)。与GG基因型比较,GT+TT基因型肾上腺肿瘤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OR=1.19, 95%CI=1.13~2.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8岁、女性、无吸烟史、无饮酒史者EPO rs1617640多态性与肾上腺肿瘤发病风险具有明显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O基因rs1617640多态性与国人肾上腺肿瘤遗传易感性相关,相对于野生等位基因(GG),纯合突变基因型及携带者(TT/GT)肾上腺肿瘤发病风险明显增高,肾上腺肿瘤发病风险可能与年龄、性别、烟酒史有关。
何永欢朱欧奇曹滨陶湘炜张雨生丁勇居小兵刘欣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多态性肾上腺肿瘤遗传易感性
腹腔镜下解剖性全膀胱切除与开放手术的早期疗效比较
2017年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解剖性全膀胱切除与开放根治性全膀胱切除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解剖性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16例和开放根治性手术加尿流改道26例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研究两种术式的围手术参数、手术情况、化验室结果、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术中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解剖性腹腔镜组术前、术后第一天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手术时间分别为(128.5±20.1)g/L、(107.6±13.9)g/L及(290.5±51.6)min,开放组分别为(127.9±21.2)g/L、(106.2±12.5)g/L及(282.2±50.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浓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手术失血有关。解剖性腹腔镜组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331.2±209.3mL、430.5±219.6mL、3.2±1.1d、25.0%及16.8±9.5d,而开放组分别为612.6±412.5mL、890.5±451.2mL、4.8±2.3d、46.2%及25.9±10.2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腹腔镜下解剖性全膀胱切除,解剖层次更加清晰,手术程序优化,手术时间缩短,从而使手术难度得到降低,且出血少,恢复快,早期疗效满意,可能成为浸润性膀胱癌标准手术。
刘欣朱欧奇姚宝庚刘金华陆志平
关键词:腹腔镜技术浸润性膀胱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