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丛煌
- 作品数:49 被引量:24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食管癌探讨被引量:4
- 2010年
- 中医药是食管癌综合治疗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疗效优势。本文探讨了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食管癌的理论依据,认为正气亏虚为食管癌发病之本,痰、瘀为基本病理因素。在临床应用益气化痰活血法过程中,应根据食管癌发病的不同阶段,正邪主次的不同,或以益气扶正为主,化痰活血为辅;或益气化痰活血并举,或以化痰活血为主,益气扶正为辅,灵活运用。同时进行了验案分析。
- 李丛煌花宝金
- 关键词:益气化痰活血法食管癌中医药疗法
- 一种用于肺癌脑转移瘤的封闭式脑立体定位注射仪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肺癌脑转移瘤的封闭式脑立体定位注射仪,包括安装基板;设置于安装基板上的运动机构;设置于安装基板上的用以固定动物头部的固定机构;以及配置于运动机构上的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包括驱动装置,配置于驱动装置...
- 张广辉李丛煌张广林何姝霖亓润智郭秋均刘瑞孙天恒阿依达娜·毛兰罗钺张迪郑红刚侯炜花宝金
- 中医恶性肿瘤疗效评价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 分析了当前肿瘤疗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并对与建立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评价体系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中医肿瘤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借鉴现代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的方法,以高质量临床研究数据为支撑,结合专家经验,有选择地...
- 李丛煌花宝金林洪生侯炜关天宇
- 关键词:恶性肿瘤中医证侯辨证论治疗效评价生存期
- 文献传递
- 基于正交设计析因分析法评价肺瘤平膏的组方配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建立Lewi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采用正交设计法分组,观察肺瘤平膏及其拆方的抑瘤率,分析复方中两大类药物(扶正类和祛邪类)所起的作用,评价该药主要组分的疗效。方法:观察不同组分中药对Lewis肺癌小鼠体瘤体的影响,采用析因分析法分析评价中药复方肺瘤平膏的组方配伍的合理性。结果:肺瘤平膏可明显抑制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抑制率为45.09%。益气方、解毒方和益气解毒方的抑制率分别为23.36%,35.51%和39.20%;析因分析的结果表明,解毒类药物的主效应与其他类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该方中的解毒类药物发挥主要抑瘤作用,而益气类药物可协同提高其作用。结论肺瘤平膏中祛邪类药物主要发挥抑瘤作用,扶正类药物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祛邪类药物的副作用,从而间接提高抑瘤作用。
- 郑红刚周雍明朴炳奎刘瑞李丛煌花宝金
- 关键词:肺瘤平膏组方配伍正交设计解毒方益气方益气解毒方
- 中西医结合治疗延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的临床研究
-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为制定更优化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案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设计,将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在内的中医综合治疗看作暴露因素,按接收中医综合治疗...
- 李丛煌花宝金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
- 283例首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证候要素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首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式对283例中晚期NSCLC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的采集,对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因子分析提取8个因子(F),F1为痰湿证,F7为痰热证,F2、F3、F6均为阴虚证,F4为气虚证,F5、F8为血瘀证;聚类分析共聚为4类,经中医辨证分别为气虚证、阴虚证、痰证、血瘀证。结论:气虚证、阴虚证、痰证、血瘀证构成首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基本证候要素。
- 李丛煌花宝金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证候要素聚类分析
- 283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证候分布及证候要素组合特点分析被引量:29
- 2009年
- 目的探讨初诊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证候分布及证候要素组合特点。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283例中晚期NSCLC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70项中医四诊信息,对每一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并作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283例中晚期NSCLC中共有25种辨证分型,出现比例较大的有:气阴两虚型、气虚型、气虚血瘀型、痰湿瘀阻型;气虚、血瘀是主要证候要素,分别占65.7%、48.4%,其他由多到少依次为阴虚、痰湿、饮停胸胁、痰热、气滞、阳虚;常见两两证素组合依次为:气虚与血瘀、气虚与阴虚、痰湿与血瘀、气虚与痰湿、阴虚与血瘀。结论初诊中晚期NSCLC证候分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以辨证素为切入点,证素间相互组合成证的辨证思路比较符合中晚期NSCLC临床实际。
- 李丛煌花宝金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证候要素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分析西黄丸治疗胃癌血瘀证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应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 V2.0)预测西黄丸治疗胃癌血瘀证的潜在活性成分,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IP V2.0平台中药材数据库及中药分子机制模型数据库(BATMAN-TCM),收集西黄丸已报道的化学成分信息;利用中药(含方剂)靶标预测功能,收集西黄丸的候选靶标谱;利用疾病数据库,收集胃癌疾病及血瘀证证候基因集;利用病证方关联分析模块,构建“病-证-方”关联网络,由网络拓扑特征值确定核心网络;利用David 6.8平台对“病-证-方”的核心网络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包括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根据化学成分对应的靶点个数和频次,圈定西黄丸治疗胃癌血瘀证的潜在核心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和通路信息;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绘制“核心成分-核心靶点-核心通路”图;再利用Autodock 4.2对主要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西黄丸主要通过4味中药、13个核心化学成分、19个核心靶标、33条核心通路发挥其治疗胃癌血瘀证的药理作用。其治疗的机制可能主要集中麝香、乳香等两味中药,涉及的通路主要包括肿瘤通路、致癌相关通路、免疫系统通路、内分泌与代谢相关通路等;磷酸肌醇3激酶(PIK3CG)、磷脂酰肌醇3(PIK3R1)、核因子B1(NFKB1)、肿瘤蛋白P53(TP53)、细胞周期蛋白42(CDC42)等靶点可能在其治疗胃癌血瘀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靶点之间有较强的结合力。体外实验发现:西黄丸可以显著抑制胃癌(MGC-803)细胞拟态管道的形成(P<0.01),且抑制作用等同于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抑制剂2-甲氧基雌二醇(2-ME)。体内实验发现:西黄丸及2-ME均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胃癌组织中拟态管道的形成数目,二者的作用相似。结论:西黄丸的潜在化学成分可以治疗胃�
- 贺忠宁陈鸿郭秋均花宝金李丛煌
- 关键词:西黄丸胃癌血瘀证
- 中医药防治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研究现状被引量:8
- 2014年
-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80%-85%,手术切除是治疗可手术NSCLC最好的方法,但仅20%NSCLC患者适宜手术治疗,且30%-70%的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死亡。手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中局部切除不彻底,术前已有潜在的转移灶和播散的微小转移灶导致复发和转移。
- 李丛煌花宝金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转移中医药治疗
- 花宝金运用调气药对治疗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经验
- 2023年
- 花宝金教授从事中医肿瘤防治工作数十载,在中医肿瘤防治、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诸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证时,花教授常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主张“调气”与“解毒”并用,且善用经方化裁组合,凝练成调气药对。该文通过从气机的角度总结分析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气的病机变化,总结归纳常用药对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及组成特点,并结合临床医案,阐述“调气解毒”理论指导下的经典药对在改善小细胞肺癌化疗后出现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具体应用,为中医药治疗改善小细胞肺癌化疗后不良反应提供参考依据。
- 何姝霖刘瑞郑红刚李丛煌花宝金
-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胃肠道反应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