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军

作品数:6 被引量:9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栓皮栎
  • 1篇点格局分析
  • 1篇典型流域
  • 1篇典型植物
  • 1篇氧同位素
  • 1篇氧稳定同位素
  • 1篇雨季
  • 1篇载力
  • 1篇植物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用水
  • 1篇同位素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氢氧同位素
  • 1篇氢氧稳定同位...
  • 1篇泉水
  • 1篇种群
  • 1篇自然环境

机构

  • 6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6篇余新晓
  • 6篇李亚军
  • 4篇贾国栋
  • 4篇邓文平
  • 2篇金一鸣
  • 2篇刘玉洁
  • 1篇白艳婧
  • 1篇刘瑜洁
  • 1篇张艳
  • 1篇史宇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干旱区生态用水和土壤植被承载力综述被引量:3
2011年
干旱区的生态恢复与植被建设均受到水分的严重制约,生态用水和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研究均为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生态用水影响土壤水分补给量,而土壤水分补给量是制约土壤植被承载力的因素之一。因此提高土壤植被承载力需要保证干旱区生态用水总量,而森林植被有保持水土、调节地表径流、增加入渗的功能,能够使得干旱区生态用水量增加,从而提高土壤植被承载力,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达到生态系统的稳定。综合提炼多篇相关文献的观点,从生态用水和土壤植被承载力的概念、研究发展现状、在植被建设的指导意义3方面综合阐述,讨论了生态用水以及土壤植被承载力的内在联系。
李亚军金一鸣余新晓史宇
关键词:干旱区生态用水自然环境
雨季北京山区3种典型植物的水分来源被引量:24
2014年
水分是植物生长、初级生产力形成以及生态系统稳定的主要控制因素。为了深入探讨在雨季降雨后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和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的水分来源,根据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及植物茎干水分同位素特征,采用直接对比法和多源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开展系统研究。结果显示:①在雨后,侧柏主要利用表层0~10 cm的土壤水分和80 cm以下的深层土壤水分,它们对侧柏的水分贡献率分别为35.8%和55.6%,而对中间层(10~80 cm)土壤水分的利用较少;②栓皮栎的水分来源与侧柏相似,但是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率比侧柏大,而对浅层土壤水分的利用率比侧柏小,这两层土壤水分的贡献率分别为17.7%和77.2%;③荆条的水分来源比较复杂,但主要来源仍然是表层0~10 cm的土壤水分,表层水分对其水分的贡献率为46.6%,而且对其他土层水分都有利用;在雨后,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不同物种间水分利用模式仍有差异,从而促进了对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缓解了半干旱区物种间的水分竞争,这对我国北方山区生态恢复物种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邓文平余新晓贾国栋李亚军刘瑜洁
关键词:雨季
利用稳定氢氧同位素定量区分栓皮栎旱季水分来源的方法比较被引量:26
2013年
植物水分来源取决于环境中有效水分的分布及植物获取水分的能力,对植物水分来源的研究有助于在全球变化背景下了解植被(类型和分布)的变化规律,以及退化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合适植物种的选择.本文利用直接相关法、二源或三源线型混合模型以及多元线性混合模型分别对华北土石山区栓皮栎旱季的水分来源进行了研究,发现栓皮栎在旱季不同时期的水分来源有差异,春季水分来源集中在表层土壤(0—30cm),秋季水分来源主要为下层土壤(>30cm).在研究方法上,各有优点和不足:直接相关法能够快速判断出植物水分主要来源的季节差异,但无法给出各水源的贡献率;直接相关法和二源或三源线性混合模型的结合能够快速得到各主要水源的贡献率,由于只能在水分来源不超过3个的情况下运行,比较适合于在土层浅薄,且降雨后土壤层同位素特征均一化的条件下运行;而多元线性混合模型弥补了端元线型混合模型对水分来源的限制,可以同时比较多种水源对栓皮栎的贡献率范围和均值,但是在华北土石山区,降雨量超过一定阈值后,运行不如端元混合模型适用.
邓文平余新晓贾国栋李亚军刘玉洁白艳婧
北京市门头沟区生态安全评估及预测
2012年
为研究和预测北京市门头沟地区生态安全形势,并在实践中为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在生态环境管理的方法论基础上,根据统计年鉴,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建立生态安全指标体系,以不安全指数法对指标实际值归一化,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加权指数法计算生态安全综合值,评价了门头沟区3年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门头沟地区2006-2008年3年期间,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分别为:0.6192、0.6393、0.6395。显示生态安全综合值缓慢上升,生态安全越来越好。但是仍然处于较不安全状态。指出其主要原因有经济欠发达、自然资源缺乏、人口众多等。建议该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增长方式、控制人口、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环境并治理污染。
李亚军余新晓张艳金一鸣
关键词:生态安全
北京西山鹫峰地区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被引量:42
2013年
以北京西山鹫峰低山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降水、土壤水、泉水氢氧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分析,研究低山区的降水—土壤水—泉水的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雨季降水线与北京地区的地区降水线有明显区别,斜率和截距偏小;随降雨的进行氢氧同位素特征有时程变化和降雨量效应,而降雨的时程变化也对土壤水的同位素特征产生了影响;土壤水分同位素分布特征相对集中,蒸发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相对于当地大气降水线和雨季降水线都偏小,栓皮栎混交林土壤水对于小雨量次降雨事件反应不敏感,而侧柏林的土壤水分运动较栓皮栎混交林快,说明林分类型和土壤特性对不同水体之间的转化有影响;泉水的同位素特征比较稳定,主要分布在地区降水线的右下方与雨季降水线的交点附近;不同水体中降雨的δD、δ18O变化范围较大,土壤水次之,泉水变化最小;而沿着大气降水—土壤水—地下水(泉水)这一水循环路径,水体中的δD、δ18O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邓文平余新晓贾国栋李亚军刘玉洁
关键词:降水土壤水泉水氢氧同位素
北京山区典型流域不同海拔椴树种群的空间点格局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不同海拔的椴树(Tilia miqueliana Maxim.)种群进行分布格局及其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群落内以中龄树个体数为最多,小树次之,成年树个体最少。随着海拔的增加可以看出:小树(d≤5 cm)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减少,中树(5 cm20 cm)的规律不明显;椴树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尺度(25 m内)有密切关系,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倾向于非随机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15 m或25m的某临界尺度时却倾向于随机分布,同时空间关联变得微弱。随着海拔的增加,各物种聚集分布的尺度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种间关系随着海拔的增加,物种间的正相关尺度有增加的趋势。
贾国栋余新晓邓文平李亚军
关键词:点格局分析海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