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选
- 作品数:20 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成逻辑被引量:1
- 2020年
-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凝练了当代中国和平、合作、和谐的海洋观,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海洋秩序提供了极大的稳定性。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产生有强大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就历史逻辑而言,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国际海洋政治主题变迁与中国海洋友好交流历史传统交互作用的产物﹔就理论逻辑而言﹐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完美结合的成果﹔就实践逻辑而言﹐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精心选择战略支点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推进、蓝色伙伴关系的构建的“点、线、面”三维战略布局的结果。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方案,为国际海洋政治的变迁贡献中国智慧。
- 李国选
- 关键词:海洋权益
- 南海安全合作进程中的中国情感投入被引量:1
- 2019年
- 安全合作是应对南海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当下的南海安全合作面临着民族主义、信任赤字、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争端三大基本障碍。这三大障碍均与情感紧密相关,需要积极情感的投入来消除这些障碍。情感投入能够作用于南海安全合作的机理在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及情感的诱导、动力、选择和调节功能。中国情感投入促使南海各方为共同情感支付溢价,能够驱动南海安全合作行为,提升安全合作水平,但当下中国情感投入存在情感投入制度化程度较弱、情感与利益的界限不明确和情感的信任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这3个基本问题。中国需要理性设计情感投入。
- 李国选
- 关键词:南海问题情感投入
-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观中的历史主义视域被引量:1
- 2023年
-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在他的代表性作品《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构建起来的。历史主义是柯尔施马克思主义观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视域,是他在接受对黑格尔的意大利式解读这一历史主义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革命历史主义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历史化辩证法观点,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三阶段论”阐述。文章尝试从柯尔施马克思主义观中的历史主义视域入手,考察其理论根源,解释其理论规定,进而总结柯尔施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独特理论贡献,以及其历史主义视域的局限性,以此揭示其马克思主义观的当代价值和理论张力。
- 李国选刘凤霞
- 关键词:柯尔施马克思主义观
- 南海共同开发制度化:内涵、条件与制约因素被引量:15
- 2008年
- 南海共同开发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目前南海共同开发的现状没有达到中国与有关争端国的期望值。本文以南海共同开发制度化的内涵为逻辑起点,提出南海共同开发制度化的完成,至少需要4个基本条件:南海共同开发逐渐成为强势的区域共识;南海共同开发制度化符合各方利益,经得起利益的考量;南海共同开发的不断实践;南海共同开发的外在压力。但有许多因素阻碍了南海共同开发制度化的进程。南海共同开发制度化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 李国选
- 关键词:制度化
- 海洋命运共同体对西方海权论的超越被引量:17
- 2019年
- 奉行西方中心主义、海军至上主义和对抗控制性思维的西方海权论已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但西方海权论仍然在全球海洋政治中占有话语主导权,这彰显了全球海洋政治理论匮乏。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和大智慧,海洋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全新的海洋世界观和可期的世界海洋秩序新方案,至少从参与主体、目标指向与建构路径三个层面完成了对西方海权论的超越,开辟了全球海洋政治理论的新纪元。海洋命运共同体必将从凝练共识、制度设计和实践指导来引导全球海洋治理,必将维护海洋永久和平,推动海洋永续发展。
- 李国选
- 关键词:时代命题
- 南海共同开发困境:以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为视角被引量:12
- 2017年
- 南海共同开发是一项典型的区域合作行为,成功的区域合作行为需要区域公共产品的充分而有效供给。这预示着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南海共同开发有着紧密联系,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的数量与质量深刻影响南海共同开发的进程。但当下的南海共同开发陷入困境,其产生机理是供给相对不足的南海区域公共产品不能为南海共同开发提供必要条件和基本动力,并提高南海共同开发的水平。优化南海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提高南海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的制度化水平和充分发挥中国在南海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是中国破解南海共同开发困境的优先努力方向。
- 李国选
- 关键词:区域公共产品
- 全球意识对当代国际关系的积极效应被引量:1
- 2009年
- 全球意识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才出现的。其主要内容有共存意识、生存意识、和平意识、发展意识。全球意识有利于世界整体化的发展,有利于人类共同利益的维护,有利于全球问题的解决,是和谐世界实现的精神动力。可以断言,全球意识对国际关系的积极效应会越来越大。
- 李国选赵付科
- 关键词:和谐世界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推进下的中国南海岛礁建设被引量:8
- 2018年
- 当前,中国南海岛礁建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成为南海地区的热点问题之一。把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放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框架下来考虑,中国就能讲清楚、说明白中国南海岛礁建设的根本目的和意图。南海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要起点与关键海域,但南海地区存在着影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推进的三大障碍: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不充分、南海问题的不定期爆发和国家间信任赤字。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能够提供量足质优的公共产品,能够制度化管控南海问题,能够增强南海各方的信任,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具有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保驾护航的意义。
- 李国选严双伍
- 关键词:区域公共产品南海问题
- 奥康纳生产性正义思想的生成、要义及批判
- 2025年
- 生产性正义是奥康纳生态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这一思想植根于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发展于其独创的“双重危机”理论之中,在对分配性正义的批判过程中逐步成熟。奥康纳提出生产性正义的目的是为了修正资产阶级推崇的分配性正义。生产性正义是正义实现的唯一形式,生态学社会主义是实现生产性正义的唯一路径,生产性正义应全面取代分配性正义,这便是其思想的三大命题。奥康纳的生产性正义思想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正义实现形式的单一性、正义实现途径的空想性、分配性正义否定的片面性。但奥康纳生产性正义思想以环境史为研究视界,具有浓厚的历史视野、强烈的批判意识、深切的人文关怀,对中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胡培艺李国选
- 关键词:生态危机
- 冷战后美国的南海政策——以政治文化为视角被引量:3
- 2013年
- 美国的政治文化深刻地影响美国的外交政策。这规定着美国的南海政策与政治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美国的政治文化是南海政策形成与发展的精神动力,规定了其南海政策手段的实用性,掩盖了美国南海政策的目标。所以,美国政治文化在更深层次上决定着美国南海政策的实质,从而对美国的南海政策具有更为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 李国选
- 关键词:南海政策政治文化实用主义美国例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