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培培

作品数:94 被引量:363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专利
  • 4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6篇微生物
  • 23篇土壤
  • 17篇促生
  • 17篇促生菌
  • 15篇有机磷
  • 15篇秸秆
  • 13篇根际
  • 12篇小麦
  • 12篇潮土
  • 11篇芽孢杆菌
  • 10篇芽孢
  • 9篇生物菌
  • 9篇微生物菌
  • 9篇微生物菌种
  • 9篇还田
  • 9篇杆菌
  • 8篇烟草
  • 8篇烟草根际
  • 8篇烟草种植
  • 8篇保水

机构

  • 74篇河南农业大学
  • 21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职业...
  • 1篇开封文化艺术...

作者

  • 92篇李培培
  • 58篇韩燕来
  • 42篇姜瑛
  • 38篇汪强
  • 36篇李慧
  • 34篇王祎
  • 16篇杨先明
  • 16篇谭金芳
  • 14篇杜铮
  • 13篇李晨阳
  • 12篇王慧荣
  • 9篇王小芬
  • 9篇温凯
  • 9篇沈建忠
  • 9篇崔宗均
  • 9篇江海洋
  • 9篇王战辉
  • 8篇王献
  • 7篇高红梅
  • 7篇苏新宏

传媒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中国土壤与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土壤通报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进展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5
  • 8篇2024
  • 3篇2023
  • 10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10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1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苍白假芽孢杆菌株X21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苍白假芽孢杆菌株X21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的新用途技术领域。所述菌株X21具有解磷能力,降解磷的浓度达421.15mg/L以上,将难以利用的磷转化为可利用的磷,增加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促进...
韩燕来田志强姜瑛王祎李培培谭金芳李慧
一种沙福芽孢杆菌株X3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沙福芽孢杆菌株X3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的新用途技术领域。所述菌株X3具有解磷能力,降解磷的浓度达476.6mg/L以上,将难以利用的磷转化为可利用的磷,增加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促进植物的生...
姜瑛李培培王亮赵玮莉马月红刘晓丹王祎
一种烟草根际促生菌YC9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烟草根际促生菌YC9及其应用,烟草根际促生菌为烟草根际促生菌YC9,分类命名为蜡样芽孢杆菌(<I>Bacillus cereus</I>),2014年10月3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汪强王国文姜瑛王祎李培培李慧杜铮刘星张影苏新宏
豫南黏板土壤分层酸化和耕层速效磷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22年
黄淮海平原南部以黄褐土和砂姜黑土等为代表的耕地土壤酸化趋势明显。为深入认识该类型黏板土壤垂直剖面上pH值和耕层养分的空间变异情况,以豫南西平县为例,对县域范围内63个耕地样点进行pH值和速效磷测定,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ArcGIS技术分析不同深度土壤pH值和耕层土壤(0~20 cm)速效磷的空间分布状况,并分析了pH值与速效磷(AP)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典型黄褐土和典型潮土0~10、10~20和20~30 cm的pH均值依次分别为4.98、4.93、5.31和5.46、5.81、6.26,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土层间差异不显著;典型砂姜黑土3个土层的pH均值分别为5.23、5.43、6.03,20~30 cm土层pH值比0~10、10~20 cm土层显著增加,其中比0~10 cm土层增加0.8~1个pH单位;石灰性砂姜黑土和湿潮土20~30 cm土层pH值也显著高于0~10、10~20 cm土层。0~20 cm土层典型黄褐土、典型砂姜黑土、湿潮土、典型潮土和石灰性砂姜黑土的AP含量范围分别为8.85~54.75、4.27~37.49、8.22~51.80、6.07~34.82和13.22~22.85 mg·kg^(-1),AP含量低值区呈块状分布在研究区域中部,高值区呈点、片状分布在研究区域四周。在0~20 cm耕层中典型黄褐土、典型砂姜黑土和湿潮土的pH值与AP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综上,豫南黏板土壤表现明显的分层酸化现象,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酸化减缓,而耕层AP含量分布不均匀,受土壤类型和pH值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黄淮海平原南部黏板土壤酸化改良提供数据支撑。
陈文举李培培文倩黄柯铭王梦宇许恒化党领韩燕来
关键词:PH速效磷
一株球毛壳菌、生物防治菌剂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球毛壳菌、生物防治菌剂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株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G3,保藏编号为CGMCCNO.40837。本发明所提供的球毛壳菌G3具有产生IAA、...
韩燕来任春霖李世莹李芳李培培王祎
运用CT扫描分析改良砂姜黑土犁底层的孔隙特征
2024年
砂姜黑土质地黏重,长期旋耕导致犁底层紧实,严重影响土壤孔隙质量。本研究依托豫南砂姜黑土区连续3年的耕作和培肥大田改良试验,对常规旋耕(CK)、深耕(DT)、深耕配施生物炭(DT+B)和深耕配施有机肥(DT+M)4个处理的犁底层进行土壤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其图像重构软件分析、水分入渗等物理指标的测定,研究分析改良后犁底层土壤孔隙特性及水分入渗性能,以有助于深入认识和评价土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犁底层土壤总孔隙率和最大孔隙直径表现为DT+B>DT+M>DT>CK;与CK相比,DT+B处理的小直径孔隙(<40μm和40~60μm)数量显著降低36.6%和38.5%,而具有导水和透气功能的大直径孔隙(200~300μm和>300μm)数量显著增加64.3%和69.4%。深耕培肥处理还显著提高犁底层饱和导水率及改善容重、紧实度等物理指标,提高水分入渗能力,以DT+B处理效果最佳。相关分析表明,大孔隙结构与土壤水力学特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表明,深耕配施生物炭有效改善犁底层的土壤孔隙质量及其他物理障碍。本研究结果可为砂姜黑土改良提供技术方法和参考依据。
刘彩红尚元一李子轶李培培
关键词:砂姜黑土CT扫描孔隙特征水分入渗
Effects of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Based on Testing Soil Moisture an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Amount on the Yield and Nitrogen Uptake of Winter Wheat被引量:3
2014年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on yield and nitrogen uptake in winter wheat. [Method] Three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levels were set based on the target soil contents of 60%, 70% and 80%) at jointing stage of wheat. Moreover, three nitrogen levels (0, 195 and 255 kg/hm^2) were designed. The experimental plots were arranged fol owing a split-plot design. Zhoumai 18 was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Result]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in combination had significant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 effects on yield, yield components and nitrogen uptake in winter whe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had significant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number of ears, number of grains per ear, 1 000-grain weight, grain yield and nitrogen accumulation in winter wheat. Under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the maximum yield of winter wheat was obtained at W2 N195, while the minimum at W1 N255. [Conclus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irrigation, negative effect of nitrogen on number of ears, number of grains per ear, 1 000-grain weight, grain yield and nitrogen accumulation decrease under lower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潘飞飞李慧李培培雷巧谭金芳韩燕来
关键词:YIELD
不同还田方式对砂质潮土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21
2017年
为探索不同物料还田方式对中低产田砂质潮土的改良效果,在黄淮海平原麦玉轮作区典型砂质潮土上进行了连续6季的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全量秸秆翻耕还田(TS),秸秆等碳量的生物炭(TB)及半量秸秆半量生物炭配合翻耕还田(TSB),全量秸秆免耕覆盖还田(NTS)和半量秸秆半量生物炭配合免耕覆盖还田(NTSB),共5种还田方式。结果表明,与常规秸秆翻耕还田(TS)相比,生物炭翻耕还田(TB)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玉米各个生育期土壤水分和p H值,有机质含量提升了16.4%,但TB处理的土壤大团聚体降低了21.2%和微生物数量降低了16.1%;翻耕秸秆配合生物炭还田(TSB)除了显著降低了大团聚体数量,对其余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免耕模式下的秸秆还田(NTS)和秸秆生物炭配施(NTSB)分别在玉米生长的喇叭口期和收获期显著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耕层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和有效降低砂质潮土分形维数,对容重和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的改善,其中NTSB有机质含量提升了14.9%和微生物数量增加了53.7%,对砂质潮土改良效果更好。总体来说,短期内用等碳量的生物炭替代秸秆翻耕还田更多的表现为物理的掺混效应,虽能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但不能有效改善砂质潮土的物理结构及生物性质,一半秸秆用生物炭替代还田对该类土壤的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的改良效果也不显著,而免耕条件下秸秆配合生物碳还田效果最佳,可为砂质潮土的改良提供新的途径和理论依据。
李培培汪强文倩李慧吴传发熊伟东韩燕来
关键词:免耕覆盖砂质潮土秸秆还田土壤团聚体RDNA
一种烟草根际促生菌YC5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烟草根际促生菌YC5及其应用,烟草根际促生菌为烟草根际促生菌YC5,分类命名为简单芽孢杆菌(<I>Bacillus simplex</I>),2014年10月3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
姜瑛汪强王祎韩燕来李培培李慧杜铮苏新宏王献杨先明侯占领李晨阳
一种烟草根际促生菌YC8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烟草根际促生菌YC8及其应用,烟草根际促生菌为烟草根际促生菌YC8,分类命名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2014年10月3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
姜瑛张影汪强韩燕来王祎李培培李慧王慧荣杜铮杨先明李晨阳侯占领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