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宏

作品数:81 被引量:405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5篇腰椎
  • 21篇脊柱
  • 20篇颈椎
  • 16篇手术
  • 16篇术后
  • 16篇退变
  • 16篇骨折
  • 13篇后凸
  • 12篇颈椎病
  • 11篇椎体
  • 11篇节段
  • 11篇骨质
  • 11篇骨质疏松
  • 10篇退变性
  • 10篇内固定
  • 10篇成形术
  • 9篇椎弓
  • 9篇椎弓根
  • 8篇畸形
  • 7篇脊柱侧

机构

  • 8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航天中心医院

作者

  • 81篇李宏
  • 75篇李淳德
  • 67篇邑晓东
  • 60篇刘洪
  • 46篇卢海霖
  • 46篇于峥嵘
  • 41篇孙浩林
  • 38篇刘宪义
  • 22篇王宇
  • 17篇林景荣
  • 9篇王诗军
  • 9篇赵耀
  • 6篇王宇
  • 4篇王瑞
  • 3篇施学东
  • 3篇曹永平
  • 3篇胡永凯
  • 3篇杨泽川
  • 2篇张华峰
  • 2篇柴卫兵

传媒

  • 1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0篇北京大学学报...
  • 5篇第七届全国创...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华骨与关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八届全国脊...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风湿病与关节...
  • 1篇系统医学
  • 1篇第一届《中华...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14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路减压多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退变性疾患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多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退变性疾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6月 ̄2006年3月对13例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前路减压连续3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使用JOA评分评定其临床效果;测量并统计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手术节段前柱高度;观察椎间植骨融合情况、椎间融合器沉降和移位、邻近节段有无退变等情况。结果:术后1周颈椎曲度D值比术前增加3.3±2.9mm(P<0.01),手术节段前柱高度比术前增加4.2±2.7mm(P<0.01);术后1个月时JOA评分较术前增加4.2±1.0分;随访12 ̄59个月,平均31.3个月,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D值比术后1周减少1.1±1.9mm(P>0.05);手术节段前柱高度比术后1周减少1.8±2.4mm(P<0.05);手术节段融合率为91.7%;椎间融合器沉降发生率为35.9%;未发现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结论:选择恰当的适应证,前路减压多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李淳德孙浩林刘宪义李宏林景荣邑晓东刘洪
关键词:多节段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椎间融合器
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后远隔部位疼痛的诊治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后的远隔部位疼痛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4例伴有远隔部位疼痛的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观察疼痛出现的部位,与胸腰段压缩骨折的关系及治疗方法。结果14例伴有腰骶疼痛的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疼痛部位位于第4、5腰椎有椎旁肌(6例)、髂脊上下(5例)以及季肋下(3例),有5例在骨折灌注骨水泥后疼痛消失,7例经局部封闭注射后疼痛消失,2例口服止痛药物缓解。结论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后的远隔部位疼痛的原因可能是骨折部位的神经根刺激产生的放射痛,或者是远隔部位的软组织损伤疼痛,对疼痛及时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
刘宪义李淳德于峥嵘李宏邑晓东卢海霖刘洪
关键词:脊柱骨折疼痛腰椎胸椎
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总结和分析应用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并发症情况。方法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应用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77例,其中男性99例,女性78例,年龄26~71岁,平均44.5岁。根据应用的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的类型分为Wallis组(136例)和Coflex组(41例)。采用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29分法)评定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Prolo腰椎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术后功能改善情况。行腰椎正侧位X线及动力位X线检查并测定手术节段前凸角和手术节段屈伸活动度,比较Wallis组和Colfex组之间有无差异;总结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分析并发症原因。其中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并发症比较采用四格表X^2检验。结果177例患者中168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3—50个月,平均34.7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及Prolo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7.9、13.4和8.8,P〈0.01);术前腰椎手术节段前凸角为19°±4°,末次随访为1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P〈0.01);末次随访手术节段屈伸活动度Waliis组为9.7°±2.7°,Coflex组为12.6°±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P〈0.05)。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10.7%(18/168),其中Wallis组发生率为6.2%(8/130),Coflex组发生率为26.3%(10/3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P〈0.01)。Wallis组3例患者术中硬膜囊撕裂致术后脑脊液漏,1例出现神经根损伤致术后足下垂,2例术中植入Wallis过程中棘间垫劈裂更换植入物,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Coflex组1例患者术中硬膜囊撕裂致术后脑脊液漏,2例术后Coflex轻度移位,1例术后�
孙浩林李淳德刘宪义邑晓东林景荣刘洪卢海霖李宏于峥嵘
关键词:腰椎内固定器椎间盘移位椎管狭窄手术中并发症
胸腰椎爆裂骨折去除内固定后后凸畸形发生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回顾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去除内固定后是否继发后凸畸形.方法 1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T11~L2)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物,测量内固定取出术后0.5~2年Cobb角度变化及伤椎椎体高度的变化.结果 18例患者(35~68岁)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7个月),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无椎弓根钉断裂或松动现象.与取内固定钉前相比,16例无骨质疏松患者取钉后6个月Cobb角平均丢失0.7°,椎体高度丢失0.8 mm;取钉后1年Cobb角平均丢失1.9°,椎体高度丢失1.1 mm(P>0.05);取钉后2年Cobb角平均丢失2.4°,椎体高度丢失1.3mm(P>0.05).合并骨质疏松的2例患者,取钉后6个月Cobb角丢失6°、8°,椎体高度丢失3mm、5 mm;取钉后1年Cobb角丢失13°、17°,椎体高度丢失5 mm、7 mm;取钉后2年Cobb角丢失15°、19°,椎体高度丢失6 mm、7.5 mm.结论 胸腰椎爆裂骨折内固定术后脊柱后凸畸形会有轻度发展,但椎体高度丢失并不明显.若合并骨质疏松,胸腰椎爆裂骨折内固定术后脊柱后凸畸形会明显发展.
刘宪义李淳德邑晓东林景荣刘洪卢海霖李宏于峥嵘
关键词:脊柱骨折胸椎腰椎
肌萎缩型颈椎病的外科治疗
<正>目的探讨肌萎缩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总结9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肌电图检查、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9 例患者及例均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其中6 例肌力由术前Ⅱ级恢复至术后...
刘宪义李淳德邑晓东李宏于峥嵘
关键词:颈椎病肌萎缩
文献传递
青壮年患者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远期临床效果,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9年12月至2003年3月,经治的34例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随访资料。临床效果评价指标:VAS 评分、ODI 评分、患者主观满意度、复发及再手术情况等。详细记录病变的节段和突出类型。结果本组34例中男22例,女12例,平均年龄27.6(16~35)岁,平均随访137(120~159)个月。腰腿痛的平均VAS评分术后下降了7.15分。ODI评分术后平均下降了65.05分。末次随访患者对手术主观满意度的优良率为79.4%。性别与 BMI 对 VAS 评分及 ODI 评分的改善无明显影响。病变在L5~S1节段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的改善优于病变在L4~5节段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非包含型与包含型患者相比,术后ODI及VAS评分改善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8.4%的患者(13例)术后症状有复发:9例经保守治疗缓解;2例正在保守治疗;1例因原位复发再次行腰椎间盘切除术;1例因邻近节段突出,原手术节段椎管狭窄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植骨融合术。结论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满意,且与性别、身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 )无相关性,与病变节段及类型有相关性。青壮年患者术后症状复发率较高,但绝大多数可经保守治疗好转。
张华峰李淳德刘宪义邑晓东刘洪卢海霖李宏于峥嵘孙浩林
关键词:青年人椎间盘切除术腰椎
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治疗伴有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究和评价前路椎间盘切除聚醚醚酮(polytheretherketone,PEEK)椎间融合器辅助的椎体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伴有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伴有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并接受前路椎间盘切除加PEEK椎间融合器辅助的植骨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融合率评估采用X线片及动力位X线片,必要时采用CT重建判定其融合率,采用20分评分法分别在术前、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头晕等交感神经症状进行评分,计算末次随访时的改善率及临床效果满意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不少于1年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5.6个月。36例完全融合,2例术后半年延迟愈合,1例假关节形成,但无临床症状,融合率为97%,平均融合时间为3.6个月。术后交感神经症状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前交感神经症状评分为8.4±1.0,术后2个月评分为2.2±0.3,末次随访评分为2.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57,P<0.001)。改善率为优22例,良15例,可1例,差1例,临床效果满意率为95%。1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1周后恢复;2例患者出现轻度吞咽不适,1个月后恢复;1例患者由于引流不畅出现皮下血肿,经血肿清除后恢复。结论:前路ACDF是治疗伴有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的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刘洪越雷陈顺伦胡博李淳德邑晓东李宏卢海霖王宇于峥嵘孙浩林王诗军赵耀漆龙涛王瑞
关键词:前路椎间融合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头晕
PVP或PKP治疗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回顾性研究PVP或PKP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应用PVP或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例570例...
孙浩林李淳德朱佳琳邑晓东刘洪卢海霖李宏于峥嵘王宇
关键词: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中椎旁血管渗漏与骨水泥性肺栓塞被引量:22
2013年
背景:通过经皮穿刺向椎体内注射骨水泥可增强椎体强度及稳定椎体,达到止痛目的,但骨水泥可能在注入过程中渗漏入椎旁血管,并通过腔静脉系统回流至右心室进而进入肺动脉造成肺栓塞。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中骨水泥椎旁血管渗漏与骨水泥性肺栓塞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患者134例,其中出现骨水泥椎旁血管渗漏患者共23例设为实验组,取未出现骨水泥椎旁血管渗漏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4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椎体成形前后行脊柱和胸部X射线检查确定两组患者是否存在骨水泥椎旁血管渗漏及骨水泥性肺栓塞。结果与结论:134例患者中共有23例出现骨水泥椎旁血管渗漏,占17.2%。出现椎旁血管渗漏的23例中有3例出现骨水泥性肺栓塞,占出现椎旁血管渗漏患者的13%,但均无胸部症状。对照组43例患者中未出现椎旁血管渗漏的患者也未出现骨水泥性肺栓塞,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9)。提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过程中一旦出现骨水泥椎旁血管渗漏,尽管并无胸部症状仍应警惕骨水泥性肺栓塞可能。
王诗军邑晓东李淳德刘宪义卢海霖刘洪李宏于峥嵘孙浩林
关键词:生物材料骨水泥渗漏肺栓塞
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加强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变性侧凸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cement injectable cannulated pedicle screws,CICPs)骨水泥加强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变性侧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Lenke-silva分级Ⅲ级或Ⅳ级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手术病例,比较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加强固定病例和常规手术病例在腰椎退变性侧凸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各随访一次,采用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下肢痛VAS评定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 Qol-5 dimensions,EQ-5D)评定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动力位X线片和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定冠状位侧弯Cobb角、矢状位胸椎后凸、腰椎前凸Cobb角以及矢状位平衡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评估手术节段的融合情况。结果:共入组34例病例,其中CICPs组15例,对照组19例,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比例、体重、身高、体重指数、骨密度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ICPs组平均骨水泥加强(5.7±2.2)枚螺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CICPs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效果评定中,两组病例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和EQ-5D量表同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腰痛VAS评分术后6个月(CICPs组3.1±1.3 vs.对照组4.4±1.4,P<0.01)和术后1年(CICPs组3.3±1.0 vs.对照组5.2±1.4,P<0.01),ODI评分术后1年(CICPs组22.7±17.2 vs.对照组31.4±18.5,P<0.01)和EQ-5D量表术后1年(CICPs组2.9±2.0 vs.对照组3.5±2.5,P<0.01)CICPs组要低于对照组。影像学参数评定中,两组病例腰椎侧凸的冠状位Cobb角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同术�
孙浩林李淳德李绪文邑晓东刘洪卢海霖李宏于峥嵘王宇
关键词:骨水泥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