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岩

作品数:32 被引量:261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3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血管
  • 5篇造影术
  • 5篇体层摄影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X线
  • 5篇X线计算
  • 5篇X线计算机
  • 4篇动脉
  • 4篇血管造影
  • 4篇血管造影术
  • 4篇硬膜
  • 4篇硬膜外
  • 4篇造影
  • 4篇射频
  • 4篇射频消融
  • 4篇图像
  • 4篇图像质量
  • 4篇消融
  • 4篇成像
  • 3篇低颅压

机构

  • 3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北京市卫生局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32篇李岩
  • 14篇李坤成
  • 12篇杜祥颖
  • 7篇郭道德
  • 7篇高艳
  • 6篇卢洁
  • 6篇沈翀
  • 5篇胡牧
  • 4篇刘宝东
  • 4篇支修益
  • 4篇刘佳宾
  • 4篇杨晶
  • 3篇李京凯
  • 3篇钱坤
  • 3篇李军杰
  • 3篇郭英
  • 3篇戴艳芳
  • 3篇梁蕾
  • 3篇王征
  • 3篇王鸿

传媒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2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届放射青...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能谱CT在去金属植入物伪影方面的价值
目的:评价宝石CT能谱成像在去金属植入物伪影方面的可行性,为宝石CT今后在临床上金属去伪影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使用GE宝石CT(Discovery CT750 HD)对14例有金属植入的病人进行能谱扫描、混合能...
陈昕陈楠李坤成李岩李京凯郭道德
GSI质量控制图像及单能图像与常规CT图像质量物理参数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通过比较宝石能谱成像(GSI)质量控制(QC)图像及单能图像与常规CT成像质量物理参数的异同,探究GSI质量控制图像及单能图像是否具有常规CT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CT750 HD机型的GSI模式和常规成像模式进行扫描,获得QC图像、单能图像和常规图像。采用美国体模实验室生产的Catphan 500 CT质控体模测量物理成像参数,评价图像质量。结果:GSI模式提供QC图像的CT值准确性、噪声参数和高对比分辨率与常规CT图像接近,但对比度噪声比(CNR)仍存在较大差异。单能图像在70~80 keV条件下所获得CT值准确性和图像分辨率与常规CT成像接近,随着能量(keV)增加图像参数与常规CT图像相差较大。结论:在采用GSI模式下的QC图像代替常规CT进行诊断时应考虑到低对比度的差异。
刘彬柳扬沈俊林李岩郭道德白玫严汉民
关键词:X线计算机成像质量
心率波动患者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相重建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绝对延迟收缩末期重建、相对延迟收缩末期重建及舒张中末期重建3种重建时相与心率波动患者多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阶梯状伪影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选择行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出现心率波动患者20例,平均心率(65.1±5.0)bpm(55~75bpm),扫描过程中心率波动范围≥5bpm。采用64层MSCT进行扫描。使用相对延迟方式选出最佳收缩末期及舒张中末期时相。使用绝对延迟方式选出最佳收缩末期时相。由2名本专业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在双盲情况下对图像的阶梯伪影评价打分。阅片结果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观察者间Kappa检验,如具有较好一致性则进一步进行评价结果的组间χ2检验。结果:对于评价结果两个阅片者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91(P=0.000)。3种重建时相阶梯状伪影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延迟及绝对延迟收缩末期重建优于舒张中末期重建。相对延迟收缩末期重建与绝对延迟收缩末期重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绝对延迟收缩末期重建优质图像比例高于相对延迟收缩末期重建。结论:使用绝对延迟收缩末期重建能有效减小M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因心率波动引起的阶梯状伪影,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刘佳宾李坤成杜祥颖李鹏雨梁志刚李岩
关键词:心率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能谱CT GSI与MARS在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椎管内伪影效果的研究比较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研究能谱成像技术(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和多种伪影去除系统(multi artifact reductionsystem,MARS)在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椎管内伪影方面的临床价值,获得图像质量最佳的单能量图像。方法选取本院15例脊柱金属植入物患者,行能谱CT的GSI扫描及单能量加MARS技术重组,每隔10 keV分别获得40~140 keV共11组单能量图像及11组单能量加MARS图像,每组图像分别选取伪影最重层面(A)和无伪影层面(B)的两幅图像,行感兴趣区(ROI)与邻近脂肪组织CT值和噪声(SD)值的测定,分别记录为CT1、CT2和SD1、SD2,计算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值,SD值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 40~140 keV 11组单能量图像中,110 keV单能量图像组,A、B两层面SD值分别为54.12±8.35和34.77±3.50,两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5),其他10组P值均<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140 keV 11组单能量加MARS图像中,各组A、B两层面SD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keV单能量图像中,GSI能谱成像的70 keV图像脊柱椎管内组织与邻近脂肪组织CNR最佳(CNR=9.2±5.07);110 keV+MARS的图像金属植入物伪影有不同程度的消除,但产生一定的图像失真。结论 110 keV单能量图像在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椎管内伪影方面的效果最佳,110 keV单能量图像优于110 keV+MARS图像,70 keV图像虽然CNR最佳,但噪声明显高于110 keV图像,不利于临床诊断。
张秋杭高艳李坤成李岩杜祥颖杨晶张伟李爽李京凯郭道德
关键词:能谱成像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
FBP、ASiR和VEO重建算法对腹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探讨传统滤波反投影法(FBP),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VEO)3种重建技术对常规剂量腹部薄层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GE Discovery CT750HD对35例患者进行腹部常规剂量CT扫描。分别采用FBP、50%ASiR和VEO重建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0.625mm薄层重建,并应用后处理台对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分析。测量并比较肝脏、胰脏、脾脏、肾脏、髂内肌、子宫和前列腺等的噪声值、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重建图像的主观评价由3名有经验的影像医师采用盲法评价。结果:FBP、50%ASiR和VEO三组图像的肝脏噪声分别为30.76±5.79,21.89±4.21和12.01±1.79,50%ASiR和VEO组图像噪声分别较FBP组降低29%和61%(P均<0.01)。FBP、50%ASiR和VEO三组图像的肝脏组织的CNR分别为7.53±1.49,10.95±2.57和16.85±14.93,50%ASiR和VEO组图像CNR分别较FBP组提高46%和123%(P均<0.01)。FBP、50%ASiR和VEO三组图像的肝脏组织的SNR分别为2.56±0.79,3.70±1.23和4.85±1.91,50%ASiR和VEO组图像SNR分别较FBP组提高45%和89%(P均<0.01)。结论:与FBP重建算法比较,在相同剂量条件下,50%ASiR和VEO能显著降低腹部CT图像噪声并提高图像质量;其中VEO重建算法降噪及提高图像质量效果更为显著。
杨晶高艳李坤成李岩张秋杭杜祥颖
关键词:信噪比对比噪声比
能谱CT评价射频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疗效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CT宝石能谱成像(GSI)在射频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20例,其中腺癌12例,鳞癌8例。于射频消融治疗前和治疗后早期(<1个月)进行能谱CT扫描,获得肺动脉期图像,并进行图像重建,得到碘基物质图像、水基物质图像、70 keV水平的单能量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并对治疗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例患者病灶射频消融治疗后的碘(水)基含量、70 keV水平CT值、能谱曲线斜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碘)基含量略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GSI可反映NSCLC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病灶的血供特点及灌注程度变化,有助于评价射频消融治疗NSCLC的早期疗效。
任彦军高艳王志群李岩胡牧李坤成
关键词:导管消融
64层螺旋CT与1.5 TMRI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右心功能测定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应用64层MSCT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右心功能并与MRI结果对照。方法对46例肺功能试验(PFT)证明的COPD患者右心功能进行研究,应用COPD世界分类标准,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COPD患者分为3组,16例轻度,16例中度,14例重度;并将20名年龄与患者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以上4组均行64层MSCT及MR右心功能检查。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COPD患者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及心肌质量(MM)与MRI结果的相关性。将46例COPD患者MSCT及MR两种方法测量的2组右心功能参数结果:包括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心搏出量(SV)、射血分数(EF)、MM,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Bland-Altman法评价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结果轻、中、重度组和对照组的RVEF分别为(51.6±5.6)%、(49.8±6.0)%、(39.4±7.2)%及(53±5.9)%;MM分别为(44.5±5.4)、(49.6±5.0)、(57.1±3.4)及(40.8±3.9)g,EDV分别为(139.9±25.0)、(130.2±21.2)、(107.6±18.4)及(149.2±27.9)ml,SV分别为(72.1±16.1)、(64.3±11.0),(42.5±16.5)及(77.0±11.7)ml。重度组的RVEF、EDV值比轻、中度组及对照组显著减低(FRVEF=143,FEDV=38.07,P〈0.01),4组的ESV分别为(67.8±16.0)、(66.1±17.4)、(65.1±19.6)、(70.0±20.0)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69,P=0.518)。轻、中及对照组的RVEF、EDV、ESV、SV值组问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KVEF=1.03,FEDr=3.22,FESV=0.44,RSV=2.77,P〉0.05)。但右心室MM在对照组和轻、中、重度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66.34,P〈0.01)。MSCT测得的右心功能各参数结果与MRI结果相关性:MM中度相关(r=0.82),右心室容积及RVEF显著相关(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
高艳李坤成杜祥颖梁蕾曹丽珍李岩赵坤郭英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呼吸功能试验
规范化应用“双低”扫描CT血管成像被引量:14
2018年
随着对CT辐射剂量及对比剂肾病认识的不断重视,近年来"双低"CTA扫描技术被逐步应用并成为研究热点。"双低"CTA技术旨在保证影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受检者X线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本文针对"双低"概念的提出、基本原理、扫描技术规范和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李岩束敏李坤成
关键词:对比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高流量硬脊膜脑脊液漏致自发性低颅压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6例高流量硬脊膜脑脊液漏致自发性低颅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的6例高流量硬脊膜脑脊液漏致自发性低颅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表现为体位性头痛,头颅磁共振成像均显示硬脑膜强化和脑下坠,水成像均显示长节段硬脊膜外积液,经动态造影证实为高流量脑脊液漏,活动性漏口均位于上胸段。经保守治疗后2例患者头痛缓解,4例患者仍有残余头痛症状,经1~2次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后最终头痛缓解。结论依据高流量硬脊膜脑脊液漏所致自发性低颅压患者的典型体位性头痛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和水成像结果诊断并不困难,但活动性漏口的准确定位需结合动态造影检查,保守治疗效果差,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效果良好。
戴艳芳王震王征刘腾达王康沈翀李岩吴洁齐得州夏田芯瑜叶红李军杰武力勇
关键词:高流量
第三代双源CT双低扫描模式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双低扫描模式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4月在我院接受头颈部CT血管成像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A组(管电压90kV,造影剂50ml,生理盐水50ml)和B组(管电压80kV,造影剂40ml,生理盐水50ml),每组30例。在管电流处于自动调制下,每组给予不同的管电压和不同剂量的造影剂碘普罗胺(370mgI/ml)。比较2组患者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以及有效剂量和平均碘摄入量。结果 A组图像主观评分为(4.167±0.698)分,B组为(4.500±0.572)分,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82)。A组与B组碘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较A组降低14%[(247.52±29.28)mgI/kg vs(213.02±34.39)mgI/kg,P=0.00]。2组在双侧颈总动脉处的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平扫和注射造影剂后产生的有效剂量较A组降低了17%和14%。结论第三代双源CT双低扫描模式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赵晓静赵澄王佩佩李岩刘佳宾卢洁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