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锦
- 作品数:15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经Quadrant通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学习曲线分析
- 2019年
- 目的:分析经Quadrant通道微创TLIF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学习曲线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经Quadrant通道微创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按手术日期的先后次序分为4组(A~D组),每组12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釆用莱特学习曲线的数学模型建立学习曲线函数,计算达到手术时间稳定所需的手术例数。结果:4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4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B组与A组,C组与A和B组,D组与A和B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透视次数方面,A组与B组、C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4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Quadrant通道微创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出血量少等优点,该术式的学习曲线约为29例,此后手术操作技术趋于平稳。
- 徐平陈选宁徐峰康辉奚海翔李彦锦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第二代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的体外生物力学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第二代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dynamic anterior plate-screw system for quadrilateral area,DAPSQ)的标准化置钉方法及其稳定性。方法截取6具防腐保湿处理的全骨盆标本,制作左侧髋臼高位双柱骨折模型,随机行第二代DAPSQ或前路重建钛板+1/3管型固定。将标本装载于Zwick Z100电子万能试验机,模拟坐位以200 N、300 N、400 N、500 N、600 N、700 N、800 N垂直载荷加载,分别测试完整骨盆组、DAPSQ固定组和管型固定组轴向压缩位移、髋臼前后柱应变值变化,并计算刚度。结果随垂直载荷从200 N增加至800 N,三组标本轴向压缩位移均呈增加趋势(F=68.581,P<0.001;F=91.795,P<0.001;F=33.819,P=0.002)。管型固定组在各级载荷下轴向压缩位移均大于完整骨盆组和DAPSQ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完整骨盆组和DAPSQ固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0 N垂直载荷下完整骨盆组整体刚度为(220.72±70.33)N/mm、DAPSQ固定组为(185.68±48.49)N/mm、管型固定组为(135.83±60.58)N/mm,管型固定组骨盆整体轴向刚度低于完整骨盆组和DAPSQ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5,P=0.003;t=6.443,P=0.001),而完整骨盆组和DAPSQ固定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38,P=0.086)。在200 N~800 N各级载荷下,三组前柱测量点应变值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00 N~800 N各级载荷下,管型固定组后柱测量点应变值均大于完整骨盆组和DAPSQ固定组(P<0.05),而完整骨盆组和DAPSQ固定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重建钛板+1/3管型固定相比,第二代DAPSQ固定髋臼双柱骨折模型后骨盆轴向压缩位移更小,轴向刚度更大,髋臼后柱应力的变化更接近完整髋臼应力分布情况,具有更为安全、可靠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 吴海洋蔡贤华邵启鹏尚冉冉宋成璟刘曦明汪国栋李彦锦丰瑞兵张红旗
- 关键词:骨螺丝骨板
- 经穴疏导推拿对肩袖损伤修补术后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修补术后运用经穴疏导推拿配合常规康复治疗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机理。方法:64例关节镜下单肩袖损伤修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使用常规康复方法治疗,B组32例运用经穴疏导推拿配合常规康复方法治疗,各组均脱落2例。同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el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UCLA)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6周和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和疼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组间比较显示UCLA疼痛项目B组评分较A组高;治疗6周后VAS评分、CMS和UCLA疼痛项目评分B组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CMS评分B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穴疏导推拿对肩袖损伤患者缓解术后康复疼痛,恢复术后功能有明显效果,为中医推拿手法干预肩关节康复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戴燚高扬李文清李彦锦胡艳平
- 关键词:肩袖损伤修补术
- 前路齿状突螺钉偏向置入治疗合并寰椎后脱位的齿状突骨折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前路齿状突螺钉偏向置入治疗合并寰椎后脱位的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8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合并寰椎后脱位的齿状突骨折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0~50岁,平均41岁;均为新鲜脂状突骨折,骨折按照Anderson—D’Alonzo分型:Ⅱ型12例,Ⅲ型6例,术前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3例,D级10例,E级5例;术前颅骨牵引均不同程度复位,术中为维持寰椎复位及街状突骨折断端对位对线将头部固定在前屈靠近胸部位置,由于前屈位时下颌骨阻挡齿状突导针置入,所有患者均偏向置入前路齿状突螺钉。结果小组患者手术时间1.0~1.5h,术中出血量50~100mL,平均75mL。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3~4个月齿状突骨折均愈合,未见断钉、退钉等情况发生;术后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评估:有1例患者由C级恢复至E级,1例患者由C级恢复至D级,9例患符由D级恢复至E级,其他患者无明显改变。手术前、后寰椎移位距离[(5.33±1.75)mm vs.(1.83±0.79)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24,P=0.000)。结论在合并寰椎后脱位的齿状突骨折治疗中,偏向置入前路街状突螺钉疗效确切,可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为此类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心路。
- 黄威蔡贤华徐峰黄勇康辉李彦锦阮翔王威
- 关键词:齿状突寰枢关节骨折脱位
- 青娥方对骨质疏松骨关节炎模型鼠早期软骨下骨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青娥方对骨质疏松骨关节炎模型鼠早期软骨下骨组织形态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青娥方组(B组)、骨质疏松模型(C组)、骨质疏松骨关节炎模型(D组)和骨关节炎模型(E组),每组6只。其中B,C和D组进行骨质疏松模型制备,1个月后B,D和E组进行骨关节炎造模,接着术后第2天,B组灌服青娥方药液,其余各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4周。结果:病理切片可见D组的各个时期均可见软骨下骨板逐渐增厚,软骨细胞四层结构不易分辨,可见双重潮线。软骨下骨板逐渐断裂至钙化软骨层内,软骨下骨骨小梁逐步紊乱、稀疏、断裂。B组干预后第1周软骨下骨板部分碎裂,潮标线不清晰,干预后第2周潮标线部分显示,可见少量增生血管。干预后第4周可观察到潮线结构基本完整,软骨下骨板下方的骨小梁结构欠规则,内可见增生的血管。软骨下骨骨组织在中药复方干预后第4周时各组软骨下骨骨小梁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分离度和骨小梁厚度(Tb.Th)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髁骨组织中正常组MMP3和OPN基因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B组MMP3和OPN基因上调表达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与D组相比,B组MMP3和OPN在治疗后第2周和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青娥方可以改变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镜下表现,调节软骨下骨组织骨小梁各项指标以及MMP3和OPN表达水平,改善骨代谢,延缓早期软骨下骨骨丢失,防治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
- 戴燚范彦博赵雅靓李彦锦徐平唐崇曦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3骨桥蛋白软骨下骨
- 颈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Ⅱ型、Ⅱa型Hangman骨折
- 2015年
- 目的探讨颈前路C2/3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Ⅱ型、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4-02/2012-09月间行颈前路C2/3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Hangman骨折36例,其中Ⅱ型29例、Ⅱa型7例,男21例,女15例,随访时间24~30个月(平均27个月),通过观察骨折愈合、椎间融合、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临床症状和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疼痛和功能改善状况。结果 36例病例均获得随访,术后颈椎序列正常,功能良好,骨折愈合和骨性融合时间3至4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VAS、NDI及JOA评分显著改善(P<0.05,且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改善。结论颈前路C2/3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Ⅱ型、Ⅱa型Hangman骨折的可靠选择。
- 李彦锦蔡贤华徐峰黄勇康辉徐平
- 关键词:枢椎HANGMAN骨折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肘关节后脱位同时合并有桡骨头骨折和尺骨冠状突骨折被称之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Terrible triad of elbow),临床上多见于车祸和坠落伤。因其损伤严重,保守治疗困难,常导致复发不稳定、关节僵硬、关节炎等不良结局,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已成为首选。
- 李彦锦董晓俊张汉庆黄导徐平
- 关键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骨折内固定
- Ⅱ型齿状突骨折手术治疗与并发症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齿状突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颈椎损伤,约占颈椎骨折的9%~15%”[1-2],由于齿状突骨折在解剖上的特殊性以及在颈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如不及时就诊将会导致寰枢椎不稳,从而出现颈脊髓的急性或慢性损伤,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 黄威蔡贤华李彦锦
-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并发症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基质金属蛋白酶相关发病机制以及益肾护骨中药干预研究
- 戴燚范彦博李彦锦程维张赤刘静周中元
- 项目来源:武汉市科技局青年科技晨光计划项目(200950431215)、武汉市卫生局临床医学科研项目(WZ10C02)和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项目(QJX2010-48)。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易致脆性骨折是老年...
- 关键词: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金属蛋白酶
- 椅背屈肘复位法与手牵足蹬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比较椅背屈肘复位法与手牵足蹬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椅背屈肘复位法和手牵足蹬复位法治疗,复位结束后肩关节均外敷中药截血膏,每日1次,连续外敷1周。比较2组患者的一次复位成功率、复位时间、复位过程中肩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椅背屈肘组30例患者均一次复位成功,手牵足蹬组30例患者中9例未一次复位成功,二次复位时采用了丙泊酚静脉麻醉。椅背屈肘组的一次复位成功率高于手牵足蹬组(χ~2=10. 588,P=0. 001),复位时间短于手牵足蹬组[(1. 80±1. 20) min,(4. 50±2. 10) min,t=-6. 120,P=0. 021],复位过程中肩部疼痛VAS评分低于手牵足蹬组[(3. 13±0. 57)分,(6. 24±1. 11)分,t=-13. 650,P=0. 01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8个月,中位数5个月。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椅背屈肘组的疼痛评分高于手牵足蹬组[(13. 51±2. 10)分,(12. 12±1. 81)分,t=2. 746,P=0. 012],2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肌力评分、总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7. 11±2. 20)分,(16. 48±1. 23)分,t=-1. 369,P=0. 280;(35. 21±3. 25)分,(35. 65±3. 12)分,t=0. 726,P=0. 276;(23. 36±1. 13)分,(22. 12±1. 77)分,t=-3. 234,P=0. 721;(90. 34±5. 28)分,(87. 82±3. 60)分,t=-2. 160,P=0. 122]。结论:采用椅背屈肘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比采用手牵足蹬复位法复位时间短、一次复位成功率高、患者肩部疼痛程度轻,但两种方法治疗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无差异。
- 徐平陈选宁张汉庆董晓俊奚海翔李彦锦鲁周同
- 关键词:肩脱位肩关节正骨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