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涛

作品数:278 被引量:481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2篇期刊文章
  • 118篇专利
  • 33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1篇航空宇航科学...
  • 5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7篇电子电信
  • 16篇天文地球
  • 14篇电气工程
  • 9篇机械工程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2篇力矩
  • 46篇力矩陀螺
  • 38篇转子
  • 37篇电机
  • 32篇轴承
  • 30篇磁悬浮
  • 29篇深空
  • 27篇双框架
  • 25篇感器
  • 25篇传感
  • 25篇传感器
  • 24篇伺服
  • 23篇磁轴承
  • 21篇控制力矩陀螺
  • 20篇磁悬浮转子
  • 18篇通信
  • 17篇永磁
  • 17篇减速器
  • 17篇航天
  • 15篇谐波减速器

机构

  • 159篇北京航空航天...
  • 109篇北京跟踪与通...
  • 12篇中国科学院上...
  • 11篇中国科学院电...
  • 8篇中国航天
  • 6篇北京航天飞行...
  • 5篇北京遥测技术...
  • 3篇国防科学技术...
  • 3篇北京理工大学
  • 3篇太原卫星发射...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北京空间飞行...
  • 2篇洛阳大学
  • 2篇中国运载火箭...
  • 2篇中国科学院国...
  • 2篇西安卫星测控...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作者

  • 276篇李海涛
  • 55篇郑世强
  • 48篇韩邦成
  • 41篇房建成
  • 35篇董光亮
  • 22篇樊敏
  • 22篇崔培玲
  • 17篇陈少伍
  • 17篇张海峰
  • 16篇郝万宏
  • 16篇魏彤
  • 14篇周新秀
  • 14篇黄磊
  • 13篇乐韵
  • 12篇于灵慧
  • 12篇刘刚
  • 11篇李赞
  • 11篇王宏
  • 10篇李国民
  • 10篇王宗省

传媒

  • 27篇飞行器测控学...
  • 10篇光学精密工程
  • 8篇宇航学报
  • 6篇中国科学:信...
  • 5篇北京航空航天...
  • 5篇深空探测学报
  • 5篇深空探测学报...
  • 5篇第25届飞行...
  • 4篇遥测遥控
  • 4篇真空电子技术
  • 4篇深空探测研究
  • 4篇中国科学:物...
  • 3篇振动.测试与...
  • 3篇航空学报
  • 3篇2002年航...
  • 2篇电讯技术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航天器工程
  • 2篇2006年航...
  • 2篇中国空间科学...

年份

  • 3篇2024
  • 13篇2023
  • 19篇2022
  • 17篇2021
  • 20篇2020
  • 10篇2019
  • 20篇2018
  • 15篇2017
  • 9篇2016
  • 16篇2015
  • 18篇2014
  • 15篇2013
  • 11篇2012
  • 7篇2011
  • 13篇2010
  • 12篇2009
  • 19篇2008
  • 8篇2007
  • 11篇2006
  • 2篇2005
2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集成化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控制平台
一种集成化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控制平台,对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系统进行集成化控制,其主要包括应用层、系统层、现场总线及控制层。应用层建立在系统层之上,主要完成信号的数据采集、复杂算法运算及监控功能,包括状态采集模块、监控模块...
房建成李海涛于灵慧王宗省贾军
文献传递
无刷直流电机无传感器换相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公开涉及一种无刷直流电机无传感器换相控制方法及系统,换相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无刷直流电机的反电动势信号;对反电动势信号过零点延迟预设电角度,得到虚拟霍尔信号和初始换相位置;根据初始换相位置、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转速与直流母线...
张海峰吴浩廷李海涛崔培玲郑世强吕施仪
扩散焊接技术在电真空领域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扩散焊是制造电真空器件的关键工艺技术之一,具有连接精度高、接头强度高、可焊材料种类多等优点,在电真空器件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简略的介绍了它的特点、分类、连接材料以及它们在电真空领域的典型应用。
李海涛孙东王国建周福宽许芳周雅松
关键词:扩散焊电真空器件
深空探测器同波束相位参考成图相对定位方法被引量:9
2015年
针对我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中高精度相对定位需求,提出了采用天文同波束相位参考成图技术进行深空探测器相对定位的方法。首先建立适用于深空探测器信号特点的同波束相位参考成图相对定位模型,然后分析信号带宽和UV覆盖两个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最后利用我国VLBI观测网(CVN)在2013年15、20和21日接收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巡视器下行同波束数据,处理得到了巡视器在5个环拍点相对着陆器的位置,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对探测器下行信号的强适应性。与视觉定位结果的对比表明,巡视器相对着陆器定位精度达到米级。
周欢童锋贤李海涛郑为民董光亮李培佳舒逢春
关键词:深空探测器嫦娥三号
一种磁悬浮反作用飞轮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悬浮反作用飞轮装置,可作为卫星、对地观测平台、空间望远镜等航天器的姿态控制执行机构,主要由轮体、外壳、底座、径向磁悬浮轴承、轴向被动磁悬浮轴承、保护轴承、位置传感器、电机部件组成。采用磁悬浮轴承对飞轮转...
韩邦成郑世强李海涛刘刚乐韵
构建我国近地小行星探测雷达系统的需求与技术途径探讨被引量:3
2021年
近地小行星既是人类科学探测的重要目标,也是对人类地球家园构成重要威胁的灾害之源.利用地基雷达系统进行近地小行星探测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开展近地小行星雷达探测已经成为科学探测、国家安全和国际义务等领域的关注重点.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了我国在科学探测、国家安全和国际义务3个领域的近地小行星雷达探测需求,分析了国际上主要的行星雷达系统技术现状和后续重点技术发展方向.结合我国深空测控网和射电天文网的技术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对后续我国建设地基小行星探测雷达系统的主要技术途径进行探讨,并对不同技术途径的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
李海涛刘建军陈少伍樊敏严韦
关键词:近地小行星
一种永磁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方法,属于永磁电机控制的技术领域,由转子位置初次估计、转子磁极方向判别和转子位置初次估计的补偿三部分组成。首先,向估计的d轴注入高频载波电压,通过采集估计的q轴载波电流并进行闭环控...
张海峰李海涛毛琨陈宝栋金浩郑世强
文献传递
一种双框架磁悬浮CMG框架系统的高精度摩擦补偿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框架磁悬浮CMG框架系统的高精度摩擦补偿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双框架伺服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框架系统的耦合力矩进行前馈补偿控制,通过时滞估计器(TDE)估计框架系统的非线性摩擦力矩,然后采用TDC进行非线性摩...
崔培玲杨珊李海涛房建成闫斌宁欣
文献传递
频率源特性对CEI精度影响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频率源特性导致的误差是影响干涉测量精度的因素之一,基于频率源稳定性详细分析了频率基准对CEI(Connected-Element Interferometry,连线端站干涉测量)精度的影响机理,针对差分单向测距/双差分单向测距、本地相关/互相关等各种干涉测量模式,给出了频率源稳定性对测量精度影响的解析表达式,并基于典型条件量化了频率源不稳定带来的误差大小,给出了能够满足CEI的频率源稳定性指标的建议。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如果要解出载波相位延迟量,在其他误差因素不会导致相位模糊的情况下,针对X频段差分单向测距,频率源稳定性优于8.5×10-12/s即可;针对双差分单向测距,对频率源稳定性的要求可进一步放宽。由此可以认为:在CEI模式下,较好的铷频标即可满足测量要求。
黄磊李海涛郝万宏
火星大气进入下降着陆段测控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2018年
着眼于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EDL(Entry Descent and Landing)飞行段高风险特性,结合火星大气和地表环境分析了这一飞行阶段的主要特点和难点,系统地回顾了国外历次火星着陆任务的基本概况和任务失败的经验教训,并以美国"好奇号"着陆任务为例介绍了EDL期间可采用的主要通信手段,详细梳理了火星大气黑障段通信策略、调制体制选择以及高动态弱信号检测处理方案等测控通信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最后对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关键技术攻关,任务准备和实施提出了建议。
郝万宏董光亮李海涛王宏樊敏周欢徐得珍
关键词:高动态黑障信号检测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