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真

作品数:50 被引量:174H指数:7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3篇心房
  • 13篇房颤
  • 12篇心房颤动
  • 12篇心脏
  • 11篇心力衰竭
  • 11篇衰竭
  • 8篇心肌
  • 6篇心律
  • 6篇射频消融
  • 6篇综合征
  • 6篇消融
  • 5篇动脉
  • 5篇心肌梗死
  • 5篇心血管
  • 5篇心脏康复
  • 5篇血管
  • 5篇慢性
  • 5篇梗死
  • 4篇心动过速
  • 4篇心房颤动患者

机构

  • 50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连云港市第一...

作者

  • 50篇李真
  • 21篇杨延宗
  • 17篇高连君
  • 14篇张树龙
  • 14篇杨东辉
  • 10篇林治湖
  • 10篇刘俊
  • 8篇刘少稳
  • 7篇王莹琦
  • 6篇夏云龙
  • 5篇于晓红
  • 5篇朱皓
  • 5篇于红玖
  • 5篇吕田
  • 4篇尹晓盟
  • 3篇刘莹
  • 3篇洪丽
  • 3篇王艳娥
  • 3篇刘金秋
  • 3篇刁青

传媒

  • 6篇中华心律失常...
  • 6篇中国心脏起搏...
  • 5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2009年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0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银杏内酯B对TNFα诱导的人内皮细胞活性氧产生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GB)对TNFα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活性氧(ROS)产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预先培养好的HUVECs分组:正常对照组;TNFα刺激组;GB预处理组:分别用GB(25 mg/L),GB(50 mg/L),GB(100 mg/L)预处理细胞1 h后再用TNFα刺激24 h;质粒转染组:用转染p47phox的siRNA作用24h后再用TNFα刺激24 h。用小分子RNA干扰(siRNA)技术消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NADPH氧化酶p47phox亚基;用分子探针2,7-DCF测定各组细胞内ROS的产生量;用RT-PCR、细胞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处理后各组细胞的p47phox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TNFα刺激使细胞内ROS的产生量较对照组增加了155.4%(P=0.003);GB(25 mg/L),GB(50 mg/L),GB(100 mg/L)分别使TNFα诱导的HUVECs内ROS的水平降低了9.2%(P=0.157),35.4%(P=0.014),48.0%(P=0.005)。TNFα作用细胞24 h后,p47phox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加了212.8%(P=0.009),蛋白表达增加了156.2%(P=0.001);GB预处理使TNFα诱导的p47phox mRNA表达水平降低了43.6%(P=0.02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了53.0%(P=0.002)。p47phox的siRNA完全阻断TNFα诱导ROS的产生。结论 GB能够抑制内皮细胞中TNFα诱导的ROS的产生,主要机制是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p47phox亚基的表达。
于晓红王小明朱皓李真刘俊
关键词:银杏内酯B肿瘤坏死因子Α内皮细胞活性氧
心房静止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 对5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完全或部分心房静止患者的表现进行总结,并对诊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方法对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食管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临床均考虑为心肌病变;4例心脏超声及心脏X线检查提示心脏普遍扩大;4例心电图无心房电活动,1例心电图见杂乱小波;3例心电图为宽QRS波,2例为窄QRS波形;3例行食管电图记录,1例为心房扑动(房扑),2例无心房电图,4例右房内多部位均记录不到心房电图,1例低位右房及冠状静脉窦口附近记录到振幅较低的房扑波;5例右房多个部位S~10V刺激均心房不应;1例窄QRS波者心内HV同期延长,另1例窄QRS波者未记录到H波.仅见V波。结论 心房静止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间歇性的;心房静止可以是全部的,也可以是部分的;心房静止体表心电图记录不刊心房波;心内电生理检查是诊断心房静止所必需的.完全的心房静止在左右房心内电图均记录不到心房波,而部分心房静止可在心房内局部记录到心房波;较高强度的心房刺激不能产生心房激动波是所有心房静止的共同特点。
张树龙林治湖杨延宗刁青高连君刘少稳杨东辉李真
关键词:心房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窄QRS波食管
De 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一例
目的:探讨De 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一例的临床研究。方法: 患者女,57岁。因“发作性疼痛2d,加重17h”于2010年l0月18日入院。2天前于静息状态下出现牙痛及咽痛,伴左肩部疼痛,持续约半小...
于晓红刘俊李真王艳娥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女性患者心脏康复的现状与展望
2023年
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占女性每年死亡人数的35%,2019年全球约有2.75亿女性患有CVD,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6420/10万。北京安贞医院调查了来自全国39个社区的47841名居民,发现我国在CVD的预防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1]。目前我国也更加关注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预防,2017年颁布的中国女性心血管病预防专家共识,号召加强并推动我国女性CVD的防控工作。
李孟娟李真张秀杰苏丽萍刘萌垚薛亚男刘莹
关键词:女性心血管疾病心脏康复康复管理
高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治疗—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女性,89岁。因反复心悸40余年就诊。入院诊断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不稳定型心绞痛、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40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心悸,伴胸闷、气短,每次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查心电图示房颤,曾应用美托洛尔、地高辛、普罗帕酮治疗,心悸有所缓解,但仍时有发作,约每月发作1次。近3年有无症状时心电图检查均为房颤。
张颢李真高连君常栋肖宪杰张荣锋赵子明许俊杰林静尹晓盟夏云龙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耳
点消融治疗起源于肺静脉的局灶性心房颤动(附一例报告)被引量:8
1999年
报道 1例成功消融的局灶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男性、5 3岁 ,有阵发性心悸病史 3年。诊断为特发性房颤。多次 2 4 h心电图发现有频发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及反复发作的短暂房颤 ,房颤由房早发动 ,自动终止。放置 6F多极导管电极于右室、His束及冠状静脉窦 (CS) ,Halo电极置于右房。普通温控 4 mm可操纵大头消融电极经房间隔穿刺鞘管送入左房。在左上肺静脉入口 10 mm内标测到最提前的电位 ,比体表心电图房早的 P 波明显提前 60 ms。采用温控法 (5 5~ 60℃ )放电 2次 ,消融成功。随诊 3个月 ,无并发症 ;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无房颤发作。结论 :点消融是治疗起源于肺静脉房颤的安全有效方法。
杨延宗杨东辉高连君张树龙刘少稳李真程杰林治湖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射频消融
心脏再同步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顽固性心力衰竭
目的总结我院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这类患者CRT反应的可能原因。方法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先后收治的接受CRT的合并房颤的难治性心衰患者5例,4例为扩张型心肌病,1例为...
李真王莹琦杨东辉张树龙高连君杨延宗
文献传递
反复急性冠状动脉栓塞致心肌梗死一例
2012年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7岁。因“突发胸痛2h”于2008年8月16日入院。患者胸痛发作时正在步行上坡,胸痛部位位于前胸偏右侧,呈持续性胀痛,伴气短、心悸。既往史:30年前开始无诱因出现阵发性心悸、气短,左前胸点状疼痛,
于晓红朱升四刘俊李真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栓塞心肌梗死
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布特点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发病年龄却呈年轻化趋势,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年龄也在逐渐提前,本研究对年轻冠心病患者各种危险因素的分布和聚集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9月先后收治的49例年轻AMI患者(年龄<40岁),分析其高危因素的分布及聚集情况。结果 49例年轻AMI患者中,男性占98%(48例),吸烟者占44.9%(22例),合并高血压者占36.7%(18例),高胆固醇血症者占30.6%(15例),超重/肥胖者占30.6%/20.4%(15/10例),伴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者占22.4%(11例),合并糖尿病者占2%(1例)。无明显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超重等)的低危患者仅3例(6.1%),有1项危险因素者20例(40.8%),2项及以上者26例(53.6%)。心肌梗死发病前1个月内曾有缺血症状者23例(46.9%),有明确诱因者17例(34.7%)。除1例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外,其余均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结论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依然是年轻AMI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吸烟和超重/肥胖更加突出,且危险因素呈聚集趋势。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超重/肥胖和高心理压力等危险因素日趋显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增加体力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平和情绪是年轻人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重要方面。
李真王娇王燕娥朱皓刘俊
关键词:心肌梗死青年人
肥厚型心肌病的多层螺旋CT诊断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肥厚型心肌病(HC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HCM和高血压各30例的MSCT表现。30例HCM患者中,左心室壁局限性肥厚28例,其中室间隔肥厚12例;室间隔合并游离壁肥厚8例;心尖肥厚5例;游离壁肥厚3例,累及前壁、左室顶部和侧壁各1例。全心肥厚2例。结果多数HCM有不同程度的心腔变形。高血压所致室间隔肥厚,多为普遍均匀性肥厚,心腔无明显形态学改变。结论①MSCT能清晰显示心脏的形态结构,可定量评价心室壁肥厚的程度和心腔大小。②MSCT能直观和全面显示HCM的病变部位。③MSCT对HCM与高血压所致左心室壁肥厚的鉴别诊断具有优良价值。
肖良平刘俊王照谦郑晓群朱皓王俊杰李真
关键词:心肌疾病高血压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