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颖 作品数:37 被引量:42 H指数:3 供职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化学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更多>>
基于多氮杂环配体的锌(Ⅱ)和镉(Ⅱ)配合物的水热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4 2014年 以多氮杂环配体二吡啶[3,2-a:2',3'-c]并吩嗪(DPPZ)和[2,3-f]吡嗪并[1,10]菲罗啉(Pyphen)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两个配合物[Zn(DPPZ)2SO4]·2H2O(1)和[Cd(Pyphen)2Cl2](2),利用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都为C2/c.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17.500 7(9),b=7.234 4(5),c=23.182 2(14),β=94.942(5)°,V=2 924.1(3)3,Z=4;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8.509 8(17),b=12.524(3),c=22.683(5),β=95.31(3)°,V=2 407.0(8)3,Z=4.配合物(1)和(2)均为零维结构单元,配合物(1)的单元之间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的配位单元之间通过Pyphen配体的π-π堆积作用构筑成一个二维超分子结构. 张文通 杨旭 阮晓文 张兴晶 李秀颖 车广波以2,4′-联苯二羧酸及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为配体的钴(Ⅱ)、锰(Ⅱ)配合物的水热合成及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2 2013年 在水热条件下,以2,4′-联苯二羧酸(2,4′-H2bpdc)和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L)为配体构筑了两种配合物{[Co(2,4′-bpdc)(L)(H2O)]·H2O}n(1)和[Mn(2,4′-bpdc)(L)(H2O)]n(2),并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具有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展示了一维双链结构,两个配合物都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刘春波 赵晗 王珊珊 查小林 李秀颖 车广波关键词:晶体结构 固体超强酸S2O42-/ZnO-SiO2催化涤纶废料醇解制备对苯二甲酸二辛酯 <正>随着聚酯纤维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涤纶年产量达几百万吨[1],在涤纶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阶段都会产生废料,废料量约占涤纶总产量的6~8%,我国仅轻纺工业所产生的涤纶废料每年几十万吨。随着涤纶产销量的迅猛增加,排入自然... 贾树勇 侴晓玉 于庆勇 李秀颖 逯路 李福颖 徐占林关键词:催化 醇解 对苯二甲酸二辛酯 文献传递 光催化产H_(2)O_(2)基本原理综述 2024年 光催化产H_(2)O_(2)使用太阳能作为能量来源,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研究.光催化产H_(2)O_(2)的反应原理可以概括为:通过光的催化作用,发生O_(2)的还原反应以及H_(2)O的氧化反应,从而生成H_(2)O_(2).本文以ZnO、TiO_(2)、BiVO_(4)、CdS、rGO、g-C_(3)N_(4)等可用于光催化产H_(2)O_(2)的材料为出发点,结合影响光催化活性的因素综述了光催化产H_(2)O_(2)的基本原理,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高林 于楠 寇金英 李秀颖 张兴晶 任百祥关键词:光催化 半导体材料 氧还原 光催化剂纳米ZnFe_(2)O_(4)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1年 新型光催化剂纳米铁酸锌(ZnFe_(2)O_(4))带有磁性,因具有合成简单、成本低廉、光化学稳定性良好等诸多优点成为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对近年来纳米ZnFe_(2)O_(4)的制备方法,如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模板法及静电纺丝法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产品的性能,对未来纳米ZnFe_(2)O_(4)催化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赵爽 高林 高林 任百祥 黄成思关键词:铁酸锌 光催化 磁性 水热法 模板法 一维链状铁(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3 2009年 A coordination polymer,namely [Fe(DPPZ)(dipic)]n(1)(DPPZ =dipyrido [3,2-a:2',3'-c]phenazine and H2dipic=pyridine-2,6-dicarboxylic acid),has been obtained by using hydrothermal synthesis method.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with the following data:Monoclinic,P21/c,a= 0.794 95(16) nm,b=3.601 1(7) nm,c=0.734 32(15) nm,β=106.07(3)°,V=2.020 0(7) nm3,Z=4,Mr=503.25,Dc=1.655 g·cm-3,F(000)=1 024,μ(Mo Kα)=0.795 mm-1,R=0.038 5 and wR=0.081 0.Complex 1 has octahedral coordination geometry and forms 1D zigzag coordination chains that organize into an unusual 3D supramolecular motif through noncovalent bonds,such as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s and C-H … O hydrogen bonds.The result of TG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title complex is stable till 290 ℃. 车广波 李秀颖 徐占林 刘春波 王庆伟关键词:2,6-吡啶二甲酸 新型锰配合物的水热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4 2008年 利用水热技术,以MnCl2.4H2O、水杨酸(H2Sal)和二吡啶[3,2-a:2′,3-′c]并吩嗪(DPPZ)为原料,合成了具有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的新型配合物[Mn2(HSal)2(Sal)(DPPZ)2(H2O)2]2[Mn4(Sal)4(DPPZ)4(H2O)2],并使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a=13.8342(11),b=15.7681(13),c=23.1455(19),α=89.8250(10)°,β=83.9240(10)°,γ=64.286 0(10)°,V=4518.2(6)3,Z=1.该化合物是由两个双核和一个四核Mn(Ⅱ)结构单元构筑的,而且在相邻的配合物分子单元之间,存在着分子内和分子间DPPZ配体不同方向上的π-π堆积作用,最终将其连接成一个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李秀颖 徐占林 刘春波 李雪 车广波关键词:水杨酸 晶体结构 3,4,5,6-四氟邻苯二甲酸与邻菲罗啉衍生物构筑的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2013年 在水热条件下,以3,4,5,6-四氟邻苯二甲酸(3,4,5,6-H2tfp)和邻菲罗啉衍生物苯并咪唑-(4,5,f)-并-(1,10)-邻菲罗啉(PTCP)或咪唑-[4,5-f]-1,10-邻菲罗啉(BIP)为配体,合成了两种新型的配合物[Pb(2,3,4,5-tfb)2(PTCP)2]·2H2O(1)和[Co(3,4,5,6-Htfp)2(BIP)2](2),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都是零维单核结构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冯博 赵晗 李秀颖 王庆伟 车广波关键词:苯并咪唑 咪唑 晶体结构 基于2-苯基-1H-1,3,7,8-四-氮杂环戊二烯并[l]菲的Pb(Ⅱ)、Co(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与发光(英文) 2014年 采用水热法合成2种配合物[Pb2(ptcp)2(DDA)](NO3)2·2H2O(1)和[Co(ptcp)2(DDA)(H2O)]·0.5H2DDA·H2O(2)(ptcp=2-苯基-1H-1,3,7,8-四-氮杂环戊二烯并[l]菲,H2DDA=1,12-十二烷二酸),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理论计算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配合物1和2分别呈现双核和单核结构,通过π-π和氢键作用形成二维和三维结构。此外,配合物1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质。利用Gaussian09W程序,采用B3LYP/LANL2DZ方法对配合物1进行自然键轨道(NBO)分析。结果表明配位原子与Pb(Ⅱ)离子之间存在明显的共价相互作用。 李秀颖 胡波 车广波 闫永胜 关庆丰 李春香关键词:钴 基于1,2,4-苯三酸与[2,3-f]吡嗪并[1,10]菲咯啉配体的钴髤及镉髤配合物的水热合成与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水热技术,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Co(Hbtc)(Pyphen)(H2O)].H2O}n(1)和{[Cd2(btc)(Pyphen)2Cl].2H2O}n(2)(H3btc=1,2,4-苯三酸,Pyphen=[2,3-f]吡嗪并[1,10]-菲咯啉),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荧光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643 44(13)nm,b=1.202 9(2)nm,c=1.371 6(3)nm,α=95.03(3)°,β=90.46(3)°,γ=103.54(3)°,V=1.027 7(4)nm3,Z=2,CoC23H16N4O8,Mr=535.31,Dc=1.730 g.cm-3,μ(Mo Kα)=0.900 mm-1,F(000)=546,GOOF=1.089,R=0.099 2,wR=0.249 0;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968 93(8)nm,b=1.223 82(10)nm,c=1.592 21(14)nm,α=67.486 0(10)°,β=73.158 0(10)°,γ=78.468 0(10)°,V=1.660 9(2)nm3,Z=2,Cd2C37H23N8O8Cl,Mr=967.88,Dc=1.935 g.cm-3,μ(Mo Kα)=1.432 mm-1,F(000)=956,GOOF=1.051,R=0.077 9,wR=0.141 2。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无限一维双链结构,配合物2为二维层状结构。此外,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在加固配合物的结构中起到重要作用。 车广波 王珊珊 李秀颖 张兴晶 徐占林 刘春波 王庆伟